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犬白细胞减少症是犬临床中常见的危害较大的疾病。白细胞可分为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其中粒细胞分为嗜酸性、嗜碱性、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承担动物机体的免疫任务,白细胞减少(白细胞总数6×103μL)就可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引起犬白细胞减少症的主要原因是病毒性感染(如犬细小病毒和犬瘟热病毒)和药物原因(如抗生素、抗病毒药和解热镇痛药等)~([1])。犬发生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并殖吸虫感染者痰液检测、血清抗体与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并殖吸虫病或疑似并殖吸虫病的患者89人,分别进行病原学痰液检测、免疫血清学(DIGFA和ELISA)、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和分类百分比检测。结果89例患者中有47人痰卵检测阳性,阳性率达到52.8%,免疫胶体金渗滤法和ELISA法阳性率达到74%,89人中有93.2%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结论肺吸虫感染者的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与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3.
通过应用免疫增强剂或免疫抑制剂改变兔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观察长角血蜱幼虫感染后兔体炎性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免疫增强组兔淋巴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在长角血蜱幼虫感染前和感染后变化不大;免疫抑制组淋巴细胞数量降低,而嗜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不用药组幼虫叮咬后相比淋巴细胞数量稍降低,嗜中性粒细胞数量稍增加,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弓形虫免疫中脾转移因子对免疫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6只健康山羊分别连续注射普通脾转移因子(CommonTransferor,CTF)及免疫脾转移因子(ImmunizeTransferor,ITF)3天后,发现转移因子能提高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促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增加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促使外周血淋巴细胞活化等,证明转移因子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活虫攻击的结果显示,CTF和ITF均不能使机体获得完全的保护,但可使弓形虫急性感染向慢性感染转化。  相似文献   

5.
纪炳纯  赵忠芳 《猪业科学》2002,19(10):27-29
通过应用免疫增强剂或免疫抑制剂改变兔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观察长角血蜱幼虫感染后兔体炎性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免疫增强组兔淋巴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在长角血蜱幼虫感染前和感染后变化不大;免疫抑制组淋巴细胞数量降低,而嗜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不用药组幼虫叮咬前与叮咬后相比淋巴细胞数量稍降低,嗜中性粒细胞数量稍增加,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寄生虫在入侵机体时必须具备逃避机体免疫,破坏宿主免疫屏障才能感染,这种入侵过程必然和宿主机体的免疫系统发生联系,不但使宿主的先天免疫细胞功能缺失,而且获得性免疫也受到抑制。寄生虫感染均不同程度地伴随免疫损伤,宿主在感染寄生虫后产生的免疫应答中,细胞因子作为免疫过程中的介质起到关键作用,主要是调节机体细胞免疫抗虫,保护机体不被感染,其中巨噬细胞是主要功能的承担者。本文将阐述细胞因子在寄生虫感染过程中所发挥的免疫作用,为解决寄生虫感染的防控问题奠定基础,同时为寄生虫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正>1绪论传统意义上的免疫系统在体内的有效免疫分先天和后天免疫应答。后天免疫同先天免疫应答相比,对病原菌作出的反应速度较慢,且只对特殊抗原作出反应并具有免疫记忆性。相反,先天免疫反应则迅速,且肩负着抵抗病原菌第一道防线的功能。先天免疫包括机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可溶性因子如补体蛋白,还包括多种细胞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  相似文献   

8.
杜山 《兽医导刊》2010,(8):66-66
犬结肠炎特征是结肠壁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可变性浸润,所属淋巴结受侵,有全身并发症。分急性结肠炎和慢性结肠炎。见于应激、环境气温剧变、饮食更换、病原菌及寄生虫感染。纯种犬多发,偶尔在猫也发生。所有年龄的犬猫均可发病,但以4个月龄至6岁犬最多见。  相似文献   

9.
犬结肠炎特征是结肠壁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可变性浸润,所属淋巴结受侵,有全身并发症.分急性结肠炎和慢性结肠炎.见于应激、环境气温剧变、饮食更换,病原菌及寄生虫感染.纯种犬多发,偶尔在猫也发生.所有年龄的犬猫均可发病,但以4个月龄至6岁犬最多见.  相似文献   

10.
从目前研究来看,寄生虫免疫着重由免疫效应细胞和细胞因子承但[1].参与的免疫效应细胞有T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杯状细胞,其中,T细胞作用最突出.它的2个亚群CD8+、CD4+分别发挥了不同的作用:CD8+发挥细胞毒性作用,直接杀伤驻虫细胞;CD4+分泌淋巴因子参加反应.针对不同的寄生虫感染,CD4+分化为TH1或TH2细胞.TH1细胞分泌IFN-γ、TNF-a、IL-2,以这类淋巴因子为主导的免疫途径称TH1途径.它以IFN-γ的作用为中心,主要作用寄生于细胞内的虫体,如球虫.  相似文献   

11.
试验研究了红曲霉与中药合生素对延边黄牛血液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选择3头成年的延边黄牛母牛为试验动物(325±25)kg,采用3×3完全拉丁方设计试验。分为对照组、红曲霉组、中药+红曲霉组。共分三期,每期12d,第12天于颈静脉采集血液,分别测定白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的水平。结果表明,饲喂红曲霉与中药合生素对白细胞、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了IgG、IgA、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含量和淋巴细胞百分比(P0.05),从而增强了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免疫细胞由树突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嗜酸粒细胞和天然杀伤细胞组成。旋毛虫入侵机体后,这些先天性免疫细胞作为前沿免疫防御系统,首先快速发挥各自作用,并诱发更加有效的Th2型免疫应答,在保护机体免受重大损伤、抵制并排除旋毛虫方面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论文详细综述了旋毛虫感染机体后,机体先天性免疫细胞的作用方式、作用机制以及相关免疫分子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旋毛虫各隔离种嗜酸性粒细胞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旋毛虫各隔离种感染猪后,其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而其它各类细胞无明显变化,嗜酸性粒细胞于感染后7d开始升高,16d左右达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趋势;猪旋毛虫和旋毛形线虫的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始终高于犬旋毛虫和本地毛形线虫,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作为早期诊断旋毛虫病的重要临床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1流行特点 寄生虫病的特点为带虫者、慢性感染和隐性感染者可以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慢性感染的出现与宿主对多数寄生虫不能产生完全免疫有关。免疫球蛋白E水平上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与高球蛋白血症。幼虫移行和异位寄生继发性免疫缺陷。寄生虫病给畜牧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引起畜禽大批死亡,降低畜禽的生产性能,影响畜禽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相似文献   

15.
现代免疫学的概念是:机体识别和清除非自身的大分子物质,从而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生理学反应。免疫的基本功能包括:抵抗微生物与寄生虫的感染,清除衰老死亡的细胞,保持机体自身稳定,严密监视肿瘤细胞的出现,一旦出现就能立即识别,并调动免疫系统在其尚未发展之前将其消灭。1先天性免疫先天性免疫是指家禽生来就已具有的对某种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的抵抗能力。1.1防御屏障皮肤、粘膜、腱鞘、肌膜、浆膜等的屏障作用以及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等等。1.2吞噬作用嗜中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16.
对人工感染18条日本血吸虫尾蚴的雌性小鼠分别于感染后41 d起灌服羊角拗甙及吡喹酮,观察其对小鼠肝内虫卵肉芽肿和肉芽肿内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鼠肝内虫卵肉芽肿平均直径和肉芽肿内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减少,羊角拗甙与吡喹酮对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绵羊用六钩蚴排泄分泌抗原(ES),原头节ES抗原、原头节可溶性粗抗原,绵羊棘球蚴囊液(SHCF)或囊壁抗原免疫后,和攻击感染虫卵后,应用ELISA,酯酶染色法及瑞氏-姬拇萨染色法研究了血清抗体、T、B淋巴细胞、嗜酸性粗细胞及淋巴细胞的应答反应。初步结果表明,绵羊在感染细粒棘球绦虫虫卵后或抗原免疫后、攻击感染后都表现明显的血清抗体应答反应,T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数量增加,免疫应答依不同的抗原而具有不同性质。  相似文献   

18.
猪,犬感染犬旋毛虫后,其体内的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高,而基佗各类细胞无明显变化,嗜酸性粒细胞于感染后第7d开始升高,14~35d之间达到高峰,以后呈逐渐下降趋势,但仍比对照组高,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多可作为早期诊断旋毛虫病的重要临床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寄生虫抗原、宿主对寄生虫和寄生虫对宿主的免疫应答、免疫抑制及免疫不全状态下的寄生虫感染以及免疫学诊断、预防等方面,重点阐明其特征性的免疫现象。寄生虫的抗原非常复杂,包括构成虫体本身物质的虫体抗原和排泄、分泌抗原等。寄生虫感染的重要表现是IgE抗体产生增强和嗜酸白细胞增多。特异性IgE抗体产生,是因为在寄生虫抗原中有诱导IgE抗体生成的抗原即变应原的存在,这种变应原又受特异的辅助T淋巴细胞的诱导。嗜酸白细胞不仅在血中增加,在感染组织中也见显著浸润。它除了在Ⅰ型变态反应中具有调节作用外,对寄生虫也有直接作用。寄生蠕虫类一方面可降低本身的抗原性,朝着与宿主抗原相一致的方向进化着。另一方面虫体可以把感染初期的抗体吸附在自身表面形成封闭抗体。同时蠕虫类还能产生抗补体因子和向外释放抗原物质来干扰宿主的免疫系统,巧妙地逃避宿主的免疫应答而使自身生存下来。  相似文献   

20.
粗尾类毛体线虫(Trichosomoides crassicauda)是大鼠膀胱内的一种常见寄生虫,自然感染时一般无临床症状。据报道,该虫可引起大鼠的膀胱结石、膀胱肿瘤及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肺内移行发育的幼虫尚可导致肺脏的损伤及炎症。因此,防制其惑染,对保证及提高实验动物质量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