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4 毫秒
1.
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材料穗发芽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籽粒发芽法和大田穗发芽法,综合评价目前长江中下游麦区主要推广的小麦品种(33份)和选育品系(19份)及对照(2份)的抗穗发芽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穗发芽特性在不同材料间存在显著差异,红粒小麦抗穗发芽能力极显著高于白粒小麦,大部分红粒小麦休眠期长,较耐穗发芽;白粒小麦总体上休眠期短,不抗穗发芽。材料储存时间对小麦穗发芽有显著影响,随材料储存时间增加,小麦休眠期渐渐解除。通过聚类分析可将长江中下游麦区54份小麦材料分为4类,第1类抗穗发芽能力强,包括扬麦11、CD-11、扬11-04、华麦5号、扬麦20、镇麦5号共13份材料,全部为红粒小麦;第4类不抗穗发芽,包括扬麦13、扬麦14、镇麦8号、鄂麦18、襄麦25、漯6010、CD-4共17份材料,其中郑麦9023也属于此类,几乎无休眠期,极易发芽。  相似文献   

2.
参照农业部小麦穗发芽抗性鉴定行业标准(NY/T 1739-2009)对国家小麦良种联合攻关2018-2019年度40份小麦新品系进行穗发芽抗性鉴定.结果 发现,黄淮南片广适组和抗赤霉病组等29份半冬性小麦品系穗发芽抗性均为感或高感,未鉴定出抗性品系,且品系间变异系数(11.23%和22.06%)明显低于长江上、中下游区试验组的11份品系(88.09%,45.45%),半冬性品系的穗发芽抗性区分度较低.因此,根据该行业标准,从2019-2020年度128份国家小麦良种联合攻关参试品系中随机选取25份和18份试验材料,分别设置2、3和4d共3个发芽处理时间,研究不同发芽时间对穗发芽抗性鉴定的影响,并对穗发芽时间进行优化,以确定合适的穗发芽处理时间.结果 表明,和穗发芽3、4d相比(27.44%,13.84%),发芽2d的品系间穗发芽抗性差异明显(高感—高抗),变异系数较大(46.26%,54.89%).进一步对128份品系的穗发芽抗性鉴定,结果也发现发芽处理2d,各参试组穗发芽抗性变异较大,能够有效区分半冬性品系间抗性水平,与生产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3.
小麦抗穗发芽白皮新品种(系)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穗发芽是淮南麦区推广白皮品种的重要限制性因素,筛选白皮抗穗芽品种是该麦区的育种目标之一。通过对31 份白皮高代品系的抗穗发芽的鉴定,筛选到了6 个抗性较好的品系和一个抗性较好的组合,并指出小麦品种鄂61506 所配组合后代具较好的抗穗发芽性。  相似文献   

4.
赵斌  万映秀  王瑞  张平治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8900-8902
[目的]利用已报道的抗穗发芽共显性STS标记Vp1B3,筛选适宜黄淮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种植的抗穗发芽白粒小麦品种。[方法]对57份黄淮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的主要品种(系)及地方品种于2007年测定种子萌发指数(GI),并用标记Vp1B3对选取的品种做PCR扩增。[结果]标记Vp1B3扩增出抗性条带845、569 bp和感穗发芽条带652 bp 3种类型的片段,其频率分别为7.0%、26.3%和66.7%,且3种基因型品种之间的GI值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验证了标记Vp1B3能对不同品种的穗发芽抗性进行有效筛选;筛选出2份GI值〈20%的白粒抗穗发芽小麦品种,丰产3号和万县白麦子,可作为穗发芽抗性育种中的有用资源。  相似文献   

5.
湖北小麦材料穗发芽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整穗发芽和子粒发芽试验评价了湖北省85个材料的穗发芽抗性。结果表明,品种间穗发芽抗性差异显著,红粒小麦材料休眠性和抗穗发芽性较强,而白粒小麦抗穗发芽种质匮乏;根据穗发芽率和子粒发芽指数两个指标聚类分析,供试材料可以分为5类,13份材料具有较强的休眠性和抗穗发芽能力;湖北省大面积推广和新选育出的品种中,郑麦9023对穗发芽高度敏感,湖北省选育的品种大多有较好的抗性,其中鄂麦352表现优异。研究结果为湖北小麦生产品种布局和抗穗发芽品种改良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抗穗发芽的合成小麦改良品系,分析潜在的相关基因。【方法】6个环境(2年3点)下,对129份改良品系进行了穗发芽抗性的鉴定及评价,同时利用Wheat 55K芯片数据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获得3份抗穗发芽品系(发芽指数GI≤0.2;发芽率GR≤40%),分别为红皮品系L2741、L3006、白皮品系L586,得到3个显著关联的位点。【结论】获得的3份抗穗发芽品系可在培育抗穗发芽品种中利用,获得46个可能的候选基因,其中4个基因主要与植物抗逆性有关,推测其在小麦抗穗发芽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根据4年的表型数据,并结合实验室开发和鉴定的13个分子标记,对我国833份小麦种质资源(主要包括278份小麦微核心种质、124份地方品种和431份现代推广品种及高代品系)穗发芽抗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3个分子标记鉴定的抗/感穗发芽等位类型间相对发芽指数(RGI)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TaMFT-222和Ta MFT-194标记鉴定的差异最大,U值分别为14.98**和11.30**,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优异等位类型可以降低相对发芽指数0.21~0.32。其次是Sdr2A、CNGC2AL、Vp1-b2、Ta MKK3-A、PM19、CAPS-2AL、A17-19和EX06323标记,其等位类型间穗发芽抗性差异也均达极显著水平;Qsd1和Barc321标记也能显著区分穗发芽抗性。共计鉴定出63份穗发芽抗性较好的种质资源,其中达到抗的有41份,多为红皮品种和地方品种;达到中抗的有22份,白皮半冬性居多。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并结合杂交聚合,创制出12份穗发芽抗性水平达到中抗和抗的种质资源,至少携带3个抗穗发芽基因/位点。该结果为抗穗发芽新品种选育提供重要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制粉部门和食品加工部门的要求,选育白皮小麦的工作正在长江中下游麦区迅速开展。由于该麦区在小麦成熟期间常有连阴雨,白皮小麦容易在穗上发芽。因此,要选育适应该地区种植的白皮小麦,必须解决穗发芽问题。 多年来,国外小麦育种工作者对小麦穗发芽的发生、穗发芽的测定筛选方法、穗发芽与植株性状间的相关、穗发芽抗性遗传等进行了大量研究。美国、澳大利亚、肯尼亚、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介绍了小麦收获前穗发芽的危害、成因及影响因素,并利用沙埋保湿法,以豫麦49和中优9507分别为抗、感对照,对20个小麦高代品系进行了穗发芽鉴定,并按发芽率对穗发芽抗性作了分级。鉴定结果表明:参试的20个品系中,穗发芽抗性Ⅰ级品系有2个,Ⅱ级品系有7个,Ⅲ级品系有1个,Ⅳ级品系有4个,Ⅴ级品系有6个。与对照相比,有9个品系的穗发芽率低于抗性对照品种,仅有1个品系穗发芽率与易发芽对照品种接近。另外,通过穗发芽与开花期关系的研究表明:小麦开花期与穗发芽抗性没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小麦抗穗发芽种质筛选与新品系的抗穗发芽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7-2008年度国家冬小麦(长江上游组)区域试验和重庆市小麦区域试验的参试品系、部分自育新品系及种质资源,在成熟收获后测定其籽粒发芽卒、种子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邻苯二酚种皮染色值.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间籽粒发芽率、多酚氧化酶活性、邻苯二酚种皮染色值存在极显著差异;籽粒发芽率与PPO活性及籽粒邻苯二酚染色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聚类分析把参试的39份小麦品种(系)分为3类并鉴定出黑粒小麦76、漯珍1号等几份材料具有很强的抗穗发芽能力,可在小麦抗穗发芽育种上应用.  相似文献   

11.
小麦穗发芽抗性与选择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在小麦收获期,对124份材料进行了种子发芽和穗发芽抗性比较,筛选出抗性差异显著的材料196份;2006年在小麦生理成熟期,抗穗发芽鉴定了179个品种及上一年筛选的全部材料.结果表明,品种间穗发芽抗性差异十分显著.不同材料的种子发芽率和穗发芽率在收获期的分布范围分别为20%~100%和18%~100%;在生理成熟期的分布范围均为0%~100%,其中两者均在10%以下的抗性品种占4%.红粒品种整体上的抗性高于白粒品种,但也存在白粒抗性品种.同一品种个体间的抗性差异较大,表明通过筛选可以获得抗穗发芽资源.种子休眠是抗穗发芽的重要因素,品种穗部特征对穗发芽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小麦抗穗发芽育种提供白粒、半冬性抗性新种质。[方法]利用田间延迟收获自然鉴定的方法对最新育成的65份新品系开展穗发芽抗性鉴定。[结果]同一区组内不同品种间发芽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即不同品种间田间抗穗发芽能力存在显著差异。经鉴定白粒穗发芽抗性显著优于对照品种济麦22的品种(系)有12个,平均发芽率为3.0%~9.2%,占所有参试品种数的16.9%,主要来源于7个不同组合。[结论]抗性种质的鉴定为下一步小麦抗穗发芽育种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穗发芽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加工品质,河北省也经常遭受小麦穗发芽为害,开展小麦种质穗发芽抗性鉴定、筛选抗穗发芽材料对河北省小麦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选择河北省小麦主栽品种和优异种质共计193份材料,在干旱和正常灌溉2种环境下种植,利用发芽指数对参试小麦品种的穗发芽抗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小麦材料在干旱环境与正常灌溉环境下的发芽指数相关系数为0.78,说明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下小麦品种的穗发芽抗性较为稳定。2种生长环境下不同发芽指数的小麦材料数量均呈现正态分布规律,这与小麦穗发芽抗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相吻合。河北省小麦种质穗发芽抗性普遍较弱,仅有3份材料在干旱生长环境下达到高抗穗发芽水平,而高感穗发芽材料所占比例高达39.38%(干旱)和64.25%(正常灌溉)。河北省抗穗发芽小麦品种缺乏,抗穗发芽小麦育种工作亟需加强。  相似文献   

14.
小麦收获前发芽,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面粉品质。育种工作者十分重视选育抗穗发芽的小麦品种,但一直未能解决白粒品种的抗穗发芽问题。 De Pauw R W.等(1983)报道,从红粒体眠品种与白粒不体眠品种杂交后代中选到了白粒休眠材料。但白粒与红粒品种杂交后不仅需要不断区分红粒与白粒,而且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白粒休眠重组体出现的机会也不多。而利用白粒休眠品种与白粒不体眠的推广品种杂交,较易获得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种。 在我国南方暖湿地区,穗发芽危害频繁,现  相似文献   

15.
用普通小麦和硬粒小麦杂交,选育出几个优质面包小麦品种和品系,并选育出几个重穗型小麦品系;用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选育出重穗型小麦品系。证明普通小麦和硬粒小麦杂交,及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是可选育出超亲类型的。并对远缘杂交的品种选育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为了及时了解小麦抗穗发芽机制,加快我国小麦抗穗发芽品种选育进程。以影响穗发芽的主要因素α-淀粉酶为切入点,对影响α-淀粉酶活性的调控因子α-淀粉酶抑制剂和硫氧还蛋白h在小麦中的分布、作用性质、生物学功能及抗穗发芽解决途径进行了介绍。并结合自己的研究工作,认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导入反义Trxs基因是解决穗发芽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襄阳市小麦耐湿、抗穗发芽高产稳产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要求,收集湖北全省主栽小麦品种和耐湿、抗穗发芽品种资源,在2011-2013年2个生产年度试验的基础上,筛选、鉴定适合鄂北麦区栽培的小麦耐湿、抗穗发芽高产稳产品种.结果表明,襄麦25和襄麦55两个品种耐渍(湿)、抗穗发芽能力及高产稳产性较强,可以作为鄂北麦区小麦耐湿、抗穗发芽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18.
对235个小麦品种(系)成熟期穗发芽抗性鉴定的研究结果表明,红粒品种普遍抗穗发芽,但不少白粒品种抗性亦较强,颖壳颜色与抗性无关,山西省育成品种(系)的抗性稍差于国外品种。从山西省的152份白粒品种中鉴定出8份较抗穗发芽的品种,以供育种及专题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白皮小麦地方品种抗穗发芽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4 ̄1997年选用原产江苏的49份白皮地方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用周转箱保湿法进行抗穗发芽性筛选鉴定,每年保留穗发芽率在5%以下的材料进行复鉴。筛选出11个抗穗发芽性强而稳定的白皮地方品种,其抗性不仅明显强于国内外抗穗发芽对照品种,而且还强于大面积推广种植的红皮品种“扬麦5号”。剥粒发芽试验结果表明,筛选出的11个白皮抗穗发芽地方品种中,除“大玉花”为非种子休眠因素所致外,其余10个品种的抗性  相似文献   

20.
对100个小麦新品种(系)和62个杂交高代品系的抗穗发芽性进行了鉴定,并通过4个抗穗发芽性不同的白皮小麦品种的完全双列杂交,分析了抗穗发芽性的配合力,结果表明,抗穗发芽育种,要注意对亲本的抗穗发芽性鉴定与组合选配,根据穗或籽粒发芽率,对杂交后代在早代进行选择,可望取得较好的效果,新品种(系)育成后还要进行鉴定,以诉地区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