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70%的国土上复盖着森林。这些森林除生产木材外,为涵养水源、水土保持、环境保护和卫生保健等方面提供各种机能。但历年来它却深受森林火灾的危害。日本的森林火灾,一年之中集中发生在1—5月份,这时期的次数占总数的70%。由于消防厅和林野厅都在努力推进着林野火灾对策,近年来森林火灾有下降趋势。森林火灾发生情况日本从昭和22年~40年间林火次数在3,000次以下,36年~40年有增加的趋势,41年的林火次数在5,000—8,000次之间。48年~52年间林火变化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2.
一、日本的木质燃料大约1960年以前,木质燃料在日本约占燃料总消费量的8%,每年生产木炭2百万公吨左右。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木质能源浪费量平均每年减少10—20%。由于转向使用化石燃料,例如石油、天然气等,目前这种木质能源仅占能源总量的0.1%左右。复盖着国土66%的日本森林,提供能源有相当大的潜力,何况日本的能源的自给率约在10帕以下(日本森林能源的潜力如表1)。能源潜力估计约为日本主要能源消费量  相似文献   

3.
森林,不论是那一种森林,都能发生水土保持的功用。如果我们所有裸露的荒山、坡地、丘陵和沟壑都有郁郁葱葱的森林,就能减免水土流失。各种林种的保水能力虽有差别,但总的说来,有林地比无林地保水作用要达到2——96倍。土是被水冲下来的,山上只要有足够的森林复盖,就能保水、保土。森林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可分为三方面:(1)树冠的作用;(2)复盖层的  相似文献   

4.
一、森林复盏率是一个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森林复盖率是标志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多少的重要指标,但这一指标并不是越多越好,只有适合当地自然及经济特点的最佳森林复盖率,才是林业发展程度的标志。最佳森林复盖率虽然不能成为林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但由于我国属少林国家,因此提高森林复盖率也就成为我国林业现代化的主要目标之一。在我国的林业发展战略中,已经初步确定到本世纪末把我国森林复盖率由现在的12.7%提高到20%。为了实现全国提高森林复盖率的战略目标,各省(区)无疑要制定出适合自己本地情况的森林复盖率指标,只有这样才能使全国的战略目标不致落空。  相似文献   

5.
在不少有关的报章杂志文件中,凡提到我省解放初期的森林复盖率时称有50—60%,笔者没有查到该复盖率是如何计算得来?有什么根据?据认为,在解放以前,我省没有进行过全面的森林资源调查,因此也不可能有可靠的资料进行复盖率计算。然而解放以来曾进行过两次全面清查和统计,即1963年一次,1976年一次。笔者试以该两次调查材料为依据,推算我省解放初期的森林复盖率,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6.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森林复盖面积大约7,220,000公顷,占个整国土的29%。森林的56%属于各洲和团体所有,剩余的44%属个体经营。这样多的森林资源只能满足德国木材需要量的50%,因此国家制定了许多条例、要求综合利用,保护森林。联邦德国的森林火灾多发生在贫瘠而干燥的沙土地带,这些地带沙粒大、粗糙、水储存能力很低。林火最易危害生长在这一地带的苏格兰松树。这种松树和其它商品树种(挪威云杉、欧州水青岗、欧州落叶松、欧州白桦树和黄杉等)比较,它具有最低的燃点和  相似文献   

7.
1 森林保持水土作用概述森林的保水作用,主要是由于森林能增大土壤的渗透能力和保持土壤中水分而形成的.也就是说,森林可以减少地表迳流,缓和洪水流量,同时大量渗透水通过地层下渗,大部分变成地下水,增加地下水的流量,森林就是这样发挥防止洪水和涵养水源的作用.森林能防止洪水,是由于林地渗透能力的增大、截留降水、蒸发、缓和地表流量四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在防止洪水灾害这一点上,我们希望能有这些作用尽可能大的森林,同时也希望由于树冠的截留,林地降水尽可能小.森林能涵养水源,是由于林地渗透能力的增大,缓和地表迳流,抑制林地表面蒸发三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涵养水源这一点上,我们希望能有这些作用尽可能大的森林,同时,也希望森林的截留降水和蒸发作用尽可能小.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四川丘陵农区不同森林复盖率的水文效应,其结果为:1、森林复盖率58.5%的水文效应优于复盖率23.1%,后者的年迳流量为35.9—48.9万米~3;洪水期输沙量为156.2T/KM~2.Y,占年输沙总量的99.0%,常水位期与枯水位期输沙量仅为0.60T/KM~2.Y。2、据调查测定水库区,森林复盖率10—26%左右的来水含沙量0.85%,与农田水利设计要求水库工程设计来水限制含沙量0.7%相比仅差0.15%,但森林复盖率27%以上来水含沙量仅0.30%。经综合分析认为:四川丘陵农区森林复盖率25%左右,基本上能发挥森林的蓄水保土作用。  相似文献   

9.
资阳县属浅丘地区,土壤多为紫色页岩形成的沙粒,沙壤土,从全县来看属少林区,森林复盖率为3.9%,历来水土流失严重.今年七·一三特大洪灾给农、林、牧、付等各方面都带来了很大损失,处处可见堆沙淤泥,特别是沿沱江一带,卵石垒垒、一片荒滩.灾后我们对有林无林、多林与少林,灌草植被多和少与水土流失关系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研究的情况整理于后.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来、由于木材供需情况和木质房屋建筑的显著变化,日本曾面临不少需要解决的困难问题。木材供应和需要的变化虽然日本国士的2/3为森林所复盖,然而这些森林中的1/3以上都是人工营造的针叶树,林内是国内木材的供应量仍然低到只有全年所需木材一亿立方米的30%。其原因是80%人的工但都是幼林,要十几年以至几十年后才能供应国内市场的需要。日本的最终目的,期望将国林木材的自给率提高到大约60%。  相似文献   

11.
森林,不但能给我们提供社会主义建设用材,而且在保护人类生产和生活环境等多种综合效益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是个森林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全国森林复盖率仅有12.7%,而且分布又极不均匀。为了在本世纪末在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大力培育森林及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任务。建国以来全国植树造林累计保存面积达四亿二千万亩,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这还远远满足不了林业发展的要求。而且在林业生产中存在着采育比例失调,森林大  相似文献   

12.
森林与人类的生存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发达的林业,已成为现代世界各国家富足、民族繁荣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而森林复盖率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林业发展情况的具体尺度。森林复盖率是一个有关森林生态经济学的问题,也就是说森林复盖率是森林本身的综合指标。它应包括生态效益、社会需求和经济效益三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所谓防护林,就是根据各种防护目的所营造的森林。日本大约有十七种防护林,迄止1980年,总而积达714万公顷,其中有75%即532万公顷的防护林是水源涵养林。水源涵养林广泛分布于全日本河流的源头地区。正如这个统计数字所表明的,人们公认水源涵养林是十七种防护林中最重要的一种防护林。森林对水的影响包括水质、水量和洪水流量的控制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许多专著和科研  相似文献   

14.
1979年9——10月,中国林业考察团访问日本。代表们认为日本林业有以下六个值得借鉴的特点。一、十分重视生态平衡,重视森林多方面的防护作用日本森林面积为2,500万公顷,占国土68%。十分之七的国土为险峻山地,因此森林对涵养水源、防止各种灾害、保护国土、美化环境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根据各项法令,到1978年为止,日本已对1,300万公顷森林限制生产性采伐利用,也即要求进行特殊经营管理的森林占了日本森林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参见下表,单位:万公顷)。  相似文献   

15.
一、森林的呼唤过去的世界,是我们森林的世界。正是由于我们的存在,人类才得以在地球上诞生。我们世世代代复盖着大地,养育着人类,给人类带来了生机、繁荣、智慧、文明、财富……. 自从主人离开我们森林的怀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林业     
日本在亚洲东部,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和许多附属于它们的小岛组成,领土面积37.22万平方公里,森林面积2520万公顷。森林复盖率67%,靠开发自已的木材资源就可以满足国家的需求,可是由于大多数是分散的私有林,自然生产力较低,因此无法办到。国有林790万公顷(31%),社会团体(  相似文献   

17.
近来,有些关于云南省林业的文件或文章,为了说明云南省森林遭受破坏的严重程度,用森林复盖率的减少来加以说明,说解放初全省森林复盖率为50%,现在降到25%,减少了一半。这个提法值得研究。有关论述,我认为根据是不足的,立论是错误的。在五十年代我曾对云南省森林资源有过几次接触,并参加了该省航空调查。据当时了  相似文献   

18.
森林鼠害对日本林业来说,是森林保护中极为重要的课题之一,为防止森林鼠害发生,日本已开发和采用了很多防治方法。其中,用直升飞机小面积播撤灭鼠剂形状不同,防治的效果也不同,并影响资金的投入,日本已普遍着手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1979年9—10月,中国林业考察团访问日本。代表们认为日本林业有以下六个值得借鉴的特点。 一、十分重视生态平衡,重视森林多方面的防护作用 日本森林面积为2,500万公顷,占国土68%。十分之七的国土为险峻山地,因此森林对涵养水源、防止各种灾害、保护  相似文献   

20.
木子 《国际木业》2016,(6):37-38
日本:日本林野厅5月24日消息,日本内阁会议于本日通过了新的“森林·林业基本计划”。根据“森林·林业基本计划”第11条规定,为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及林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推进森林及林业的综合计划,每5年对“森林·林业基本计划”进行一次修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