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建立了海南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海南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将海南省各市县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4个方面进行分类比较,得出各市县城乡统筹度及综合排序,最后提出海南省城乡统筹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海南省城乡统筹的相关因素,认为海南省的城乡统筹应以中心城镇建设为先导,探索一条城乡互动,多中心网络状空间整合发展模式。相应提出了城乡、人口、产业与生态空间整合等4种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分别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组合评价模型和3套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通过评价指标赋权方法组合、评价方法组合、评价结果组合等方法,从河北省自身一个时期、河北省与全国各省(市、区)比较、河北省内部各地市相比较的角度,对河北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完成相应的事前一致性检验和事后一致性检验,从而选出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评价最优排序结果。结果表明,近30年来河北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经历了很差、较差、基本统筹、一般统筹4个阶段,呈现出良性发展态势,2013年河北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为0.619 5;但是,当前河北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与全国相比仍处于较低层次,且其内部各地市间发展水平不太均衡,承德市、石家庄市、张家口市、秦皇岛市分列前4名,唐山市、廊坊市等位于第二梯队,邯郸市、沧州市属于第三层次。  相似文献   

4.
以甘肃省12个市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发展水平、经济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医疗水平、教育水平5个研究角度构建出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各市的发展水平进行科学划分,综合评价甘肃省各市的发展水平,找出其存在的发展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白银市、天水市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较高;定西市、陇南市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其余城市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一般;通过聚类分析将甘肃省城乡统筹水平分为3类。最后结合研究结果对甘肃省城乡统筹发展的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重庆城乡统筹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城乡统筹的内涵,分析了城乡统筹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为了衡量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建立了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用熵权法确定权重后,对重庆市2004~2007年城乡统筹进程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重庆的城乡统筹水平较低,且城乡差距有加大的趋势.提出了城乡统筹与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科学、合理评价一个地区的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是该地区有效实施统筹发展战略的前提和基础.以重庆为例,在城乡共同发展和城乡差距两方面中选取能反映重庆城乡统筹发展状况的17个指标,综合运用主观赋权法与客观赋权法相结合(即主成分分析与TOPSIS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对重庆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测定.结果显示,1997-2011年直辖以来,重庆城乡统筹发展综合得分水平不断提高,显示出在此期间重庆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城乡统筹发展势头良好.  相似文献   

7.
该文引用经济学投入产出理念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TOPSIS法构建评价模型,对2000~2009年江西省城乡统筹发展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9年,江西省城乡统筹度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特征,全省城乡统筹度位于0.43~0.57之间,处于基本不统筹等级。江西省城乡统筹发展投入分为政府投入和市场配置两方面,其中政府投入对城乡统筹发展作用明显,是当前江西省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但江西省未来城乡统筹发展更需要市场这个源动力。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广东省城乡统筹时空演变趋势,利用主成分(PCA)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定量测度广东省2000要2012年及2010年广东省各地级市城乡统筹度并分析城乡统筹空间差异。结果表明,近年来广东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逐年好转,但城乡统筹空间差异明显,珠三角一带城乡统筹明显高于东西两翼和粤北地区,形成了明显的空间二元结构曰城乡统筹空间分异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区位因素、城市化水平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广东省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乡市统筹城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我国农村改革和河南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新乡市通过建立新型农村社区和产业集聚区等举措,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了客观评价新乡市统筹城乡发展进程,促进新乡市统筹城乡全面持续发展,结合新乡市实际情况建立了一个包括9个指标的统筹城乡发展评价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新乡市2006-2011年的统筹城乡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测算。结果表明,新乡市统筹城乡发展总体水平在稳步提升,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度对城乡统筹贡献大,而城乡经济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统筹度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中国农村的土地整治,是拉动内需、推动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通过土地整治可以挖掘农村土地潜力,促进城乡用地挂钩,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缓解建设占地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因此,探索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土地整治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该文首先构建城乡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得到城乡协调度高值区、城乡协调度较高值区、城乡协调度中值区和城乡协调度低值区。针对不同区域内的城乡发展状况,提出不同的土地整治模式:适应城镇扩张型土地整治模式、基础设施改进型土地整治模式、中心村辐射带动型土地整治模式和特色农业发展型土地整治模式。  相似文献   

11.
城乡融合发展是解决新时期城乡关系和社会主要矛盾的新探索。蚌埠市近十年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分析结果表明,蚌埠市城乡融合水平呈波动上升态势,可分为增长、减缓、增长三个阶段;各城乡融合要素融合水平不同,经济、社会、空间等要素融合水平稳步提升,人口、生态要素融合水平波动发展:城乡融合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要看到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也要重视城乡人口与土地的互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城乡融合最直接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以苏中地区溱东不锈钢专业镇城乡一体化发展为例,分析了现行规划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专业镇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为统筹城乡空间布局、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公共服务、城乡生态环境5个方面,为专业镇的城乡规划一体化指明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龚健勇  欧名豪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341-17343,17346
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检验了安徽省城乡统筹发展度与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滞后1期和2期,安徽省城乡统筹发展与农村土地集约利用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这表明,城乡统筹发展促进了安徽省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同时,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也加快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步伐,提升了城乡统筹发展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以1980-2009年的经济数据为基础,从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农业与非农业生产率二元差异方面,分析了湖北省城乡发展差异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湖北省城乡发展差距呈现波动性特征,且近年来有不断扩大趋势;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城乡产业结构差异和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等,同时提出了深化制度改革、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以及加快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等缩小城乡差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吉林省城市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差距显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等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城乡二元结构对新农村建设的制约作用,提出了改革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加大财政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挥工业、城市、市民对农业、农村、农民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市民和农民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实现工农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农民市民一体化的有机统一.通过分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的有机统一,讨论了增强云南省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的政策建议,展示了桥头堡战略下城乡发展一体化“蝴蝶效应”布局规划.  相似文献   

17.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城市轨道交通与城乡融合协同发展可加快乡村振兴战略进程。本研究以郑州市为例,以最小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经济潜力指标测评轨道交通可达性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水平,构建城乡融合发展及乡村振兴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VAR(向量自回归)模型探究城市轨道交通与城乡融合发展之间是否具备协同发展机制,进而分析协同发展是否影响乡村振兴。结果表明:2012—2020年耦合协调值由0.10上升至0.99,由极度失调发展为优质协调;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城市轨道交通与城乡融合协同发展对乡村振兴有单向因果关系。研究表明,城市轨道交通与城乡融合二者呈现协同发展趋势,协同发展对乡村振兴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弱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工作已成为各省(区)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重点。基于熵权法与TOPSIS法的强度测定方法,从综合经济发展、城乡收支差异、城乡金融发展和城乡土地规模利用差异四个角度出发,分析我国不同区域典型代表省(区)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强度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强度大的省(区)基本属于中西部地区的农业大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强度弱的省(区)或是城市和乡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均较高,或是城市发展落后,但农村相对发达;影响因素表现为具有一定相关性,各省(区)的综合经济发展影响程度与城乡收支差异影响程度整体上呈反向变化,城乡金融发展影响程度与城乡土地利用规模差异影响程度呈反向变化。最后,为进一步弱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提出了推动城镇化与产业化建设,促进综合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缩小城乡收支差异;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深化农村金融发展;加大制度创新力度,缩小城乡土地利用规模差异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