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民族性是指民族特性与民族特点反映在课程上的特性,通过民族文化与民族文化意识两方面进行传承。课程民族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课程是传递和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作为教育内容的课程本身就是一种民族文化存在。课程的民族特点是民族教育使命完成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凸显课程的民族性,要通过优化课程资源、利用隐性课程和建立地方课程等策略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林永强 《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2,(4)
女真民族信仰萨满教,萨满教的历史与女真族的文化史同样久远,它曾谱写过女真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篇章,为此它又构成了女真民族文化发展的必经阶段,同时它作为女真民族的一种文化现象,它的产生、发展、衰亡也都将是历史的。 相似文献
3.
李建军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0,19(2):135-138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应充分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世界各国文化的优秀成果。民族性与开放性,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特征。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民族主体意识和昭苏和民族文化的弘扬,应具有文化主权意识;主动地与世界文化交融充分体现了业神生产的特点和科学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文化上的开放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和中国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建立具有民族性、开放性兼备的文化体系是跨世纪中国文化战略的重要 相似文献
4.
钟希高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0(3):106-108
《聊斋志异》中,蒲松龄通过自己创设的艺术幻境表露爱憎,寄寓理想,倾吐情感,宣泄郁愤。其中载寓着中国传统文人的人生追求、价值取向、情感体验和使命意识,进而使我们得以窥见蒲松龄的文人心态特征。 相似文献
5.
文化全球化使各民族的文化有了相互交流、彼此融合、共同发展的机遇。这其中,各种作品的翻译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本文从比较文学的角度谈谈翻译的特性,让我们对翻译有不同于以往的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从客家岁时节日透视客家人的农业文化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岁时节日作为客家人生活方式的直接反映,反映出客家民系的传统习惯、伦理道德、信仰心理、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风俗特色,是了解客家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窗口。那么在客家丰富多彩的岁时节日中到底蕴含着怎样的传统文化心态呢?众所周知,客家人根在河洛, 相似文献
7.
杜欣欣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5(5):139-140
文化相对论认为,文化的价值是多元的,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与其特殊的环境相适应的,都有其独特的价值。绝对的、普遍的价值标准是不存在的,不能以一种文化的价值标准来评判另一种文化中的行为。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每一种民族文化的形成都凝聚了民族自己的特殊智慧,文化无先进和落后、高级与低级之分,那么民族虽然有大有小,有先进和后进之分,但都应完全平等。 相似文献
8.
以实例分析为主,从少数民族村落文化、民居建筑文化、服饰文化、宗教信仰文化、民族音乐文化、民族生活方式等6个方面阐述民族文化在园林景观中的表现,为今后民族特色的景观设计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民族文化多样性保护与文化旅游资源适度开发——从文化生态建设的角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开发使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保护日显重要.文化生态旅游是生态旅游的重要方面.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是对一定区域的民族特色的文化景观适度开发.将生态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运用到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来,在提出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原则的基础上,强调从文化生态建设的角度进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相似文献
10.
文化与教育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创造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其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习益突出,而且创造教育的研究在现代教育中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从教育文化学的视角对创造教育进行研究则使我们可以从一个更高的层次去把握和理解它。 相似文献
11.
张文静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6,(3):122-124
本文就英文广告典型实例,剖析广告文体的词汇变异现象。词汇变异目的是造成一种“突出感”,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吸引读者。文章对仿词、拼写变异及创新拼写三种主要的变异形式进行分析研究,并试图探讨其美学及语言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吉献忠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8(3):60-62
探讨了如何在民族性视域下正确对待现代性的理想价值,同时展望了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方向。认为迷失自性,完全脱离传统的中国文化现代性追求是应摒弃的。 相似文献
13.
巴人和楚人是我国历史上两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三峡地区作为古代两个民族争夺与交融的特定区域,他们对本地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过深刻影响。三峡沿江及其支流两岸大量的古民居建筑群,作为峡区早期文明遗存的有形实体,其形成与演变留下了巴楚民族及文化的强烈印记。通过对巴楚族源及其民族与文化关系的梳理,试图探究巴楚文化与该地区早期居住形态形成、演变之内在关系,从而,进一步揭示三峡地区传统民居所蕴含的历史、艺术、文化价值,总结其艺术成就,为研究和保护三峡民居文化提供管见。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软实力的基石之一。改革开放后,异域思想文化重新进入我国并影响民族文化。文化在国家权力构成要素中的地位凸显。国内外局势的激变,使得我国民族文化安全面临威胁,国家软实力的构建受到影响。复兴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成为我国和平崛起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躬身茶事是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的赏心乐事,他们精于此道,不厌其烦,在茶事活动中折射出了他们的艺术化人生.本文认为中国文人士大夫追求的艺术化人生其内涵可概括为:清幽静雅、淳朴高洁、适度和谐、自由闲适.他们渴望脱尽世俗尘嚣,静心思索,体味非宁静无以致远的人生智慧;追求忠贞高洁,肯定质朴自然带来的亲切塌实,践行非淡泊无以明志的处世原则;追求适度和谐,心胸坦荡,和顺而不苟同;忘俗思归,闲适恬淡,实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乐观自适的人生信念. 相似文献
16.
广告在给社会文化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面效应。一是广告形象的超现实性,导致享乐消费观念的过分张扬;二是广告传媒在"爆炒"文化的背后,带来了对传统文化的曲解和价值判断的迷惘;三是电视广告语言和画面的庸俗化倾向,导致广告文化品位和价值导向的迷失。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农村特别是传统农业区域农民的文化心态正在悄然变化,不断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和启示,它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我国现阶段农村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张迎迎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2(3):150-151
在中西冲突的社会背景下,士大夫心态矛盾、复杂,并带有保守倾向。这种带有保守倾向性的矛盾心态使他们对洋务学堂态度消极,从而导致其发展迟缓。士大夫心态主要体现在:对西方的看法、文化、价值观、现实利害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民族民间艺术产生于历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劳作,它记录和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它表之于情,达之于意,蕴含天地万物,形式和内容丰富多采,独具特色。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凝聚的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蕴藏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因此,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教育对于人类的培养成长具有积极良好的作用。所以,优秀民族民间艺术教育的重要现实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20.
新词新语是文化变迁的信息,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以及民众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和更新,大量反映新事物、新观念的新词新语不断涌现,并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新词新语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新时期人们社会心态的变化,本文尝试从民众社会心态变化的角度来分析研究英汉语言中新词语的产生和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