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平衡测试技术是对所有用水体系的全部用水量的收支平衡测试,通过测试和分析,弄清有效利用水量和损耗水量,找出了用水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提出优化用水途径,发掘节水潜力.对水平衡刚试技术安全的讨论,可为各类工业企业节约用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霍煤鸿骏自备电厂二期(2×150 MW)进行了水平衡测试工作,介绍了本次水平衡测试方法及使用设备.通过对水平衡测试结果的分析,掌握霍煤鸿骏自备电厂的各用水系统用水情况,了解电厂内部管网状况、各生产单元用水现状及水量平衡关系.同时,根据水平衡方块图对各用水单元的供、用、耗、排水情况进行合理性用水分析,提出现状不合理用水现象,并分析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方面原因.结合电厂目前所采取的节水措施,寻找节水途径,分析电厂节水潜力,以达到节约用水,加强电厂用水管理,提高电厂合理用水水平及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汉中石门水库灌区是汉中平原大型灌区,通过水平衡测试分析典型灌区用水效率、研究提高用水效率的措施,对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模式、经验与做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灌区开展点、线、面式的水平衡测试,掌握了灌区水量分配、输水、用水设施运行情况、用水总量和各区域用水之间的定量关系。从测试数据入手,计算灌溉用水效率,结合灌区地貌、作物分布、渠道衬砌等多方面因素,分析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研究提高措施。结果表明,灌区在丘陵地区种植水稻与低级渠道输水渗漏是灌区用水损失较大的因素,为灌区提高用水效率与节水方案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宁夏引黄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弄清灌区水平衡关系及水力联系对于灌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宁夏引黄灌区1991-2007年用水资料,应用水均衡模型,对灌区水资源供用耗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灌区引黄水量与节水工程、水价调整和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关系密切;地下水开采量与引黄水量呈现互补态势;农业耗水是灌区主要耗水对象,耗水量占灌区总耗水量的57.1%;黄河水量是灌区主要消耗水源,多年平均消耗比例为61%,降水占34%,山洪及其他占5%;灌区工业和生活耗水稳中有升;降水量与引水量存在着异向关系,对引黄水量的有效利用和无效蒸发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详细阐述了灌区耗水量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灌区耗水量在定性定量方面存在的问题。灌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用水结构和灌溉用水水平的变化等因素都对灌区的耗水量产生明显影响。随着灌区耗水量的增加,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参与灌区水循环的水量减少,使区域水平衡要素关系发生深刻变化,从而导致灌区水环境破坏,并引发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倩 《节水灌溉》2014,(5):70-73
水平衡测试是用水单位节约用水、科学管水的一项基础工作和行之有效的最基本方法。从启动时间、测试对象和测试技术3个方面对水平衡测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政府主管部门应制定水平衡测试的通用标准和各行业的专业标准、规范测试技术和操作步骤、强化测试成果的分析和利用等水平衡测试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江苏太湖平原地区灌溉水源丰富,排水通畅,但由于年际水量分配不均,干旱仍时有发生。根据这一情况,对灌溉水的利用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大、小区水量平衡的基础上,提出了灌溉水的回归系数和回归水的重复利用系数,以及灌溉水的重复利用系数。为本区水利规划、用水管理和供水规划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重点实施高效节水,能有效地改善农业灌溉条件,从根本上解决灌溉水利用率低的现状,提高农业用水效率,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本文以永济市为例,在采用引黄灌区水灌溉与高效节水灌溉方式下拟定灌溉水利用系数,利用灌溉定额进行水量计算,并且进行水量平衡分析,结果满足灌区的用水需要.本文研究可为拟定合理的节水灌溉措施与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太湖流域内农业用水粗放,水利用效率低下,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推广水稻节水灌溉势在必行。为了研究水稻节水灌溉对太湖流域用水总量控制的影响效应以及对太湖流域水资源量和水环境的影响效应,需要弄清在不同保证率下节水灌溉和淹水灌溉单位面积的灌溉水量和排水量。改进了逐日水量平衡法中蒸散发项和渗漏项的计算方法,并对该方法中各个参数的确定做了说明。最后以杭嘉湖区为例,选用1956-2000年系列资料模拟灌溉排水过程,同时采用P?Ⅲ型曲线计算不同保证率下节水灌溉和淹水灌溉的灌溉水量,并比较了两者的效益。  相似文献   

10.
宝鸡峡灌区水量调配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宝鸡峡引渭灌区供水能力小于用水需求时,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灌溉要求,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对调配水量的方案进行调整优化,先后经过按面积比例配水权和按水权配水两个阶段,对促进用水上峰、拉开峰期、削峰填谷、延长用水期和平衡用水量起到了较好作用,并给出了具体的水量调配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80年代骊为华北平原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问题,选择河北省雄县胜利灌区为水资源平衡调控研究区,对水管理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水量供需状况进行了分析。根据地下水动态规律、渠床入渗率分布、地表水引用量在年内的分配、研究区农业用水和地下水的回灌要求,提出水量调控措施。结合田间农业节水研究,提出以提高用水效率为目标的不管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开封市水资源利用平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我国水资源较为短缺的河南省开封市为例,对该地区水资源利用趋势进行预测,并对水资源进行平衡分析。从深入分析水资源供求趋势出发,以水资源预测理论为基础,对开封市不同水平年来水及各行业用水情况进行了科学的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对规划水平年进行了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相似文献   

13.
回归水模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水量平衡原理为基础,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并以Vensim软件包为工具,建立了稻田田间尺度水平衡转化过程的模拟模型,同时将此模型应用于稻田回归水量的模拟分析。通过对漳河灌区稻田田间尺度水量平衡转化过程的检验表明,模拟的地表出流过程与实测值吻合;模拟的田面水位的涨落趋势也与实测过程一致,田间水位动态模拟峰值最大误差为10%;模型能反映稻田水量平衡转化过程。对田间尺度回归水量的动态模拟表明:地表回归水与来水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地下回归水变化比较平稳,逐日回归水量动态变化随着来水量的增加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同样累积回归水量随累积来水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4.
国际水管理研究院水量平衡计算框架和相关评价指标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介绍了由国际水管理研究院提出的水量平衡计算框架、相关术语及评价指标,对这一方法的先进性、合理性及其应用的有关条件进行了分析。指出水分生产率指标克服了传统灌溉效率等评价指标的不足和局限性,是定量地描述和评价灌溉系统运行性状和节水效果的重要指标。同时划分和确定了不同尺度下水量平衡计算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生活和生产需水日渐增多,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而用水效率低、用水浪费现象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我国水资源当前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对水资源进行公平而合理的分配,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供需矛盾。章水是赣江的一级支流,做好支流的水量分配工作是做好整个赣江流域水量分配工作的前提。本文首先构建了多层次半结构性多目标模糊优选模型,并以章水为例,用该模型对其水资源在各用水区域之间进行了分配,旨在对这种水量分配方法进行探讨的实践,以期为赣江流域水量分配工作提供一种可行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6.
水资源是耕地开发利用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科学合理的评判水资源状况对保障耕地尤其是水田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为防止耕地资源过度开发利用,过度消耗水资源,利用2000-2014年水文气象数据及区域耕地利用数据,根据青龙山农场实际用水情况,利用水量平衡原理计算区域的适宜耕地规模。结果表明:2000-2014年,水旱地之间的转化较为剧烈,耕地利用类型由旱地逐步转化为以水田为主;在区域现有水利设施条件下,区域适宜耕地规模约为221.15~276.43 km^2,适宜水田规模约为177.58 km^2,实际耕地及水田规模均已超限,超出幅度为192.41~247.69 km^2,245.63 km^2,耕地超限主要来自水田。区域耕地规模的扩充应充分利用地表径流用水,区域周边过境水提高地表径流利用率。本研究可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及耕地规模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土壤水库"储水量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土壤水资源是土壤层内经常参与陆地水分交换的水量,特别是根系带中能被植物利用并可恢复的水量。它表现为土壤水分不断补给与消耗的动态水量。土壤水的存储、补给、更新和平衡,对农林牧业、生态环境及水资源平衡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根据土壤水量平衡原理,提出了土壤水储量的计算方法,并以华北平原沧州地区土壤水的季节变化为例,对土层储水能力进行了计算分析,以达到有效利用土壤水分之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庆安县水权确权工作存在的问题,根据确定的可分配水总量对庆安县生活用水、生态用水、非农生产用水、预留水量和农业用水进行初始水权分配,明确了确权工作目的与意义,最后介绍了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确定了庆安县县域水资源的空间范围,明晰了水权的归属关系和权利义务。  相似文献   

19.
利用反推法进行农田灌溉预报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农田水量平衡方程,在假设某地块土壤水分降至作物适宜水分下限值时,反推上次灌水日期,而后根据预报时段的作物耗水量与降水量大小比较,预报某月某日以产灌水地块灌水与否,每旬初如此反复预报直至作物生长结束,对农田用水始终实行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20.
虚拟水是指生产粮食和其他产品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虚拟水概念的提出为解决我国农业用水短缺问题提供了新思路.采用全球平均值估算1998-2007年我国粮食对外贸易中稻谷和大米、玉米、小麦、大豆所包含的虚拟水童,结果显示,我国粮食贸易格局与虚拟水战略基本符合,10年间通过粮食贸易累计净进口虚拟水量为3 305.85亿m3,平均每年通过粮食贸易节省的虚拟水量占农业用水的9.13%,占总用水量的5.87%.这些虚拟水量对缓解农业用水紧张、弥补我国农业水资源不足具有一定贡献,同时指出实施虚拟水战略应在国家尺度上进行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