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温热害是近年来黄淮海南部玉米主要气象灾害之一,花期是玉米对高温胁迫最敏感的时期,是高温致灾减产最严重的时期。在介绍玉米对花期高温的响应特征及开花授粉期高温减产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品种布局、优化播期、合理密植、水肥管理、间混套作等实现玉米高温条件下减灾保产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正>夏玉米是淮阳县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高温热害是夏玉米生育期经常遇到的不利气候因素。今年7月22日至8月1日我县连续出现11天35度以上的高温天气,高温天气出现时正值夏玉米开花授粉期,对夏玉米造成了大面积的高温热害,现就今年我县夏玉米高温热害情况作以探析。1高温热害对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在夏玉米整个生育期,如遇高温天气,均影响玉米正常生长,但不同生育期玉米耐热能力不同。在玉米苗期,当温度超过35℃时,不利于玉米苗正常生  相似文献   

3.
周口市是典型农业大市,玉米作为该市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600万亩以上。在2016年玉米开花授粉期,由于遭遇罕见高温天气,对玉米造成中度热害。文章是农技人员在对玉米生长情况进行多点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就周口市玉米热害发生情况、玉米的开花习性、高温对玉米的影响及防治对策等进行论述,旨在为今后玉米生产如何科学应对高温热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据近期调度分析,我国主要玉米制种区甘肃、新疆因持续高温造成种子减产,但由于制种面积增加、库存量大,明年玉米种子供应总量能够满足需求。甘肃和新疆玉米制种减产1~4成。7月中下旬至8月初,新疆超过40℃的高温天气持续10天以上,中晚熟、晚熟及推迟播期玉米制种正值授粉期,造成结实率下降,种子减产约1.8亿公斤,平均减幅约近40%;甘肃35℃~38℃高温天气持续一周,种子减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播期对饲用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并探索饲用玉米的适宜播期。[方法]以青贮50为试材,对不同播期下饲用玉米的生长发育状况以及乳熟末期和成熟期饲草的产量进行研究。[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到达各物候期的日期延后,不同处理相同生育阶段的天数减少,最晚播种的玉米花粒期天数增多。全生育期和抽雄至乳熟末期的天数随播期的推迟而减少,至6月15日播种的玉米天数最少,6月30日播种的玉米天数增多。五叶期玉米的株高随播期的推迟而增高。拔节期以6月15日播种的玉米株高最高,之后至开花吐丝期以5月30日播种的玉米株高最高。抽雄期玉米的单株绿叶数随播期的推迟而减少,灌浆后期至成熟期晚播玉米的单株绿叶数较多。随着播期的推迟,玉米鲜物质积累量、饲草产量和籽粒产量均减少。[结论]在饲用玉米的适宜播期内,播种时间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6.
为集成苏玉29的适期晚播技术,明确苏玉29的适宜播期,本研究分别在沭阳设置7个播期、在盱眙设置3个播期,研究了不同播期对苏玉29产量、穗部性状、光合能力、生育进程等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受梅雨和高温干旱影响较大的地区,通过适期晚播将播种期推迟到6月底至7月5日,可避开不良天气对玉米苗期和灌浆结实期的影响;播种晚于7月5日,玉米的生长期短、积温不足,难以保证玉米的正常成熟。  相似文献   

7.
我们以6个鲜食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春季促早栽培对鲜食玉米生育进程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春季播期的推迟,积温的增加使玉米各生育阶段的生育天数明显减少,播期主要影响营养生长阶段,即播种到抽雄阶段,对生殖生长阶段影响较小。大棚促早栽培容易造成鲜食玉米秃尖;随着播期推迟,各品种鲜食玉米产量呈现递增趋势,播期为3月23日鲜食玉米产量相对其余播期显著增加;鲜食玉米产量与穗长、单穗重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正>据近期调度分析,虽然今年我国主要玉米制种区因持续高温造成种子减产,但由于制种面积增加、库存量大,2016年玉米种子供应总量能够满足生产需求。2015年甘肃和新疆玉米制种减产1~4成。7月中下旬至8月初,新疆超过40℃的高温天气持续10天以上,中晚熟、晚熟及推迟播期玉米制种正值授粉期,造成结实率下降,种子减产约1.8亿千克,平均减幅近40%;甘肃35~38℃高温天气持续1周,种子减产约0.65亿千克,平均减幅约10%。尽管如此,2016年我国的玉米种子供应总量也能满  相似文献   

9.
岳西县以冶溪镇为代表的低海拔地区,水稻生产常年受到高温热害的困扰,农民纷纷选择早熟耐热的团粒型中籼杂交组合,采取提早播种,以避开7月20日至8月15日期间的高温干旱天气,结果导致水稻产量低、品质差。利用岳西县实施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的良机,建立了10hm2试验示范丰产片,选择中迟熟杂交组合,采取推迟播期、统一栽培管理的措施,确定了岳西县低海拔地区中迟熟杂交组合华安501的适宜播期为5月16~27日。  相似文献   

10.
1部分玉米品种授粉差的原因(1)大麦、油菜茬玉米播期在5月下旬,一般中熟玉米杂交种从播种到授粉55~60天,即授粉期在7月下旬。2004年利辛县7月21~30日出现10天36℃以上高温天气,即授粉与高温时段相遇,致使大麦、油菜茬玉米花粉生活力降低,授粉结籽不良,出现突尖、突尾和缺粒现  相似文献   

11.
1部分玉米品种授粉差的原因 (1)大麦、油菜茬玉米播期在5月下旬,一般中熟玉米杂交种从播种到授粉55~60天,即授粉期在7月下旬.2004年利辛县7月21~30日出现10天36℃以上高温天气,即授粉与高温时段相遇,致使大麦、油菜茬玉米花粉生活力降低,授粉结籽不良,出现突尖、突尾和缺粒现象.  相似文献   

12.
低温天气下四川玉米高产田间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0年我省自3月份玉米播种以来,大部分地区继冬暖春干后出现低温阴雨天气,这对玉米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当前生产上存在主要问题为:一是春玉米生育进程推迟,苗期生育进程比往年推迟10~15天;二是田间种植密度不足。部分大田缺苗率在10%~20%;  相似文献   

13.
介绍东台市高温干旱气候特点,分析高温热害对玉米影响的表现,以及玉米生产实际情况,并阐述避免高温热害的途径,如玉米品种选用、夏玉米通过调整播期进行防灾避灾,以为江苏东台地区夏玉米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安徽省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但夏玉米生长季异常高温天气的发生频率也较其他玉米产区更高,高温热害已经成为影响安徽省夏玉米生长发育的主要灾害.高温热害不仅影响玉米的农艺性状,而且严重胁迫其生理活动,导致玉米产量降低.通过选用耐热品种、调整播期、优化栽培措施(宽窄行种植、高温发生时进行灌水、间混作及喷施化学调控剂)等应对措施,可有效降低高温胁迫对夏玉米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江淮地区一季稻高温热害指标及其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立江淮地区一季稻高温热害的指标,并对该地区一季稻高温热害的特征进行研究。[方法]结合实际观测资料,分析江淮地区一季稻高温热害的产生时期,确立高温热害的衡量指标,并对指标进行验证,最后讨论高温热害的产生原因,提出预防对策。[结果]江淮地区一季稻高温热害多发生在7月下旬~8月上旬,以8月上旬危害最为严重;经验证,确立的高温热害指标准确可靠;高温热害的发生与江淮地区的气候及种植品种和种植制度有关;在满足基本生育积温条件下,防御一季稻高温热害要适期早播早栽或迟播迟栽,选用耐高温品种。[结论]该研究可为减轻安徽省江淮地区一季稻高温热害的危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盐丰47水稻品种北种南引后在不同播期条件下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生育期明显缩短,主要是水稻营养生长期减少明显所致;随着播期的推迟,水稻产量结构主要表现出穗数有明显减少的趋势,导致产量下降,盐丰47在响水地区适期早播条件下种植,对水稻生长和产量有利;盐丰47水稻对高温的抗性较好,在水稻开花期和灌浆期抗高温热害能力较强,≥35℃以上的高温对水稻结实率、千粒重没有明显影响。盐丰47采用直播与手栽2种方式种植,同期播种的水稻,手栽稻要比直播种植生育进程一般都延迟2~3 d,个体生长量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长江流域近55年水稻花期高温热害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稻花期高温热害是长江流域农作物生产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该研究采用江苏省南京市农业气象观测站近55年(1951~2005年)的气温观测数据,利用气温距平法与时距扩大法分析水稻花期高温热害期间(7~8月)的月平均气温距平、月最高气温距平、一般高温危害天气发生频次、严重高温危害天气发生频次以及连续3 d和5 d高温天气发生的时段.结果表明:近55年来,长江流域的7月和8月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距平具有一定规律性,20世纪70年代之前与90年代之后高温年居多; 70年代至90年代之间低温年居多,且55年来导致水稻花期高温危害的天气经常发生,一般高温危害天气发生的频次明显高于严重高温危害天气,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两种危害天气有整体增加趋势;高温危害天气主要集中发生在每年的7月中下旬和8月上旬,其中7月下旬发生频次超过70%.该研究结果为农业生产上通过调整水稻播期以避开花期高温提供了理论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广西南部地区高温热害综合指数与减产率的时空分布关系,探寻双季稻的高温热害 灾损的时空分布规律,为该区域水稻种植提供合理化建议,确保粮食安全。【方法】基于 Logistic 模型的高温 热害综合指数,评估广西南部地区 6 县(市)双季稻的高温热害灾损状况及时空变化规律。【结果】广西南部 地区 6 县(市)早稻的平均减产率从 20 世纪 80 年代的 7% 上升到 21 世纪初的 22.4%,晚稻的平均减产率从 20 世纪 80 年代的 17.6% 上升到 21 世纪初的 22.1%,高温热害是引起减产率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水稻受高温 热害损失较严重。广西南部地区的双季稻受高温热害影响的强度各有不同,早稻受高温热害的强度波动上升, 最低的时间段在 20 世纪 90 年代,强度最高的在 21 世纪初。晚稻受高温热害的程度整体都不强,除 1990 年数 值特别高以外,趋势上没有产生剧烈波动。【结论】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早稻的生育关键期有部分时间不在 高温集中时间段内,可以在前期通过施加肥料或者喷施植物调节剂进行规避。晚稻则可以借鉴广东省试验结果, 在适当地区推迟播种期,在 7 月底左右播种,避开高温集中时段,确保粮食产量稳定。  相似文献   

19.
<正>玉米热害指标,以中度热害为准,苗期36℃,生殖期32℃,成熟期28℃。开花期气温高于32℃不利于授粉。以全生育期平均气温为准,轻度热害为29℃,减产11.9%;中度热害33℃,减产52.9%;严重热害36℃,将造成绝产。最高气温38-39℃造成高温热害,其时间越长受害越重,恢复越困难。高温对玉米生长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高温条件下,光合蛋白酶的活性降低,叶绿体结构遭到破坏,引起气孔关闭,从而使光合作用减弱;另一  相似文献   

20.
以玉米品种浚单20为试验材料,设置麦收后1 d、8 d、15 d 3个播期,探讨不同播种时期对浚单20农艺性状、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改变玉米各个生育时期性状、产量结构等呈规律性变化,晚播浚单20生育期缩短,穗粒数、千粒重、叶面积指数、出籽率等显著下降。就产量而言,麦收后1 d播种最高,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