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05年9~10月份和11~12月份在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秋冬牧场采用IGER记录器分别观测记录了牦牛的采食和反刍行为。秋季牧场牦牛除挤奶外24 h放牧,冬季牧场夜间栓系。结果表明牦牛在秋冬牧场的采食和反刍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牦牛在冬季牧场的非采食下颚活动数和每分钟采食口数显著高于秋季牧场(P<0.05)。在秋季牧场牦牛的干物质采食率和单口采食量(鲜重、干物质重、有机质)显著高于冬季牧场(P<0.05),但未知体重损失率差异不显著(P>0.05)。秋冬季牧场牦牛的采食行为主要集中在白昼,而反刍行为主要在夜间进行。  相似文献   

2.
在舍饲条件下,观察1岁、2岁牦牛的反刍行为。结果:①日总反刍时间各占24小时的21.0%和19.8%(P>0.05);②卧式反刍时间分别占日总反刍时间的89.6%和81.5%(P>0.05),且多于立式反刍时间(P<0.01);③日反刍周期数各为17.2和16.0个(P>0.05);④日总反刍食团数各为261.0和248.0个,每周期反刍食团数各为15.4和16.8个(P>0.005)。  相似文献   

3.
天然草地放牧牦牛采食行为及食性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青南地区玉树县境内2牧场的草地植被及成年母牦牛的采食行为和选择性采食习性及其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B牧场禁牧区的生物量显著高于A牧场的禁牧区及A,B牧场的放牧区(P<0.05),B牧场的可食植物量显著高于A牧场(P<0.05),A牧场的可食植物量只占地上生物量的一半以下;B牧场分别以小嵩草,矮嵩草,披碱草,针茅,蒲公英等优良牧草为优势种,次优势种,而A牧场以线叶嵩草为优势种,凤毛菊,狼毒,黄帚橐吾等毒杂草及早熟禾等为次优势种;B牧场以小嵩草、矮嵩草等莎草科和为主要采食植物,而在A牧场除以莎草科植物为主要采食植物外,由于可食牧草量的不足,还采食一些本不喜食的植物.矮嵩草和小嵩草是牦牛最喜食,选择性最高的植物;斑块内采食口数A牧场为50.6 bite/patch显著少于B牧场的81.1 bite/patch (P<0.01);斑块内采食站数A牧场为8.4 FS/patch显著多于B牧场的5.2 FS/patch(P<0.001);采食站内采食口数A牧场为6.6 bite/FS显著少于B牧场的17.4 bite/FS(P<0.001);采食速度A牧场为1.32 bites/sec 显著慢于B牧场的1.46 bites/sec(P<0.01).放牧草地的食物资源的匮乏,使放牧牦牛的食物选择性降低,采食行为的内容变劣,A牧场草地处于严重退化状态;牦牛处于缺营养状态,草地的退化对牦牛的生产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青南地区玉树县境内2牧场的草地植被及成年母牦牛的采食行为和选择性采食习性及其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B牧场禁牧区的生物量显著高于A牧场的禁牧区及A,B牧场的放牧区(P〈0.05),B牧场的可食植物量显著高于A牧场(P〈0.05),A牧场的可食植物量只占地上生物量的一半以下;B牧场分别以小嵩草,矮嵩草,披碱草,针茅,蒲公英等优良牧草为优势种,次优势种,而A牧场以线叶嵩草为优势种,凤毛菊,狼毒,黄帚橐吾等毒杂草及早熟禾等为次优势种;B牧场以小嵩草、矮嵩草等莎草科和为主要采食植物,而在A牧场除以莎草科植物为主要采食植物外,由于可食牧草量的不足,还采食一些本不喜食的植物。矮嵩草和小嵩草是牦牛最喜食,选择性最高的植物;斑块内采食口数A牧场为50.6 bite/patch显著少于B牧场的81.1 bite/patch(P〈0.01);斑块内采食站数A牧场为8.4 FS/patch显著多于B牧场的5.2 FS/patch(P〈0.001);采食站内采食口数A牧场为6.6 bite/FS显著少于B牧场的17.4 bite/FS(P〈0.001);采食速度A牧场为1.32 bites/sec显著慢于B牧场的1.46 bites/sec(P〈0.01)。放牧草地的食物资源的匮乏,使放牧牦牛的食物选择性降低,采食行为的内容变劣,A牧场草地处于严重退化状态;牦牛处于缺营养状态,草地的退化对牦牛的生产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比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的采食、反刍、逍遥行为和日粮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选择体重、胎次相近的8头健康荷斯坦泌乳奶牛,其中,4头处于泌乳盛期(泌乳盛期组),4头处于泌乳后期(泌乳后期组),进行了采食行为观察和消化试验,两组奶牛预饲期20 d,正试期15 d。结果表明,泌乳盛期组奶牛每天的干物质采食量为21.2 kg,极显著高于泌乳后期组的14.1 kg(P<0.01),但两组奶牛的采食时间和采食次数无显著差异(P>0.05),泌乳盛期组奶牛每千克DM采食的时间也极显著低于泌乳后期组奶牛(P<0.01);一昼夜总反刍时间泌乳盛期组奶牛极显著低于泌乳后期组(P<0.01),每千克DMI需反刍时间泌乳盛期组奶牛极显著低于泌乳后期组(P<0.01)。泌乳盛期组奶牛躺卧、走动和站立时间与泌乳后期组奶牛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泌乳盛期组奶牛日粮中NDF和ADF的表观消化率极显著低于泌乳后期组(P<0.01),两组奶牛NDF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55.8%、67.8%,ADF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44.2%、60.7%。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苜蓿制粒对准噶尔双峰驼采食行为的影响。选取6峰平均体重为(203.80±22.07)kg、健康的准噶尔双峰母驼,随机分成2组,分别饲喂苜蓿长干草(苜蓿组)和苜蓿颗粒(制粒组)。试验期共22 d,在第22 d连续24 h记录准噶尔双峰驼采食量、采食行为和反刍行为。结果表明:与苜蓿长干草组相比,苜蓿制粒可提高准噶尔双峰驼干物质采食量(P<0.05),降低反刍时间(P<0.05),降低咀嚼时间(P<0.05);制粒可降低准噶尔双峰驼每千克干物质反刍时间和咀嚼时间(P<0.05),但对干物质采食时间无显著影响。由此可见,苜蓿制粒能够提高准噶尔双峰驼干物质采食量,缩短反刍时间和咀嚼时间;制粒可能是提高准噶尔双峰驼生产性能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试验以3头8~10月龄、平均体重(300±22.4)kg的荷斯坦育成母牛为试验动物,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对2、4cm和自然全长3种理论切割长度的苜蓿干草对育成母牛采食与反刍行为和日粮营养物质消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苜蓿干草长度的增加,苜蓿干草采食时间、日粮采食时间、反刍时间、咀嚼时间明显增加(P<0.05);每日采食次数和每次采食的干物质采食量明显降低(P<0.05)。除苜蓿干草以外的日粮其他组分的采食时间、日粮采食时间与反刍时间的比例、日粮常规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基本不受苜蓿干草长度的影响(P>0.05)。  相似文献   

8.
绵羊的采食行为在生态学研究、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以及在畜牧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通过采食行为、采食行为参数、选择性采食等方面对有关绵羊采食行为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9.
10.
仔猪采食行为和饮水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农和养猪研究人员有志于研究刚断奶仔猪的采食行为和饮水行为的作用。养猪研究人员已经发表了许多有关刚断奶仔猪这二种行为的研究结果和  相似文献   

11.
2004年8、9和11月份在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夏、秋、冬三季牧场研究了牦牛的昼牧食行为。结果表明:牦牛在夏季草场的昼采食时间最长,平均为(337.45±39.96)min,在秋季和冬季草场的平均昼采食时间分别为(301.82±27.91)min和(304.57±12.24)min。另外,在夏季草场没有观测到牦牛的昼卧息和反刍行为。其主要原因是在夏季草场牛羊放牧压力过大,草地不能为牦牛提供足够的饲草,故牦牛延长采食时间以获取最大量的饲草,因此用于其他行为的时间相对减少。牦牛在秋冬季草场的昼反刍时间分别为(86.22±14.24)min和(53.84±13.93)min,秋季草场高于冬季草场。牦牛在秋季草场的昼站立和游走时间也高于夏季草场和冬季草场。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秋季草场草产量丰富,质量较好。由于冬季草场气候寒冷,牧草枯黄,质量降低,牦牛的昼卧息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12.
依据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年的牦牛放牧试验数据,构建了牦牛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的简单数学模型,Y=a-bX(b>0),单位面积小嵩草高寒草甸牦牛生产力与放牧强度的数学模型,Y=ax-bX2(b>0);确定了暖季草场、冷季草场和年度每公顷草地牦牛最大生产力放牧强度和草地最大负载能力分别为2.52头/hm2、1.68头/hm2和1.47头/hm2,5.03头/hm2、3.36头/hm2和2.94头/hm2,相应的最大牦牛生产力分别为60.96 kg/hm2、19.41 kg/hm2和36.55 kg/hm2;确定了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季轮牧草场放牧强度的最佳配置:暖季草场为1.81头/hm2,冷季草场为1.08头/hm2,探讨了限制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季草场最大负载能力的因素以及在不同放牧强度下小嵩草高寒草甸的时空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不同放牧压和放牧时期对山羊牧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南方人工草地上,对云岭黑山羊在不同放牧压和放牧时期的牧食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放牧压指数较小时,能减少采食时间和采食时行进步数,明显增加每步吃草口数、采食速度、口食量、日采食量、反刍时间,对其他牧食行为影响不大;9月份采食口数、行进步数最少,口食量、日采食量最大,6月份每步吃草口数明显小于其他月份。7,8,9月份采食速度相差不大,小于10月份采食速度;10月份反刍时间、每个食团咀嚼时间最长,反刍咀嚼速度、逆呕时间间隔在不同月份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4.
滩羊放牧行为及营养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姚爱兴  王宁 《家畜生态》1994,15(2):9-13
本文研究了滩羊在宁夏盐池干草原夏季草场上的放牧行为及放牧营养生态。结果表明,同一般的绵羊相比,滩羊在放牧行为上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其独特的方面。成年滩羊和当年断奶羔羊的日平均采食速率分别为53.5口/分和41.2口/分,日平均采食干物质量分别为1.51kg和0.79kg。成年滩羊的日平均游走、采食、卧息和反刍时间分别为149.1、408.0、10和2.5分,日平均饮水量达6.68土1.51kg/只。成年滩羊和当年断奶羔羊均存在着营养供应不平衡,除粗蛋白摄入量较高外,其能量、钙和磷的摄入量均不足。本文建议,随着滩羊放牧环境日趋干旱、沙化和退化,对于草原草场上放牧的滩羊在夏季进行适当的能量和矿物质饲料补饲,仍然是一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不同物候期放牧牦牛采食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1.5岁及2.5岁阉牦牛各8头,首先在舍饲条件下,用称重法、校正称重法及4N-AIA法测定的结果与实际采食量作对比,结果表明:校正称重法的测定结果与实际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4N-AIA法有污染问题,但与实际采食量相关性很好,r=0.90。然后在全放牧条件下(高山草甸草地),测定不同物候期放牧牦牛日消耗量(无效失重)、日采食量。结果表明:2岁、3岁牦牛日消耗量分别为2.367,3.262kg/d·头,青草期、枯黄期、枯草末期、返青期的日采食量,2岁牦牛依次为3.92,3.72,5.54,6.82kg/d·头;采用食道瘘管法采集牧草样品,使用粪尿袋收集粪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研究旨在通过利用GPS跟踪定位技术对祁连山区秋季牧场上24h自由放牧牦牛和犏牛的昼夜采食活动进行对比研究。选取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乌鞘岭地区牦牛和犏牛各3头,在2012年9月30日至10月25日利用家畜GPS跟踪定位系统进行家畜牧食行为的研究,通过计算它们的水平游走距离,分析牦牛和犏牛在秋季牧场的昼夜采食活动。结果表明:(1)在24h内,牦牛和犏牛都表现出3个采食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在9∶00~10∶00左右;第二个在18∶00左右;第三个在23∶00左右。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犏牛的采食活动量显著高于牦牛(P0.05);在试验的前半期(牧草初黄期)犏牛和牦牛的采食活动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试验的后半期(牧草枯黄期)犏牛的采食活动量极显著高于牦牛(P0.01);犏牛和牦牛牧草枯黄期的采食活动量都极显著高于牧草初黄期采食活动量(P0.01)。(2)同一牧场上放牧的牦牛和犏牛在牧草初黄期采食活动范围相似,而在牧草枯黄期二者的采食空间分布格局出现了分化,犏牛的采食活动范围变得相对狭长,牦牛的则变得相对宽广。研究结果表明当秋季牧场牧草大面积枯黄的时候,需要对家畜进行适当补饲,进而满足家畜的生长需求,同时减少由于游走觅食活动等造成的能量消耗。通过对比牦牛与犏牛的牧食活动,牦牛较犏牛更加适应青藏高原的严酷环境条件,尤其在缺草季节,牦牛的适应性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分别于2006年3月和2007年3月在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平山野生动物实验场所属鹿场开展了半圈养条件下马鹿、梅花鹿对植被啃食情况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放牧过程中鹿科动物的啃食、践踏作用干扰了植被的环境,改变了群落内物种的竞争力和环境条件,使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明显降低,优势度升高,两种多样性指数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植物功能群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而2007年较2006年鹿场内的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又有一定程度的降低,鹿场内的植物群落环境进一步恶化,放牧制度急需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