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汤景山 《水产养殖》2014,(12):48-49
<正>新沂市草桥镇在渔业科技入户工程中,推广成鱼养殖池塘套养甲鱼的养殖模式,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成鱼养殖池塘套养甲鱼是在常规鱼养殖池塘中套养经济价值高的甲鱼,充分利用池塘水域中现有的饵料生物资源,在管理技术不变且不影响常规商品鱼产量、规格,不增加饵料成本的情况下,每667 m2增产甲鱼20~30 kg,增收1 000元以上,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套养的甲鱼不但对池塘养殖鱼类无危害,还能有效消灭患病鱼、虾,控制养殖鱼类  相似文献   

2.
大水体养殖甲鱼是保留甲鱼天然野生风味、获取优秀品质甲鱼的新型甲鱼养殖方式。2009年,大通湖开始尝试大湖围网养殖甲鱼。2011年,甲鱼放养刚结束就出现大量死亡现象。现将有关情况概述如下:一、基本情况大通湖位于洞庭湖腹地,面积12.4万亩,平均水深2.0米。为了充分利用大通湖丰富的底栖软体动  相似文献   

3.
华芳  钱华 《内陆水产》2005,30(5):14-14
近年来随着甲鱼价格的不断下跌.我所为适应新的市场形势,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改变原来以甲鱼为主的养殖模式为小水产品种的养殖。包括乌龟、河豚、南美白对虾、泥鳅等等。现把经济效益最为显著的河豚、青虾混养模式的养殖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珠三角三步法甲鱼高效养殖模式是近年来根据珠三角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市场变化进行创新的新型甲鱼养殖模式,因模式的创新,广东省的甲鱼养殖产量从2010年开始跃居全国第二,养殖经济效益也大幅提升,目前这个模式开始在福建南部和广西部分地区推广(图见彩中插2)。一、模式特点与工艺流程1.珠三角三步法甲鱼高效养殖模式的特点第一步,当年晚秋、冬季和早春用小面积塑膜大棚高密度加温育苗至鳖种。第二步,到第二年春季把鳖种移到野外大池塘露天低密度养殖成初级商品。第三步,第二年晚秋深冬在露天野外大池塘盖棚保温养成合格商品鳖并逐步上市到第三年早春清池,全过程18个月  相似文献   

5.
甲鱼养殖通常采用温室与外塘相结合的养殖模式,即小甲鱼在温室中培育,这时放养密度高,加温的燃料成本低,等到外塘的水温升高后,将温室甲鱼转移到外塘,这是一种非常科学的养殖模式。但甲鱼从温室转移到外塘时,若处理不当,往往造成甲鱼大量死亡。死亡的原因之一是温室水温高,外塘水温  相似文献   

6.
甲鱼养殖是浙江嘉兴南湖区大桥镇的四大特色农业之一。大桥镇于1988年开始探索养鳖之路,2007年获得浙江省农业(水产)特色优势产业强镇。2007年全镇养殖甲鱼1564万只,甲鱼总产量达6123吨,总产值2。56亿元,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41.42%,是我区渔业生产的支柱产业。通过近年来的发展,大桥镇以温室养殖为主的养殖模式逐步向温室加外塘转变,发展外塘生态养殖,积极探索外荡养殖模式,以期在产量稳步增长同时,保证甲鱼品质,提高应对市场风险能力,实现甲鱼养殖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气温和水温的升高,甲鱼开始进入室外养殖阶段。室内则应选择一些投饵量少、经济价值高、易饲养的品种进行养殖,使这一阶段的温室也能充分利用,达到“一室两用”的效果。我们选择了罗氏沼虾进行甲鱼温室养殖,现将养殖体会简要介绍如下:一、合理安排养殖茬口5月下旬当鱼池水温稳定在18℃时,室内水温约为22℃,成甲鱼池的甲鱼移至室外池塘内,幼甲鱼池的甲鱼移至成甲鱼池,罗氏沼虾的虾苗放入幼甲鱼池。6月下旬,成甲鱼池的幼甲鱼移至室外养殖,幼虾放入成甲鱼池进行成虾养殖,当年孵出的稚甲鱼放入幼甲鱼池培育。10月中旬,当温室水温降至16℃时…  相似文献   

8.
虎林市虎头渔场投资10万元兴建的甲鱼养殖实验场于8月底竣工。这是虎林市水产业适应市场需求,发展名、特、优渔业生产,充分利用和保护乌苏里江稀有渔业资源的一个新举措。 随着乌苏里江甲鱼资源的日渐减少和甲鱼市场价格的不断升高。  相似文献   

9.
桐庐县瑶琳甲鱼养殖大打科技牌,走生态养殖之路,在幼苗孵化、饲料配方等方面有突破。瑶琳镇甲鱼养殖基地总面积达69.47公顷,甲鱼养殖总量达460余万只,占全县2/3。瑶琳水产养殖公司是全镇甲鱼养殖的龙头企业。为了提高甲鱼养殖的科技含量,公司聘请高级工程师开展养殖实验活动。在养殖模式上改过去的沙养为网片养殖,减少了甲鱼发病和感染的机会,保证了甲鱼的健康生长,并采用自孵自养的方法,避免了以前直接收购苗种时包装、运输等环节造成伤苗、病苗的问题,还节约了成本。孵化率保持在85%以上,成活率保持在98%以上,每年所需120多万只幼甲鱼全由…  相似文献   

10.
甲鱼养殖是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的四大特色农业之一。大桥镇于1988年开始探索甲鱼养殖之路,2007年获得浙江省农业(水产)特色优势产业强镇。2007年全镇养殖甲鱼1564万只,总产量6123t,总产值2.56亿元,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41.42%,是南湖区渔业生产的支柱产业。通过近年来的发展,大桥镇以温室养殖为主的养殖模式逐步向温室加外塘转变,发展外塘生态养殖,积极探索其他养殖模式,以期在产量稳步增长同时,保证甲鱼品质,提高应对市场风险能力,实现甲鱼养殖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甲鱼,属高档水产品,是人们珍贵的营养、保健食品。它不仅是肉味鲜美的佳肴,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还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换汇率高。在六十年代初期,我省甲鱼资源十分丰富,产量在300吨以上,由于各种原因,甲鱼的自然资源日益衰竭,物以稀为贵,目前市场上商品甲鱼昂贵。为了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人工养殖甲鱼成为必然趋势。当今,世界上在人工养殖甲鱼方面,首先应推崇日本,早在1880年日本就有人工养殖甲鱼的记录,但在1970年以前,都是采用露天池塘养殖,在自然饲养条件下,把甲鱼养到700—800克的规格,需4—5年的时间。自1970年以后,日本利用温泉水或工厂余热水,打破甲鱼的冬眠期,在12—15个月内把甲鱼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滨海县坎南乡肖太田、朱谋等甲鱼养殖户,近年来采用生态型养殖方法饲养甲鱼,效益比纯温室养殖提高了一倍多。 采用生态型养殖方式,甲鱼不仅生长快,品质高,营养好,而且价格是纯温室甲鱼的1~2倍。生态型养殖的甲鱼颜色、品质、口味、营养和野生甲鱼相同。 生态养殖技术也较为简单,就是一改过去采用温室“速成”式的养殖模式为回归大自然的仿野生生态养殖方法,即将温室孵化出来的仔甲鱼春后放入池塘或其他适宜养殖的水域,让其自然生长。也就是说,甲鱼的前半生在温室度过,后半生在野外生活生长。在饲养过程中,仍可投喂人工…  相似文献   

13.
湖州市是全国著名的三大池塘传统渔区之一,全市淡水养殖水面在30万亩左右,其中池塘近15万亩。传统的“桑基渔塘”因其生态循环效应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模式而世界闻名。但是以“桑基渔塘”为主要形式的传统鱼塘作为水产养殖的基础设施,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每况愈下,已经直接影响到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成为影响湖州渔业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14.
正混养是在同一水体内饲养多个养殖品种,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水体的生产潜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产量,达到高效养殖的目的,是我国增养殖技术的一大亮点。它解决了单养水域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不高的问题,在生态环境和生产管理等方面均具有科学理论依据和积极现实意义。不同的混养模式对水环境的影响是建立合理混养模式的基础性研究。目前"鳖-蚌"混养模式的研究在国内仍处于探索阶段,在甲鱼养殖池中吊养池蝶蚌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方面根据生物共生原理,充分利用池蝶蚌滤食多余的肥源,  相似文献   

15.
养殖篇     
<正>养殖技术在农业发展史上,广东珠三角地区结合生产经验,创建了"三基"(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养殖模式。上世纪80年代,佛山顺德"桑基鱼塘"人工生态系统被纳入联合国科学研究项目。上世纪60年代,"池塘多级轮养技术"为养鱼高产奠定了理论基础,促进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第一次产量飞跃。上世纪80年代,"万亩连片池塘高产养殖综合技术"使池塘养殖  相似文献   

16.
周锦 《海洋与渔业》2008,(11):36-37
近几年来甲鱼市场风云变幻,大起又大落,截至去年终于有了转机。然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吸取了04,05,06三年甲鱼行业最严重的价格危机,病害危机教训,惠州地区甲鱼养殖户们本着从自身养殖环境出发,因地制宜的理念,经历十多年的发展,在历练了市场调整、品质选择、社会效益等共同因素探索下,终于找到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最佳养殖模式—_全生态甲鱼养殖,养殖高品质鱼,面向中高档消费者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的甲鱼养殖监测数据显示,甲鱼产业养殖风险主要为自然灾害风险和病害风险。为保障余姚甲鱼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养殖户增收、为农户利益提供有力的保障、使养殖户享受到强农惠农政策红利,余姚市先后开展了甲鱼养殖病害互助保险和甲鱼气象指数保险试点。本文通过对两种不同险种的保险模式、机制、保费组成、赔偿标准、实施情况等对比,分析利弊及解决方案,以期为水产养殖甲鱼保险方案设计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在草型浅水湖泊滆湖中进行甲鱼生态高效养殖的技术,包括湖泊中甲鱼生态养殖基地的选择标准、养殖模式及养殖设施、鳖种的放养、日常管理、越冬管理、捕捞及运输等。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甲鱼养殖的现状及发展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全面认识甲鱼养殖的发展形势,进一步树立甲鱼养殖生产发展的信心近几年,甲鱼人工养殖在我国得到了大力发展。随着养殖技术的成熟、养殖模式的改进,整体养殖水平不断提高,养殖规模迅速扩大,养殖产量直线上升。1994年全国甲鱼产量9360吨,1995年17445吨,1996年达到32004吨。1997年将突破4万吨,发展是很快的。1996年甲鱼产量居于前几位的省为:江西5013吨,福建5009吨,湖北4344吨,广东3798吨,安徽3184吨,江苏3173吨。甲鱼养殖的快速发展对发展农村经济、丰富市场供应、改善人民生活、促进渔业产业化发展等多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  相似文献   

20.
<正>平山县有规模的中华鳖养殖始于上世纪80年代,甲鱼养殖的规模、产量和质量都处于省级领先地位,90年代首创温室控温养殖模式,更使养殖经济效益达到顶峰,甲鱼养殖场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起来。但随着市场的供需平衡及养殖规模的扩大,甲鱼养殖的经济效益回落,养殖规模及发展速度逐渐回归平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