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茶叶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在秦巴山区6个示范基地的主要害虫,项目集成现有的茶树害虫高效防控技术,形成绿色防控实施模式。本文介绍了6个示范基地茶园主要害虫的监测方法及防治技术,以期为秦巴山区的茶园害虫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沼液、沼渣的营养成分,以及沼肥在香蕉、荔枝、龙眼、柚、柑桔和枇杷等南亚热带果树栽培上的应用效果;同时阐述了沼肥在南亚热带果树栽培上的田间开沟施用、浇施、泼洒盖土的根部施用技术,沼液的纯液、稀释液及配合农药或化肥的混合液叶面施用技术,以及沼肥在南亚热带果树栽培上施用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研究不同寄主植物对三角新小卷蛾(Olethreutes leucaspis Meyrick)取食、生长、发育及存活的影响,组建三角新小卷蛾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在25℃温度下,采用荔枝、龙眼、莲雾、芒果、柑橘饲喂三角新小卷蛾的发育历期分别为20.74、18.17、23.41、23.23、29.0 d.在荔枝、龙眼上该虫幼虫和蛹的存活率较高.三角新小卷蛾在荔枝、龙眼、莲雾、芒果、柑橘上的内禀增长力(rm)分别为0.185 2、0.161 1、0.134 8、0.134 7和0.112 8.均大于0.种群趋势指数(I)分别为60.80、53.76、36.10、30.60和49.00,均大于1,该虫种群呈增长趋势.综合比较5种寄主植物,三角新小卷蛾的最适宜寄主植物是荔枝和龙眼.  相似文献   

4.
随着果树栽培技术的不断进步,整形修剪作为一项重要技术措施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运用是否得当,对果树结果迟早、产量高低、品质好坏、经济寿命长短以及是否便于管理等多方面都有影响.因此,果树适当整形修剪,以调整生长和结果、衰老与复壮之间矛盾;对于迅速提高产量和质量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条途径.现将近几年来对李、桃、柑桔、柚子、荔枝、龙眼等果树整形修剪的经验介绍如下,供商榷,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5.
荔枝蝽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荔枝蝽[Tessaratoma papillosa(Drury)]是为害荔枝、龙眼的重要害虫之一,主要以若虫和成虫吸食荔枝嫩梢、花穗和果实,还传播龙眼鬼帚病,严重影响果树生产和果品品质.本文从种植抗性品种、预测预报、人工防治、药剂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面总结了目前防治荔枝蝽的主要方法,介绍了蝽类和荔枝蝽信息素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并对荔枝蝽的防治方法进行了展望,探讨其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6.
介绍南平市"果-草-牧-沼"生态果园循环模式,总结包括果树生产技术、果园种草技术、畜禽养殖技术和沼气生产技术等技术要点,论述生态果园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茶尺蠖、小绿叶蝉、茶毛虫是信阳茶园三大主要害虫,近年来,笔者一直进行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试验研究,通过利用性信息素试验引诱茶尺蠖5个世代、茶毛虫3个世代,总结出当虫口密度中低等时,性诱剂诱虫量与害虫的种群数量成正相关,长期在害虫成虫期使用,可以达到控制目的。通过多次田间试验和室内模拟试验相结合,筛选出4种高效低毒低残留脂溶性农药防治茶尺蠖,4种高效低毒低残留脂溶性农药防治小绿叶蝉。本试验着重进行茶园修剪、灯诱、色诱、蜘蛛、生物农药对害虫控制效果研究。通过对信阳茶区优势害虫进行一系列田间试验,集成一整套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必要时采用脂溶性农药防治相结合的绿色防控技术,为信阳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采用触角电位技术(EAG)测定热带作物主要害虫绿鳞象甲对11种绿叶挥发物组分的触角电生理反应,并以茶树、芒果、柑橘、荔枝等4种绿鳞象甲常见寄主植物为供试对象,对其进行绿鳞象甲的室内选择行为试验。EAG试验结果表明:绿鳞象甲雌雄虫均对反-2-己烯-1-醇表现出最强的EAG反应,对吲哚表现出最弱的EAG反应,两者之间差异显著;从EAG反应值上看,绿鳞象甲雌雄虫对所测定各种化合物的EAG反应强度大小顺序基本一致。室内选择行为试验结果表明:绿鳞象甲对芒果的选择性最强,其次是荔枝和柑橘,选择性最弱的是茶树,说明芒果为其更适宜寄主。  相似文献   

9.
海南荔枝种质资源果实主要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果树研究所种质圃的荔枝品种(种质)和海南的霸王岭、尖峰岭等地采集的野生荔枝果实的主要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海南荔枝品种(种质)的果实形状、果实大小、果皮龟裂片、果皮颜色、果实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等方面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热带水果产业是海南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分析海南建省以来热带水果种植结构的演变历程与驱动因素,有助于提出相应的调整优化策略,推动海南岛热带水果产业优化升级。本研究运用重心分析、空间分析及回归分析法,研究海南岛各市(县)1988—2020年热带水果种植结构类型演变、种植比例变化趋势、生产重心迁移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海南岛热带水果面积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主要种植芒果、香蕉、荔枝、菠萝、柑橘橙柚、龙眼等,龙眼生产重心移动距离最大,菠萝生产重心移动距离最小。(2)海南岛热带水果总体种植结构类型为芒果、香蕉、荔枝、菠萝的单一或组合类型,单一水果、2种水果组合、3种水果组合类型数量之比为48∶0∶52;市县热带水果种植结构类型为香蕉、芒果、荔枝、菠萝、龙眼、柑橘橙柚的单一或组合类型,单一、2种、3种水果组合类型数量之比为78∶9∶13。(3)市(县)热带水果种植结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经历了集聚、分散、再集聚的过程,大部分市(县)已形成稳定的主导种植结构,少部分市(县)仍在不断调整探索;主要水果种植比例变化趋势相同的区域集聚性更显著。(4)海南岛热带水果种植结构演变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政策扶持、社会需求、市场行情和农垦改革。应在充分了解当地水果种植结构演变历程及驱动因素的基础上,遵循自然资源条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等其他因素,合理调控产业规模,推动当地形成具有地方优势与特色的水果种植结构,促进海南岛热带水果产业整体向稳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试验研究了3种化学防治策略对马铃薯晚疫病的控制作用以及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以当地习惯防治方案每7 d喷药1次效果最好,在控制田间病害发生的同时能够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各化学防治策略效果均优于空白对照,且处理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对于生长季马铃薯晚疫病发生严重且田间种...  相似文献   

15.
毕节市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晚疫病是毕节市马铃薯生产上对产量威胁最大的重要流行性病害,常年造成产量损失20万t左右。通过开展一系列晚疫病控制技术研究试验,结合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规律、防治工作经验等,探索出一套适合毕节市生态条件的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技术。即:选栽抗病或耐病性强的品种,搞好农业防治,进行种薯处理,大田期加强病情监测,根据监测结果采取药剂防治,有效减轻病害发生程度,推进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减少烤烟生产中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提高烟叶安全性,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烟蚜茧蜂、赤眼蜂、生物农药及性诱剂等防治技术对烟草蚜虫、烟青虫和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烟蚜茧蜂对烟蚜的防治效果较好;与化学防治相比,赤眼蜂防治烟青虫处理与赤眼蜂防治斜纹夜蛾处理的田间被害株率分别降低了28.5%~84.2%、33.4%~100%,虫口减退率最高达25.6%;生物农药对烟蚜和烟青虫的防治效果与当地常规化学农药的防治效果相当,田间烟蚜与烟青虫的虫口减退率分别比化学农药防治低89.31%~91.45%、43.75%~54.55%;性诱剂对斜纹夜蛾的诱蛾效果良好,单个诱芯每5 d的平均诱捕量为28头,最高可达52头,但对烟青虫的诱蛾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7.
大豆食心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豆食心虫是我国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绿色食品的要求也与日俱增。充分发挥生物防治作用,减少或替代化学农药的使用,是提高大豆品质的主要途径之一。生物防治具有对人畜无毒,环境兼容性好,作物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抗性育种、转基因、性信息素、寄生性天敌等方法防治大豆食心虫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及展望。  相似文献   

18.
利用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技术体系,3年来在湘阴建立了一个新的稻米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示范基地,对比非示范区有效地降低了总氮肥用量、减少了稻田农药施用剂量、保护了稻田自然天敌、压低了病虫害发生基数、丰富了稻田生物多样性、保证了稻谷产量、提高了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19.
蓐稻(“野生稻”)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蓐稻老百姓叫“野生稻”,但实际并不是野生稻,有关专家认为,蓐稻是栽培稻的一种退化变种,形似水稻,对水稻危害非常严重。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海林市传播蔓延,目前已传播蔓延到牡丹江、鸡西、虎林、密山、松花江等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近几年,传播速度较快,传播面积较大,危害较重,如果放任不治将会传播蔓延到全省各地,对全省水稻生产带来极大的不利。本文着重介绍了蓐稻的形态及生理特征,并叙述了其传播蔓延的途径及原因,具体阐述了防除蓐稻传播蔓延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Smal-007生防菌剂对松材线虫病防治效果的稳定性.[方法]对2014—2015年林间喷洒Smal-007生防菌剂后,进行了马尾松发病情况的6年跟踪和分析.[结果]在梅列区采用喷雾机人工喷洒菌剂能有效防治松材线虫病,虽然在2017和2018年喷洒区单位面积马尾松枯死株数均较前期有所增加,但显著低于对照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