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树花开发利用的思路及其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提出“健康”、“营养”、“天然”等更高的要求。花草茶饮料以其“自然”、“健康”、“美容”、“抗衰老”等保健功能风靡整个欧洲。在欧洲等国家的影响下,花草茶,尤其以花作为饮料的风气在亚洲日渐风行。……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提出“健康”、“营养”、“天然”等更高的要求。花草茶饮料以其“自然”、“健康”、“美容”、“抗衰老”等保健功能风靡整个欧洲。在欧洲等国家的影响下,花草茶,尤其以花作为饮料的风气在亚洲日渐风行。…………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提出“健康”、“营养”、“天然”等更高的要求。花草茶饮料以其“自然”、“健康”、“美容”、“抗衰老”等保健功能风靡整个欧洲。在欧洲等国家的影响下,花草茶,尤其以花作为饮料的风气在亚洲日渐风行。一般我们所谓的花草茶(Herb Tea),指将植物的根、茎、叶、花或皮等部分加以煎煮或冲泡,而产生芳香味的草本饮料。人们使用花草已经有悠久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远古时代。在中国,神农尝百草的远古传说已深入人心;在公元前100多年的《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着200多种花草及其使用方法。在西方,被尊为西方医药之父希波克拉底,早在公元前5世纪时就熟知许多药草的功效。茶花茶,从药草的定义看来,也是花草的一种。茶树花是茶树的生殖生长,茶树在中国已经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在长期的熏陶和实践中,人们对茶的营养保健功能己经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但对茶花却鲜有认识。除民间一些产茶地区,有用之作为饮用和护肤药物使用的传统外,鲜有开发应用。在茶文化不断兴起的今天,饮花又成为一种时尚。茶树花的开发利用也可以说成为提高茶园经济效益,增加茶农收入的新途径之一,有助于山区(茶区)种茶农民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4.
胡多  邵京华 《中国茶叶》2007,29(2):34-35
淳安县位于浙西山区,产茶历史悠久,据资料考证,早在东汉时期淳安就已开始产茶,是茶树品种“鸠坑种”的原产地。茶业一直以来是淳安传统农业支柱产业,特别是近几年来,通过政策引导、优化服务,茶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淳安茶业存在先天不足,茶叶分散在千家万户经营,品牌建设还处于政府主导阶段,规模化效益难以形成。面对各地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本文通过对茶产业现状的分析,提出促进淳安茶产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淳安茶产业转型升级对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淳安县茶业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据统计,2009年茶园总面积18.0万亩,其中采摘茶园面积15万亩,居全省首位。茶叶总产量3839t,产值4.5亿元。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是中国名茶“天山绿茶”的原产地,也是福建省绿茶主产区,自唐朝开始就产“腊面”、“芽茶”等贡品,产品素以“香高、味浓、色翠、耐泡”而驰名中外。茶业是当地的传统主导产业和农业经济的一大优势产业。蕉城区现有茶园面积9万亩,开采面积5.6万亩,2006年毛茶产量4815吨,茶叶相关产业实现产值1.8亿多元,成为蕉城区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培育农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7.
郑思芳 《福建茶叶》2014,36(4):51-52
正茶业是古田县传统产业,生产历史悠久,种茶始于唐,兴于宋,南宋为鼎盛时期。清道光年间,首创小种红茶,历经百年而成为"外山小种红茶"著名产区。到上世纪70-80年代,全县15个乡镇都有茶叶站、集体茶场,大的村都有大片茶园,茶园面积达5万亩,茶叶生产居全省12位,出产的"郁露"、"馨绿"等名茶享有声誉。1980年被省农业厅列为全省茶叶生产基地县,茶业成为县农业经济的一大优势产业。上世纪90年代,  相似文献   

8.
《茶世界》2010,(3)
松阳茶业在长期的栽培实践中,其茶树品种的利用和发展,历经了多次演进,每次演进都对茶叶生产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9.
钟妮  许菁  包小村 《茶叶通讯》2014,(1):46-47,54
本文简述了湖南花茶产业的辉煌历史,分析了制约发展的因素,提出了重振湖南花茶雄风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尼日利亚主产红茶,是非洲重要产茶国之一,茶叶种植区域集中于Mambilla高原。尼日利亚可可研究所现保存有24个无性系品种,均源自肯尼亚。1996年,尼日利亚国家品种发行委员会已正式释放了5个国家级茶树品种。尼日利亚的茶树育种技术主要进展集中在传统的育种方面,以自然选种和杂交育种为主。现将尼日利亚茶产业概况、茶树种质资源、育种技术、良种繁育与推广等方面内容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土耳其主产红茶,是世界上第五大茶叶生产国和第四大消费国。茶树资源基本来自格鲁吉亚,绝大多数茶园都是有性系茶园。茶树种植历史不长,育种技术起步较晚,正在逐步发展中。目前,阿塔图尔克茶叶园艺研究所已经选育出了64个有希望的无陛系品种。土耳其茶叶推广体系是由当地政府建立维持,大多数的工作都由政府组织Caykur来承担。现将土耳其茶叶产业概况、茶树种质资源、育种技术、良种繁育与推广等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淳安县地处浙西山区,属“国家生态示范县”。全县现有茶园15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4.8万亩,良种率32%。2006年产茶3320吨,产值3.42亿元,主产千岛玉叶、千岛湖银针、睦州云雾及鸠坑毛尖、毛峰等名优茶和炒青等大宗茶,茶叶生产已成为山区农民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  相似文献   

13.
福建素以茶树良种多、茶类多、名茶多、外销出口的国家多而闻名遐迩。这些诸"多"中茶树良种是前提、是基础。闽茶始于唐,兴于宋,发展于清,盛于现代。我省茶树种质资源丰富,从宋代开始就有对北苑茶产地茶树叶形、叶色、芽期、树形等的分类。  相似文献   

14.
今年初,在贵州省农委的支持下,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分别组织有关专家深入到普安普白林场、西江坡等地进行两次古茶树群落分布调研及考察。经专家实地目测,以普白林场的野生大茶树系中的四球茶新种为主的古茶树株数最多,其中,树龄达  相似文献   

15.
茶树的开花习性与茶树花产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茶树的开花习性与茶树花产量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不同产地茶树的全花期长短不一,低纬度温暖地区,茶树的全花期较长:不同年份、不同茶树品种的全花期长短差异显著.茶树的始花期品种间和年份间的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终花期品种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年份间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在同一地区,茶树盛花期的起讫日和盛花期日数品种间的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但盛花期日数年份间的差异不显著.茶树的开花量集中在10月中旬11月中旬,这一时期的开花量占年开花量的85.7%~93.4%.茶树的开花数不同品种之间、同一品种不同单株之间差异很大,而且自然生长的茶树开花数显著多于生产茶园的茶树.可将茶树品种的花型分为大花品种和小花品种,茶树干花产量一般可达100-150kg/667m2,品种间花产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浅谈循环经济与宁德茶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一词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被国际社会认为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最终实现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茶业循环经济则是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来指导茶业经济,解决茶业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产品附加值不高、资源浪费等问题,促进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探讨茶树的生态型分类,不同生态型花的构造存在差异。对日本种(山茶和栽培种)、中国种、阿萨姆种约2400株个体进行调查,按照下图雌蕊和雄蕊长度比,可分为长(L)、中(M)、短(S)3类。花柱分岐点的节(knot)的有无,分成2类。雌蕊的花柱的位置深(I)、中(m)、浅(S)分为3类。共分为18个型的组合。 关于雌/雄蕊长比:日本种平均长雌蕊为  相似文献   

18.
《中国茶叶》2008,(6):41-41
以茶树干茶花为原料,通过浸提试验和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确定茶树花汁的最佳浸提条件和茶树花冰茶的最佳配方。结果显示,当固液比为1:60时,茶树花汁中茶多酚含量最高。低温萃取时,茶树花汁呈透明的土褐色,冷却后也不易产生冷后浑的现象,而高温萃取时茶树花汁颜色较深且有沉淀产生。茶树花汁的最佳浸提条件为:固液比1:60,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5min;用茶树花汁配制茶树花冰茶的最佳配方为:  相似文献   

19.
茶花是茶树的性器官,也是茶树植物学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关于茶花外部形态特征已有很多研究,但对茶花内部显微结构的研究还不多,尤其对柱头和花柱道的认识,不同研究者得出的结论也不完全一致。王镇恒(1983)的研究表明,茶花柱头有2~6个分叉,一般为三个,呈“丫”形,柱头顶端中央有一沟裂  相似文献   

20.
物流配送是茶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必须条件,近年来的茶叶物流配送模式虽然有所发展,但是问题依然很多。本文以构建科学合理的茶叶物流配送模式为目的,从当前茶叶物流配送现状入手,提出了具体的构建模式与构建方案,并对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配送、茶农+配送中心的物流配送等进行了探讨分析。期望通过本文探讨提高茶叶物流配送水平不断提升,使之适应茶产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