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以安化红皮小籽花生为材料,研究施用不同用量钙肥对湖南旱地花生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钙肥用量对花生出苗率、主茎高、分枝数、荚果性状、果仁商品性等无显著影响,但增加了单株总果数和饱果数;施用钙肥处理产量显著高于不施钙处理(P0.05),以处理3(生石灰600kg/hm~2)荚果产量最高,公顷产量为3 921.0 kg,增产13.01%,提高经济效益5 874元/hm~2。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氮肥施用量对花生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提高花生单产水平。以远杂9102、开农176、驻花2号、豫花23号4个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不施氮(0)、中氮(150 kg/hm2)和高氮(300 kg/hm2)3个氮肥处理,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氮肥处理对花生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氮处理中主茎高、侧枝长、结果枝数、果针数及荚果数显著高于对照和高氮处理,随着花生荚果的逐渐成熟,中氮处理在饱果率、百仁重和产量方面极显著高于对照和高氮处理。综合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中氮处理(150 kg/hm2)氮素施用量最好。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木薯不同施氮量对间作体系木薯、花生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木薯品种‘华南8号’、花生品种‘粤油256’为试验材料,在木薯间作花生种植模式下,设置5个木薯施氮水平(0、90、135、180、225 kg/hm2),共5个处理,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间作体系木薯、花生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木薯间作花生模式下,随着木薯施氮量的增加,木薯和花生的产量均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且均以木薯施氮量135 kg/hm2(N135)产量最高,分别为木薯鲜薯23.86 t/hm2和花生荚果2 027.5 kg/hm2,较N0分别增加了17.9%和23.9%,所有处理间产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N0相比,N135处理下木薯单株生物产量、株高、茎粗、薯数均表现为增加,花生单穴生物产量、百果重、百仁重也均表现为增加趋势;木薯间作花生模式下,木薯增施氮肥,花生饱果期的叶面积指数在3.72~4.64,表现为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透光率在7.09%~11.73%,其变化趋势与叶面积指数...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不同供氮水平对晋荞麦3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得到在晋北地区甜荞种植的最适施氮量。设置了7个供氮水平:0 kg/hm2(N0)、对照45 kg/hm2(N 45)、90 kg/hm2(N 90)、135 kg/hm2(N 135)、180 kg/hm2(N 180)、225 kg/hm2(N 225)和270 kg/hm2(N 270),研究了不同供氮水平下晋荞麦3号的物候期、生长指标、产量及产量性状以及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增施氮肥会延长晋荞麦3号的生育期;随着供氮量的增加,株高、茎粗、一级分支数、主茎节数和叶面积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千粒重3个产量性状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也呈先增后降的趋势,晋荞麦3号的产量在供氮量为180 kg/hm2时最高达到1 672.5 kg/hm2,比供氮量为45 kg/hm2的对照增产35.6%;随供氮量的增加,品...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生生长和产量的调节效应,比较研究了在花生下针后期至结荚初期喷施多效唑和壮饱安对花生生长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从花生植物生长来看,这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明显降低了花生主茎高、侧枝长,以喷施壮饱安300 g/hm2效果最好,主茎比清水对照矮4.63 cm,侧枝比清水对照短6.59 cm;从对花生重要农艺性状影响来看,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程度地增加了花生单株结果数、饱果数、饱果率、百果重、百仁重。其中,喷施壮饱安300 g/hm2使花生百果重较对照增幅较大,较清水对照增加3.5 g;喷施多效唑600 g/hm2使单株结果数和百仁重增幅较大,较清水对照分别增加1.7个和1.9 g,同时饱果率较对照提高了1.09个百分点。试验结果还表明,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降低花生公斤果数,提高花生荚果整齐度。综合考虑花生产量和农艺性状调控效应,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增加花生荚果产量,增加幅度为93.75~322.93 kg/hm2,其中喷施多效唑600 g/hm2增产率最大。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肥量对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对花生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均较不施肥处理稳定增产,在氮肥用量一定的条件下,磷钾肥用量的增加对花生单株荚果数、饱果数、500g果数、饱果率、单株生产力有共同提高作用,磷肥较钾肥对主茎高、侧枝长有促进生长的作用。适量的氮、磷、钾肥可增加花生籽仁油酸、亚油酸含量,提高油酸/亚油酸比值,并且磷肥可增加花生籽仁蛋白质,钾肥可增加花生籽仁脂肪含量。在豫中花生栽培中以磷肥90kg/hm2、钾肥135kg/hm2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1992~1995年研究了PP_(333)对花生生长的调控作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花生生长的盛花期、盛花末期叶面喷施PP_(333)均使花生植株变矮,而结荚期处理对主茎生长影响较小;在40~200mg/kg范围内,浓度越大,对主茎伸长的调控效果越显著。喷施PP_(333)后花生叶色深绿,叶片变小变厚,单株茎叶干重降低,而主茎节数、侧枝数、主茎叶片数没有变化。盛花期喷施PP_(333)使单株开花数增多,但单株荚果数、单株荚果干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单株总干物质重量显著低于对照,公斤荚果数明显增多,表现为减产;盛花末期使用PP_(333),单株开花数变化不大,单株荚果数、单株荚果干重、单株总干物质重量明显高于对照,公斤荚果数也增多,产量增加;结荚期处理使单株开花数、单株荚果数、单株荚果干重、公斤荚果数、单株总干重及产量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在本试验条件下盛花末期120~160mg/kgPP_(333)处理能使花生增产5%~10%。  相似文献   

8.
不同氮、磷、钾肥用量对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在田间条件下不同氮、磷、钾肥用量对花生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均较不施肥处理稳定增产,在氮肥用量一定的条件下,磷钾肥用量的增加对单株荚果数、饱果数、500g果数、饱果率、单株生产力有共同提高作用,磷肥较钾肥对主茎高、侧枝长有促进生长的作用。适量的氮、磷、钾肥可增加花生籽仁油酸、亚油酸含量,提高油酸/亚油酸比值,并且磷肥可增加花生籽仁蛋白质,钾肥可增加花生籽仁脂肪含量。在花生栽培中以磷肥90 kg/hm2、钾肥135 kg/hm2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花生荚果产量与主要性状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1个花生新品系的9个数量性状与荚果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花生荚果产量与各产量性状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结果枝数>饱果率>百果重>主茎高>侧枝长>叶斑病>单株结果数>生育期>市斤果数.说明花生荚果产量主要取决于花生的结果枝数、饱果率和百果重.为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麦套花生的主要数量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南省大果花生的8个主要经济性状与单株荚果生产力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饱果数与花生单株荚果生产力的相关系数最大,且达极显著水平;饱果率、百果重与单株荚果生产力呈正的相关系数。主茎高、结果枝数、总分枝数、侧枝长、出米率与单株荚果生产力的相关系数均为负值。饱果数对单株荚果生产力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主茎高、结果枝数、百果重对单株荚果生产力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而饱果率、总分枝数、出米率、侧枝长对单株荚果生产力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负值。  相似文献   

11.
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生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生产量、植株性状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15%壮饱安可湿性粉剂和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均能有效控制花生植株高度,促进单株生产量、饱果率和产量增加。以施用15%壮饱安可湿性粉剂450 g/hm~2表现最好,其花生单株结果数为15.66个、单株饱果数为11.67个、荚果产量为5384.55 kg/hm~2。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白色污染”综合治理的背景下,农田地膜污染治理迫在眉睫。本研究旨在探究生物降解膜覆盖对山东蓬莱花生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解决蓬莱地区农田地膜污染问题,从而促进蓬莱地区花生产业绿色、稳定的持续性发展。本研究于2022年开展田间地膜覆盖试验,设置不覆膜的对照、普通地膜覆盖和生物降解地膜覆盖3种覆膜类型。结果表明,生物降解地膜和普通地膜在提升花生出苗期、出苗率、始花日期及单株开花数,提高花生结荚数、双果数和三果数,减少单果数和空瘪数方面效果相当。与不覆膜和覆盖普通地膜相比,生物降解地膜覆盖下的花生产量分别提升664.92 kg/hm2和185.93 kg/hm2,经济效益分别增加2 270.36元/hm2和1 006.34元/hm2,地膜降解率达到52.64%。综上所述,生物降解地膜在降解效果和促进花生增产增收等方面均优于普通地膜,可在山东蓬莱地区花生种植生产中替代普通地膜,有效解决农田“白色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处理下对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分析密度与产量的最佳配置。【方法】选取3种花育系列花生品种(花育25号、花育33号和花育36号),设置4个种植密度水平(1.2×105、1.5×105、1.8×105和2.1×105穴/hm2)处理进行列区设计试验,测定不同种植密度下各花生品种的主茎高、侧枝长等主要农艺性状以及产量,筛选最佳种植密度。【结果】密度为1.2×105~1.5×105穴/hm2主茎高要显著大于密度为1.8×105~2.1×105穴/hm2;密度处理为1.5×105穴/hm2的侧枝长比其他处理显著高出1~6.8 cm;单株果数和饱果数均在低密度下最大,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种植密度对总分枝和结果枝影响差异不显著;花育33号在种植密度为1.5×105穴/hm2时产量为最大,为4 555.58 kg/hm2,其次是花育36号、密度为1.8×105穴/hm2处理,第三是花育25号、密度为1.5×105穴/hm2处理。【结论】花育系列花生品种种植密度为1.5×105~1.8×105穴/hm2。  相似文献   

14.
施硫对花生生长发育、品质和土壤供硫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施硫对花生生长发育、品质和土壤供硫能力的影响,为花生合理施用硫肥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施硫能增加花生叶片SPAD值,苗期、花针期、结荚期、饱果期花生叶片SPAD值平均增加2.9,4.1,3.5,2.8;能增加花生主茎高、侧枝长、分枝数和饱果数,分别平均增加2.5,4.6 cm,0.4条/株,2.7个/株。随着施硫量的增加,蛋白质含量呈抛物线变化趋势,脂肪含量呈增加趋势,最大值分别为25.1%,50.1%;荚果产量、蛋白产量和脂肪产量均呈增加趋势,最大值分别为5 836.5,979.8,2 011.8 kg/hm~2。随着施硫量的增加,耕层土壤全硫含量和有效硫含量呈增加趋势,施硫量为60 kg/hm~2时,耕层土壤全硫含量、有效硫含量均达到供给平衡。试验条件下,施硫量为60~90 kg/hm~2时,能满足花生生长发育对硫的需求,花生产量为5 665.5~5 802.0 kg/hm~2时,蛋白质产量和脂肪产量分别为956.5~968.6,1 894.0~1 968.8 kg/hm~2,土壤全硫含量、有效硫含量分别为141~158,26.1~34.8 mg/kg。  相似文献   

15.
以常规施肥为对照,设置了5个不同用量的微生物菌肥处理,比较了各处理花生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适量微生物菌肥的施入可提升花生产量及品质,增加种植经济效益。在微生物菌肥施入量为900 kg/hm2时,花生荚果及果仁产量、品质即高于全化肥处理,在微生物菌肥施入量为1200 kg/hm2时,荚果及籽仁产量、品质最佳,种植经济效益最理想。  相似文献   

16.
宜昌黑花生多点品种(系)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进行了花生(Arachis hypogaea L.)多点品种(系)比较试验,参试的3个品种(系)平均单产4 290 kg/hm~2。其中宜昌黑花生新品系全生育期114 d,植株直立状,主茎长58.1 cm,单株分枝数8.3个,单株结果枝数6.8个,平均单产4 664 kg/hm~2,比豫花22号增产35.5%,居第二位。室内考种单株产量为17.9 g,500 g荚果饱果重482.6 g、总仁重量324.9 g、饱仁重量304.5 g,单株结实荚果数18.5个、饱荚果数16.4个、秕荚果数2.1个、无发芽果和烂果。中花9号全生育期113 d,平均单产4 767 kg/hm~2,比豫花22号增产38.5%,平均单产居第一位。豫花22号全生育期105 d,平均单产为3 441 kg/hm~2。  相似文献   

17.
探究水稻秸秆还田对后茬花生形态、生理及品质特征的影响,为水旱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持。以春季水稻和秋季花生轮作模式,设置秸秆还田和不还田2个处理,肥料减施为525 kg/hm2。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在植株形态方面能提高花生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和干物重;叶片生理方面能提高花生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产量构成方面能提高单株果数、百果重、百仁重、双仁果率、饱果率;籽粒品质方面能提高籽粒粗脂肪和油酸含量。因此在适合水稻和花生轮作栽培模式的地区,前茬水稻秸秆全量还田不但有利于后茬花生生长,而且有利于花生后期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此项栽培措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正> 1.增施钙肥。钙能促进荚果形成,提高饱果率。在酸性土壤里施用钙肥(如石灰),可以降低土壤酸度,有利于根瘤固氮,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花生缺钙症状是:植株生长缓慢,根细苗弱,老叶边缘及叶片表面出现不规则的白色小斑点,新生叶片小,用石灰作追肥时,可以在初花期结合中耕培土施于花生棵结荚区内,一般每667米~2施5~8千克。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基肥运筹中增施蚓粪对设施栽培作物生长的影响,以西瓜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蚓粪用量对西瓜产量、品质和土壤性质的影响,在等量施用22 500 kg/hm2粪肥的基础上设置增施225 kg/hm2复混肥、3 375 kg/hm2蚓粪、6 750 kg/hm2蚓粪3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增施225 kg/hm2复混肥相比,增施蚓粪能增加西瓜果实产量,但降低了西瓜果实的含糖量和糖酸比;导致0~15 cm土层土壤pH下降及土壤盐分升高;显著增加了0~15和15~3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的含量。综上,增施3 375 kg/hm2蚓粪比增施225 kg/hm2复混肥(15-15-15)处理能更好地提升西瓜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花生相关生理特性、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在节约成本和减少肥料过度使用对农田造成的破坏与污染的前提下,为优化花生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供依据。以‘泉花557’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法,研究不同条施深度(0、10、15 cm)和不同施肥量(150、300、450 kg/hm2)对花生相关生理特性、农艺性状及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深施能够改善花生茎叶、株茎高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等形态发生因素与单株结果数、百仁重、饱果数和出仁率等产量构成因素,提高花生开花下针期以后的叶绿素含量、叶面积系数和根系活力。其中以条施深度15 cm的花生荚果增产最明显,条施深度10 cm的次之。综合考虑产量和肥料用量等因素可以得出条施氯化钾复合肥(N:P2O5:K2O为15%:15%:15%)深度15 cm施肥量150 kg/hm2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