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的气候因子对樟子松以及油松的生长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的气候环境下也会呈现出相应的生长状况,因此,在分析种植气候地区的实际环境下,采用多种方式的分析方法,结合地区樟子松、油松的栽培情况,在全面利用树高、胸径生长等数据的情况下,并构建在年降水量、年度光照时数、积温变化、年度平均气温等多种影响的分析,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结合陕西榆林地区气候环境,分析樟子松及油松的生长情况,阐述小生境的整体概念,并探讨不同小生境下樟子松和油松生长状况,更好的构建适合樟子松、油松生长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2.
不同小生境下樟子松、油松生长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分析了樟子松、油松在不同小生境下的生长过程,可为提高樟子松、油松在绿化、美化园林环境上的功能制定合理的经营管理措施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3.
伊金霍洛旗樟子松和油松引种试验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该文调查了伊金霍洛旗地区的油松和樟子松生长状况、二者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植株的含水率和生物量以及其在生物体各构件中的分配 ,并测定分析了植物体的蒸腾速率 .结果表明 :该地区的樟子松的生长状况要明显好于油松 ;该地区种植这两种树种有出现地力衰退的趋势 ,提倡营造针阔叶混交林 ;从蒸腾速率来看 ,油松的抗旱性要比樟子松强 ,但二者都是弱蒸腾树种 ,且樟子松所具有的生态和经济效益较油松的高 ,在该区沙地应更提倡营造樟子松 .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樟子松的树高、冠幅、胸径、树龄、分枝层数、总枝数、树干偏度、枯枝数目、枯叶情况、枝下高、轮生枝近地层间距、株行距共12个指标的调查、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轮生枝近地层间距、总枝数生长随树龄的增长而增长,它们和树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91、0.72、0.75;树木的高生长、胸径生长和树龄、总枝数、枯枝数、行距都有较大的相关性.樟子松的栽植密度引起空间竞争是树木产生枯枝、枯叶,树皮剥离,树木偏冠的主要原因.株距、行距和冠幅的相关系数为0.96、0.81.大风引起树木周围的温度、湿度和蒸腾以及受力情况改变,进而导致樟子松生长整体不良,出现树木生长弯曲,偏斜.树木的高生长,粗生长和总枝数生长在纯林中比在混交林中快,但是有提早衰退的趋势.混交林虽然生长较慢,但是没有提早衰退的迹象.  相似文献   

5.
油松 樟子松 白千光合生理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章古台沙地不同立地樟子松生长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章古台沙地不同立地樟子松的根系生长、嫩枝生长、解析木进行分析,认为章古台沙地不同立地樟子松生长状况由好到差依此为丘间低地、迎风坡、丘顶。  相似文献   

7.
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生长更新状况及群落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阐明黄土高原森林区油松人工林初植密度对群落更新和持续发育的影响,为当地油松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陕西宜川地区不同初植密度(1 m×1 m(密度Ⅰ),1 m×2 m(密度Ⅱ),2 m×2.5 m(密度Ⅲ))35年生油松人工林的林木个体生长、林地更新、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特征。【结果】油松人工林的死亡率随初植密度的增大呈增加趋势,油松死亡年龄、胸径、树高、冠高和冠幅随初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小;油松死亡率、胸径、冠高和冠幅与初植密度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但油松树高与初植密度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油松人工林林下幼苗(树)的更新状况在低密度林地内最好。在各初植密度油松人工林中,各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群落总体多样性表现为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在3种初植密度间的变化趋势一致,均为Ⅲ>Ⅱ>Ⅰ;均匀度指数Jsw和Ea则表现为Ⅰ>Ⅲ>Ⅱ,而Jsi表现为Ⅲ>Ⅰ>Ⅱ。不同初植密度林地间土壤养分和水分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根据样地数据和野外实地观察结果认为,宜川地区油松初始造林密度应在2 800~3 000株/hm2,在进入生长高峰期后,适时间伐至1 200~1 500株/hm2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8.
本文定期测定在25种温湿度组合条件下储藏的樟子松和油松种子的发芽率,建立了改进生活力方程。该方程考虑了储前环境条件对种子寿命的影响,种子寿命(对数)和含水量的微凹曲线及其与储藏温度的微凸曲线,可预测不同种批在更大范围环境条件下的储藏寿命。利用改进生活力方程对樟子松和油松拟合了生活力列线图。利用此图可以预测在0—40℃,5%—25%含水量范围內,樟子松和油松种子的任一批种子在任一储藏条件下的种子寿命,并且通过此图可找出任一批种子的最佳储藏条件。  相似文献   

9.
选用光地丰富的土肥资料,配制了六种基质进行了容器育苗试验,并在苗期追施了四种不同浓度的化肥,进行对比试验,对苗木生长进行统计分析表明,不同基质,施不同浓度的化肥,苗木生长表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10.
采用样方法对黑皮油松子代植株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人工子代植株生长良好,抗寒性较引种初期明显增加;在自然条件下能够实现天然更新,且天然更新的幼苗及幼树生长正常。应适当扩大黑皮油松在哈尔滨市的造林绿化范围。  相似文献   

11.
风蚀荒漠化地区樟子松固沙林生长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辽宁章古台地区风蚀荒漠化地设置固定标准地和临时标准地,对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的生长状况进行多重比较,樟子松在纯林和混交林中生长差异显著,混交林中生长状况好于纯林,树高、胸径生长状况最好的分别为樟子松 皂角和樟子松 胡枝子混交林。对年龄相近的樟子松纯林和樟子松杨树混交林单位面积林木生物量分析,混交林中林木生物量高于纯林。研究表明,实现沙区樟子松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是选择适宜树种,营造混交林。  相似文献   

12.
食松、油松和樟子松抗旱水分生理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严重干旱胁迫条件下,对食松、油松和樟子松苗的针叶相对含水量、束/自比值、保水力、清晨叶水势、蒸腾速率、质膜相对透性和丙二醛含量等水分生理指标及苗木伤害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应用隶属函数值法对三树种基于以上7项指标的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食松抗旱性仅略低于樟子松,但明显优于油松.在以水分为主要限制因子的干旱半干旱区,食松有着广泛的适生范围,陕西境内的毛乌素沙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及渭北旱塬区均具有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樟子松苗木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培育根系发达、生长健壮的樟子松苗木提供依据和参考,在陕北毛乌素沙地对樟子松苗木地上、地下生长规律及其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苗圃中1-5 a生樟子松苗木高度、生物量、地径和主根长度生长都呈现明显的节律性,苗木高度、地径随苗龄呈Logistic增长,苗木地上、地下生物量以及主根长度与苗龄呈指数函数关系;苗木地上部与地下部相比,在生物量中所占比例随苗龄增加呈上升趋势,由第1年的50.0%逐渐上升到第5年的80.0%。西北林学院学报24卷  相似文献   

14.
以园土、河沙、草炭、珍珠岩为材料,设置6种不同配方的基质,栽植1年生樟子松幼苗,观察不同配方基质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苗成活率以园土+草炭+珍珠岩(1∶1∶1)的处理为最高,达88%;生物量以河沙+草炭+珍珠岩(1∶1∶1)的处理为最高;综合比较各农艺性状,园土+河沙+草炭(1∶1∶1)、园土+河沙+珍珠岩(1∶1∶1)、园土+草炭+珍珠岩(1∶1∶1)、河沙+草炭+珍珠岩(1∶1∶1)4个处理的表现均较好。  相似文献   

15.
以辽西半干旱地区不同类型的油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综合分析了6种类型林分在层次结构、径阶分布、植物多样性3个方面的特征,旨在选择出适合本地区的最优油松阔叶水土保持林。结果表明:油松-山杏、油松-紫穗槐两种林分具有较好的空间结构层次,油松-山杏、油松-刺槐、油松-紫穗槐3种林分具有较好的径阶生长结构,油松-小叶锦鸡儿、油松-黄栌、油松-紫穗槐3种林分树高与胸径生长最优,油松-紫穗槐、油松-刺槐、油松-黄栌3种林分具有较高的植物多样性。综合各林分类型的生长特征及植物多样性特点,油松-紫穗槐林分为该地区最优的水土保持林类型;油松-刺槐、油松-黄栌水土保持林表现次之;油松-山杏、油松-小叶锦鸡儿林分排在第3位;油松纯林为最差。油松-紫穗槐混交林应成为辽西半干旱地区重点发展的一个水土保持林类型。  相似文献   

16.
李辉荣 《乡村科技》2023,(17):108-110
为寻找适宜的油松幼苗培育基质,试验以园土、珍珠岩、蛭石、腐熟猪粪有机肥和菇渣为材料,按照不同配方配制了6种基质,研究其对油松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配方基质对油松幼苗生长影响显著,其中以40%园土+30%珍珠岩+15%腐熟猪粪有机肥+15%菇渣处理的油松幼苗根系发育最好,生物量最大,生长状况较好,是培育油松幼苗较适宜的基质。  相似文献   

17.
采用盆栽试验比较了施入不同物质组成的抗逆配方,对主要造林树种侧柏和油松成活率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抗逆配方对侧柏和油松生长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配方A13、A22、C3和C5在侧柏苗木成活率、生长量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均高于其他配方;配方B5在提高油松苗木成活率、生长量和地径等方面的作用普遍优于其他配方。初步说明上述配方可应用于林业生产中。  相似文献   

18.
磷营养对侧柏、樟子松、油松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自然干旱,人为控制磷肥的施加量,通过对油松、侧柏、樟子松3种苗木叶绿素含量、组织含水量、质膜透性、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等5个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研究了磷营养对3种苗木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磷肥后3种苗木所测指标值均较施磷前有明显变化,其结果导致苗木对水分胁迫环境下的抗旱性增强的程度为:侧柏>樟子松>油松.  相似文献   

19.
樟子松、油松及小叶杨为山西省雁北地区防风固沙的主要造林树种。针对三种树种在幼林、中幼林阶段的生长情况、树木蒸腾等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樟子松自引种到我省雁北地区以来,中幼林阶段的胸径、树高等各项生长指标都远远超过了乡土树种油松及小叶杨,而且蒸腾强度较弱,7月单株月白昼耗水量为4 370.66 kg,是雁北地区造林的理想树种之一;油松7月单株月白昼耗水量为2 868.08 kg,是三个树种中蒸腾强度最弱的;小叶杨7月单株月白昼耗水量为6 259.76 kg,蒸腾强度最大。从研究结果看,樟子松和油松均为低耗水、生长状况较为理想的树种,而小叶杨需水量大,后期生长极差,应为次选树种。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造林密度对油松枝条发育的影响,以油松营造林作为试验林区,调查了28年生油松林木树高、茎粗、郁闭度、枝条数量、枝长、基径以及分枝角。结果表明,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油松平均胸径、枝条数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枯枝率逐渐升高,基径、枝长、分枝角均逐渐减小。综上,造林密度显著影响油松枝条发育,在培育过程中,要根据培育目的调整造林密度,达到培育目标材种及提高木材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