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温度、时间条件下保存的心肌、肝脏超微结构的观察林庆文,余锐萍,刘海虹(北京农业大学,100094)在细胞学研究工作中,为了保持细胞结构的完整,要求取材新鲜,固定及时。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可能全做到。如对死亡动物病理材料的观察;野外实验取材在时间和温度...  相似文献   

2.
贾少波 《野生动物》2003,24(2):42-43
我自幼喜爱大自然,喜爱大自然中美丽的生灵。参加工作后,有幸从事动物学的野外工作,获得了以一位专业人员的身份去研究自然的机会。过去的十余年,我曾设专题来研究鸟类生态,野生鸟类生态、行为之美带给我的欢乐补偿了野外研究中的奔波之苦。每当翻开观察日记时,鸟类那一幕幕动人的情景就又浮现在眼前。这里录笔考察日记中几则鸟类的“故事”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3.
陈壁辉 《野生动物》1998,19(2):16-17
当前,中国正全面开展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工作;经过一段野外实践,各地反映两栖爬行动物的数量调查困难较多。本文拟就蛇类的调查方法提出管见,供参考。蛇的活动规律了解蛇类的活动规律,对选择正确的调查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但蛇的种类繁多、习性各异;同种蛇分布于不同地点时;其活动规律亦有些差别。对当前正在进行的工作来说,逐种进行大量野外调查是不可能的。所幸,蛇类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有些相似之处,其时空活动规律亦有共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蛇类均属变温动物。由于蛇机体的热传导率高、代谢产热水平低;决定其体温的…  相似文献   

4.
经过20多年的努力,大丰重引入麋鹿历经完全人工饲养、半人工散养及放归自然的风土再驯化和行为再塑过程,已初步建立了野生种群.野外观察为建立麇鹿种群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不仅是麋鹿重引入成功的基础性工作,而且是重中之重的工作.切实开展好麋鹿野外观察工作,必须明确观察目的,了解观察方法,熟悉观察内容,注意观察事项,这不仅能提升保护区专业技术人员能力,而且可以为进一步做好科学研究、实施麋鹿种群的有效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据资料介绍,能引起微粒子病寄生的野外昆种多达百种,大多数蛾类、蝶类、螟类、野蚕等对微粒子原虫都有较强的交叉感染作用。由于四川省多属山区、丘陵地形,柏树、樟树是主要的经济林木之一,栽植面积广泛,开花性的经济作物也不少。一旦大面积发生虫害,防治工作很难进行。根据昆虫流行病学的一般规律,当昆虫种群增大时,微粒子虫的自然感染率也会迅速增加,对家蚕极具危害性。加之近年来,全球气温变暖,野外昆虫越冬成活率增强,一旦当年发生虫害,来年虫害更为严重,往往持续危害多年,造成种场多年连续烧种。因此,了解野外昆虫习性…  相似文献   

6.
鸵鸟疾病临诊手记2则@丛志坚¥辽宁省鞍山市科委农村处@丛恕增鸵鸟疾病临诊手记2则丛志坚(辽宁省鞍山市科委农村处114001)丛恕增(辽宁省鞍山市大石街42-1号114004)1.皮下气肿在一次给4月龄以上的鸵鸟打牌号的捕抓鸵鸟过程中,发生2例皮下气肿病例。...  相似文献   

7.
这是四川臥龙保护区管理局一位青年技术人员在一九八一年写的几段日记,内容是记述中外专家对大熊猫的野外生态进行观察的一些有趣的科学事实,包括第一次在野外观察到大熊猫发情,交配的情景。本刊略加改动、予以发表。  相似文献   

8.
广西野外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交叉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了解广西野外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交叉感染情况,开展了对野外昆虫感染微孢子虫情况调查,并研究其对家蚕的感染性。调查了桑螟、桑尺蠖、菜粉蝶、斜纹夜蛾和桑毛虫等昆虫的微粒子病自然感染率,测试菜粉蝶、桑尺蠖、斜纹夜蛾微孢子虫对家蚕的病原性及可能存在的自然感染方式,观察野外昆虫微孢子虫孢子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菜粉蝶、桑尺蠖微孢子虫对家蚕蚁蚕的半数感染浓度(IC50)分别为2.69×105个/mL和7.42×105个/mL,斜纹夜蛾微孢子虫对家蚕也具有食下感染能力,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也有轻微的胚种传染能力。带病野外昆虫可以通过粪便或鳞毛传播孢子虫。虽然上述野外昆虫微孢子虫的形态与家蚕微粒子孢子虫具有明显差异,但对家蚕都有较强的交叉感染性。  相似文献   

9.
人们长期对中蜂善于利用零星蜜、粉源习性有了认识,而且对其采集专一性也已作过研究。对野外观察中蜂采集及用蜜诱引验证中蜂采集专一性目前尚未报道。鉴于此,笔者在本所蜂场附近进行了观察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振文 《野生动物》2007,28(5):54-54
金斑鸻(pluavialis fulva)系鸻行目,鸻科小型水鸟,被列入《中国湿地行动计划》的主要水鸟名录之中,也是中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协议规定的保护候鸟之一。据《中国鸟类志》记载,金斑鸻每年迁徙期间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过境记录,但湖北省都无野外观察记录。  相似文献   

11.
燕玲  宛涛 《中国草地》2001,23(6):6-11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并结合光学显微镜对9种阿拉善-鄂尔多斯生物多样性中心山地特有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系统地描述了其大小、形状、萌发器官类型、表面纹饰等特征,还结合野外调查记载了各植物种的花果期、生境和分布、产地等。总结部分科、属植物的花粉特征并分析了花粉样品在采集、制片和观察过程中可能造成结果出现误差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对国内外警犬野外搜索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多年来在警犬技术工作中训练和使用的经验,对警犬搜索野外尸体的战术应用进行初步探索。一、准备阶段准备阶段可分为两个小阶段:一是搜索信息的收集和评估阶段;二是搜索计划的制定阶段。(一)搜索信息的收集和评估阶段搜索信息的收集和评估工作是决定是否使用警犬进行搜索的前提,也是制定搜索计划的基础。同时不同类型的搜索信息亦各不相同,信息内容决定了搜索的类型,信息基本应包括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柞蚕室内饲养,能有效的控制各种病原的感染和一切虫、鸟、兽、风、雨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减少遗失,增加产量。尤其黑龙江、吉林、内蒙等省北部地区尚不能饲养两季,贵州、河南等省由于在野外无法控制化性,也只能饲养一季;如果在北部地区室内提前饲养春蚕,一化性的地区在室内饲养补加光照,就可能解决春蚕繁种和多次养蚕问题。一些研究工作也只有在室内才能准备可靠。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养鸡业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也逐渐增强,开始关注笼养鸡的健康问题,笼养鸡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对土鸡的生长存在着一些极为不利的因素,也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土鸡肉质以及蛋类品质下降的现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生态的食品是人们所追求的,野外生态放养获得了土鸡产品更加受到消费者的喜爱。1野外生态放养土鸡的优势1.1肉质口感好在纯天然、无污染的野外进行土鸡的放养能够土鸡的肉质  相似文献   

15.
让设想成真──《为了大自然的生灵》拍摄纪实董志敏拍摄东北虎我们《为了大自然的生灵》摄制组的第一个拍摄目标是东北虎。如何能拍到野外的东北虎,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飞机一到哈尔滨,我们就同省林业厅和东北林业大学的同志进行了“可行性研究’L结论是:不可能。黑...  相似文献   

16.
一 适宜放养鸡品种的选择 1 适应性广、抗病力强 鸡放养在野外,外界环境变化大,自由野外活动导致接触病原物质的机率增加。实践中也证明放养除了呼吸道病发病率低(空气清新)之外,其他疾病如球虫、细菌病均不同程度的高于笼养鸡。  相似文献   

17.
5剔除有毒有害牧草,减少中毒病的发生 前文已经述及.放养场地的有些牧草是有毒有害植物,大量采食会引起中毒。因野草萌发、生长所需的温度和降水量不同,野外天然草场的有毒有害植物也表现出不同的生长期。也就是说,野外放养时不同季节均可发生中毒,并且毒素有很大的差异.甚至会发生同一种植物不同季节表现出不同毒性的情况。所以,对于野外放养,剔除有毒有害牧草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并且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剔除的有毒有害植物对象不同。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和我的助手出诊或参加会诊过程中,遇到猪水肿病越来越多。成功和失败都经历过。人类之所以比动物“聪明”,也许是善于总结提高。我将手记发表,初衷正是互相交流,总结提高。 猪水肿病,是一种临床概念。因为病猪眼睑、含下、腹部、关节皮下水肿,俗称猪水肿病。病因主要有两种:  相似文献   

19.
采用野外实地形态观察,人工气候箱内不同光、温处理的方法,对甘肃天祝高山草地4个建群种的微观形态、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并对各种形态联系生态适应对策进行了内、外部形态表征。结果表明,环境因子不同量的干扰是形成生态适应对策表征的外动力。  相似文献   

20.
只要野外有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存在,家禽就有可能受到感染,这是传染病的基本规律和常识,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