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分别介绍了春玉米、麦田套种玉米和夏直播玉米氮肥施用方法、时间及施用量。  相似文献   

2.
稻田春玉米高产高效氮肥施用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南方双季稻田改种春玉米杂交晚稻这一新型水旱轮作制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稻田春玉米不同施肥水平、不同追肥次数及不同追肥时间的效果,结果表明:稻田春玉米最佳施氮量为300kg/hm^2左右,以二次肥(即基肥和穗肥各占一半)较为省工。穗肥以9-10叶全展时施用增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1999-2000年在云南省祥云县草甸土壤上进行移栽玉米的不同水平氮肥试验研究,对移栽玉米在产量、氮素吸收及不同氮肥处理下土壤剖面中硝酸盐残留进行了研究。研究中发现祥云坝区玉米种植中农民习惯施但量明显偏高,在目标产量为1032kg/hm^2时最佳施氮量为250kg/hm^2,仅相当于农民习惯施氮量的45%。合理施用氮肥,无论对减少农民的投入,还是降低氮肥潜在的环境污染,都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黑土区玉米施用氮肥肥效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建平县玉米氮肥施用量大,中高产田亩施用纯量在20kg以上,肥效短、利用率不高,导致农产品品质的下降和农业生产环境的污染[1]。本研究以硫包膜缓释尿素为主要材料,探索玉米施肥中缓释氮和速效氮适宜的比例、用量,为化肥的零增长和减施提供依据。研究表明: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施氮量中30%缓释氮肥+70%速效氮肥施用效果最好,产量为862.70kg/亩,较100%速效氮肥产量782.15kg/亩增产80.55kg,增产率为10.30%,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夏玉米氮肥用量肥效试验结果,构建出豫西南砂姜黑土耕地夏玉米目标产量与氮肥用量的肥料效应一元二次方程,并结合玉米和氮肥价格,利用边际效应法,推断出豫西南砂姜黑土耕地高产田夏玉米氮肥最佳用量为15.6~16.7公斤/亩,最佳产量为733.8~739.5公斤/亩;氮肥最大用量为16.4~17.5公斤/亩,夏玉米最大产量为734.6~740.4公斤/亩;在此基础上,结合砂姜黑土高产田耕地土壤特性,按照N∶P2O5∶K2O为1∶0.25∶0.32的比例,科学运筹,制订了豫西南砂姜黑土耕地中高产田夏玉米施肥配方:每亩施用纯N16公斤,P2O54公斤,K2O5公斤,目标产量700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7.
氮肥不同施用时期与玉米产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静 《贵州农业科学》2003,31(Z1):47-48
为了探索不同的氮肥施用时期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进行了不同氮肥施用时期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氮、磷、钾用量相同的情况下,氮肥施用时期不同,产量差异较大,以重施穗肥的处理产量最高,达689.2kg/667m2,较对照增产101.1%,即氮肥施用比例为1/4基肥、1/4苗肥、1/2穗肥较合理,能提高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小麦高产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技术的改进,中国小麦产量不断提高,高产和超高产小麦面积不断增加,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生产中高产小麦所占比例较小,高产品种的生物学潜力没有充分发挥。氮肥是小麦生产中重要的物质投入,对于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2004年全国小麦平均氮肥用量达153.45kg/hm2,总用量达到331.85万t,占全国氮肥用量的14.93%。由于缺乏科学技术指导,中国不同区域和不同农户之间氮肥用量差别较大,氮肥利用率不高,对环境带来极大的压力。对中国高产小麦的生产和氮肥施用状况、高产小麦需氮规律、高产小麦氮肥施用技术和麦田的土壤肥力状况等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高产小麦氮素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玉米施用氮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黑钙土上进行玉米不同施氮量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施用磷肥75kg/hm^2、钾肥90kg/hm^2的情况下.施氮肥量145kg/hm。经济效益最高,纯收入达到11333元/hm^2。  相似文献   

10.
广州氮肥厂新研制的高效涂层尿素(复合氮肥),具有含氮量高、富含多种微量元素、降低胺态氮溶解、释放和反消化速度以及提高氮肥利用率等特点,对多种作物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为探讨高效涂层尿素在江苏沿海地区玉米上的应用效果及使用技术,我们开展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1.
亳州市小麦氮肥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亳州市土壤肥力条件下小麦高产栽培(6.0~7.5t/hm^2)的氮肥施用技术要点如下:每公顷施纯氮225kg,基追肥比例为7:3或6:4,追肥在小麦返青期或拔节期第一节间定长时施用。  相似文献   

12.
春甘蓝-玉米-冬甘蓝轮作制下氮肥施用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土壤无机氮含量对春甘蓝-玉米-冬甘蓝轮作甘蓝获得最高产量的施氮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及施用氮肥与甘蓝产量和品质的关系,为该轮作制高产优质安全的氮肥施用技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0、90、180、270、360、450 kg•ha-1 6个施氮水平在两种无机氮含量土壤上春甘蓝、玉米、冬甘蓝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甘蓝水溶性糖、Vc、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结果】供试土壤无机氮含量显著影响第一季春甘蓝获得最高产量的施氮量,土壤无机氮含量高,春甘蓝最大施氮量降低,土壤无机氮含量对后茬冬甘蓝影响减弱,表明土壤无机氮变化活跃,只对当季作物施肥具有指导意义。当地习惯施氮量高出甘蓝获得最大产量施氮量的1.8~3.2倍,已引起地下水NO3--N的富积。施氮量和土壤剖面中无机氮含量均影响甘蓝氮肥利用率,甘蓝套玉米有利于高氮处理的氮肥利用率的提高。氮肥用量低时(用量在90 kg•ha-1以内时),可同时提高甘蓝的产量和品质;氮肥用量进一步提高时,甘蓝产量还可进一步提高,但品质下降;当氮肥用量过高时,则甘蓝产量品质均下降。因而在生产上要获得优质蔬菜产品,需要减少氮肥用量降低产量来获得。【结论】土壤无机氮含量与当季甘蓝获得最高产量的氮肥用量和氮肥利用率密切相关。砂姜黑土氮肥后效明显,甘蓝与玉米轮作能提高高氮处理氮肥利用率。氮肥用量影响甘蓝产量和品质,要获得较好品质的蔬菜,必须减少氮肥用量降低产量来获得。  相似文献   

13.
玉米的氮素营养特点与小麦、水稻等作物不同,一般不会因施氮过量引起倒伏而造成减产,所以过量施氮现象尤为严重.玉米过量施氮,虽不易引起倒伏,但易产生氮素营养利用效率下降、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递减、环境污染等副作用.我市的玉米种植面积达360万亩,是主要的粮食作物,由于人均耕地少,增加单位面积氮肥用量是提高单产的主要措施之一,然而片面追求高产却导致了我市的氮肥用量过高.因此,在我市进行玉米合理施用氮肥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实现水稻生育模式化、诊断指标化、技术规范化,使水稻群体按预定的目标发展,达到高产更高产是水稻栽培的关键;而氮肥是水稻生长必需的重要营养元素,氮肥的用量直接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也影响着生态环境.在水稻生产中,氮肥施用不合理的现象常有发生,从而使大量肥料被浪费损失,污染环境,影响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5.
氮肥是目前农业生产中常用肥,但多数人的盲目施用,非但没有提高其经济效益,而且造成了土壤板结,农产品品质低劣的后果。要想提高氮肥的肥效,达到高产、优质、增收的目的,只有因作物、因肥料性质和形态等因素而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16.
对氮肥不同施用方式下玉米产量和氮肥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氮肥基施和追施中,各施氮处理均较对照增产,但以施用尿素150kg/hm2产量最佳,且两施氮时期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氮肥基施和追施中,玉米籽粒产量氮反应指数、生物产量氮反应指数和氮肥农业效率均随施氮量增加呈下降趋势,但与前两者不同的是氮肥农业效率在各施氮量间的差异显著。因此,为达到较好增产效果应控制氮肥施用量,同时可以将氮肥以基施形式施入,从而减小玉米生产中工作量。  相似文献   

17.
保护地黄瓜优质高产氮肥施用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不同肥力水平大棚土壤上设置不同氮肥供应水平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增施氮肥能够提高黄瓜产量16.0%~45.8%,但每kg氮的增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黄瓜氮肥利用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和土壤供氮水平的提高而降低。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氮肥用量有利于改善黄瓜品质,而过量施氮使黄瓜果实中Vc含量降低和硝酸盐含量增加。利用修正的Stanfort施肥公式计算保护地黄瓜优质高产施氮量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8.
以中等肥力水平的红壤性稻田为载体,设置5级氮肥施用量和4种氮肥施用方式研究了杂交早稻优I200的高产施氮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优I200的产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纯N施用量宜控制在195 kg/hm2左右。同一氮肥施用量条件下,优I200的产量表现为穗氮肥(幼穗分化前期施用)、粒氮肥(抽穗期施用)均衡施用比单独施用穗氮肥好,蘖肥(移栽后5~7 d施用)、穗、粒氮肥均衡施用处理的产量高于偏重施用分蘖氮肥的处理。分蘖数、有效穗数均随分蘖期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用氮肥对分蘖期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棉花施用高效复合涂层尿素不同施用量,不同施用方法和不同施用比例的田间试验,明确了在江苏沿海棉区使用高效复合涂层尿素的效果,建立了肥料-产量的回归效应模型。提出了适宜施用量的量化指标和合理的使用技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