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1829-1853年间的英国禁酒运动中,茶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茶会宣传禁酒。在茶与酒的对战中,茶吸收了福音派教义和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观最终形成了维多利亚茶文化。英国禁酒运动发展成了茶的运动。在运动中,茶起着缓和阶级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促进英国国内商品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工业革命刚刚完成的时期,也是一个全球化贸易大幕被揭开的时代。作为舶来品的茶叶逐渐地在英国各个阶层得到普及,但是随着工人阶级的崛起和禁酒运动的开展,饮茶最终被发展为界定英国人的身份和民族性的一种特殊方式。在培养这一民族习俗中,禁酒茶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鼓励饮茶,禁酒茶会不仅塑造了个人的行为方式,而且塑造一种民族认同感。  相似文献   

3.
唐朝是诗歌繁盛的时期,文人雅士与茶酒是密不可分的。李白的"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展现给我们一幅把酒对月、对酒当歌的诗人形象。本文主要从酒诗、文人与酒、茶诗、信阳茶歌等方面进行阐述,进行唐代酒诗与茶诗的比较。  相似文献   

4.
茶与酒,咋看似是两样对立的东西。按中医的理论,酒属阳,主升;而茶素味苦,属阴,主降。中国人习惯上有"茶能解酒"的说法,一些人喜欢酒后饮茶,认为可以解除由于酒量不大或饮用过量而引起的不适。其实,茶与酒,在西欧人中也有将其一起拼配饮用的,茶与酒混饮,对身体究竟会不会起什么特殊的作用,笔者未做深入研究,但只要调配适量得当,相信可以综合发挥茶与酒的香气滋味,从饮用角度看,不失为一种美味的饮料。笔者在此将之称为"茶酒",并介绍搜集到的有关"茶酒"的几种配方。实际上,调制茶酒的过程中也常常加入一些水果或果汁,因此和前期介绍的水果茶有一些类似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文化与语言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化影响着语言的形成,而语言是文化传播中不可或缺的载体。从英国茶文化与茶语言的形成来看,中国茶叶在16世纪进入英国社会,并对英国茶文化与茶语言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此过程中,英国也对自身的茶文化和茶语言做出了不断的创新,并形成了自身的风格。本文在对英国茶贸易的发展与茶文化的形成做出论述的基础上,从英国社会生活中的"茶语"与英国文学中的"茶语"两个方面,对英国"茶语言"进行了研究与论述。  相似文献   

6.
国际茶讯     
《茶世界》2015,(9)
<正>阿根廷据阿根廷中闻网消息,阿根廷官方公报颁布两条法律,将葡萄酒和马黛茶正式定为"国酒"和"国饮",目的是为了在海内外促进这两种产品的消费。波兰目前波兰人均茶叶年消费量接近1公斤,在欧洲排名第四,前三位分别是爱尔兰、英国和俄罗斯。据估算,波兰茶叶市场价值达到12.1亿兹罗提。其中,绿茶、香茶、草本茶的受欢迎程度不断提升,有可能取代红茶成为最受消费者喜爱的茶叶。  相似文献   

7.
《茶世界》2017,(4)
<正>古人喜欢喝茶,文人修身七大雅事"琴棋书画诗酒茶"中有茶,老百姓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有茶,如同的生命里不可缺少盐分一样,我们离不开茶。从古代丝绸之路到现在"一路一带",茶叶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中国茶叶之所以如此闻名,靠的是传承百年的传统制茶工艺和茶叶品质,普洱的甘醇、绿茶的清香….每一种茶都有其独特的口感。  相似文献   

8.
茶酒争高     
《广东茶业》2004,(4):29
古代笑话之一.明冯梦龙纂写<广笑府>卷八:茶谓酒曰:"战退睡魔功不少,助成吟兴更堪夸;亡家败国皆因酒,待客如何只饮茶!"酒答茶曰:"瑶台紫府荐琼浆,息讼和亲意味长;祭祀筵宾先用我,何曾说着谈黄汤?"  相似文献   

9.
李正旭 《福建茶叶》2016,(5):305-306
茶与酒作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两朵璀璨耀目的奇葩,在中华五千余年的文明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并在无数华夏儿女的血脉里深深扎下了根。在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文化体系中,一方面,茶与酒作为若干世的"兄弟",有其惊人的相似之处:都具有医药功效、都蕴含文人情结、都用于祭神祀鬼、都讲究公德礼制;另一方面,茶与酒作为数千年的冤家,又有其截然不同之点。  相似文献   

10.
茶在"饮中为第九"之说,出自诗僧担当的诗句。担当(1593~1673),法名普荷,又名通荷,字担当。云南晋宁人,俗姓唐,名泰,字大来。原籍浙江淳安,其先代于明初从戎于滇。其诗曰:"好茶如酒亦神仙,名姓须将杜老传。谱入饮中为第九,纵虽不醉亦飘然。"于是,所谓"饮中为第九"就容易使一些人造成茶在诸多饮料中排名"第九"位的误解。其实不然,"饮中为第九",实质为第一。这是因为古人认为"九"是数字中的极数,茶是饮中之冠。所以,茶在所有饮料中排名第一。  相似文献   

11.
<正>分茶始见于唐而甚于宋,她既是品饮,又是极具观赏性的一门艺术,称茶百戏、汤戏、茶戏、水丹青等,其特点就是能使茶汤的纹脉形成文字和图像。"酒壮英雄胆,茶引文人思",自古以来文人便与分茶结下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2.
《茶世界》2016,(3)
正中国是茶的发源地,是最早发现茶和利用茶的国家。茶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佳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而青少年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人,向他们普及和推广茶文化,是我们传承中华文化工程的重要一环。无论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是"琴棋书画诗酒茶",茶不仅推动了中华民族文  相似文献   

13.
语言作为传承茶文化重要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虽然英国"茶语言"源于我国,但是在英国本土文化的影响下,其认知、词义、阶级性等方面与我国"茶语言"存在明显的差异。正确认识中英两国"茶语言"之间的差异及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对于了解英国茶文化,促进茶文化交流,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茶世界》2018,(1)
正众多的餐厅正在尝试将酒精和茶水搭配在一起出售。之前只是在菜单加上茶,后来开始尝试葡萄酒里加茶,现在一些人则把茶和鸡尾酒等各类酒混合。不管怎样,从实际效果来看,茶和酒精的碰撞是成功的。据《丹佛邮报》报道,总部位于旧金山的咨询公司Andrew FreemanCompany预测,"茶尾酒"将在菜单上越来越流行。茶尾酒会成为爱尔兰咖啡之后的新主  相似文献   

15.
莫菲菲 《福建茶叶》2016,(2):219-220
茶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但是由于中国与西方国家茶叶贸易的往来,使得茶叶在16世纪后叶流入西方国家,并在18世纪传入英国,继而西方国家的茶文化开始兴起并普及,由于英国人对于茶叶的疯狂热爱,使得英国成为了西方国家最具代表力的茶文化国家之一。同时英语受到茶文化的影响,开始涌现出大量与"茶"相关的词汇,也就是现在英语体系中的"茶"语,英语的"茶语"之于英国文化的作用,与中国的"茶诗"之于中国文化的作用大同小异。它们都继承并发扬了本国文化的精髓,但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即便是具有丰富内涵与悠久历史英国茶文化,其发源依旧是中国,因此西方茶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依旧保持有中国茶文化的精髓与框架,本文主要是针对西方茶文化进行研究,并分析英语中一些饶有趣味的"茶语"。  相似文献   

16.
茶的故乡在中国,在几千年前的原始社会,中国人就发现了茶的药用价值。大约两千年前,中国人开始把茶当作一种饮品来饮用,同时在魏晋时期"清谈之风"以及儒家、道教等宗教思想的影响下,中国茶文化开始形成和发展。一千多年后的大航海时代,让东方和西方开始接触并来往,而茶作为中国的特有之物,受到了西方社会特别是英国人的喜爱,并先后在英国贵族文化和英国工人阶级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与中国迥然不同的英国茶文化。中国茶文化和英国茶文化有着各自的文化、社会、历史背景,而两种茶文化的内涵则集中展现了茶与文化相结合后所产生的种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正>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19世纪著名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作家。他的作品在全方位批判英国资本主义社会阴暗面的同时,对普通小人物寄予了深深的同情,时刻闪耀着人道主义光芒。本文聚焦狄更斯三部长篇小说《雾都孤儿》、《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中的茶场景,旨在阐释茶在小说文本中的文化解码及作用。一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创作形式十分广泛,包括小说、戏剧、散文、随笔、游记等。狄更斯以锐利的目光透视着现代生活,用幽  相似文献   

18.
张洁 《福建茶叶》2016,(9):363-364
茶文化在中国已有很长的历史,自从16世纪中西方的来往密切后,我国的茶文化开始传到英国,并被他们制作成为了一种名叫"奶茶"的饮料。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茶,受到英国人的热爱,并开始出现很多有关于"茶"的词汇。英语单词里的"茶"和中国古代的茶诗相似,都是建立在自己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由于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因此,其他西方国家的茶文化都带有中国传统的茶道精神。本文将通过分析中国的茶文化对西方茶语的影响,来讨论英语中关于"茶"的有趣词汇。  相似文献   

19.
马蕾 《福建茶叶》2016,(7):367-368
茶17世纪传入远离欧洲大陆的英国,从开始的"药品"转变为"贵族的奢侈品",再到"英国人生活的必需品",茶文化的发展深深的影响了英国历史、文学、经济各方面的文化。反之,英国的其他文化也在茶文化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女性在英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独一无二的推动作用。本文首先介绍女性在英国地位的演变,其次研究了女性与茶在审美意义上的相通之处,最后再结合分析了女性与英国茶文化在发展历程中的互相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斗茶集》是民国时期巴蜀文人的一次斗茶令次韵赋诗的文化活动,参与者有被称为"晚清诗林之鹤"的大诗豪赵熙、成都著名诗人林思进与他们的弟子朋友们。《斗茶集》中具有丰富的茶文化,多种茶名,各种有关茶的历史人文典故;集中诗还描写了茶与酒之间微妙的关系;民国巴蜀著名文人与高僧交往,而媒介就是茶,所以茶、文人和高僧三者就产生了有趣的关系。《斗茶集》还体现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