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9 毫秒
1.
棉花不同品种在加速老化过程中种子生理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晋棉21、晋棉32、晋棉34等六个棉花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人工高温、高湿老化处理对种子活力、以及幼苗下胚轴中过氧化物酶(POD)、超氧歧化酶(SOD) 活性以及丙二醛(MDA) 含量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温(45±1)℃、高湿(相对湿度100% ) 密闭环境条件下, 随着老化处理时间的延长, 6个棉花品种的种子活力均表现为先升高而后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老化处理后发芽3d的幼苗下胚轴中POD、SOD活性的变化, 表现为单峰或双峰曲线, 而MDA含量受POD、SOD活性的影响, 与POD活性变化达到了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油菜种子老化处理后的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菜品种‘镇油6号′种子为材料,研究油菜种子在高温(50℃)高湿(相对湿度100%)老化处理后的萌发特性、种子浸出液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油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及其活力指数均显著降低。同时,随着老化天数的延长,浸出液电导率显著性增大,浸出液可溶性糖含量则逐渐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出下降趋势;种子MDA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逐渐下降的趋势。此外,在油菜种子老化进程中,SOD、POD、CAT活性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其活性均随老化天数的延长而逐渐降低;研究发现,在油菜种子老化处理中,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与种子老化及劣变程度显著性相关;膜脂过氧化作用也可能是引起或加剧种子老化劣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以玉米太谷1号、泽玉2号两个品种为材料,采用人工高温处理加速老化的方法,研究了种子在老化过程中,发芽指标、种子活力、电导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45±1℃),高湿(100%相对湿度)密闭条件下,随着老化处理时间的延长,两个品种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种子活力等逐渐下降,短时间的高温老化对玉米的多项发芽指标和种子活力影响不大,长时间高温老化种子活力和各项发芽指标迅速下降;随着老化处理时间的延长,两个玉米品种的电导率均逐渐上升。两个玉米品种种子在老化处理过程中,种子的多项发芽指标的高低与种子活力的强弱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种子的相对电导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高温处理对4个大豆品种种子发芽及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晋豆19、晋大53、晋大74以及黑珍珠4个大豆品种种子为材料,通过高温[(54±1)℃]、高湿度(100%相对湿度)密闭人工加速老化的方法,研究了种子在老化过程中发芽指标、种子活力和电导率的变化,结果表明:4个品种种子的发芽指标,随着老化处理时间的延长均逐渐降低,短时间(36 h以内)老化处理种子的发芽指标变化不明显;随着老化处理时间的延长,4个品种种子活力变化均表现为先下降而后逐渐上升。种子电导率则逐渐上升,但并非等速率上升,在某处理时间段则下降。试验还表明,4个品种耐老化能力存在差异,晋大53号品种相对耐老化,而其他品种耐老化能力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人工老化过程中桔梗种子萌发特性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揭示其劣变机理。【方法】以桔梗种子为材料,采用高温(40℃)高湿(相对湿度95%)的方法对种子进行人工老化处理,且于0~10d,隔天测定1次桔梗种子发芽指标、相对含水量和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SOD、POD、CAT活性。【结果】随着人工老化时间的延长,桔梗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均下降;种子的质膜透性明显增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保护酶活性则明显下降,而可溶性糖、脯氨酸和MDA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相关分析表明,发芽指标与SOD活性、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相对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在人工老化过程中,桔梗种子细胞膜受损,抗逆性物质脯氨酸含量增加,造成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和保护酶系统受到破坏,致使种子活力丧失,这可能是引起桔梗种子老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Zn2+对老化棉种的生理生化指标诱导效果,探索利用金属离子调节棉花种子活力的技术方法.[方法]利用不同浓度营养元素Zn2+对4个棉花品种的老化种子样品浸种处理8h,测定其种子活力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通过4种不同浓度营养元素Zn2+对4个棉花品种的老化种子样品浸种处理8h后,测定其种子发芽率、电导率、幼苗丙二醛含量、SOD、POD活性、叶绿素含量等种子活力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各棉花品种的老化种子在经过不同浓度营养元素Zn2+8 h浸种处理后,出芽率较对照大幅度提高;电导率都较对照明显降低;幼苗丙二醛含量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规律;SOD、POD活性整体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叶绿素含量在适当Zn2+浓度下较对照有所提高.[结论]Zn2+对于不同基因型棉花老化种子的生理生化指标有着显著的诱导作用,处理三(0.08 g/100 mL)对于提高老化种子的活力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人工老化处理对甜玉米Zea mays L.saccharata Sturt.种子活力、生理特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为甜玉米种子贮藏及大田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甜玉米品种‘农甜88’和‘农甜99’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老化的方法处理玉米种子,沙床发芽法检测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测定了种子的脱氢酶(Dehydrogenase,DHA)活性、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相对电导率(Relativ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REC)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采用SRAP标记检测不同处理时间种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种子生理指标和遗传多样性与种子活力的关系。【结果】随老化时间的增加,2个品种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DHA活性和POD活性逐渐降低,而REC和MDA含量则逐渐升高。老化处理6 d后,‘农甜88’和‘农甜99’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DHA活性、POD活性分别比对照下降18.32%和43.15%、10.73%和15.38%、19.43%和23.60%、41.85%和45.70%、69.78%和71.74%、52.02%和71.60%;浸泡24 h的REC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3.68%和27.68%,MDA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41.50%和47.08%。老化处理使种子的遗传多样性下降,老化处理6 d后,‘农甜88’和‘农甜99’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基因多样性分别比对照下降29.35%和23.58%、25.00%和20.00%、96.99%和83.35%。相关性分析发现,2个品种老化种子浸出液的REC和MDA含量均与种子活力各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DHA和POD活性均与种子活力各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随老化时间的增加,2个甜玉米品种种子的活力以及DHA、POD活性逐渐降低、REC和MDA含量逐渐升高;种子老化处理降低了种子遗传物质的多样性;‘农甜88’种子耐老化能力强于‘农甜99’。  相似文献   

8.
GA3提高毛竹种子活力的机理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浓度的GA3处理在4℃下贮藏2年的毛竹种子,以探索提高毛竹种子活力的机理。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不同浓度的GA3处理均能提高毛竹种子活力,以100mg/L处理效果最佳;处理后的种子浸出液相对电导率下降,吸胀种子的可溶性糖含量增加,SOD,POD,CAT活性增强,MDA含量下降,且这些指标与种子活力呈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人工老化对向日葵种子活力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SunM 20’、‘民乐深紫葵’、‘大山葵花4’和‘吉葵24’4份向日葵种质为材料,研究了高温高湿人工老化(100%RH,45℃)处理不同时间(0、2、4、6、8、10d)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向日葵种子老化时间的延长,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POD和SOD活性逐渐下降,MDA含量逐渐增加;不同种质的抗老化能力存在差异,其中‘SunM 20’比其他3份种质的抗老化能力强,在相同条件下,其种子活力和保护酶活性最高,MDA含量最低,并且在老化过程中,其种子活力变化及保护酶活性变化最慢。[结论]老化过程中保护酶POD、SOD活性的显著降低可能是导致种子活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少量MDA的逐渐积累促进了种子的老化。  相似文献   

10.
人工老化对向日葵种子活力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生人工老化对向日葵种子活力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Sunm20’、‘民乐深紫葵’、‘大山葵花4’和‘吉葵24’4份向日葵种质为材料,研究了高温高湿人工老化(100%RH,45℃)处理不同时间(0、2、4、6、8、10d)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向日葵种子老化时间的延长,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POD和SOD活性逐渐下降,MDA含量逐渐增加;不同种质的抗老化能力存在差异,其中‘Sunm20’比其他3份种质的抗老化能力强,在相同条件下,其种子活力和保护酶活性最高,MDA含量最低,并且在老化过程中,其种子活力变化及保护酶活性变化最慢。[结论]老化过程中保护酶POD、SOD活性的显著降低可能是导致种子活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少量MDA的逐渐积累促进了种子的老化。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小麦种子在种子贮藏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的规律,采用高温高湿人工加速老化的方法,对2个小麦品种的种子在90%相对湿度和45℃条件下进行人工加速老化,处理时间分别为0、1、2 d,结果表明:豫麦57和金豫麦2号种子发芽率在经过老化处理后略有升高、种子活力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丙二醛含量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温(54±1)℃,高湿(100%相对湿度)密闭加速种子老化的方法,对晋豆19、晋大53两个大豆品种进行种子老化处理,测定老化过程中,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发芽指标和种子活力、种子细胞膜透性的变化,明确老化处理对种子发芽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短时间老化处理(12~36h),种子发芽指标均比其对照升高,种子活力也升高。随老化时间的延长,种子发芽指标迅速下降,种子活力降低,种子细胞膜透性加大。试验还表明,晋大53耐老化能力强于晋豆19。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黄河流域棉区不同纤维颜色棉花品种品质差异及棉铃在发育进程中生理活性变化,探索其品质形成的主要时期和相关影响因素,为彩色棉的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彩色棉品种中棉所51号(浅棕,CCRI 51,杂交棉)、中棉所81号(深棕,CCRI 81)、中棉所82号(深绿,CCRI 82)和普通棉(简称白棉,CK)国欣棉3号(GX 3)为试验材料,对各小区棉株中部第5-6果枝的一、二果节当日花进行挂牌,于收获期测定其纤维品质,并在花后10、15、20、30、40 d(days post anthesis,DPA)取挂牌棉铃,分别测定铃壳、棉籽、棉纤维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棉纤维的纤维素含量,研究不同颜色棉花品种纤维品质差异及棉铃发育特点,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以及断裂比强度三个指标均以杂交彩色棉(浅棕棉)最高,常规陆地棉三个指标的高低顺序为:白棉>深棕棉>深绿棉。白棉铃壳各时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彩色棉品种,各品种各时期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白棉棉纤维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大下降幅度时期为前期(10-20 DPA,降幅66.67%),而彩色棉品种为后期(20-40 DPA,降幅为23.08%-61.19%)。各品种铃壳POD活性在花后10-20 DPA均有所上升,其中以深绿棉品种上升幅度最高,白棉和浅棕棉铃壳POD活性在10 DPA时显著高于深棕棉和深绿棉。白棉在10 DPA时铃壳和棉籽SOD活性均为最高,两棕色棉铃壳SOD活性在棉铃发育过程中均呈逐渐增加趋势;浅棕棉棉籽SOD活性在30-40 DPA时提高了53.18%,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深绿棉棉纤维SOD活性降低时期出现得较其他品种早10 d。白棉棉籽MDA含量在花后20-30 DPA时下降,而彩色棉均升高。浅棕棉纤维素快速累积开始期最早,持续期最长,白棉较深棕棉和深绿棉的纤维素快速累积起始期早3 d,持续期长1-5 d。10 DPA时棉籽MDA含量与棉纤维长度和断裂比强度显著负相关,铃壳POD活性与纤维长度呈显著正相关,纤维素快速累积持续期与纤维长度及强度显著正相关;20 DPA时棉纤维可溶性蛋白质含量、30 DPA时棉籽MDA含量以及纤维素快速累积起始期与整齐度呈显著负相关;20 DPA时棉籽MDA含量、30 DPA时铃壳可溶性蛋白质含量、40 DPA时棉纤维MDA含量与马克隆值呈显著正相关;40 DPA时棉籽可溶性蛋白质含量、20 DPA时棉纤维POD活性与伸长率显著正相关。【结论】彩色棉棉铃相比于白棉,较低的抗氧化酶系统活性在纤维发育前期(0-20 DPA)阻碍了纤维初生壁的形成及生长,在纤维发育后期(20-40 DPA)促进了色素类物质在次生壁沉积,这就降低了纤维素在次生壁的积累。彩色棉较短的纤维素累积持续期以及较晚的纤维素快速累积起始期是造成彩色棉品质低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4.
Resistant and susceptible soybean varieties were inoculated with Soybean Mosaic Virus(SMV). The seeds were taken for biochemical analysis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peroxidase (POD) and polyphenoloxidase (PPO) activities in seed coat of uninoculated resistant varieties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f uninoculated susceptible varieties.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ctivity in seed coat of uninoculated resistant varieties was a little stronger than that of susceptible varieties. There were two more bands of PPO and three more bands of POD in uninoculated resistant varieties than those in susceptible varieties. After inoculated with SMV,POD activity was increased a little in susceptible varieties. Both POD and PPO activities were rapidly decreased in seed coat of resistant varieties after inoculated with SMV and one band was vanished. SOD activity was increased in susceptible varieties after inoculated with SMV, while it remained stable in resistant varieties.  相似文献   

15.
大豆花叶病毒(SMV)是世界性病害,使种粒产生斑驳。廖林~[1]、庄炳昌~[2]等研究了感染SMV后大豆叶片POD、SOD的变化。本文分析了抗、感斑驳大豆品种感染SMV后种皮POD、PPO、SOD的变化及其与种粒抗性的关系。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感斑驳大豆品种:合丰25、丰收12,抗斑驳大豆品种:东农81-43、铁6915。1.2毒源与接种方法SMV-92-17为1号株系(弱毒株系,当地优势株系),SMV-87-44为3号株系(强毒株系)。将供试大豆品种脱毒种子在隔离网室内进行盆栽试验,在对生…  相似文献   

16.
叶霉病菌毒素对番茄幼苗几种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番茄幼苗为材料,研究了叶霉病菌毒素对番茄叶片内SOD酶、POD酶活性及叶片细胞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叶片经叶霉粗毒素处理后,体内SOD酶和POD酶活性的变化基本趋于一致,即抗病品种中杂8号的活性均高于感病品种823番茄,从平均水平上看,酶活性下降,且抗病品种下降比率小于感病品种;毒素处理后,细胞内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增加,抗病品种增加比率低于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