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栽培管理条件一致的‘巴厘’菠萝为试材,研究钾肥的不同处理对菠萝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分组成、含量以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钾肥处理提高了菠萝果实内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果实不同发育时期,不同处理对果实蔗糖代谢酶的变化具有不同影响,但总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均表现为随着果实的逐步成熟、糖逐渐积累,转化酶活性、蔗糖合成酶(SS)活性由低到高逐步上升,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不同处理均增加了果实转化酶和蔗糖合成酶分解活性,降低了果实的蔗糖磷酸合成酶和蔗糖合成酶合成活性。其中以喷施K2SO4和土施K2SO4混合使用对果实糖含量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效果最好,其次为喷施K2SO4,土施的效果不明显。表明,在土施和喷施2种方法一起使用时,果实是通过改变4种酶的活力来提高库强度。果实库强度增加的同时,相应地促进了同化产物的运输。  相似文献   

2.
温度对采后香蕉果实糖代谢及其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香蕉为试材,研究采后不同温度(20、4℃)贮藏对果实的呼吸作用、糖代谢及其相关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贮藏早期(0~8d),果实呼吸作用平缓上升,SPS、NI和AI酶活性较低,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较少;随着果实进入快速软化阶段(8~13d),3种酶活性与蔗糖含量分别在第13天和第12天达到峰值,然后急剧下降,变化趋势类似于CO2释放量。而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在20℃贮藏过程中持续上升,SS活性无明显变化。相比之下,4℃贮藏可明显抑制果实的呼吸作用,CO2含量先降低后缓慢增加,SPS、NI和AI酶活性和糖含量上升缓慢,SS活性下降。由此,低温贮藏可明显抑制香蕉体内碳素代谢,降低代谢酶活性和糖分积累速度,有利于提高果实品质,延缓贮藏时间。  相似文献   

3.
枇杷果实发育过程中山梨醇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果型和品质差异较大的黄肉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解放钟’和白肉枇杷‘白梨’的果实为试材,测定果实发育过程中山梨醇、果糖、葡萄糖含量及与山梨醇代谢相关酶--山梨醇脱氢酶(Sorbitol dehydrogenase,SDH)和山梨醇氧化酶(Sorbitol oxidase,SOX)活性的变化,并探讨山梨醇代谢与枇杷果实生长发育和品质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2个枇杷品种果实中山梨醇含量均随果实发育进程呈下降趋势,且‘白梨’枇杷果实中山梨醇含量高于‘解放钟’。在花后35~80 d,2个枇杷品种幼果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均较低且相对稳定,而花后95~140 d果实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逐渐上升,并在花后125~140 d果实成熟期急剧增加而达到峰值;果实中葡萄糖含量在2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花后125~140 d的果实成熟期,‘白梨’果实中果糖含量显著高于‘解放钟’(p0.05)。果实发育过程中SDH和SOX的活性均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说明2个枇杷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山梨醇、果糖、葡萄糖含量及SDH和山SOX的活性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但果实山梨醇含量与SDH和SOX的活性在果实膨大期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可能是黄肉枇杷与白肉枇杷品质差异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菠萝果实发育过程中糖积累与其代谢酶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菠萝[Ananas comosus(L.)Merr.]"巴厘"和"台农11号"两个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发育时期果实中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以及蔗糖代谢相关酶--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的活性,并对果实中糖积累与酶活性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个品种果实中糖积累动态十分相似,即果实发育前期,糖积累缓慢;进入成熟期,蔗糖迅速积累,而己糖"巴厘"果实中前期变化较少,后期稍有积累,"台农11号"果实中前期稍有积累,后期基本不变.2个品种果实中蔗糖含量与SS和SPS活性相关系数分别达到正的显著或极显著水平,NI活性与2个品种果实中蔗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蔗糖含量与AJ的活性相关性品种间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5.
不同产地荔枝果实糖含量及组成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妃子笑’和‘糯米糍’荔枝果实为材料,比较分析了广东广州、阳江、东莞、茂名、台山和福建龙海6个不同产地荔枝果实糖分积累及组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微环境和管理水平能在一定程度影响荔枝果实的糖分积累及组成,但并不改变品种的糖积累类型.通过对酸性转化酶(acid invertase,AI)、中性转化酶(neutral invertase,NI)、蔗糖合成酶(sucrose synthase,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SPS)活性测定及相关基因表达分析发现,不同产地之间假种皮中蔗糖代谢酶活性差异较大,但基因表达则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以粤西1号为试材研究了芒果果实成熟阶段淀粉、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的含量以及蔗糖代谢相关酶-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采收前淀粉含量逐渐减少,采收后快速减少;葡萄糖含量采收后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果糖含量采收前缓慢增加,采收后开始迅速增加,蔗糖变化与果糖变化趋势一致,完熟时含量最多的糖为蔗糖(62.55 mg,g),果糖次之(44.45 mg/g),葡萄糖最少(2.87mg/g).AI、NI、SS、SPS在采收前活性差别不大,在后熟阶段,AI、SS、SPS活性显著增加,且SPS活性达到最高值.粤西1号糖代谢以积累蔗糖为主,2种酶SPS和SS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龙眼采后果皮细胞壁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主栽龙眼品种“石硖”和“储良”为试材,研究了在3 ̄4℃贮藏条件下龙眼果皮中细胞壁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储良龙眼果皮比石硖的衰老更快、更严重;储良果皮中的果胶甲酯酶(PME)活性比石硖的高,出现上升的时间早;储良果皮中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木聚糖酶(Xyl)、β-半乳糖苷酶(β-Gal)活性也高于石硖的,外切半乳糖醛酸酶(exo-PG)活性开始上升的时间也比石硖的早。  相似文献   

8.
以3年生‘储良’龙眼盆栽树为试验材料,于花后28 d时采取模拟低温(昼夜15/10℃)处理,研究该处理对龙眼果实发育及其果皮过氧化氢(H_2O_2)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以常温(昼夜28/23℃)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模拟低温处理后的龙眼成熟果实单果重明显偏小、发育期显著增加,主要是延长了果实发育前期,但其累积落果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模拟低温期间,果实生长缓慢,落果较少,果皮POD、CAT活性与H_2O_2含量均低于对照;但从处理后43 d起开始解除模拟低温后,果实发育迅速,落果剧烈,果皮POD、CAT活性及H_2O_2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在果实发育中后期均明显高于对照。这表明,模拟低温抑制了果实生长、延长了果实发育期,温度骤然回升引起果皮H_2O_2的爆发及果皮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进而诱导了果实大量脱落。  相似文献   

9.
‘福眼’和‘东壁’龙眼果实贮藏性与采后品质变化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研究了福建省主栽品种‘福眼’和‘东壁’龙眼果实在(8±1)℃、85%相对湿度条件下贮藏的果实贮藏性和品质变化差异.结果表明:与‘福眼’龙眼相比,‘东壁’龙眼果实贮藏性较好,采后贮藏期间的‘东壁’龙眼果实好果率较高,而果实失重率、果皮褐变指数、果肉自溶指数、果肉褐变度较低.采收当天的‘东壁’龙眼果实的果肉可溶性固形物(TSS)、总糖和维生素C含量都高于‘福眼’龙眼.采后贮藏期间,‘东壁’龙眼果实的果肉TSS、可滴定酸、维生素C和总糖含量的变化比‘福眼’龙眼果实少;在同一贮藏时间,‘东壁’龙眼果实的果肉TSS、维生素C和总糖含量都高于‘福眼’龙眼果实.因此认为,‘东壁’龙眼果实的贮藏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毛叶枣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分的积累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高朗1号、新世纪、蜜枣和缅甸长果4个毛叶枣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分的组成及其变化.结果表明:毛叶枣果实可溶性糖组分主要是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在果实发育初期,糖含量少,果实中蔗糖积累始于果实膨大中后期,直至成熟期;高朗1号、新世纪果实中果糖与葡萄糖的积累规律较相似,其含量变化不明显;蜜枣和缅甸长果果实中果糖的积累速度明显快于葡萄糖的.  相似文献   

11.
甜菜营养生长及糖分积累规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了新疆干旱环境人工灌溉条件下甜菜营养生长规律、个体营养生长、生长中心转移及糖分积累.并对甜菜高产高糖栽培进行了探讨。一般6月上旬到8月初为叶丛快速生长期。个体生长中心在地上部.8月初叶丛达到最大,以后生长中心转移到地下。块根增长直到8月20日块根膨大期结束才基本停止。块根含糖从个体进入叶丛快速增长期就开始上升,8月后含糖增长迅速。要获得高的块根产量和舍糖。就要使个体生长中心尽早从地上转移到地下。  相似文献   

12.
调查结果表明,甜菜收获前割擗叶子、过量施氮肥和低密度种植是影响河套地区甜菜糖分的主要因素,可降低含糖3.0~4.0锤度;其次是提前收获,可降低含糖约2.0锤度。该区有利于提高甜菜含糖的适宜保苗密度为6.7~7.5万株/hm2,种肥适宜用量为:氮30~75kg/hm2,磷60~120kg/hm2,钾22.5kg/hm2;追肥适宜用量为:氮120~180kg/hm2,磷45kg/hm2,钾60kg/hm2。同时要注意选用优良品种,它是影响甜菜含糖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3.
施用氮肥对甜菜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甜菜根产量的增加趋势是平缓的,当施氮量达到150kg/hm2,根产量不再增加;随施氮量的增加,茎叶产量明显增加,茎叶重与根重比也增大,同时糖浸出液中钾、钠等不纯性物质的含量增加,导致含糖率下降,产糖量降低。  相似文献   

14.
甜菜品种瑞马(RIMA)引种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包头华资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由荷兰引进单粒二倍体甜菜杂交种瑞马(RIMA),在2002~2003年的内蒙古自治区甜菜品种区域试验(抗丛组)中,平均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分别为58182.0kg/hm^2、14.77%和8575.8kg/hm^2,分别比对照提高216.5%、0.44度和238.2%;在2003年的生产试验中,根产量为71329.5kg/hm^2.含糖率为14.53%,病情指数为16。2004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甜菜根际钠吸收特性及钾对钠的吸收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一种可由尼龙布网将甜菜根与土壤分开(但根毛可以穿过)的微型塑料盆钵进行土培试验,研究了两个甜菜品种(Colibri和Elan)根际土壤交换性钠含量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两甜菜品种在施钠后,其根际交换性钠的含量分布可用方程y=a(1-e-(b+cx)拟合,各方程的决定系数均≥0.96;2)甜菜在幼苗期吸收钠过程,根际钠离子的迁移主要是通过扩散途径完成的;3)品种Colibri的吸收钠能力高于Elan,其根际钠的耗竭距离、单位根长耗竭的土体体积分别比Elan高出13%~18%和28%~30%;4)钾素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甜菜幼苗对根际土壤中钠的吸收,使根际土壤中钠的耗竭距离、单位根长耗竭的土体体积分别增加5%~9%和9%~19%,且对品种Colibri表现出较大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16.
甜菜吸收植酸能力及植酸酶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土培盆法进行了甜菜对外加有机磷-植酸的吸收利用特点和植酸酶对改善甜菜磷素营养及生产产量等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甜菜能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利用上土壤外源植酸态磷,其生产产量效果烛施等量无机磷的70%以上;植酸酶的应用能显著加有机磷的水解,增加溶液中磷的含量,促进甜根系生长发育,提高磷吸收速度,增加磷的吸收量,并最终体现在生产产量的增加;植酸酶的效果随配施的植酸量的增加而增加,当配施的杆得达到60mg  相似文献   

17.
遵循自然规律 优化开榨日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总结了合浦西场糖厂从1983年至1992年榨季期间不同时期的甘蔗蔗糖分和混合汁重力纯度的变化规律,论述了混合汁重力纯度与糖分总收回的辩证关系。利用该厂制糖的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等财务数据,制定并分析了三个方案的不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甜菜根际磷酸酶分泌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甜莱根际磷酸酶的分泌特性是其根际土壤中有机磷有效性的决定性因子。采用液体培养和改进的Kuchenbuch微型盒土培法。对甜莱根际磷酸酶的分泌情况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1)甜莱对有机磷的吸收是以有机磷的分解转化为前提,不同基因型的甜莱根际产生磷酶的种类、分布范围及分泌总量存在明显差异。并表现在对有机磷胁迫的抗耐能力方面的差别。某些基因型对有机磷表现出极强的分解、吸收和适应能力;(2)甜莱根系可分泌出多种磷酸酶。其中绝大多数品种以酸性磷酸酶为主。其次是中性磷酸酶.而碱性磷酸酶几乎没有;(3)甜莱各品种(系)根际磷酸酶的分布均表现出从根表向根际以外逐渐由高到低的特点。当达到一定点趋于一个恒定的值,符合方程y=yo ae^(-bx)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9.
不同基因型甜菜吸磷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盆栽和田间框栽甜菜吸磷能力的试验表明:1)低磷促进甜菜根系生长速率和根长的增加,但不同基因型间的这种促进程度和出现的时间各异;2)不同基因型甜菜的吸磷能力差异显著,主要表现在对土壤全磷和有机磷的吸收速率和吸收量等方面,特别是在低磷胁迫条件下,对土壤有机磷的吸收不同基因型间的差异更加突出;3)不同基因型甜菜对磷的吸收能力和磷素营养的经济利用效率并不吻合,在幼苗期吸磷能力较强的基因型具有较高的磷素经济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