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设置25%多效唑30 g/亩、25%多效唑60 g/亩、5%烯效唑50 g/亩、5%烯效唑100 g/亩、20%多唑·甲哌鎓30 g/亩、20%多唑·甲哌鎓60 g/亩、钜控(微生物菌剂)100 g/亩、钜控(微生物菌剂)150 g/亩、CK(清水)9个不同化控剂及其用量处理,研究喷施不同药剂、不同剂量的化控剂对冬小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在返青期喷施化控剂均能降低植株高度,提高小麦抗倒伏能力;钜控(微生物菌剂)能明显促进穗部增长;化控剂处理穗粒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除与25%多效唑的2个不同剂量处理呈显著差异外,其他药剂处理较对照均无明显差异;对照亩产最高,其次为5%烯效唑50 g/亩和25%多效唑30 g/亩;25%多效唑、5%烯效唑和20%多唑·甲哌鎓在增加剂量后,株高、穗长、结实小穗均不同程度减少;4种化控剂增加剂量后,产量均降低,减幅最大的为25%多效唑,最小的为钜控(微生物菌剂)。本试验条件下建议施用的化控剂及用量为5%烯效唑50 g/亩、25%多效唑30 g/亩和钜控100 g/亩。  相似文献   

2.
在玉米拔节期喷施不同制剂及喷施不同制剂加天丰素,考查各处理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均能缩短基部第1、2、3节间长度,增加基部第1、2、3节间粗度,降低玉米株高和穗位高;30%胺鲜·乙烯利AS 25 mL/亩作用优于10%多唑·甲哌鎓WP 40 g/亩和钜控AS100 g/亩;天丰素SL在缩短玉米基部第1、2、3节间长度、增加节间粗度、降低玉米株高和穗位高上作用不明显;喷施钜控100 g/亩较对照增产42.04 kg/亩,增产差异不显著,其他处理均较对照减产,减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水稻倒伏问题,给化控药剂在水稻生产中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采用小区对比法,通过对烯效唑等四种化控药剂不同浓度的小区试验,研究化控药剂对水稻抗倒效果及产量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拔节前喷施化控药剂15%多效唑WP和5%烯效唑WP能明显缩短水稻植株第二节间长度。15%多效唑WP会降低水稻结实率,造成减产,5%烯效唑WP对水稻的产量影响较稍小。总体看来,拔节前喷施5%烯效唑WP180g/ hm2对水稻株高控制效果较好且对产量影响小,可在生产实践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以宁麦13为材料,分析了喷施不同配方的矮壮丰与多效唑对小麦化学调控和产量影响。结果表明,矮壮丰和多效唑均能控制小麦株高,其中多效唑40g/667m2(返青期)+多效唑40g/667m2(拔节初期)以及多效唑40g/667m2(返青期)+矮壮丰60ml/667m2(拔节初期)两种处理的控高效果更好,两者均降低了茎基部节间的长度,其中第三、四节间较对照均达到显著水平。与对照相比,各处理的小麦产量均略有降低,分别减少了1.36%~5.56%。其中多效唑40g/667m2(返青期)+矮壮丰60ml/667m2(拔节初期)减产效果表现最不明显,表明该配方对小麦稳产抗倒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于2014—2015年间在江苏里下河地区以江苏省地方品种小蜡台为材料,研究200、300、400 mg/L 3种浓度多效唑、烯效唑对茭白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多效唑且均可缩短茭白节间长度,显著降低茭白株高,促进有效分蘖,提高茭白产量,300 mg/L为适宜浓度,这一浓度下多效唑、烯效唑处理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3.9%、30.5%,过高浓度抑制植株生长,反而降低了产量。  相似文献   

6.
通过监测狼尾草植株的形态指标,研究了多效唑对狼尾草生长及抗倒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施多效唑显著影响了狼尾草的株高、冠幅与节间长度,而对叶片长与宽影响不显著。与对照相比,浓度为300,400mg/L多效唑能有效抑制株高,施用后40d分别较对照降低28.7%,33.6%,之后抑制作用减弱;冠幅随多效唑浓度的增高呈降低趋势,20d及之后400mg/L多效唑对冠幅的影响显著,300mg/L多效唑处理40d时的冠幅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狼尾草基部节间长度随多效唑浓度的增高呈降低趋势,多效唑对基部第2节间长度影响最大,200,300,400mg/L多效唑处理的节间长度分别较对照降低了34.6%,54.7%,66.5%。随着多效唑浓度的提高,狼尾草植株倒伏比例减少,倒伏程度降低。施用300~400mg/L多效唑,能有效提高狼尾草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不同化控剂对小麦新品种泛育麦17株高和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本试验以5%多效唑、5%烯效唑、10%多唑·甲哌嗡、0.01%芸苔素内酯、钜控微生物菌剂等5种药剂为试验药剂,以泛育麦17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药剂对泛育麦17生产发育和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返青拔节期施药后,15%多效唑50 g/亩处理对泛育麦17基部茎节化控作用最明显;10%多唑·甲哌嗡100 mL/亩处理化控效果次之,对第1、第2节节间长化控效果较明显;5%烯效唑对基部第3茎节化控作用较明显,加施芸苔素内酯后,第1茎节化控效果有缓解作用,第2、第3茎节化控效果有增加作用;钜控对泛育麦17基部第1、第2茎节有化控作用,加施芸苔素内酯后,化控效果不显著;多效唑50 g/亩处理对株高降低最明显。综合分析可知,叶面喷施钜控生物菌有利于泛育麦17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将5种杀菌剂(36%多酮SC、40%戊唑多菌灵SC、59.7%咪鲜多菌灵WP、40%百菌灵WP和25%赤霉清WP)于小麦始花期施药1次及小麦始花期、盛花期各施药1次,研究了其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小麦扬花始期、盛期各施药1次36%多酮SC1 050 ml/hm2,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最佳,病穗、病指防效分别达47.67%和64.01%;40%戊唑多菌灵SC 1 200 ml/hm2、25%赤霉清WP1 800 g/hm2处理对小麦赤霉病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达59.18%和59.86%。  相似文献   

9.
在天水市秦州区杨家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进行了几种杀菌剂对温室番茄晚疫病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687.5 g/L氟菌·霜霉威SC 300 g/hm~2、60%唑醚·代森联WG 525 g/hm~2、500 g/L氟啶胺SC225 g/hm~2、69%锰锌·烯酰WG 1 650 g/hm~2、50%锰锌·氟吗啉WP 750 g/hm~2、100 g/L氰霜唑SC 1 950 g/hm~2防效分别达85%、84.2%、82.5%、81.1%、79.6%、74.6%。对各药剂处理间防效经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分析,第三次药后10 d,687.5 g/L氟菌·霜霉威SC、60%唑醚·代森联WG、500 g/L氟啶胺SC对番茄晚疫病的防治效果相当,相互间差异不显著,但匀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而500 g/L氟啶胺SC、69%锰锌·烯酰WG与50%锰锌·氟吗啉WP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但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6种药剂在番茄晚疫病发病初期喷施均有一定的保产效果,均达20%以上,最好达31.5%。  相似文献   

10.
以宁麦13为材料,分析了喷施不同配方的矮壮丰与多效唑对小麦化学调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矮壮丰和多效唑均能控制小麦株高,其中多效唑600 g/hm~2(返青期)+多效唑600 g/hm~2(拔节初期)及多效唑600 g/hm~2(返青期)+矮壮丰900 mL/hm~2(拔节初期)2种处理的控高效果更好,两者均降低了茎基部节间的长度,其中第3、4节间较清水对照均达到显著水平。与清水对照相比,各处理的小麦产量均略有降低,分别减少了1.36%~5.56%。其中,多效唑600 g/hm~2(返青期)+矮壮丰900 mL/hm~2(拔节初期)处理的减产效果表现最不明显,表明该配方对小麦稳产抗倒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供试的7种药剂处理,均对小麦赤霉病有较好的防效,病指防效在93.79%~80.39%之间,病穗防效在92.06%~76.21%之间,其中80%多菌灵·戊唑醇WP60g/667m2、48%氰烯.戊唑醇SC50mlg/667m2、48%甲硫.戊唑醇SC100ml/667m2、25%氰烯菌酯SC100ml/667m2、48%氰烯.戊唑醇SC50ml/667m2、42%咪鲜.甲硫灵WP80g/667m2这6个处理之间防效差异不显著,与60%多酮WP100g/667m2和25%吡唑醚菌酯SC60ml/667m2这2个处理之间防效差异显著,可以与现在大面积上推广使用的药剂进行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2年在水稻纹枯病发生始盛期和发病高峰期各用药一次,亩用20%烯肟·戊唑醇SC+25%戊唑醇WP各20 g,平均防治效果可达85%以上,高于施用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爱苗)SC 15 g;亩用21%井冈·三唑醇WP 90g的防治效果可达80%左右,接近于用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SC 15g,且二者防效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小麦抗倒剂应用效果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a对 4种小麦抗倒剂的试验表明 ,DF 5、烯效唑、壮丰安、多效唑对小麦都具有抗倒增产作用。在小麦中后期降水偏多 ,发生倒伏的情况下 ,DF 5 3 0 0 0ml/hm2 、烯效唑 480g/hm2 和多效唑 10 5 0g/hm2 都能明显增强小麦基部节间强度 ,增强抗倒能力 ,分别增产 17.6 %、6 .5 %和 2 .3%。在小麦中后期干旱 ,小麦不发生倒伏的情况下 ,烯效唑 15 0 0g/hm2 、壮丰安 15 0 0ml/hm2 增产明显 ,分别增产 7.4%和 6 .7% ,DF 5和多效唑虽然也增产 ,但增产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水稻倒伏问题,为化控药剂在水稻生产中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采用小区对比法,研究化控药剂对水稻抗倒效果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拔节前喷施化控药剂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和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能明显缩短水稻植株第二节间长度。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会降低水稻结实率,造成减产,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的产量影响稍小。总体看来,拔节前喷施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180 g/hm2对水稻株高控制效果较好且对产量影响小,可在生产实践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粉唑醇、戊唑醇防治小麦白粉病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12.5%粉唑醇SC、25%戊唑醇EW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结果表明,药后14 d,12.5%粉唑醇SC、25%戊唑醇EW各处理对小麦白粉病防效可达70%以上;药后30 d,12.5%粉唑醇SC较高剂量处理对小麦白粉病防效达90%以上,25%戊唑醇EW防效可达85%以上。同一剂量条件下,25%戊唑醇EW剂型防效显著优于80%戊唑醇WP剂型。试验结果表明,12.5%粉唑醇SC和25%戊唑醇EW杀菌剂能有效控制小麦白粉病。  相似文献   

16.
对5年生明星杏土施不同剂量的多效唑试验表明,明星杏对多效唑较敏感,施用含量为15;的多效唑以8 g为宜.明星杏土施多效唑8 g平均单株产量较对照提高28.9;,而土施多效唑10和2 g分别只有对照的68.3;和32;.明星杏土施多效唑8、10和12 g,短果枝平均节间长度分别比对照缩短了0.24、0.23和0.20 cm,中果枝的平均节间长度分别比对照缩短了0.12、0.18和0.08 cm.  相似文献   

17.
通过芝麻生长期间喷施不同种类杀菌剂结果表明:对芝麻枯萎病及茎点枯病的防效均以喷施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效果较好;均能降低株高,其中以喷施特普唑最明显,典型症状为节间缩短,蒴呈簇状;腿高、黄梢长、果轴长、单株结蒴数、蒴长基本上均低于对照,而千粒重都较对照有所增加;以喷施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产量912.30kg/亩水平最高,,较对照增产6.32%,达显著水平。喷施70%代森锰锌1200倍液+25%瑞毒霉或者喷施12.5%特普唑2000倍,产量水平均低于对照,但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40%苯苄乙草胺WP防除水稻抛秧田杂草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40%苯苄乙草胺WP、10%苄嘧磺隆WP、50%苯噻酰草胺WP、20%乙草胺WP、60%苯噻苄WP防除水稻抛秧田杂草的效果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40%苯苄乙草胺WP在水稻抛秧后5~7 d施药,可有效防除稗草、节节菜、矮慈菇、鸭舌草、异型莎草等各种稻田常见杂草,用药量600-750 g/hm~2,药后40 d对各类杂草总草株防效、鲜蕈防效分别达83.8%~88.6%、94.4%~96.4%,显著高于对照药剂60%苯噻苄WP 600 g/hm~2、10%苄嘧磺隆WP 300g/hm~2和50%苯嚷酰草胺WP750 g/hm~2防效.  相似文献   

19.
多效唑、烯效唑调节花生生长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奎  胥岚  刘震  孔繁华  张建军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2):109-109,138
通过对比试验,明确15%多效唑WP、5%烯效唑WP植物生长延缓剂调节花生生长的异同点,确定最适使用剂量。试验结果表明:两者均能很好地控制花生营养生长,降低花生株高,提高花生饱果数,增加花生产量。从控制营养生长的能力上看,15%多效唑WP强于5%烯效唑WP。从提高花生饱果数、增加花生产量方面看,两者的表现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大区对比设计,分析多效唑对谷子部分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多效唑可以抑制谷子茎秆伸长,增加谷子茎粗,起到降低株高的作用;喷施多效唑5 g/亩比对照增产13.1 kg,增产率为4.20%;喷施多效唑10 g/亩比对照增产12.3 kg,增产率为3.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