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我国种猪群配种受胎率相对较低,尤其是夏天,由于公猪活力下降、精液品质较差,从而导致整个夏天期间配种的母猪出现:受胎率下降、产仔数减少、弱仔数增加、母猪发情间隔期延长、返情率上升,如何提高母猪生产力水平成为当前养猪生产者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一、中国种猪繁殖存在的问题中国是世界猪肉生产大国,2005年的猪肉的产量占到了全世界猪肉生产总量的49.7%,但是我国的养猪生产  相似文献   

2.
<正>一、我国肉鸡生产现状1.鸡肉在肉类生产中的比重依然偏低2008年我国肉类总产量7269万吨,其中鸡肉产量达到1105.4万吨,占肉类总产量的15.2%,占禽肉总产量的70%。世界发达国家2006年鸡肉、猪肉产量分别占总肉类产量的26%和38.5%。我国2008年鸡肉、猪肉产量分别占总肉类产量的15.2和64%。  相似文献   

3.
猪肉及猪肉制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食用最多的肉类,稳定猪肉的产量、降低生产猪肉的成本、提高繁殖猪和饲养猪的技术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下文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了母猪人工授精技术,并介绍了这项技术的先进之处以及对于受胎率的影响,分析了现阶段母猪人工授精技术存在的不足,并给出了对应的解决措施。指明了提高母猪人工授精受胎率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养殖大国。据世界粮农组织统计,2001年我国肉类总产量6547万吨,占世界肉类总产量的27.7%,其中牛肉534万吨,猪肉4346万吨,羊肉394万吨,禽肉1250万吨,分别占世界的9.4%、47.3%、26.2%和18.6%。猪、羊肉产量居世界第一,禽肉居世界第二,牛肉次于美国和巴西居世界第三位。同时,我国人均肉类占有量已达45kg以上,超过世界平均38kg的水平。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结束了畜产品短缺的历史,实现了总量供求基本平衡;改善了人们的食物结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然而,我国肉类产品出口量很少,仅占全国总产量2%左右,…  相似文献   

5.
国家猪肉价格调控政策作用和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居民食品消费的习惯,猪肉在我国畜牧业和居民消费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首先,我国足猪肉生产大国,2009年肉类生产达到7650万吨.约占世界肉类总产量的1/3,其中猪肉总产量为4891万吨.占全国肉类产量的63.9%,约占世界猪肉总产量的46%,居世界之首.  相似文献   

6.
2003年第一季度我国肉类产量稳定增加。据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行业部门统计,1~3月份我国肉类总产量为2201.58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4.49%。肉类结构进一步改善,猪肉占我国肉类的比重下降到66.86%,牛肉和羊肉的比重分别达到8.73%和4.68%,禽肉的比重提高到18.54%。1.1生猪存栏和出栏稳步增长,能繁母猪比重与上年持平2003年第一季度末我国生猪存栏数为43816.0万头,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85%,其中,能繁母猪存栏3988.1万头,与去年同期持平,仅提高0.88%。能繁母猪存栏占生猪存栏的比重为9.10%,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第一季度我国生猪出栏196…  相似文献   

7.
随着规模化养猪场不断增多,如何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已成为广大养殖从业者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母猪是猪场最重要的一个群体,其繁殖性能的高低体现了猪场的综合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猪场的经济效益[1]。提高母猪繁殖性能是一个系统工程,规模猪场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可在改善养殖环境、母猪选择、科学配种、科学饲养管理及母猪产后和繁殖障碍性疾病防治等方面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猪生产国和消费国,猪肉产量占世界猪肉总产量的49%,占我国肉类总产量的70%,猪肉是城乡居民最重要的肉类食品。生猪等畜禽屠宰一头连着畜禽养殖,一头连着食品消费,是肉类产品走上餐桌的关键环节。做好畜禽屠宰行业的管理工作,事关公共卫生安全、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近年来,瘦肉精、注水肉、病死猪等涉及畜禽产品卫生安全的各类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畜禽产品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百姓关心的重大民生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大白母猪配种前的状态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按配种前的状态分为正常发情配种母猪组(仔猪断奶7 d内发情配种)与异常发情配种母猪组(仔猪断奶7 d后发情配种、流产后再发情配种、妊娠后复发情配种),比较2组母猪的繁殖记录,分析正常发情与异常发情对大白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配种前大白母猪的发情状态对窝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无显著影响(P>0.05);正常发情配种母猪产木乃伊胎数高于异常发情配种母猪,差异显著(P<0.05);异常发情配种母猪产死胎数有增多的趋势,差异不显著(P>0.05)。本试验通过对正常发情和异常发情母猪繁殖性能的比较研究,初步了解了母猪配种前不同发情状态下的繁殖性能,为大白猪的繁殖管理、特别是配种前发情状态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当前非洲猪瘟给我国养猪业造成很大的损失,繁殖母猪的存栏量急剧减少,造成猪肉供需平衡失调。那么,如何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提供更多的商品猪,成为养殖场管理者关注的焦点。文章就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关键环节和维生素及类维生素对母猪繁殖性能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国居民对肉食品的消费整体上已从数量型转变为质量型需求。2006年中国猪肉产量为5197.2万吨,占我国肉类总产量的64.5%,占世界猪肉总产量的50.1%。近年来,随着生态、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国内外连续发生英国  相似文献   

12.
营养对母猪的繁殖性能有重要影响。配种前营养调控对母猪繁殖有基础性作用。本文从母猪限饲、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角度简述配种前调控饲粮营养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研究,为提高母猪繁殖性能,指导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动物性产品质量安全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畜牧业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发展。1998年 ,我国肉类产量达到 5 72 3 8万t,禽蛋 2 0 18 5万t,奶类 744 5万t。我国是世界猪肉生产第一大国 ,猪肉产量占全世界猪肉产量的一半 ,占我国肉类总产量的 6 7 8%。 1998年我国肉类人均占有量达到 47 1kg ,超过世界平均水平30 8%。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动物性食品不仅从数量上 ,而且从质量上和安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 ,一些畜牧业生产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热衷于寻找提高动物性产品产量的方法 ,却忽视了动物性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还有的违规…  相似文献   

14.
王宗礼 《中国猪业》2015,10(7):9-13
<正>1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现状1.1生猪产业是我国畜牧业的支柱产业猪肉产品是城乡居民肉类消费的主要来源,2014年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达65%。1985-2000年,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大幅下降,降低20个百分点;禽肉比重明显增加,提高11个百分点;牛羊肉比重小幅增长,增加7个百分点。2000年以来,猪肉比重缓慢下降;禽肉比重稳步增长,已达到20%以上;牛羊肉比重基本稳定在13%左右(图1)。  相似文献   

15.
<正>近三十年,我国的生猪产业稳定发展,猪肉产量稳步增多,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持续推进,生产效率明显提升。2014年,我国猪肉产量达到5671.4万吨,占肉类总产量的65.1%,生猪出栏达到500头以上规模的猪场出栏猪比例达到41.8%。我国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生产和消费猪肉大国,均占全球50%。同时,生猪养殖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包括自动饲喂设备、环境控制设备等也得到广  相似文献   

16.
初配日龄对不同品系大白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2007—2011年的初配母猪繁殖记录中选取了法系大白猪66头、美法系大白猪149头、美系大白猪43头,对3个品系母猪头胎繁殖性能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大白猪适宜的初配日龄。结果表明:各系大白猪后备母猪在7、8、9月龄配种的较多,分别占后备母猪群的86.36%(法系)、85.9%(美法系)、83.72%(美系);在220~240、240~260日龄配种的法系大白后备母猪的头胎繁殖性能均高于220日龄以下配种的母猪(P>0.05);在240~260日龄配种的美法系后备母猪的繁殖性能高于其他日龄配种的母猪,其中活仔数差异显著(P<0.05);240~260日龄配种的美系后备母猪仔猪初生重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日龄配种的母猪(P<0.05);各系母猪随着初配日龄的增加,所产仔猪初生重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可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母猪的繁殖性能与卵泡发育相关。配种前营养水平对母猪繁殖性能有重要的影响。文章综述配种前营养水平对后备母猪和哺乳母猪与卵泡发育相关的繁殖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惠  洪翊棻  李洪波 《中国猪业》2015,10(11):21-23
环保饲料的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畜牧业实现快速发展,畜禽产品总产量和人均产量均大幅增加,畜牧业产值在我国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也大幅提高。自1991年至今,我国肉类产量和禽蛋总产量稳居世界第一,2010年我国肉类总产量占世界肉类的28%,其中猪肉产量占48%,牛肉产量占10%,羊肉产量占30%。2010年,我国生猪、蛋鸡和奶牛规模养殖的比例分别是64.5%、78.8%和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类的需要量就必然会增加。从消费面来说,猪肉比牛、羊肉的需要的量大,而且猪肉比牛肉价格便宜。另一方面,由于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落实,粮食年年丰收。所以养猪业必然会向专业化、集约化发展。为了提高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必须讲究母猪的繁殖效率,就是说必须提高每头母猪生产性能,即提高分娩周转率和育成率。一般来说,母猪的分娩周转率应为  相似文献   

20.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是提高养母猪经济效益的重要技术措施。衡量母猪繁殖胜能高低的指标主要包括母猪的年产南数、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和仔猪的成活率及窝重一而要有效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必须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1抓好母猪的发情配种及疾病防治要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必须重视母猪的发情配种一项防母猪的各种疾病,保持母猪良好的健康状况一使母猪能正常发情和配种。1.1掌握配种时间和次数适宜的配种时间则是配种成功的关键。母猪断奶后一应注意观察母猪的发情.以免错失配种时机一在发惰期内实行重复配种、早晚各1次。1.2预防母猪子宫炎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