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
为了探究槟榔(Areca catechu L.)鲜果农艺性状对烘干工艺初加工后的槟榔青果品质的影响,选取海南地区2 518份槟榔鲜果样品,测定了果长、果宽、长宽比、果实质量、最宽占比、果皮厚度和生物碱等7项农艺指标,并以果实质量为参考依据对槟榔鲜果样品进行初步筛选,再对初步筛选得到的1 871份鲜果样品以长宽比和最宽占比为参考依据进行综合分组。结果表明:综合分组中,A1B1组的青果良果率最高(56.67 %),A2B2组青果良果率最低(18.64 %)。综合分组A1B1是以追求良果率为目的进行槟榔鲜果筛选时的最佳选择,依据初加工后青果良果率的大小对综合分组进行评级并且制定3级评级标准,在食用槟榔加工生产过程中,可根据生产时的需求和目的选择适宜的评级标准来进行鲜果筛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6份海南槟榔资源的调查研究,研究探讨不同果形资源的22个形态指标差异,为资源的评价鉴定及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①植物学性状中鲜果重、鲜果干重及鲜果体积变异度大,可用于资源鉴定的评价指标;②利用5个鲜果评价指标进行方差分析,枣形杲资源与其他果形资源之间各项指标均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海南万宁市槟榔鲜果含硒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万宁市富硒槟榔鲜果的区域范围,通过酸消解、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海南万宁槟榔鲜果中硒的含量。结果表明,大茂地区槟榔果硒平均含量最高,平均值为0.042 mg/kg,万城镇次之,为0.030 mg/kg,北大镇和南桥镇槟榔果硒平均含量最低,为0.016 mg/kg。万宁市的东部和东北部是槟榔鲜果硒含量分布最高的区域,而西部则是槟榔鲜果硒含量分布最低的区域。  相似文献   

4.
小粒种咖啡种质资源重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小粒种咖啡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多样性,为小粒种咖啡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60份小粒种咖啡种质资源为材料,进行8个农艺性状和5个品质性状测定,并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在8个农艺性状中,变异系数以鲜干比最高(25.15%),其次为鲜果重(19.85%),以出米率最低(1.97%);遗传多样性指数以种子长为最高(2.04)。在5个品质性状中,变异系数以绿原酸最高(22.68%),其次为脂肪(12.40%),蛋白质为最低(5.20%);遗传多样性指数以绿原酸最高(2.07),其次为脂肪(2.06)和蛋白质(2.05)。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干豆重与出米率呈显著正相关,种子大小与百粒重、出米率、蛋白质呈极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出米率、蛋白质、脂肪呈极显著正相关,出米率与蛋白质、脂肪呈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与脂肪呈极显著正相关,咖啡因与蔗糖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因子(PC1、PC2、PC3、PC4)包含了12个农艺性状,累计贡献率达69.17%,表明这些性状是造成小粒种咖啡种质多样性的主要因素。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0份小粒种咖啡种质可分为两个大类群,第I类群有53份资源,第Ⅱ类群有7份资源。第Ⅱ类群的鲜果重大,尤其是Ⅱ-2类群的鲜果重和干豆重。【结论】60份咖啡种质资源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通过引种驯化、杂交、嫁接和分子育种等技术将其优异基因延续下去。第Ⅱ-2类种质的鲜果重和干豆重大,可作为选育和改良品种的基本材料。  相似文献   

5.
采用同一种工艺 ,对 18份不同生态型的大白菜品种进行酸渍对比试验 ,对酸渍成品的感官品质、安全品质和营养品质进行分析测定 ,用模糊综合评判法统计分析酸渍成品的综合品质 ,根据综合评判结果筛选出适于酸渍的大白菜品种 4份 (小杂 6 1、东农 90 1、二牛心、哈白二号 ) ,并对其植物学性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深入了解新育成小麦品种(系)的品质特征,筛选适宜酿造制曲的品种。【方法】以制曲小麦绵阳15和川麦41为对照,采用近红外仪对154份小麦的13个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同时采用硬度指数测定仪、凯氏定氮仪和淀粉试剂盒对筛选材料的硬度、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等进行测定。【结果】156份小麦平均蛋白质含量12.48%,籽粒硬度55.09,软度179.17,除水分含量、吸水率和容重的变异系数小于10%外,其他性状变异较大;各品质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或极显著相关;156份小麦根据品质特征可聚为7类,其中对照品种与120个品种(系)聚为一大类;所筛选的27份材料的平均总淀粉含量55.62%,直链淀粉含量22.02%。近红外测量与其他方法测量硬度(r=0.74)和蛋白质含量(r=0.88)显著正相关。【结论】156份小麦品质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主要属于中弱筋粉质小麦;绵阳15和川麦41存在品质差异,筛选出5份与对照品质相似的材料供进一步评价利用;研究所筛选材料为深入研究小麦品质与制曲品质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建立一种简便、快速并且样品用量少的测定槟榔愈伤中槟榔碱含量的方法,以槟榔(Areca catechu)愈伤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波提取方法,选取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次数4个因素,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L9(34)正交实验,根据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的结果进行验证实验,研究了槟榔愈伤中槟榔碱的提取体系。结果表明:料液比1∶9、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75℃、提取次数4次是最佳的槟榔碱提取体系。  相似文献   

8.
烤烟总氮含量和氮碱比与物理性状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我国主产烟区的主栽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测定X2F(下橘二)等级共计124份样品的总氮、烟碱含量和物理性状,系统地分析总氮含量、氮碱比与物理性状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总氮含量、氮碱比和物理性状在样品间存在着广泛的变异。总氮含量随单叶重、叶长、叶面密度的增加而逐步下降;氮碱比随叶长、叶宽的增加而上升,随叶面密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总氮与叶长、叶面密度的关系可分别用逆函数■=0.827 38.047/x、复合函数■=1.880×0.996x描述;氮碱比与叶宽、叶面密度的关系可分别用复合函数■=0.413×1.023x描述、幂函数描述■=2.791x-0.354。  相似文献   

9.
玉米自交系秸秆品质性状鉴定评价及其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30份高油和30份普通玉米自交系秸秆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粗蛋白(CP)、粗脂肪(EE)、可溶性糖(WSC)、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木质素(ADL)、中性洗涤纤维(NDF)7个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评价,比较了普通和高油系秸秆品质差异。结果表明,各品质性状变异较大,各性状自交系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不同品质性状变异程度不同,其中WSC变异最大,变异系数达33.49%;IVDMD与NDF,ADF,ADL极显著负相关,与WSC,EE极显著正相关,与CP显著正相关。根据青贮玉米育种的要求,筛选出5份IVDMD和WSC含量高、NDF和ADF含量低的自交系。高油系表现为高IVDMD,WSC和低NDF,ADF含量,总体上高油系秸秆品质优于普通玉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11份黄晶果种质资源的植物学特性和果实品质特性,为黄晶果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以及优良品种培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田间观测黄晶果的植物学特性,测定果实的16个品质指标,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供试黄晶果种质资源在植物学性状和果实品质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表明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果实各指标间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根据综合分析评价,种质HJG151整体树势壮旺,成熟果实浑圆金黄,平均单果重高达276.47 g,可食率67.64%,果实内部经济特性优良,整体性状指标基本保持一致;HJG134维生素C和原果胶含量最高,分别达0.50 mg/g和0.98%,可作为部分性状指标优异的备选种质资源。【结论】筛选出优异黄晶果种质两份,为黄晶果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以及优良品种的培育提供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不同比例的麦麸和玉米粉对高水分一年生黑麦草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中的2种添加剂从0~30%各设有7个添加梯度,利用真空袋发酵30d后,从青贮品质和青贮发酵产物品质两方面来衡量发酵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在发酵品质方面,添加不同量的玉米粉和少量麦麸对高水分一年生黑麦草青贮发酵的pH值有显著的降低作用,麦麸可显著提高乳酸含量达28%,大部分处理均具有良好的发酵品质。在发酵产物方面,麦麸和玉米粉均能显著提高发酵产物的干物质含量,玉米粉能显著提高WSC的含量,并降低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增加适口性。总体来讲,添加麸皮或玉米粉是高水分黑麦草成功青贮的有效方法,添加水平越高,对复合青贮料的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改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2.
红麻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及其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用74份不同来源的红麻种质资源,对10个产量与品质性状进行相关分析表明,株高、皮厚、单株生皮重3个性状对单株干皮重和纤维支数有重要影响;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分别为韧皮纤维产量构成因子(52.68%)、茎秆皮骨构成因子(12.96%)、纤维品质构成因子(10.77%)及晒干率构成因子(9.18%),其累计贡献率达85.61%.因此,在品种选育时,应注意选择植株较高、中等茎粗、韧皮较厚、晒干率较高和品质优良的材料,以确保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四川大蒜地方品种蒜苗采后品质特性,为鲜食蒜苗优良品种选育和消费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9个四川大蒜地方品种蒜苗的采后外观形态(单株重、株高、假茎长、假茎粗、叶宽)和内在品质(叶片含水率、维生素C、粗纤维、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叶绿素、游离氨基酸、蒜氨酸)13项指标进行测定分析,运用相关分析研究测试指标间的潜在相关性,通过聚类分析进行品种品质分类,并采用隶属函数分析依据7个品质性状表现进行品种的综合排序。【结果】供试品种13项测试指标的变异系数为0.71%~34.75%,除叶片含水率和维生素C外,其余11项指标变异系数均大于10.00%。地方品种广元蒜和商品种川蒜1号单株重分别达89.97和91.98 g,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下同);雷波蒜和中天狗牙蒜品种的蒜氨酸含量较高,分别为19.52和21.03 mg/g。单株重、假茎粗和叶宽3项指标之间及株高与假茎长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株高与假茎粗呈显著正相关,叶宽与可溶性蛋白呈极显著负相关,单株重与可溶性蛋白呈显著负相关。对品质性状聚类分析表明,所有品种分为高产型和品质型两大类,分别包括2个和7个品种;对蒜苗叶片7项内在品质指标进行隶属函数分析排序,江油大蒜、软叶大蒜和朝阳大蒜3个品种综合营养品质表现更突出。【结论】9个四川地方大蒜品种间品质差异显著,2个高产品种(广元蒜和川蒜1号)和3个综合品质较优品种(江油大蒜、软叶大蒜和朝阳大蒜)可作为特色资源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宁春4号与河东乌麦间杂交F2:5家系的籽粒品质性状及其重要QTL,为宁夏小麦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优异资源。【方法】以主要籽粒品质性状差异较大的宁春4号与河东乌麦及其杂交的248个F2:5家系为材料,利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复合区间作图等方法对12个籽粒品质性状及其重要QTL进行研究。【结果】12个籽粒品质性状在F2:5家系中均出现明显分离,其中,水分含量、吸水率、沉降值、稳定时间和硬度指数的群体平均值均超过高亲亲本,超高亲比例为59.27%~92.74%;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出粉率和形成时间的群体平均值介于双亲之间,超中亲比例为42.34%~50.81%,超高亲比例为12.50%~27.42%;降落值、拉伸面积和容重的群体平均值均低于低亲亲本,超中亲比例为1.61%~33.87%,超高亲比例为1.61%~31.05%。基于籽粒品质性状的测定结果,在欧氏距离为13时,可将248个家系分为六大类群,其中,类群Ⅱ平均湿面筋含量(32.16%)和降落值(363.55 s)最高,类群Ⅲ平均粗蛋白含量(14.89%)、吸水率(62.88%)、拉伸面积(152.28 cm2)、容重(779.20 g/L)、形成时间(4.15 min)和硬度指数(69.93)均居首位,类群Ⅴ平均水分含量最低(11.68%)、稳定时间最长(13.16 min),类群Ⅵ平均出粉率(68.86%)和沉降值(41.31 mL)最高。利用69个SSR分子标记构成的39个区间共检测到68个籽粒品质性状QTL,其中,与水分含量、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出粉率、吸水率、降落值、沉降值、拉伸面积、容重、稳定时间、形成时间和硬度指数相关的QTL数量分别有5、2、4、9、2、12、4、4、1、9、9和7个,分布在1A~7A、1B、2B、3B、6B、1D、2D、3D、6D和7D共16条染色体上,LOD值最大为3.03,表型贡献率为3.17%~43.81%,加性效应为-14.8275~15.3442,同时,1A、2A、4A、7A、2B、3B、6B、1D、2D、3D、6D和7D染色体上检测到多个籽粒品质性状QTL,表明这12条染色体存在QTL富集区。【结论】小麦的大部分品质性状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宁春4号与河东乌麦间杂交F2:5家系中出现了较多超亲类型,其中类群Ⅲ为籽粒品质性状的最优类群。检测到的68个籽粒品质性状QTL可选择性地用于小麦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15.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精氨酸饲粮对肉种鸡产蛋后期蛋品质、蛋组分及血液生化指标影响。选用60周龄健康、体重相近爱拔益加(AA)肉种鸡,随机分为5组(A、B、C、D、E),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7羽,共210羽,A组为对照组(含0.96%可消化L-精氨酸的玉米-豆粕基础饲粮),B、C、D、E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含1.16%、1.36%、1.56%、1.76%可消化L-精氨酸的玉米-豆粕基础饲粮(即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0.4%、0.6%、0.8%L-精氨酸)。7周后,收集种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蛋形指数、蛋白高度、蛋壳相对重和哈夫单位均有升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B、C、D、E组蛋黄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B、C组蛋黄粗蛋白显著增加(P0.05),而D、E组蛋黄粗蛋白含量及相对重均差异不显著(P0.05);C、D组蛋清粗脂肪含量显著增加(P0.05),B、E组蛋清粗脂肪含量有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蛋清粗蛋白含量及蛋清相对重均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C、D组血清总蛋白含量极显著增加,C、E组甘油三酯含量极显著减少(P0.01)。综上所述,饲粮中可消化精氨酸水平为1.36%(C组)时,可改善肉种鸡产蛋后期蛋品质,增加肉种母鸡血清中总蛋白含量,显著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含量。  相似文献   

16.
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的苹果制干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苹果原料制干适宜性评价模型,实现基于苹果原料指标预测干制品品质的目标,为苹果制干专用化原料的筛选提供方法依据,为明确苹果干制品品质形成的基础物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以来自7个不同主产区的21个主栽品种,共34份苹果鲜果样本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种数据处理方法建立苹果脆片品质综合评价模型与苹果原料制干适宜性评价模型。(1)利用压差闪蒸干燥方法制备34份苹果鲜果的脆片样本,测定苹果脆片17项品质指标,采用因子分析进行降维并筛选得到苹果脆片品质评价核心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到脆片核心指标权重值,构建脆片品质综合评价模型并计算得到脆片综合评价得分。(2)测定34份苹果鲜果样本22项品质指标,与脆片核心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筛选出与脆片品质相关的果实特征指标。选用29个样本以果实特征指标为输入,对应脆片综合评价得分为输出,利用误差反向传播(Error Back Propagation, BP)神经网络算法构建学习模型;其余5个样本为验证样本,评价学习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变换3组学习样本构建3个学习模型,对比3个模型的预测准确性,验证建模方法的合理性与稳定性。【结果】 苹果脆片L*值、脆度、膨化度、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粗蛋白含量被确定为不同样本脆片品质综合评价的核心指标,构建的苹果脆片品质综合评价模型为Y综合得分=L*值×0.3724+脆度×0.2665+膨化度×0.1583+可滴定酸含量×0.0890+可溶性糖含量×0.0569+粗蛋白含量×0.0569。34个苹果鲜果样本制得的脆片综合得分范围为0.2069—0.7933,存在较大差异,得分排名前3的苹果样本为‘辽宁华红’‘辽宁华金’和‘山东烟富6号’,排名最后的苹果样本为‘陕西秦冠’。基于脆片核心指标与苹果果实品质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筛选出苹果果实的果形指数、果肉a*值、pH、可滴定酸含量、Vc含量、果核比例、粗蛋白含量、果肉b*值、密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粗纤维含量、总糖含量12项指标作为果实制干适宜性评价的特征指标。以果实特征指标值为输入层,对应苹果脆片综合评分为输出层,建立BP神经网络学习模型,可实现苹果原料制干适宜性的定量预测。该方法建立的学习模型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与稳定性,变换学习样本得到的3个学习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相对误差均不超过10%,实际值与模型预测值线性拟合后决定系数R 2均大于0.95。【结论】 苹果制干适宜性可由果实的果形指数、果肉a*值、pH、可滴定酸含量、Vc含量、果核比例、粗蛋白含量、果肉b*值、密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粗纤维含量、总糖含量12项指标进行评价,建立的适宜性评价模型可实现基于苹果原料指标定量预测其制干适宜性。  相似文献   

17.
以4个新疆野苹果优系的成熟果实为材料,研究其果实品质指标(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果柄长度、果柄粗度、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酸度、可溶性糖、果皮色泽、果肉色泽、香气成分)的差异,旨在为新疆野苹果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资料。结果表明:4个优系之间在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等部分品质指标上存在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差异,果形指数等部分品质指标差异不显著;4个新疆野苹果优系果实含(E)-2-己烯醛、1-己醇等匹配度≥80%(NIST14谱库检索)的51种香气成分,其中(E)-2-己烯醛、1-己醇、(E)-2-己烯-2-醇乙酸酯等成分均在0.5%以上,总含量占测定香气物质总量的97.66%,为参试新疆野苹果的主要香气成分;4个新疆野苹果优系之间果实香气成分种类和含量均存在差异,且均含有独有的香气成分[优系M-1含有(E)-3-己烯醛、(E)-2-己烯-2-醇乙酸酯等,M-2含有2-己烯-1-醇乙酸酯、(Z,Z)-9,12-十八碳二烯酸等,M-3含有壬醛、癸醛等,M-4含有(Z)-2-己烯-1-醇、(E)-丁酸2-己烯基酯等],是新疆野苹果选育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4个新疆野苹果优系的果实品质指标遗传差异较大,均有各自的特点,具有良好的选择潜力。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番茄自交系的配合力和遗传力,本研究以33个番茄自交系为材料,按照NC Ⅱ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制成116个组合,分析单花序果数、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果柄大小、果梗洼大小、木栓化大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果肉厚共11个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结果表明,果梗洼大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单花序果数、单果质量主要受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可稳定遗传给后代;果肉厚、木栓化大小、硬度、果柄大小、果形指数主要受基因的非加性效应控制,应该通过优势育种来利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遗传力较高,可稳定遗传给后代。单花序果数、单果质量、果实横径、果柄大小、果梗洼大小、木栓化大小、硬度、果肉厚的广义遗传力较高,而狭义遗传力偏低,适于杂交优势利用;果实纵径和果形指数遗传力均较小,选择效果较差。60126、60229、60270、60529、60974和61227的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较高;60229×60478、60480×60429、60974×60478、60977×60497、60270×61011、60645×60478的特殊配合力相对效应值较高。试验结果为宁夏番茄育种亲本的选择和优势杂交组合的配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及其含量与小麦品质关系研究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7  
 测定了国内外 2 33份小麦面粉样品的沉降值、谷蛋白大聚体 (GMP)含量及其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 GS)组成与含量。结果表明 ,国内小麦品种 (系 )A1位点亚基 1出现的频率最高 ,而亚基 2 出现的频率较低 ;B1位点 7+8亚基对出现的频率最高 ,其次是 7+9亚基对 ;D1位点 2 +12亚基对出现的频率高于其它亚基对。亚基组成与品质关系密切 ,亚基评分与HMW谷蛋白总量、沉降值和GMP含量的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HMW GS含量与小麦品质相关性更高 ,5 +10亚基对含量与品质的相关性明显高于其它亚基对 ,2 +12、7+8、7+9、4 +12亚基对含量与品质的相关性也达到极显著水平。GMP含量测量简单 ,用样量少 ,且与沉降值、HMW谷蛋白总量、X 型、Y 型亚基含量和多种亚基及亚基对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可作为小麦品质早代选择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为了确定不同品种甜高粱的最佳刈割时期,以海甜1号、M-81E和绿巨人为试验材料,在海南省东方市上红兴村种植3个品种的甜高粱。分别在抽穗期、乳熟期、蜡熟期3个生育时期刈割,测定了3个品种的株高、茎粗、单株鲜质量、单株干质量、产量等农艺性状和粗蛋白、酸中性纤维、可溶性糖等营养品质指标,旨在为甜高粱种植、刈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海甜1号、M-81E的植株高度在乳熟期达到最大,分别为317.76 、294.06 cm,绿巨人的植株高度在蜡熟期达到最大值354.06 cm。海甜1号和绿巨人的单株鲜质量和小区产量从抽穗期到乳熟期显著增加,在乳熟期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 996.71 g和2 240.97 g、28.99 kg和32.13 kg。M-81E的单株鲜质量和小区产量从抽穗期到蜡熟期逐渐递减,在抽穗期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 667.55 g和24.11 kg。海甜1号、M-81E和绿巨人的单株干质量和干物质含量从抽穗期到蜡熟期都是递增。海甜1号和绿巨人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从抽穗期到蜡熟期都是先增加后减少;M-81E则是递减的趋势。3个品种的可溶性糖和粗灰分含量从抽穗期到蜡熟期皆是递增的趋势。3个品种的粗蛋白含量从抽穗期到蜡熟期皆是递减的趋势。海甜1号和M-81E的相对饲用价值在蜡熟期达到最大,分别为117.20和142.55,绿巨人在抽穗期达到最大值95.43。不同刈割时期对甜高粱农艺性状及营养指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综合农艺性状和营养指标,海甜1号和绿巨人在乳熟期到蜡熟期刈割比较合适,M-81E在抽穗期到乳熟期刈割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