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鸡毒霉形体(MG)HS株基因文库中经初步估测可能含有的4个鸡毒霉形体粘附蛋白(protein of Mycoplasma gallisepticum adhesin,pMAG)基因的MgW17重组质粒进行了不同组合的酶消化,根据消化片段的大小及酶切位点绘制了7.5kb外源片段的物理图谱;然后根据所得的物理图谱,选用PstI和EcoRI将MgWl7外源片段酶解成1.3、2.0、4.2kb3个部分,将它们分别亚克隆到SK^( )质粒上,得到了3个亚克隆于SGpl00、SGp200、SGp300。使用核酸外切酶Ⅲ缺失法构建缺失子系列,经序列分析后得到MgWl7外源片段的全部序列。序列全长7434bp,中间含有2个完整的pMGA基因和另2个不完整的pMGA基因的首部和尾部,分别将它们顺次命名为H—pMGAl.1、H—pMGAl.2、H—pMGAl.3和H—pMGAl.4。2个完整的pMGA基因的阅读框长度分别为1967bp(1.2)和2039bp(1.3);H—pMGAl.1首部不完整的阅读框的长度为720bp,尾部不完整的H—pMGAl.4的长度为1752bp。将H—pMGA基因与已报道的MG.S6株、F株的pMGA基因进行了比较,探讨了pMGA基因在不同MG菌株中的相似性、基因启动子结构的差异、间隔区内GAA重复序列对转录调控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2.
鸡毒霉形体HS株pMGA多基因族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鸡毒霉形体(MG)HS株基因文库中经初步估测可能含有的4个鸡毒霉形体粘附蛋白(protein of Mycoplasma gallisepticum adhesin,pMGA)基因的MgW17重组质粒进行了不同组合的酶消化,根据消化片段的大小及酶切位点绘制了7.5kb外源片段的物理图谱;然后根据所得的物理图谱,选用Pst I和EcoR I将MgW17外源片段酶解成1.3、2.0、4.2 kb 3个部分,将它们分别亚克隆到SK(十)质粒上,得到了3个亚克隆子SGp100、SGp200、SGp300.使用核酸外切酶Ⅲ缺失法构建缺失子系列,经序列分析后得到MgW17外源片段的全部序列.序列全长7 434 bp,中间含有2个完整的pMGA基因和另2个不完整的pMGA基因的首部和尾部,分别将它们顺次命名为H-pMGA1.1、H-pMGA1.2、H-pMGA1.3和H pMGA1.4.2个完整的pMGA基因的阅读框长度分别为1 967 bp(1.2)和2039 bp(1.3);H-pMGA1.1首部不完整的阅读框的长度为720 bp,尾部不完整的H-pMGA1.4的长度为1 752 bp.将H-pMGA基因与已报道的MG.S6株、F株的pMGA基因进行了比较,探讨了pMGA基因在不同MG菌株中的相似性、基因启动子结构的差异、间隔区内GAA重复序列对转录调控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近年来有关鸡毒霉形体的基因组DNA酶切分析,酶切物理图谱的构建rDNA基因的排列,细胞主要表现抗原和血凝素(pMGA)多基因家族的大小,基因定位和基因表达、DNA螺旋酶及两个主要蛋白p64和MGp1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5.
6.
PCR检测鸡毒霉形体和鸡滑液囊霉形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禽霉形体16S rRNA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引物,用这对引物对鸡霉素形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和鸡滑液囊霉形体(Mycoplasma synoviae,MS)菌株DNA进行PCR扩增,得到了与预期大小相一致的580bp的PCR产物,而这对引物对其他畜病病原DNA或RNA模板的扩增结果为阴性,PCR方法对MG和MS的最小检出量分别为2pg和3pg,应用已建立的PCR方法检测MG人工感染样品和临床样品,从人工感染样品中均检测到MG,临床样品的MG阳性检出率为10.25%,高于常规分离培养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对鸡毒霉形体内蒙古分离株H3株的TM-1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根据已发表的MGS6株TM-1蛋白基因序列分析设计了1对引物,以H3株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得到约0.8kb的片段,将该产物克隆到pUCm-T载体上,得到重组质粒,经Kieser法,质粒PCR法,PstⅠ单酶切等方法鉴定后,测定H3株TM-1基因序列。并与已知S6株TM-1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MGH3株与S6株TM-1基因核苷酸序列同一性为96.57%。氨基酸同一性为95.42%。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MGH3株的基因免疫和基因工程疫苗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鸡毒霉形体和滑液霉形形体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11  
利用鸡毒霉形体与滑液霉形体基因一定区域互补的序列,合成能分别对MG和MS目的基因的2对引物。和这2对引物对10个国际标准的MG与MS菌株DNA模板进行PCR扩增,结果均得到与预期大小相一 的约732bp(MG)和207bp(MS)的PCR产物。  相似文献   

9.
鸡毒霉形体控制的新动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亚斌 《中国家禽》1999,21(5):36-37
美国对鸡毒霉形体(Mycoplasmagalisepticum,MG)的控制开始于60年代,主要是在美国农业部开始对家禽实行屠体检查后,因气囊炎导致胴体废弃率较高后进行的。此后,在火鸡和鸡育种群的MG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美国的志愿MG控制计划是...  相似文献   

10.
鸡毒霉形体粘附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霉形体研究的迅速发展,国内外对鸡毒霉形体的研究也较为活跃, 特别在鸡毒霉形体的粘附素方面的研究、对鸡毒霉形体膜蛋白的粘附素MGC1、MGC2、GapA的生化特性、基因组分析、及其在免疫逃逸机制诊断探针方面的研究做了较为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11.
pMGA多基因家族主要编码一类黏附素/血凝素蛋白,存在于鸡败血支原体的细胞表面,其主要功能是促进支原体黏附到宿主细胞上。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发现,编码pMGA的基因数量从32-70不等,主要转录水平上通过(GAA)n 基序的数量改变引发pMGA基因的选择性转录,造成pMGA的抗原发生变异,从而干扰宿主正常免疫功能的发挥,使支原体对宿主产生严重的免疫逃逸。其中,(GAA)n基序已被证实在pMGA基因表达调控中起重要作用,这一三联体重复基序数目的多少直接影响到pMGA基因的ON/OFF不,本文通过对鸡败血支原体pMGA多基因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浅要综述,以提出pMGA基因可能的转录调控机制,这对研究鸡败血支原体的分子致病机理及其免疫机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鸡败血霉形体弱毒F株对鸡的致病性和免疫效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鸡败血霉形体弱毒F5和F36株的新鲜培养物分别点眼和鼻内接种1日龄鸡雏,比较其对鸡的致病性和免疫原性。结果,在鼻内感染时,F5可使30只鸡中的4只出现轻度气囊损伤,而F36只使30只中的1只出现轻度气囊损伤;点眼接种时,F5和F36均不使感染鸡出现气囊损伤;F5与F36接种鸡体内的抗体产生情况无明显区别,在强毒R株攻击后,2个代次菌株的接种鸡均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力,且无明显差异,但在维护体质量增加方面,F36株略优于F5株。  相似文献   

13.
以试管培养基中连续继代 36 次的鸡败血霉形体 F36 定为疫苗制造的起始代次,将其在人工培养基中再传 4、6、8、10、14 代(简称 F40、 F42、 F44、 F46、 F50),分别制成疫苗,各接种 8 日龄和 30 日龄雏鸡,作免疫原性和病原性测定,观察 F株的稳定性。病原性测定结果表明,各代次疫苗以 2~3 倍的免疫剂量接种感染,不引起鸡的呼吸道症状和气囊炎,对鸡不致病;免疫原性测定结果表明,用各代次疫苗接种鸡都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力,能有效地抵抗强毒 R 株的攻击,保护气囊不受损伤。  相似文献   

14.
鸡毒霉形体pMGA基因中TGA的同义突变及其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研究鸡毒霉形体黏附素蛋白(pMGA)基因的生物学特性,利用PCR对该基因进行分段扩增,同时同义突变编码色氨酸的TGA及另外2个氨基酸的编码子以便形成酶切位点.将扩增片段连入pMD18-T载体获得含不同长度片段的质粒pMD-Ⅰ,pMD-Ⅱ,pMD-Ⅲ和pMD-Ⅳ,利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pMD-Ⅰ和pMD-Ⅱ及pMD-Ⅲ和pMD-Ⅳ后回收相应的片段并进行连接获得pMD-Ⅴ(Ⅰ Ⅱ)和pMD-Ⅵ(Ⅲ Ⅳ).再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pMD-Ⅴ和pMD-Ⅵ,回收Ⅴ和Ⅵ,并将其插入表达载体pGEX-KG中构建了含突变基因的GST融合表达载体.同时分别构建了片段Ⅲ及Ⅵ的GST融合表达载体.在IPTG诱导下,构建的表达载体在BL21(DE3)中获得了高效表达.表达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分别为92000、39000、60000,经Western blotting分析证明均具有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5.
旨在进一步探究鸡毒支原体(MG)感染SPF雏鸡后气管基因组转录水平的变化,筛选出MG感染后参与气管黏膜炎性损伤的差异表达基因和调控通路。使用MG-HY株菌液按0.2 mL·羽-1经点眼滴鼻感染SPF雏鸡,感染后收集气管组织利用RNA-Seq技术进行测序分析。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在MG感染期间RNA-seq共筛选出3 112个显著(P<0.01)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1 646个上调基因,1 466个下调基因。GO功能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涉及生物调节、刺激的反应、多细胞生物过程、细胞成分组织或生物发生等生物过程。KEGG-Pathway分析发现差异基因参与黏膜免疫信号传导通路,例如: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细胞黏附分子(CAMs),细胞外基质(ECM)受体相互作用、紧密连接、PPAR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等,表明这些基因参与了MG诱导的雏鸡气管炎症反应和损伤。使用qRT-PCR验证与黏膜免疫相关的13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其结果与转录组分析一致。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MG感染导致宿主气管黏膜上皮损伤和黏膜免疫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甲磺酸培氟沙星水溶性粉剂对鸡毒支原体分别进行体内外的抑菌治疗试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该药物能有效地抑制试管中鸡毒支原体的生长繁殖。体内试验结果表明:当饮水中药物浓度达到100mg/L时,能有效地防止由于鸡毒支原体引起的死亡;当饮水中药物浓度达到50mg/L以上时,能明显地减轻以至部分消除鸡毒支原体强毒引起的气囊损伤;和感染不治疗对照组相比,该药物能提高鸡体增重;用甲磺酸培氟沙星治疗,能抑制感染鸡体内的鸡毒支原体,从而使部分鸡体内检测不到鸡毒支原体抗体。  相似文献   

17.
按常规方法提取鸡毒支原体参考株(S6-10)、疫苗株(F14-6)及在氟喹诺酮类药物压力下体外筛选出来的耐药株的基因组DNA,扩增各菌株DNA旋转酶gyrA基因片段,并克隆、测序,利用DNASIS分析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6-10和F14-6在恩诺沙星或环丙沙星压力下均筛选出不同程度的耐药菌,而且恩诺沙星致鸡毒支原体发生耐药性突变的机率高于环丙沙星,S6-10株耐药突变频率高于F14-6。S6-10筛选出来的耐药菌株发生突变的位置在DNA旋转酶gyrA亚基的第83位(相对于大肠杆菌gyrA亚基中的位置,以下同)和87位上,取代模式为Ser83→Ile、Glu87→Gln,高水平耐药株(Se32M,MIC≥128)除了在第83位发生突变外,在第82位还增加一突变位点(Asp→Gly);F14-6筛选出来的高水平耐药菌株(Fe32M)在DNA旋转酶gyrA亚基的第83、87位发生了双位点突变(Ser83→Ile,Glu87→Gly),而低水平耐药株(Fe8M、Fc8M)在gyrA亚基未发生任何位点突变。  相似文献   

18.
以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S6标准菌株不同浓度接种16日龄雏鸡,5d后用鸡新城疫疫苗(I系)诱导发病,对以鸡新城疫为诱导因子的鸡毒支原体野外环境病理模型复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鸡毒支原体S6攻毒菌液浓度为109CCU/mL,攻毒后第5天,用鸡新城疫疫苗(I系)喷雾,5羽份/只,进行激发,可成功复制出鸡毒支原体感染病理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