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筛选出适合来安地区种植的杂交水稻组合,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2019年我们对21个杂交水稻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欣两优2172’‘荃两优丝苗’‘隆两优1307’等14个品种适宜大面积推广种植;‘晶两优丝占’可作为优质米订单生产种植;其余几个品种表现一般,不建议大面积种植。  相似文献   

2.
凤阳县近几年种子市场销售的杂交水稻品种众多,农民选种是个难题。农业部门为了筛选出适宜当地大面积推广的高产、优质、广适的水稻品种,2022年征集了全县种植面积较大的35个品种参加展示试验。通过专人负责田间管理、田间观察记载、室内考种、总结等,得出结论:徽两优166、Y两优1577、N两优1133、晶两优1377、Q两优851、诺两优6号、天龙两优140、韵两优332、Y两优808、徽两优粤农丝苗等10个品种的抗逆性、丰产性、适应性较好,可以在凤阳县大面积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衡南县主要中稻品种种性安全,评价品种在种性安全方面存在的缺陷,为衡南县品种退出、良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2018—2019年对近几年审定的17个中稻品种进行了种性安全评价试验。结果表明:Y两优800、隆两优1988、隆两优1308、隆两优1377、隆两优华占、隆两优1319、晶两优华占这7个品种可作为中稻栽培品种在衡南县大面积推广;Y两优900、Y两优957、Y两优17、梦两优534这4个品种可在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梦两优华占、Y两优9918、兆优5455、C两优651这4个品种建议在有相应配套栽培技术措施情况下作中稻谨慎推广种植;湘两优900不宜在衡南县推广。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适宜寿县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优质中籼水稻品种,于2020年选择15个杂交中籼稻品种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以Ⅱ优838为对照,对各品种的全生育期、产量结构、产量、抗性、米质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较对照增产的有6个,其中荃优822、Y两优1928、N两优1998、徽两优985等4个品种的产量高,较对照品种的增产幅度明显,生育期适中,抗性强,米质优,适合在寿县种植,建议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适应衡南县种植的优质高产的水稻新品种,引进18个水稻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超优1000、晶两优华占和深两优1813等品种表现分蘖力强、穗大、粒多、产量高,可作为一季稻主导品种在衡南县大面积推广种植;珞优9348、Y两优6号、C两优651、新两优223宜适当引进种植;科优16、泰优390、Y两优263、丰优华占和广两优8号作一季晚稻栽培生育期短,产量较低,II优371高感稻瘟病,均不建议引种种植。  相似文献   

6.
为鉴定水稻品种在旱地环境条件下种植的丰产性、适应性及分蘖、株高、株型等特性,配套相应种植密度,在降雨充足、土壤夜潮性良好地区以大面积示范品种晶两优5438及栽培密度为对照,9个当地畅销优势水稻品种设3个密度水平开展水稻覆膜旱直播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荃两优069、旱优737、晶两优华占适宜大面积旱种推广;川优五山、银泰香占、泰优808、钰香优2727可选择性示范验证后推广。旱优737、荃两优069、泰优808在D2密度下产量最高,亩种植密度应控制在1.6万穴以内;野香优2727、晶两优华占在D3密度下产量较高,可以提高种植密度,控制在1.9万穴以内;银泰香占、川优五山及对照晶两优5438适宜稀植,密度应控制在1.3万穴以内。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适宜江西省南城县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的早稻品种和提高良种科技贡献率,该研究在南城县对22个通过审定的优质高产早稻品种(14个早中熟品种和8个迟熟品种)进行了小区和大区的展示布点种植。结果表明,适宜在南城县种植的早稻早中熟品种为株两优316、陵两优722和陆两优35,迟熟品种为陵两优22、五优156和庆丰优306,它们均可作为早稻主栽品种在全县进行大面积的示范推广和生产用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8个杂交水稻新品种(组合)进行比较试验,分别对品种(组合)的主要特征特性、产量和经济性状进行了观察鉴定。结果表明:新两优821结实率高、抗性强、产量高,属迟熟品种,可作为广西桂南地区两季稻迟熟品种推广种植;特优420次之;K优047、K优17、K优818表现适中,属中晚熟品种,可作为中晚熟品种推广种植;金优253、中优66虽是早熟品种,但产量低,不适宜在桂南稻作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8个杂交水稻新品种(组合)进行比较试验,分别对品种(组合)的主要特征特性、产量和经济性状进行了观察鉴定.结果表明:新两优821结实率高、抗性强、产量高,属迟熟品种,可作为广西桂南地区两季稻迟熟品种推广种植;特优420次之;K优047、K优17、K优818表现适中,属中晚熟品种,可作为中晚熟品种推广种植;金优253、中优66虽是早熟品种,但产量低,不适宜在桂南稻作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17个杂交籼稻组合的水稻新品种展示试验,结果筛选出两优多系一号、新强8号、两优华六、两优827等近10个水稻品种可在凤阳县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为鉴定不同水稻品种旱地种植的丰产性、耐旱性、适应性和抗逆性,以大面积示范品种野香优9901为对照,对7个文山州畅销的优势水稻品种开展大面积示范嫁前(推广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品种旱优737、晶两优5438、泰优808适应性较好,可在文山州大面积推广旱种;品种川优五山、钰香优2727和野香优2998,可以选择适宜区域示范验证后再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不同超级稻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种植的水稻新品种,以目前贺州市大面积推广的超级稻品种珞优8号作对照,对Y两优372、Y两优3218、Y两优5845、C两优396、淦鑫688 5个水稻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Y两优372、Y两优5845、淦鑫688,适合在贺州市作为双季超级杂交早稻中熟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13.
<正>经多年示范种植,目前淮滨县主导大面积推广种植的超级稻品种有:扬两优6号、新两优6号、两优培九、粤优938、D优527、Ⅱ优航1号、两优932、准两优527等品种,它们的共有特性为:分蘖力适中,株叶型紧凑,根系活力强,茎秆粗韧,剑叶厚直,穗大粒多,增产潜力大,并且耐肥,耐高温,抗倒伏。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适宜当地种植的杂交水稻组合,2019年汇集了江苏红旗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10个品种及市场上推广面积较大的3个其他公司选育的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3个外来品种中,徽两优898产量最高,10个自育品种中,泰优647、两优106、荃香优607综合表现突出,适宜在本区域大面积推广种植,常规稻黄泰占适宜麦茬直播或机插。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凤阳县(路西片)水稻品种展示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凤阳县16个杂交籼稻组合的水稻新品种展示试验,结果筛选出丰两优三号、两优多系一号、淮两优三号、新两优6号等近1O个水稻品种可在凤阳县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掌握不同水稻品种的特征特性,筛选出适宜无为市种植的高产、优质中籼稻品种,2021年无为市福渡镇农业服务中心以荃两优851、荃优1606、隆两优1377等9个中籼稻品种为材料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比较分析了各品种的生育期、抗逆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结果表明,荃两优851、荃优1606这2个中籼稻品种具有一定的增产潜力,整体表现良好,建议在无为市开展大面积的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7.
2018年,结合大田和盆栽试验比较了9个供试杂交中稻品种的平均生育期、平均产量、平均光能生产效率、平均积温生产效率、温室气体(CH_4、N_2O)累积排放、开花期耐热性和再生力,并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供试品种对于长江中下游气候变暖和作再生稻种植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不同程度的差异;根据平均隶属函数值的大小,从9个杂交水稻品种中筛选出综合性状较优的品种C两优华占、两优6326、荃优华占和隆两优3188;其中,隆两优3188的产量较高,耐热性强,生育期为140d,作再生稻种植时要适时早播;两优6326、C两优华占和荃优华占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再生稻种植;筛选出的4个杂交中稻作再生稻大面积种植可以减缓水稻生产对在长江中下游稻区气候变暖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介绍了8个杂交籼稻组合和3个杂交糯组合水稻新品种展示试验,试验结果筛选出了新两优香4号、淮两优3号、华两优1206、Ⅱ优1259、新两优6号等5个水稻品种可在凤台县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出黄山市优质、高产、抗病的晚籼稻新品种,2014年对10个晚籼品种的生育期、产量、经济性状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两优6206、圣丰优319、新两优917和五优308等4个品种性状表现突出,适宜在黄山地区进行大面积种植。  相似文献   

20.
练进 《农业科技通讯》2022,(7):96-99+160
为筛选出适合本地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水稻品种,为今后推广种植提供科学数据,以12个水稻新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了筛选试验,对参试品种生育期及主要经济性状、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及抗性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广香优816、六香优215、六香优217、粳香优9号、四香优1号5个水稻新品种综合表现很好,适宜在本地进行大面积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