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农业科技》2005,(2):42-42
一、品种来源 南京红太阳种业有限公司和安徽省肥东良种繁育总场成功运用辐射及化学诱变技术,选育出幼苗叶片带隐性基因的白化标记杂交水稻两系、三系不育系及极具实用推广价值的新品种(系)。这项技术属国内首创、国际领先。与目前推广的两系、三系水稻杂交种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现代农业科技》2005,(6):42-42
一、品种来源 南京红太阳种业有限公司和安徽省肥东良种繁育总场成功运用辐射及化学诱变技术,选育出幼苗叶片带隐性基因的白化标记杂交水稻两系、三系不育系及极具实用推广价值的新品种(系)。这项技术属国内首创、国际领先。与目前推广的两系、三系水稻杂交种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
《闽北农业科技》2005,(1):12-12
南京红太阳种业有限公司和安徽省肥东良种繁育总场成功运用辐射及化学诱变技术,选育出幼苗叶片带隐性基因的白化标记杂交水稻两系、三系不育系及极具实用推广价值的新品种(系)。这项技术属国内首创、国际领先。与目前推广的的两系、三系水稻杂交种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寻求零风险种稻更放心红太阳种业育成杂交水稻新组合白化标记杂交水稻南京红太阳种业有限公司和安徽省肥东良种繁育总场成功运用辐射及化学诱变技术,选育出幼苗叶片带隐性基因的白化标记杂交水稻两系、三系不育系及极具实用推广价值的新品种(系)。这项技术属国内首创、国际领先  相似文献   

5.
根据2001~2008年国家水稻品种区试、审定及推广情况统计资料,对长江中下游稻区籼型两系与三系杂交水稻组合的比较分析表明,两系组合总体上产量高于三系、米质略优于三系  相似文献   

6.
三系两系杂交水稻是提高水稻产量最有效的技术。比较三系两系不育系遗传、选育,恢复系选育以及杂交水稻组合选育,对于正确认识三系两系杂种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三系两系不育系遗传和选育、三系两系恢复系选育、三系两系杂交水稻组合的选育理论与实践等方面进展,并比较了中国水稻数据中心三系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产量差异。笔者认为三系两系杂交水稻育种技术不同,但两系三系杂交水稻不存在优劣之分。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包括杂交水稻杂种优势机理、三系两系杂交水稻材料创新与育种技术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建议进一步研究杂交水稻杂种优势机理;加强三系两系亲本改良,聚合更多的优良基因,有更强的配合力;采用常规育种技术结合分子育种,提高三系两系亲本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国水稻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两系杂交水稻是继三系杂交稻之后在水稻育种上的又一次革命。两系杂交稻以其高产、优质、多抗、高效的优势必然取代低产、质差、低效的三系杂交稻组合,成为我国粮食产业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在“十五”期间,两系杂交水稻的示范推广工作必将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由于籼粳两系杂交稻现已配套,两系杂交籼稻在熟期上早、中、晚配套;超级稻苗头组合示范取得成功;两系杂交稻技术工程化、中试开发及产业化速度加快,繁殖制种与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日臻成熟和完善,建立了适合两系杂交稻特点的原种生产和…  相似文献   

8.
2008年凤阳县(路西片)水稻品种展示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凤阳县16个杂交籼稻组合的水稻新品种展示试验,结果筛选出丰两优三号、两优多系一号、淮两优三号、新两优6号等近1O个水稻品种可在凤阳县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我国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并应用于生产,黄岩开始了杂交水稻的试验与推广工作;45年来,杂交水稻制种的不育系有珍汕97A,协青早A,76-27A;恢复系有IR26,明恢63,密阳46,测64-7,T806等;杂交水稻组合的推广从籼三系的汕优6号到粳三系的七优2号、两系的两优培九、籼粳杂交水稻的甬优系列,这些品种的推广使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文章回顾杂交水稻组合的推广,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杂交水稻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我国杂交水稻试验成功并大面积推广,这是水稻生产上的一项重大革新.继"三系" (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 杂交水稻之后,安徽省芜湖地区农科所又进行了"两系" (不育系、恢复系) 杂交水稻试验,并获得可喜成果. "两系"杂交水稻"鉴59"F1表现明显的杂交优势,单产达千斤以上,既可作早稻又可作双晚栽培,且制种较"三系"简便,是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的又一创举. 杂交水稻增产的基本原因是穗大粒多,每穗实粒数可达100粒以上,但其空秕率却达30~40%,显著高于一般水稻,这既是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杂交水稻增产潜力所在. 杂交水稻造成空秕粒的原因,是一个  相似文献   

11.
杂交水稻从三系向两系的发展被称为水稻生产的第三次革命。两优培九系江苏省农科院水稻863课题组育成的两系亚种间优质、超高产杂交水稻,是目前杂交稻最“热门”的新品种。临安市在试种示范的基础上,根据山区特点,进行氮肥施用技术和密植配套技术试验,掌握了该品种特点和超高产栽培技术。 1.品种特点两优培九具有较明显的两系杂种优势。1998年和1999年,该品种参加了在临安进行的杭州市单季稻小区品比试验,实收产量比汕优63分别增加11.7%  相似文献   

12.
为了加快本县水稻生产向优质、高产、高效的新品种方面推广,满足本县优质米产业化工程对新、优、特水稻要求,同时也为高产示范和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2004年本县农技推广站将引进13个新、优、特的水稻品种进行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汇总如下:1参试水稻品种及供种单位三系组合:Ⅱ优162、Ⅱ优725、Ⅱ优802、Ⅱ优906、冈优151、冈优364、冈优725、冈优906、C优22、D优68、红优22;两系组合:两优11、11965/6078;对照汕优63,试验的新品种由贵州省农业厅农技推广总站提供。2试验地点试验地点设在绥阳县风华镇牛心村,土壤为黑壤发育成的水稻田,微沙性,…  相似文献   

13.
《新农业》2020,(4)
本文介绍了我国两系杂交水稻的发展现状,对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开发及种植与推广进行分析,提出加强作物遗传育种创新研究,加强新品种开发,增加两系杂交水稻种植面积,以促进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 引言六十年代,我国育成水稻矮秆良种,促进了水稻大幅度增产。七十年代,杂交水稻的育成,为持续提高水稻单产开辟了新途径。近年来“三系”杂交稻推广面积已扩大到数千万亩,安徽省进行“两系”  相似文献   

15.
三系杂交水稻组合选育成功是水稻育种的一次革命,杂交水稻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主要回顾了中国三系杂交水稻恢复系、不育系发展的几个阶段和存在的问题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三系水稻育种的进展,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培两优288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高产、优质、多抗两系新组合。我乡于1998年引进该组合,至1999年已成功推广种植了1.2万亩。表现单产高、米质优、抗性好、效益高的特点,是值得推广的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17.
低温对两系稻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2006年晚造两系杂交水稻由于受低温冷空气影响,导致不同程度、不同范围的结实率低、不结实现象,结合历年贺街镇种植两系水稻品种状况,进一步阐述了两系水稻品种对气候影响的敏感性,并对以后推广种植两系水稻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陈华荣 《农业与技术》2014,(11):120-121
"Ⅱ优航2号"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院选育,用自育光补型两系不育系SE21S与自育恢复系航2号配组育成的丰产优质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在魁斗镇推广种植连年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19.
水稻的发展从种植常规稻到三系杂交稻再到两系杂交稻,每一次的改革,水稻产量都有大幅度的提高,现在两系杂交稻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推广,产量比原来的品种又有新的提高,但在栽培技术上,则没有较大的更新和进步,杂交稻的高产潜力还未被充分挖掘出来。为了进行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研  相似文献   

20.
《湖南农业科学》2011,(7):13-15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十多年来,由于两系稻杂交优质水稻、超级稻的推广面积不断增加,水稻病虫害发生种类、规律等都发生了变化,水稻主要病虫害种类也由原来的三虫两病(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演变为三虫四病(增加了稻曲病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近几年来,水稻病虫害发生整体偏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