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四川省作为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在全国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粮食生产主要集中在90个粮食生产重点县(市、区),长期以来,以粮食生产重点县90个县(市、区)为代表的粮食主产区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未来四川奋力推进"两个跨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维护四川粮食安全更加重要。我们要从战略和全局出发,充分认识主产区粮食和农业发展对于全省经济社会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推动主产区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一是粮食生产的比重大,主产区必  相似文献   

2.
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机械化水平灰聚类评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把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划分为4个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层次,基于灰白化权函数进行聚类评估,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等3个粮食主产区是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地区,吉林等6个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湖南省等3个粮食产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一般,四川省农业机械化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3.
在农业增产与生态保护的双重压力下,为回答农业生产集聚与环境效率之间是否相矛盾的问题.将粮食主产区的设立视为一次部分省份提高农业生产集聚程度的准自然实验,以粮食主产区作为实验组,非主产区作为对照组,构建PSM?DID模型,考察农业生产集聚对环境效率的影响,并对具体的影响路径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相较非主产区,粮食主产区的设...  相似文献   

4.
深入探讨了中国粮食主产区的耕地质量现状以及农机推广对土壤质量和农业生产的影响。采用野外调查、实验室分析、数学模型构建以及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全面深入研究中国粮食主产区的耕地质量现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土壤质量、水资源利用和化肥使用存在显著差异。农机推广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土壤质量以及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对于掌握我国粮食主产区土壤质量现状以及农机推广在土壤管理和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魏广山  李丽 《农机具之友》2012,(5):45-45,49
我国是农业大国.种植业是支柱产业.粮食生产是主要工作。吉林省是我国粮食的主产区,梨树县又是吉林省的产粮大县,因此,全县粮食生产工作是重中之重。如何提高粮食产量是农机农业部门主要研究的课题和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建设有韧性的粮食体系对全面提升我国粮食安全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粮食体系韧性的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障碍度模型对障碍因子进行诊断。结果表明:2010—2020年,粮食主产区各省的粮食体系韧性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各省的平均压力值逐渐降低,平均状态值先增加后降低,平均响应值逐渐增加;压力准则层障碍度最高,成为影响粮食主产区韧性提升的主要因素;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单位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公有经济企事业单位农业技术人员数、人均耕地面积是提升粮食主产区粮食体系韧性水平的主要障碍因子。因此,为提升粮食体系韧性,应建立健全粮食主产区粮食体系的应急机制、协调机制和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效率评价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需要对当前粮食综合生产效率进行评价.通过分析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DEA分析方法,对1990-2006年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行效率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历年的粮食生产效率普遍较高,平均效率值为0.9985.DEA整体技术有效的年份有13年,而造成部分年份生产无效率的原因在于较低的规模效率.在效率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阳继文 《南方农机》2016,(10):18-19
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有所减少,没有新的突破,粮食安全问题相对突出,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因此需要准确把握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科学制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策略。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前提与基础,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降低劳动强度,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此研究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十分之必要。本文就针对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粮食生产能力的积极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农机推广与安全》2008,(4):M0001-M0001
为促进我国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保障粮食有效供给,农业部将2008年作为“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年”。农业部决定创建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在全国粮食主产区建设500个万亩优质高产创建示范点,其中水稻、小麦、玉米各150个,马铃薯50个。通过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力争示范区粮食单产实现“67.89”标要求,  相似文献   

10.
石汝杰 《农机化研究》2012,34(10):69-71
粮食生产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区域粮食生产及增长潜力问题,对促进粮食稳定与增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分析重庆市粮食生产现状的基础上,对该区域粮食增长的制约因素、增长潜力进行探讨,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模拟省区间粮食虚拟水流动格局的基础上,从节水效应和对区域用水效率的改变2方面评价虚拟水流动对中国农业用水的影响.粮食虚拟水呈由北向南流动的总体格局,其中黑龙江与吉林贡献了虚拟水输出量的69.1%,广东、浙江、福建及上海占流入总量的56.2%;虚拟水在全国范围内节约了199.4亿m3的水资源;虚拟水流动提高了全部输入区的单位产品耗水(WFP)和用水量(WUP)和主要输入区的WFP,降低了除黑龙江、吉林之外所有输出区的WUP和WFP.各省区应根据自身状况和在虚拟水流动中的地位制定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管理策略.其中,东北粮食主产区应从区域视角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农业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全面、客观地揭示吉林省近20年耕地生产力水平,对挖掘区域增产潜力,推动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提取2000—2019年吉林省MODIS-EVI数据,结合变异系数和Sen-Mann Kendall趋势检验,构建耕地生产力时空分析方法,研究吉林省20年耕地生产力时空变化、稳定性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吉林省耕地生产力在20年间整体处于上升趋势,中西部耕地集中连片区生产力的变化趋势好于东部较为破碎耕地片区,西部耕地与东部耕地生产力差距逐渐缩小。吉林省东部山区的耕地生产力高于西部平原区,耕地生产力低值区位于城镇周边和西北部盐碱泡沼分布密集的低洼地带;高值区集中在河流附近耕地连片区域。不同地貌类型成因中,湖成地貌、风成地貌条件下耕地生产力低于流水地貌和火山熔岩地貌。耕地生产力稳定性呈东南高西北低的趋势,其中水田的生产力稳定性优于旱地和水浇地。利用时序遥感数据监测吉林省耕地生产力,可为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提升等工程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滨州市2009-2020年间的统计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农业投入产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BCC模型对其农业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分析。BCC模型分析表明,滨州市农业投入产出的综合效率(TE)较高,且纯技术效率(PTE)高于规模效率(SE),滨州市农业投入产出的综合效率(TE)对于纯技术效率(PTE)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总体分析,滨州市农业投入产出效率较高,受规模化影响较大,存在一定程度的投资冗余和管理问题。应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相似文献   

14.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灌区农业生产综合效率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中国灌区农业生产综合效率的空间差异性,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方法对全国440个灌区2010年的农业生产综合相对效率进行评估,并基于不同区域灌区农业生产投入及其冗余状况对生产效率提升途径进行探索。结果表明,8个灌区的相对效率为1.000,达到DEA有效;灌区间农业生产效率差异显著,绝大部分(327个)不足0.300,省区尺度生产效率无明显空间分布规律;各投入指标对应存在冗余灌区个数分别为319(有效灌溉面积)、369(绿水)、155(蓝水)、298(化肥)及207(农业机械);非DEA有效灌区5个投入指标的可减少量占所有评价单元投入总量的比例分别为23.8%、39.2%、18.1%、29.0%以及19.9%。综上可知,各非DEA有效灌区应根据自身投入指标冗余状况优化配置和管理资源以提高区域综合农业生产效率,其中绿水资源高效利用是全国范围内广泛面临的问题;东北和西北地区需注重水土资源配置效率提升,而南方粮食主产区应注重水肥高效利用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区域经济系统模型的研究,确定了经济系统的分形特征,并通过实例建立投入与产出的数学模型,验证了其分形特征,利用分维确定了各投入与产出量的变化趋势,揭示了区域经济系统的复杂变化,为了解和指导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新疆是我国番茄制品生产和出口的重要基地,基于新疆加工番茄主产县域480份农户的调研数据,采用DEA-BCC模型,测算新疆加工番茄主产县域的生产效率,分析加工番茄主产县域的生产要素冗余率,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揭示影响加工番茄生产效率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新疆加工番茄主产县域的生产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且生产效率均未达到DEA有效水平;其次,加工番茄主产县域的生产要素投入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种植面积和农业机械投入冗余属于资源利用强度不足型,劳动力、化肥及农药投入冗余属于要素投入过度型;家庭纯收入、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程度、种植时间和种植面积是生产效率出现县域差异的主要因子,解释力度介于61.4%~65.2%,且因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力均高于单独作用的影响力,表明促进县域之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发挥主产县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加工番茄种植户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7.
1998~2010年,湖南攸县的农业综合开发,紧扣农业大县特别是全省乃至全国产粮大县的县情,站在确保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将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总量的3/4,集中投向县域中部粮食主产区,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原则,大力度改造中低产田,着力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要将粮食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使其成为屹立在湘东的"粮仓",尚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结合10多年来农业综合开发的实践与探索,提出具体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段凯 《农业工程》2022,12(3):1554-156
运用CCR模型评估了2015—2019年商洛市农业投入产出效率,结果表明,总体上商洛市农业投入产出效率较高,但个别年份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为更好地提升商洛市农业发展,应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培养新型农民;加快基础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形成规模效益。   相似文献   

19.
依据国家在农业方面的方针政策,参考了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和农业发展指标体系,选取了2007年中国31个省份农业发展方面的数据,建立了农业发展情况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农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作为中国的产粮大省黑龙江省的农业发展水平在中国31个省份中仅处于第17位,与浙江、江苏等农业发达省份差距较大,并且黑龙江省农业发展落后、农民生活水平低、农业生态建设有待于加强,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研究农机服务对中国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路径,有利于为农机服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基于2009—2018年中国31个省粮食生产的投入产出数据,利用DEA模型测算粮食生产效率,运用Tobit模型分析农机服务水平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最后从资本要素对劳动要素的替代效应和技术要素投入效应两方面解释农机服务提高粮食生产效率的原因。结果表明:2009—2018年中国31省份粮食生产综合效率为0.849,省份间效率差异明显,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分别为0.921、0.918,相较于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对其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更大;在所有省份和生产效率高于平均效率省份的回归结果中,农机服务分别通过1%、10%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并产生正向影响,在生产效率低于平均效率的省份,农机服务水平对粮食生产效率的提高未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