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驼绒藜在新疆草地的分布及其生态经济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多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参考相关文献 ,对驼绒藜在新疆草地的分布特点、群落组成与数质量特征、生态生物学特性、经济价值等独特的生态经济优势加以总结和论述 ,并提出了开发利用的合理性建议 ,旨在为在西北地区大力推广种植驼绒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科尔沁沙地人工固沙群落草本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和Pianka生态位重叠公式,计测分析了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以及山竹子Hedysarum fruticosum、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黄柳Salix gordejevii和小叶锦鸡儿C. microphylla人工固沙群落内草本植物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生境条件下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存在差异,沙蓬Agriophyllum squarrosum在流动沙丘上的生态位宽度最大,狗尾草Setaria viridis、毛马唐Digitaria ciliaris分别在山竹子群落和黄柳群落中的生态位宽度最大,烛台虫实Corispermum candelabrum在柠条锦鸡儿群落和小叶锦鸡儿群落中占据着最宽的生态位。各群落中生态位宽的物种对生态位重叠值较大,但有些较窄的生态位物种对之间也出现较大的生态位重叠,这种现象从另外的角度表明各群落内环境资源存在一定的空间异质性。不同固沙群落中相同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群落内不同的区域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对于农业生态转型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微观层面,并且对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关系提及较少。笔者引入生态经济效率的理论体系,探索生态效率与经济效率的内在关系,分析生态经济效率作为农业生态转型衡量标准的可行性,构建基于生态经济效率的农业生态转型模式,提出基于三维视角的农业生态转型对策。  相似文献   

4.
《生态经济》是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和云南省生态经济学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刊物,是全国唯一的生态经济学杂志。其主要任务是宣传党和政府有关经济建设和自然保护协调发展的方针、政策;探讨生态经济理论规律;推广运用生态经济原理指导城乡经济建设。 主  相似文献   

5.
养蜂生态经济初探江西农业大学牧医学院(南昌市梅岭下:330045)曾志将1开展养蜂生态经济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养蜂生产作为一种利用蜜蜂生命活动进行物质生产的过程,本身就包含有各种技术问题、生态问题和经济问题。养蜂技术学科,不仅对养蜂生产技术,而且对养蜂...  相似文献   

6.
毛乌素沙漠边缘荒漠植物群落生态位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位是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数量表达,能够较好地解释群落演替过程种群的环境适应性和资源利用能力.本文采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和Petraiti生态位重叠公式,以毛乌素沙漠边缘的4种荒漠演替群落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群落种群间的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演替过程中每一群落类型优势种的作用非常明显,具有最大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宽度与演替序列的变化较好地对应了种群动态.随着演替序列的变化种群间的生态位重叠也依次升高,同时表明了宁夏中北部荒漠群落结构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样方法以藏中矿区的3种群落为研究对象,对样地的植物种群进行系统调查,并计算其主要植物的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结果表明,不同群落类型优势种非常明显,并且具有较高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高寒矿区各植物优势种群与其它种群之间竞争激烈,群落结构极不稳定,群落可能正处于正向演替和逆向演替的拐点。  相似文献   

8.
水分是干旱半干旱典型草原区最主要的限制性因子之一,放牧和刈割是典型草原的两种主要利用方式。对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内蒙古典型草原主要群系(大针茅、羊草)群落蒸散量、土壤贮水量及生态用水量特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其他利用方式相比,刈割会显著降低典型草原大针茅群落蒸散量、土壤贮水量以及生态用水量(P<0.05)。典型草原大针茅群落、羊草群落蒸散量均在生长季中期(7月份)达到最大值;不同利用方式下,中度放牧下的群落蒸散量最高。此外,围封利用方式下大针茅群落土壤贮水量和生态用水量较高;轻度放牧利用方式下的羊草群落土壤贮水量和生态用水量高于其他放牧利用(P<0.05)。研究典型草原主要群落生态用水对不同利用方式的响应,可以为草原生态系统水分循环研究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固沙植物羊柴生态经济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柴作为优良的固沙先锋植物和水土保持植物,也是优良的饲用植物,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价值。①5~7级大风时,30%以上的植被盖度的群落可以对0.5m和2m高度处的风速可分别降低52%和10%,可有效固定流沙。②降雨5h后,羊柴群落土壤湿润峰含水量明显超过流动沙丘,说明羊柴的生长利于降雨的入渗。③羊柴使土壤表层的紧实度和有机质增加,利于其它浅根系草本植物生长。④羊柴为短寿命多年生灌木,在栽种第2年便可达到较大生物量,营养丰富,是良等牧草。⑤纤维含量高而木质素和灰分含量低,茎秆生物量大且颜色较白,是造纸和人造板的优良材料。⑥花冠美丽,同时抗性较强,耐贫瘠,栽种后无需看管,可用于公路、铁路、厂矿等劣等土地的绿化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随着生态环保理念的不断普及,实现畜牧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畜牧业的生态水平,不仅能不断增强我国畜牧业实力,还能促进我国生态经济循环发展.本文首先对畜牧生态经济进行概述,进而指出我国畜牧生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应用策略,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1.
孙会东  高赟 《草业科学》2014,31(6):1022-1027
通过调查临洮县南屏山、东山造林站区域植物群落中16种共同出现的种群生态位特征值,计测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和Petraitis特定重叠指数,并进行t测验。结果表明:1)两区域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特征值差异不显著,表明两个群落中种群竞争关系差异不显著,即资源位差异不显著,或尚未呈现资源不足;2)两区域Petraitis特定重叠指数特征值差异极显著,表明两个群落对资源的利用状况有极显著差异,即两种生态恢复模式的生态学效果差异极显著。3)不同群落中相同种群间的Shannn-Wiener生态位宽度和Petraitis特定重叠指数,可量化在不同强度干扰下植物群落中植物种群对资源的利用状况,可以利用生态位理论评价生态恢复效应,拓展生态恢复效应评价的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2.
云顶山亚高山草甸优势种群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本研究首先运用TWINSPAN把云顶山亚高山草甸36个样方分为5个群落类型,作为5个综合资源位。采用Levins、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etraitis生态位重叠指数,对云顶山亚高山草甸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个优势种群中嵩草的生态位最宽, Levins生态位宽度和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分别为8.78和31.58,对环境有广泛的适应性。云顶山亚高山草甸不同群落类型内种群生态位宽度越大,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对资源的利用能力也越强;生态位重叠越大,种群间的生态相似性越大,利用资源的相似性程度越高。嵩草+蒲公英群落中优势种群生态位普遍重叠值最高,为0.914,各物种有较强的利用资源的共性。  相似文献   

13.
西北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的生态经济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水资源是西北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控制因素,是进行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条件.利用生态经济学中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从生态、社会和经济3个方面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进行综合评价,找到水资源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平衡点,达到生态和经济平衡,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草地资源生态经济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通过草地资源主要生态功能和有关计算方法与现行的价格,对我国草地资源生态经济价值进行了初步评估。  相似文献   

15.
针茅属植物是内蒙古草原的主要优势种或建群种,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本研究以内蒙古地区7种针茅属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群落中的相对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及其在群落中的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戈壁针茅(S. tianschanica)、小针茅(S. klemenzii)、沙生针茅(S. glareosa)和大针茅(S. grandis)在群落中的相对重要值大于30%,而克氏针茅(S. krylovii.)和贝加尔针茅(S. baicalensis)的相对重要值较小。生态位宽度分析发现:短花针茅、戈壁针茅、小针茅、沙生针茅和大针茅的生态位宽度较高,在群落中具有优势地位,且对生长环境适应能力较强。而克氏针茅和贝加尔针茅生态位宽度显著低于上述5种针茅属植物。贝加尔针茅、克氏针茅、沙生针茅及大针茅的平均生态位重叠指数较大;而戈壁针茅、短花针茅及小针茅的平均生态位重叠指数较小。  相似文献   

16.
张伟  何俊皓  郝文芳 《草业科学》2016,33(7):1391-1402
以吴起县杨青川流域草地为研究对象,对封育(Enclosure)、放牧(Grazing)、施肥(Fertilization)、刈割(Clipping)、灭鼠(Deratization)5种管理方式的草地群落进行调查,并运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5种管理方式下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赖草(Leymus secalinus)、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和硬质早熟禾(Poa sphondylodes)的种群总生态位宽度较大,封育放牧施肥刈割灭鼠管理模式下,生态位宽度最大的分别是达乌里胡枝子、赖草、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达乌里胡枝子和猪毛蒿,生态位宽度值大于4的物种数分别为6、6、3、4和3种。不同管理方式下各种对间的重叠指数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封育放牧施肥刈割灭鼠。施肥管理中,种群间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其它管理方式中种群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生态位分析表明,封育和放牧管理下种群间对资源的需求趋于相同,彼此间通过竞争共存,有利于群落演替,草地生态系统逐渐得到恢复,施肥、刈割、灭鼠管理使群落物种竞争排序发生变化,破坏了草地生态系统原有的竞争机制,导致群落向简单群落演替。从牧草发展角度出发,封育、施肥和刈割有利于优质牧草生长。  相似文献   

17.
草地生态经济系统持续发展的优化模型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持续发展的目标涉及到经济,生态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主要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着奶,在分析草地生态经济系统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了牧草和畜群经营管理的优化模型,并探讨了改善,扩展系统环境容量的策略,从而实现对草地生态经济系统的优化调控。  相似文献   

18.
以内蒙古高原荒漠草原植物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由放牧(CG)和围封(CK)两个试验处理,对植物种群生态位及生态属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尺度上,建群种短花针茅、优势种无芒隐子草、碱韭的总生态位宽度均明显高于其他植物种群,其在群落中依然占主导地位。在时间尺度上,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围封区草地的退化特征明显,采用适度自由放牧可在一定程上延缓群落退化。总生态位宽度与围封区和自由放牧区生态位宽度构成直角三角形关系。自由放牧使短花针茅和无芒隐子草生态位宽度增加,而碱韭的生态位宽度下降。生态属性可反映植物种群在群落中的演变方向,基于时间尺度探讨生态响应速率有助于理解和反映植物种群在时间轴上的发展和消亡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国高尔夫已从无序发展转到了生态制约阶段。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基于经济生态、伦理生态、环境生态的视角,阐述了发展生态高尔夫的必要性,分析了生态高尔夫的内涵,提出加快我国生态高尔夫发展的对策:加强高尔夫相关标准体系建设;球场建设遵循自然主义原则,并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会所配套设施需实用、简约;草坪管理重视现代科学新技术和管理方法运用,加强环保管理;加大员工草坪养护管理技术培训力度;大力开展多元化高尔夫、转变消费观念、低碳消费;企业需增强社会责任感;实施行业自治。  相似文献   

20.
我国山区面积占全国版土总面积的66%。山区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开发山区对山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针对山区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合理开发山区的关键在于彻底治理贫困环境,积极开发优势资源,努力协调生态经济的平衡关系,不断培植生产力的发展后劲。保持山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谋求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