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长沙市农业生产现状,阐述了近年农作制度的变化与特点,提出了农作物制度调整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长沙市近年来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是积极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优质稻生产;推广高产、高效的农作制度;大力发展养殖业;大力推广节支、高效的农业科学;建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3.
新农作制能否实现持续高效目标 ,取决于所生产的产品是否达到优质、高产、无公害。为此 ,应从品种选择 ,茬口安排、栽培管理、产后处理到市场营销全过程 ,建立和完善一套规范化技术。1 选用优质高产品种选用优质高产 ,并且是市场认可的品种 ,才能获得高价值、高效益。经过多途径引进 ,经鉴定筛选 ,我们选用推广了一批既为国际市场认可 ,品质符合出口要求 ,又适应本地生态的菜用豆良种。毛豆引进推广了台湾毛豆 75和毛豆 2 80 8,适应性广 ,抗病力强 ,大荚、大粒 ,豆荚青绿一致 ,结荚均匀 ,成熟度一致 ,便于一次性采青 ,产品多为特级品和A级…  相似文献   

4.
进行稻田种植结构从稻稻麦到稻稻菜到豆稻豆演变的研究分析,表明 :豆稻豆新农作制可一年3~4熟,土壤永续利用,市场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基于AEZ模型我国农作制区划的玉米产量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基于中国1961 ̄1997的统计资料(经多方校正)共同开发的AEZ模型,运用GIS平台计算了中国41个农作制亚区的玉米生产潜力,并指出了单产最高潜力分布区域。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玉米的最高产量潜力大约是目前产量的2.5倍,这对我国玉米高产育种及栽培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基于中国1961~1997年的统计资料(经多方校正)共同开发的AEZ模型,运用GIS平台计算了中国41个农作制亚区的马铃薯生产潜力,并指出了单产最高潜力分布区域。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马铃薯的最高产量潜力大约将是目前产量的2~3倍。这对我国马铃薯高产育种及栽培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西南地区玉米农作模式的演变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永红  岳丽杰  杨勤  李卓  李奇 《玉米科学》2017,25(3):99-104
分析西南地区农业分区情况和旱地农作模式发展历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现代农业发展和未来农村劳动力变化,以全程、全年、全面机械化农艺农机融合为目标,结合近年的研究与实践,深入讨论旱地三熟改两熟、间套作改贴茬平作的"三全"机械化农作模式构建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分析配套建立玉米保墒培肥耕作、精量栽培、多抗高产新品种及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龙海市历来实行“稻稻麦”粮食三熟农作制,比较效益较低。1997年以来,以市场为导向,以增收为目标,大面积推广“稻薯”新农作物制。与传统农作制相比,粮食年产增加15%,经济效益提高196%,走出一条稻田增粮增收新路子。介绍了“稻稻薯”新农作制的增产效益,并分析了“稻稻薯  相似文献   

9.
进行稻田种植结构从稻稻麦到稻稻菜到豆稻豆演变的研究分析,表明:豆稻豆新农作制可一年3-4熟,土壤永续利用,市场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经过三年推广 ,项目取得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项目区逐渐成为资源合理利用、良种良法普及、外向度高、农业持续高效发展的区域。1 经济效益项目区的 7个乡镇 3 4 0 0hm2 稻田 ,1997~1999年实行豆稻豆新农作制 ,复种面积 3 2 60 0hm2 ,复种指数 3 2。平均每 667m2 耕地的产值62 4 6元 ,投资 2 543元 ,纯效益 3 70 3元 ,产投比为 2 4 6∶1。与 1994~ 1996年实行“稻稻麦”、“稻稻菜”混合农作制相比 ,复种指数提高 0 2 3 ,产值增加 13 3 % ,纯效益增加 194 % ,产投比提高0 57( +3 0 % )。总纯效益达 5 6658…  相似文献   

11.
研究表明,稻鸭共育技术发挥了鸭在稻间的除草治虫防病、中耕浊水通气、壅泥培土、促进水稻生育和增产、稻鸭产品无公害增效等“役禽”功能,符合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持续发展的生产目标,属于创新的稻田农作制度,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中国苎麻农作学科的发展历程划分为新中国成立前的初创阶段、20世纪下半叶的技术体系拓展与深化阶段和新世纪的农作系统建立阶段。总结了苎麻农作由经验性学科向实验性学科转变、由单一的作物研究向构建农作系统转变过程中取得的主要成就。从国家农业发展战略要求和产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等角度梳理了苎麻农作学科发展的机遇,提出了应对获取外部资源、吸纳人才队伍、协调研发需求、突破关键技术等挑战的任务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介绍蓝莓园生草发展优势和潜力的基础上,阐述了蓝莓园生草的意义,指出蓝莓园生草能改良土壤理化性质,调节果园生态环境,影响果树植株生长发育,多年生草可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同时,详细论述了蓝莓园生草的方法及生草后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 为提高土地产出率,稳定粮食生产,增加亩产值,我们于1987~1988年在下宅乡进行粮经复合农作制(春马铃薯—西瓜套种春玉米—杂交晚稻)的栽培试验研究。两年试验面积33.82亩,推广305亩,平均亩产粮食816.01公斤,西瓜1875公斤,亩产值达  相似文献   

15.
16.
罗丽 《福建茶叶》2002,(2):11-12
茶业资源是一个彼此依存的耦合系统,合理配置茶业资源,使茶业资源系统内部的品种资源、山地资源、制茶能源及鲜叶原料、技术资源的关系处于最佳状态,最大限度地挖掘资源系统内在的潜力,充分发挥农业资源效益,实现高效、优质、低耗、高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早香柚的生态特性,结合目前早香柚果园的管理现状,提出了几项改革的措施.1、树下土壤管理:改清耕制为生草覆草制;2、改深施肥为浅施肥;3、修剪:改善树形、增加光照,改冬季一次性修剪为冬剪、夏季修剪相结合;4、病虫防治:改被动防治为综合防治。通过这些改革措施,从而达到早香柚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上海优质粳稻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具体对策为:进一步优化茬口布局,推进用养结合型稻田农作制;实现优质水稻品种创新和绿色生产关键技术提升;以智慧农业为引领,积极推进现代农机农艺应用,提升绿色水稻产能水平;实施地产稻米品牌战略,促进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9.
香两优68秋制优质高产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攀  李楚雄 《杂交水稻》2002,17(3):25-26
根据1999-2001年香两优683a秋制的实践,总结了其优质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名优茶产销形势的快速发展,不少茶叶专业户放弃了大宗茶的生产,全年都加工名优茶,导致了大宗茶初制机械的闲置、浪费。针对这一情况,1993年,义乌市农业局分别在杨梅岗农场和道人峰茶厂进行试验,探索利用现有大宗茶初制机械(烘青茶机)加工优质绿茶(或称机制毛峰)的途径和方法,一举取得了成功并继而推广开来。如今,利用大宗茶初制机械加工优质绿茶与利用名优茶机加工名优茶,已成为义乌市用机械加工名优茶的两大特色。 一、加工工艺要求 在加工优质绿茶时,原有用于加工烘青毛茶的全套初制机械,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