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新型套种模式麦/玉/豆采取良种配套、科学运筹施肥、优化种植,结合深浅免耕、秸秆覆盖还田,充分利用双层空间,提高光能和土地利用效率。通过多年旱地耕作改制试验示范,成功实现了寡照地区年总产值突破3·16万元/hm2,模式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南方丘陵地区旱地新三熟麦/玉/豆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在南方丘陵地区采用的旱地新三熟麦/玉/豆套作模式,可充分利用有效空间,扩大绿色面积,提高光能和土地利用效率,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两年的试验推广,总结了麦/玉/豆的配套种植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丘陵区光热资源较丰富,旱地农作物两熟有余、三熟不足,实行多熟间套种植增加复种指数是确保四川省丘陵区粮食增收的重要举措。本文总结了四川省丘陵区"芋/玉/豆"模式的主要栽培技术,并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丘陵区"芋/玉/豆"模式提高了玉米产量,比"麦/玉/苕"传统种植模式玉米增产9.07%,三季作物全年产值增加4 715.25元/hm2,增幅为18.83%。  相似文献   

4.
以课题组前期从多个品(系)马铃薯中筛选出的钾高效马铃薯HKE-1和HKE-2为材料,与大豆进行套作试验,马铃薯/玉米套作,马铃薯、大豆、玉米净作为对照,研究马铃薯、大豆在行比为2:1和2:2栽培模式下的效益情况。通过对各种栽培模式下效益的分析,结果表明:薯/豆在行比为2:1栽培模式下的经济效益较好,材料HKE-1的薯/豆套作纯收益为2546.79 元/667m2,HKE-2的薯/豆套作纯收益最高,为2678.11 元/667m2,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5.
安徽淮北地区大豆长期低产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省淮北地区地势平坦,多年来一直延续着一麦一豆的种植习惯,夏大豆种植面积占全省大豆面积的90%左右,是安徽大豆的主要产区.但是,大豆长期单产较低,且徘徊不前.20世纪50年代全省大豆平均产量44kg/67m2,其中面积较大的涡阳县年均产量17.1kg/667m2,水灾严重的1954年只有14kg,667m2.21世纪初,生产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是大豆单产仍上升缓慢.2000-2003年全省大豆平均产量达94kg/667m2,有少数县平均产量上升到119.8kg/667m2,但仍然处于低产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1种植模式响滩镇玉米种植大面积推广的是旱地新三熟套作模式,其中又以"芋/玉/豆"、"麦/玉/豆"、"芋/玉/苕"、"麦/玉/苕"为主,常采用双二五尺、双五尺开厢双行套种玉米,为增加科饲6号的种植密度,提高其群体产量,本镇广泛采用双二二五尺开厢,实行缩行增株—行距40cm、株距20cm定距移栽。  相似文献   

7.
优质高蛋白大豆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口市位于黄淮海平原,是河南省夏大豆主产区,常年种植面积在10万hm~2左右。自国家实施“大豆振兴计划”以来,为加快黄淮海地区高蛋白大豆的生产发展,我市开展了“优质高蛋白大豆品种推广与技术研究”,豫豆19、豫豆21、豫豆22、豫豆24、豫豆25、豫豆26等一批高蛋白大豆品种得到大面积示范和推广。自2001年,全市累计示范推广种植9.66万hm~2,平均单产2439kg/hm~2(最高单产3930kg/hm~2)。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出适宜铜仁地区种植的鲜食大豆专用品种,从主产区引进了20个鲜食大豆专用品种,以中黄76为对照品种(CK),进行引种试验比较。结果表明:大粒王6号、高秆青1号、兰宝石、鲜豆5号、鲜豆3号鲜荚产量为924~1274kg/667m2,比中黄76(CK)增产10%~51%,鲜粒产量557~619kg/667m2,生育期86~91d,百粒鲜重60~76g,株高67~97cm,可实现每667m2产值3000元左右,适宜在铜仁低海拔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大豆间作模式效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筛选适合与马铃薯问作的作物和栽培模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值,增加农民的收益.以课题组前期从多个品(系)马铃薯中筛选出的钾高效马铃薯HKE-1和HKE-21为材料,与大豆进行间作试验,马铃薯与玉米闻作,马铃薯、大豆、玉米净作作为对照,研究薯II豆在行比为2:1和2:2栽培模式下的效益情况.结果表明:薯‖豆在行比为2:1栽培模式下的经济效益较好,材料HKE-1薯‖豆的纯收益为2546.79元/667 m2,HKE-2薯‖豆的纯收益最高,为2678.11元/667 m2.HKE-2薯‖豆的纯收益最高,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为调整种植业结构,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经济效益,本所经过试验示范,总结推广了一套高效立体种植模式:西瓜/豆角/萝卜套种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该种植模式已在铜仁市城郊附近的乡村推广,推广面积66.67hm2,一般产值5500元/667m2,净产值4800元/667m2,比过去西瓜收后种植  相似文献   

11.
大豆、玉米间作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探讨大豆与玉米间作优化栽培模式,进行了4种不同宽窄行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大豆、玉米按2:3宽窄行种植,玉米种植密度3800株/667m2,大豆种植密度14659株/667m2,单产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最适宜渭南市玉米 / 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种植的玉米品种,在 2 行玉米 4 行大豆种植模式下,以 9 个玉米品种(郑单 958、陕单 650、陕单 660、西蒙 168、金科玉 3306、中玉 303、东单 1331、陕单 630、黄金粮 MY73),大豆品种齐黄34 为试验材料,进行玉米品种的筛选,对 9 个玉米品种的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陕单 650、西蒙 168、黄金粮 MY73 综合农艺性状好,生育期适宜,产量优势大,每 667m2 产量分别达 564.6kg、560.5kg、563.4kg,在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纯经济效益可观,分别为 1395.7 元、1385.6 元、1392.8 元,可以作为陕西省渭南市玉米 / 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玉米品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明沪玉糯2号、沪玉糯3号的最佳种植密度,开展了密度因素对糯玉米品种沪玉糯2号、沪玉糯3号产量、叶面积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沪玉糯2号、沪玉糯3号的产量均在密度为4 000株/667m2最高,叶面积系数大,干物质积累多,穗粒数多。其次为3 500株/667m2,4 500株/667m2时最低。说明沪玉糯2号、沪玉糯3号在安顺市以推广4000株/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14.
研究西南地区玉米主要2种套作模式下氮素吸收利用差异及氮肥调控效应, 为氮素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四川2个玉米主产区, 通过连续4年的大田试验, 对比研究了玉/豆和玉/薯模式下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差异和不同供氮水平对玉米氮素吸收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 玉/豆模式下玉米收获期植株中的氮素积累2个试验点平均较玉/薯模式增加7.11%, 氮收获指数增加2.00%左右, 氮素吸收效率增加7.83%, 成熟期籽粒中氮素的分配比例增加1.76%, 而叶、茎鞘中氮素的分配比例分别减少5.85%和2.75%。分带轮作后, 由于不同前茬对土壤养分影响不同, 再加上套作优势, 玉/豆模式下玉米在生长前期就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到收获期植株氮素积累2个试验点平均较玉/薯增加11.85%, 氮素吸收效率增加11.84%。在玉米氮素积累关键时期, 玉/豆模式在低氮处理下玉米植株氮素的积累量显著高于玉/薯模式相同施氮处理, 而在高氮处理下2种模式间差异不大或者表现相反, 氮肥偏生产力、氮素农艺效率和氮肥利用率也有相似的结果; 玉/豆模式在180 kg hm-2施氮量下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氮素农学利用率、氮素吸收利用率和籽粒中氮素的分配量, 玉/薯模式下玉米氮素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利用效率, 在180~270 kg hm-2施氮量处理下较高; 花后氮素同化量玉/豆模式显著高于玉/薯; 2种模式均以施纯氮180~270 kg hm-2处理有利于氮素转运和花后氮素同化量积累。  相似文献   

15.
平昌县地处川东北山区地带,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是盆周山地丘陵玉米主产区,气候温润,降雨多集中在4~10月份,但春旱、伏旱常发。为加快玉米品种更新换代,提高粮食产能,确保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近几年累计引进玉米新品种超过50个,通过筛选发现,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育成的登海605是适合该县套作种植的耐密植、出籽率高、平均产量12000kg/hm2以上的高产良种。1种植模式该县玉米种植大面积推广的是旱地新三熟套作模式,其中又以"芋/玉/豆"、"麦/玉/豆"、"芋/玉  相似文献   

16.
在旱地采用脱毒马铃薯品种米拉与本地高产优质杂交玉米品种毕单10号套种,再分别与食用菌品种平菇、磨菇、木耳、香菇等间种,以传统模式玉米间大豆作对照,进行高产高效立体种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间作平菇、磨菇、香菇等3种模式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单位面积纯收入达2 200元/667 m2以上,产投比2.11以上,同时废料直接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生态效益良好,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可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7.
贵州地处西南山区,大豆生长期常常因温度低,湿度大,导致大豆花叶病毒病发生严重,从而影响大豆产量。为选育适宜贵州省种植的高产、抗花叶病毒病大豆新品种,于2008年选用地方品种大方猫耳灰为母本,选用本所育种材料黔豆08001[成8307-1×(六枝六月黄×大方白水豆)]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获得复合杂交材料黔豆08014,对该材料用系谱育种法于2009—2013年在贵阳、海南经过8代选育,于2013年选育而成高产、抗花叶病毒病较强的大豆新品系黔豆11号。2014年参加贵州省大豆区试,平均量产为178.60kg/667m2,比对照黔豆6号增产7.11%,2015年续试,平均产量187.26kg/667m2,比对照黔豆6号增产7.63%,2年平均产量182.93kg/667m2,比对照黔豆6号增产7.38%。2015年参加贵州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71.13kg/667m2,比对照黔豆6号增产8.67%。该品种全生育期109d,为春大豆中熟品种,紫花,灰毛,株型收敛,直立生长,有限结荚,株高41.6cm,底荚高度8.6cm,主茎节数12.1个,分枝数2.0个,单株荚数36.5个,单株粒数70粒,单株粒重11.8g,百粒重17.7g,不倒伏,不裂荚,落叶;蛋白质含量40.37,脂肪含量20.30;田间鉴定不感大豆花叶病毒病,较抗其它病,人工接种大豆花叶病毒SC-3、SC-7鉴定抗性结果,SC-3病情指数22,SC-7病情指数27,对两个株系的抗性评价为中抗。该品种于2016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黔豆11号,适宜在贵州省及相似地区作为春大豆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水稻-马铃薯"超高产种植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油菜)—水稻是成都平原的主体种植模式,但其效益较低。改小麦(油菜)为马铃薯,在深入研究春马铃薯和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基础上,系统集成了“春马铃薯-水稻—秋马铃薯”超高产3熟新模式,年产原粮1500kg/667m2以上,纯收益2000元/667m2以上,且有利于农业资源的循环高效利用,技术先进,实用性强,适宜在长江流域类似地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9.
贵州旱地"蜜本南瓜-大头菜"高效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贵州省独特的喀嘶特地貌特征,多数地区灌溉条件差,以种植玉米-小麦(油菜)或冬季空土为主要耕作模式,此生产模式年产值1000~1400元/667m2,纯收入600~1000元/667m2.针对此类灌溉条件差的地区,近年来,通过试验探索出蜜本南瓜-大头菜高效栽培模式,已在贵阳地区推广应用6.67多hm2,平均年产值可达2000~3000元/667m2,纯收入1400~2000元,比传统的生产模式增收800~1000元/667m2.目前两种蔬菜市场前景较好,蜜本南瓜多数销往外省市场,尤其在四川及两广市场供不应求;大头菜主要用于腌制、酱制,是一种特产加工蔬菜,加工后的大头菜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5种不同密度对开玉15玉米新品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在4000株/667m2和4500株/667m2时产量最高,效果最好,适宜密度范围为4000~4500株/667m2。生产上大面积种植开玉15时,为充分发挥其高产潜力,建议高水肥田块种植密度控制在4500株/667m2左右,中低等水肥地块种植密度控制在4000~4300株/667m2,以获取最高的玉米产量,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