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遗传工程是七十年代在自然科学中取得惊人成就的新技术,它是用类似于工程技术手段,把不同个体、不同品种以及不同生物间的DNA组合在一起,创造新产品、新品种以至新物种。国际上公认,它是本世纪最后一场技术革命,有助于解决世界上三大难题——饥饿、疾病和能源不足。遗传工程的本质是基因搬家,即从给体细胞分离出目的基因,转入受体细胞,通过基因重组产生  相似文献   

2.
突变是改变食用菌遗传性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自然界,食用菌会以一定频率发生自发突变,富于实际经验和善于细致观察的人,可以从生产中选育优良菌株,但自发突变率太低(例如百万次细胞分裂只出现一次营养缺陷突变),而人为手段,可以大大提高突变频率,从突变个体中筛选符合我们要求的菌株,这就是诱发突变(简称诱变).  相似文献   

3.
在培育菌种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譬如,为什么纯种的后代会变“杂”,甚至出现劣种?为什么不同菌株杂交有可能获得优种?为什么有些性状总是形影不离,难以去劣存优?这些都涉及到遗传规律。弄清这些道理,就会有目的地去改造菌种。下边介绍遗传的三大定律和一条法则。  相似文献   

4.
一、基本原理食用菌杂交的基本原理是四分体过程中的基因重组。主要用于异宗配合的食用菌类,如木耳、银耳、香菇、平菇、金针菇、猴头、滑菇、大肥菇等。而部分异宗配合的食用菌,如双孢蘑菇、草菇等则主要靠单孢子分离选优。异宗配合是指自身不孕,必须由不同交配型的单核体杂交才能完成有性生活史的菌类。这些菌类一般认为属于两种不亲和系统,即单因子系统(二极性)和双因子系统(四极性)。按照性模式,在二极性的生活史中发生的主要过程为:同核体质配双核体核配A×a——→(A+a)——→双倍体减数分裂两种同核体后代孢子Aa——→A,a,A,a它们的后代孢子是两种同频度的交配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同其它的生物一样,最本质的特征是亲代和子代的相像性,香菇菌丝长出香菇,草菇孢子萌发为草菇,这种“子类父性”的现象叫遗传。它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遗传与变异。有了遗传,生命才代代相传;有了变异,生物才个个有别。但是遗传中有变异,变异中有遗传。否则,只遗传不变异就不会有今天这样形形色色的食用菌,而只变异不遗传,就可能种下平菇长出黑木耳。了解遗传变异原理,对发展食用菌生产有重要意义,它将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食用菌,更有效地改造食用  相似文献   

6.
菌种退化是当前食用菌生产中十分突出的问题.但究竟什么是菌种退化?为什么会发生退化?至今缺少深入研究,因此概念不明确,认识不一致。一、什么是菌种退化菌种退化是群体中退化菌丝在数量上占一定优势后,表现菌种生产性能的下降。退化是一种变异,变异在生物发展中是绝对的,食用菌种退化是指菌株在形态生理方面退行性变化,具体讲是产量、质量的下降,整个菌株的孢子、菌丝、菌落、子实体发育缓慢,以至变态。菌种退化是个复杂的问题,有很多现象和菌种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的不同性别菌丝能否结合,主要取决于菌丝的不亲和因子(基因)。根据不亲和因子的情况,可将食用菌划分为不同的交配系统。不亲和性(incompatibility),又叫不相容性。当不同性别的菌丝相遇时,如果它们是亲和的,就发生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如果是不亲和的就不发生结合。这种不亲和性和性别有密切关系,但又有区别。性别是指真菌的雌雄性器官和雌雄性细胞。  相似文献   

8.
得到高产优质的子实体,是食用菌栽培和育种的直接目的。因此,研究子实体发育的遗传机制,即基因与环境条件间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一、控制子实体发育的基因我们知道,子实体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常认为,一旦亲和性交配型产生双核菌丝,就开始有性过程,子实体发生与发育将由外部条件决定。事实并非这么简单,现已证明,子实体的形态发生和分化,是由一系列基因所控制。研究子实体发育,必须解决如下几个问题:第一,基因存在是靠它的产物来判断,如何测出诱导子实体形成的物质?由于双核体本来就有出菇能力,难于测定诱导子实体形成的物质。如果能从单核菌丝中得到可育株,从中提取诱导物质,就比较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种类繁多,不仅种与种之间,就是种内的个体间也没有完全相同的,这种个体差别叫变异。当栽培等条件相同而基因不同时,会出现变异;而基因相同、栽培等条件不同时,也会出现变异。前者叫可遗传的变异,后者叫不可遗传的变异。食用菌的选种育种,需要可遗传的变异,这就要排除因环境等栽培条件所引起的变异,去选择由基因改变所引起的变异。通常人们喜欢以大的菇型作为选种标准,但后代未必长出大型的菇,其中一个可能是菇型由多基因决定,而且基因发生分离所致,另一个可能是栽培等条件造成菇型的不可遗传  相似文献   

10.
11.
二、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实现可遗传变异的重要途径之一。人类很早就利用重要的重组方式——杂交来创造优良的动植物品种。所谓重组是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从细胞水平看,重组是非姐妹染色体的交换,产生原有基因连锁群的重新组合,进而形成新的可遗传变异。如果没有交换,二条非姐妹染色体的后代,都  相似文献   

12.
自然界生物体的表形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异。这种没有人工参与下的可遗传变异称“自发突变”。自发突变是由于自然界所存在的一些低浓度的诱变物质、短波辐射和生物体自身活动所产生的一些诱变物质长期综合效应的结果。自发突变的频率通常只有10~(-6)~10~(-9),所以从自发突变中选育优良菌株的机会是很少的。如果人为利用一些理化方法强制其变异,则可显著地提高其变异频率(10~10~5倍)。这种用人工使其发生可遗传性变异的方法称“诱变”,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每一种食物都有其独特的风味(flavour)。虽然风味物质不是营养成分,但它具有促进人的食欲作用,因而间接对营养(摄食和消化)有良好的影响,故风味物质也是构成食品质量的重要因素。食用菌历来以它的鲜美香甜而深受大众喜爱,千百年来它已成为人们佐膳佳品,然而由于它们所含的风味物质甚微,且其成分又很不稳定和复杂,  相似文献   

17.
18.
食用菌育种目前采用的手段也是其他生物常用的三种,即自然选育、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从现有发展水平来看,具有了初步基础,下面就分三个方面作一简要叙述。一、自然选育自然选育是利用自然变异,选取所需的有益变异,这虽然是古老的方法,但在食用菌野生资源未充分开发和利用的时候,自然选育是有着重大潜力的,因此,自然选育是  相似文献   

19.
二、诱变前的准备(一)选择出发菌株出发菌株就是指用于育种的原始菌株,出发菌株的好坏可直接影响育种效率。食用菌的出发菌株目前尚无确切的标准,一般应选择经自然选育后证明其性状比较稳定的菌株,或是经杂交或诱变后的性状较稳定的菌株。有的菌株在发生某些变异后,对一些诱变物质会提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二)异宗配合每个菌丝都是自身不孕,需要借助可亲和性的不同交配型来进行有性生殖。这又可分为单因子控制的二极性(占异宗配合的25%)和受双因子控制的四极性(占异宗配合的75%)。 1.二极性异宗配合:每个子实体产生的孢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