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甜玉米种质资源的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甜玉米的育种效率及优良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以50个甜玉米自交系为材料,测定分析其品质指标,采用欧氏距离法对其进行组内联接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甜玉米自交系按品质性状聚分为5类,不同类别间存在显著性差异;Ⅳ类具有高氨基酸、高蛋白、低淀粉、高脂肪、较高含水量的优势,但种皮较厚;Ⅲ类为较高氨基酸、较高蛋白、较低淀粉、较高脂肪、高含水量和较薄种皮的甜玉米自交系;Ⅱ类的种皮最薄,但品质性状整体较差;Ⅰ类和Ⅴ类的品质性状整体处于居中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甜玉米的育种效率及优良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以50个甜玉米自交系为材料,测定分析其品质指标,采用欧氏距离法对其进行组内联接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甜玉米自交系按品质性状聚分为5类,不同类别间呈显著差异;Ⅳ类具有高氨基酸、高蛋白、低淀粉、高脂肪和较高含水量优势,但种皮较厚;Ⅲ类具有较高氨基酸、较高蛋白、较低淀粉、较高脂肪、高含水量和较薄种皮;Ⅱ类的种皮最薄,但品质性状整体较差;Ⅰ类和Ⅴ类的品质性状整体处于居中水平。  相似文献   

3.
采用多样性指数对47份沿江地区糯玉米核心种质的花期相关性状和淀粉黏度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沿江地区糯玉米核心种质花期相关性状和淀粉黏度性状均存在丰富的多样性;两类性状中,吐丝期、散粉期、峰值黏度和谷值黏度的多样性指数(H′)较高,分别为1.98、1.96、2.03和1.91。基于两类性状将供试种质分别聚为3类,其中基于花期相关性状的第I类群花期较早,第II类群为中间型,第III类群花期较迟;基于淀粉黏度性状的第I类群为淀粉黏度RVA特征值较好的优质种质,第II类群黏度性状一般,第III类群黏度性状较差。育种中可根据育种目标选择特异种质进行种质改良与优良杂交组合的选配。  相似文献   

4.
利用SSR标记研究50份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变异,从40对核心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稳定性和多态性好的18对引物,在50份糯玉米自交系中检测出87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3~7个,平均4.83个;每对SSR引物的多态信息量(PIC)为0.211~0.759,平均0.584。利用UPGMA聚类分析方法把50份供试糯玉米自交系分为4个类群,其划分结果与系谱分析基本一致。分别测定了50份糯玉米自交系子粒中蛋白质、淀粉、水分、脂肪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糯玉米子粒营养成分含量各不相同,游离氨基酸变异系数最大,淀粉变异系数最小,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基于50份自交系的品质性状数据,利用SPSS分析软件中平方欧式距离聚类分析方法进行聚类,结果划分为2个大类,4个亚类,类群之间具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以河南各地收集的玉米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成熟脱粒后用近红外仪测定其蛋白质、淀粉、脂肪、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在4个品质性状中,平均蛋白质含量为10.22%,变异系数达23.39%;平均淀粉含量为70.49%,变异系数达3.86%;平均脂肪含量为5.91%,变异系数达15.06%;平均氨基酸含量为11.05%,变异系数达10.22%,说明所分析的102份玉米地方品种资源的品质成分中蛋白质含量比较丰富,其次是脂肪、氨基酸含量较丰富,淀粉含量的变化较小。对4个品质性状进行综合分析,并按类平均法进行系统聚类,共筛选出37个品质较优的地方品种,占供试品种的36.3%。在所研究的102份玉米地方种质资源中,地方种质资源的脂肪含量普遍较高,其中地方种质花里虎的脂肪含量达7.94%。地方资源品质性状评价结果表明,部分地方种质资源蕴含特定的优异品质遗传基因,可为下一步优异品质基因的挖掘和品质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54个糯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对其籽粒淀粉物质组成和理化特性进行相关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淀粉理化特性在自交系间差异显著,淀粉理化特性与淀粉物质组成含量密切相关.淀粉糊化特性参数之间显著相关.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直链淀粉含量与膨胀势、峰值黏度、低谷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呈显著负相关,与蓝值(蛋白质含量除外)、糊化温度呈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碘结合力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回复值呈极显著负相关.根据糊化特性可将54个糯玉米自交系聚为3类,3类自交系的个数分别为29、17、8.各类之间的差异主要反映为其黏度值的大小,第Ⅰ类黏度值大,类内变异系数小;第Ⅲ类黏度值小,类内变异系数大;第Ⅱ类介于两者之间.因此,类群Ⅰ中的自交系材料具有黏度高、易糊化等优良特性且表现稳定,可作为骨干亲本用于糯玉米淀粉品质的改良.  相似文献   

7.
糯质玉米种质资源的种质类群划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聚类分析对29个糯质玉米品种资源进行了种质类群划分。结果表明,29个糯质玉米品种资源可以划分为4个种质类群,第1类群可用于选育长穗大粒的鲜食糯玉米品种、高产加工用糯玉米品种;第2类群用于选育白色籽粒品种较理想;第3类群品种应用价值不大;第4类可以进一步分为3个亚群,第1亚群淀粉含量较高可用于改良籽粒食味品质,第3亚群可用于选育长穗、大穗型品种和多彩玉米。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丝氨酸含量不同的自交系中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从而对玉米种质资源的营养品质进行评价,以从500份玉米优良自交系中选取的丝氨酸含量和农艺性状差异较大的20份自交系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近红外分析仪测定玉米自交系籽粒的水分、蛋白质、淀粉、脂肪、粗纤维和氨基酸含量,并对其品质性状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总氨基酸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水分含量、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丝氨酸含量与蛋白质含量、赖氨酸含量、脯氨酸含量都呈极显著正相关。游离丝氨酸含量与限制性氨基酸蛋氨酸、赖氨酸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说明在提高丝氨酸含量的同时蛋白含量和赖氨酸含量也会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寒地水稻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特性及聚类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寒地水稻优质米的选育,以162份寒地水稻种质资源为材料,对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粒长、粒宽、长宽比、垩白率、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9个品质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寒地水稻种质资源品质性状间差异较大,变异丰富;各品质性状之间具有相关性;聚类分析结果将寒地种质资源分为6类,第I类水稻种质长宽比较高,垩白率较低;第II类水稻种质糙米率最高,长宽比最低;第III类水稻种质直链淀粉含量较高;第IV类水稻种质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最高;第V类水稻种质垩白率为最低,长宽比为最高;第VI类水稻种质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糯玉米是一种胚乳突变型玉米,所含淀粉几乎全部由支链淀粉组成,蒸煮后糯、香、软、甜,独特的浓郁风味和口感深受消费者青睐。综述了糯玉米籽粒淀粉、氨基酸、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品质性状的研究进展,旨在更好地了解糯玉米营养品质,为糯玉米品质育种及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120份甜、糯玉米自交系的产量、品质和农艺性状,解析各性状间的相关性,筛选优良自交系,开展育种潜力评价.[方法]测定120份甜、糯玉米自交系的农艺性状(花期、株高、穗位高)、产量性状(鲜苞穗重、鲜穗重、鲜粒重等)及品质性状(皮渣率、糖度、粗蛋白、粗淀粉、脂肪含量等).选择产量、糖度、皮渣率最优的前50%自交...  相似文献   

12.
部分高油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5个高油玉米自交系生育期、植株性状、产量性状及品质性状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5个高油系籽粒的脂肪、蛋白质含量高于黑龙江省普通玉米自交系,其中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普通自交系,淀粉含量极显著低于普通玉米自交系.除BY843、BY815生育期偏晚以外,其它高油系能够适应黑龙江省种植.多数高油系的自身产量接近普通玉米自交系,可以直接利用或者作为种质资源间接利用.大部分高油系的株高、穗位偏高,需进一步改良.  相似文献   

13.
以24份南通地区芋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其9个主要品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种质材料的品质性状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其中直链淀粉含量变异系数最大,为47.92%,属中等变异;含水量变异系数最小,其次为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属弱变异,其他指标均为低等变异。主成分分析表明,9项指标反映的芋品质可用3个主成分来表示(累积贡献率达91.045%);在欧式距离D~2=8.96时,可将24份芋种质资源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以如皋地区为代表,第Ⅱ类以海门地区为代表,第Ⅲ类以通州等地为代表,说明芋种质资源的品质性状受土壤、气候等地域差异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拓宽糯玉米育种种质资源,对新选自交系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以新选育的10个糯玉米自交系(N_1~N_(10))为母本,引进的4个自交系(T_1~T_4)为父本,配置组合进行配合力及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自交系同一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有很大差异,同一自交系不同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也有很大差异,特殊配合力高的组合,其双亲或者1个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可能较高;特殊配合力低的组合,其双亲或者1个亲本的一般配合力也可能较低。N_1、N_2、N_6在产量、品质等主要性状一般配合力表现较好,可直接利用;N_3、N_4、N_5、N_7、N_8、N_9、N_(10)可在改良后再利用。穗长、行粒数等性状宜在早代进行选择,播种至抽丝期、播种至散粉期、品质等性状适宜在晚代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现有番茄种质资源生长特性。【方法】以不同生态区引进的15份番茄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在不同生育时期农艺性状、部分外观品质及果实性状等31个性状进行测定,运用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综合评价在新疆的表现。【结果】31个性状可简化为6个主成分,分别为果实外观、叶片性状、产量因子、品质因子等,累积贡献率达到87.9%;利用欧式距离、类平均法将供试材料分为3个类群,第I类群包括7个品种;第II类群包括6个品种;第III类群包括2个品种(丽妃2号和香妃3号)。【结论】第I类群株高较矮,心室多,单株产量较高。该品种株高适中,茎秆粗壮,单果重大,横径和纵径大,叶长和叶宽较大、单株产量高,该类型品种整体表现较好;第四类群单株产量和单果重较低,株高较大、叶片数多,果梗洼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没有果面棱沟、果面茸毛和裂口,该类型品种外观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6.
 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对滇东南101个玉米自交系的粗脂肪(CF)、粗蛋白(CP)、粗淀粉(CS)3个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评价,以了解自交系内在品质情况,并探讨品质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区高蛋白和高淀粉玉米自交系较为丰富,但缺乏高油玉米自交系;各品质性状变异较大,CF,CP,CS的含量均呈近似正态分布,其中CF含量变异最大,变异系数达16.8 %,CP次之,为13.2%,CS变异较小,仅为2.7%;CF与CP为弱度正相关;CF与CS,CP与CS均呈中度负相关。根据品质育种的要求,该地区适合开展高蛋白玉米和高淀粉玉米育种,而不利于开展高油玉米育种。
  相似文献   

17.
选用新育成的综合性状优良的A群8份高淀粉系为父本组;B群、C群、D群高淀粉系共计9个系为母本组.在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出了72个杂交组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自交系同一性状的GCA效应具有很大差异,说明按优势类群组建高淀粉近缘群体选育早熟高淀粉种质自交系,按杂优模式进行组配,能够选育出高淀粉高产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改良和创新糯玉米种质资源,优化育种基础群体,选育优良自交系,为高产优质单交种的育成提供保证。[方法]介绍糯玉米自交系通系5的选育、主要特征特性及其应用,探讨其应用推广价值。[结果]通过直接从糯质基础群体选系,使产量和优良糯性品质等性状在更高水平上结合,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分离小群体"选系的育种方法,聚合了多品种优良基因,成功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配合力高的糯玉米自交系通系5及其"通系5类群",这种育种方法是对轮回选择改良群体概念的拓展和补充。[结论]以通系5及其衍生系为亲本,育成了一批高产优质糯玉米新品种,这些糯玉米系列杂交种在生产上已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糯玉米自交系中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对糯玉米种质资源的营养品质进行评价。【方法】采用邻苯二甲醛(OPA)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了60份糯玉米自交系籽粒的游离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从60份糯玉米自交系中共检测出16种氨基酸,最少的检测出14种氨基酸,其中JN57的氨基酸总量最高(25.165 mg/g),JN21的氨基酸总量最低(6.403 mg/g),平均为12.236 mg/g,含量高于平均值的有25份。人体必需氨基酸(EAA)含量在2.47~13.97 mg/g,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 29.43%~75.52%。对60份糯玉米自交系所含的16种氨基酸进行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得分值在前3位的依次为JN57、JN59和JN55。【结论】60份糯玉米自交系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具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其中JN57、JN59及JN55的品质较优,JN21的品质最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江西省芝麻地方种质资源进行表型性状遗传多样分析,为江西芝麻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开发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依托“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从江西省39个县(市、区)收集到的132份芝麻地方种质为试验材料,对其23个表型性状(12个质量性状和11个数量性状)进行测定,并计算遗传多样性指数和变异系数。同时,对11个数量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并对供试种质进行聚类分析。【结果】23个表型性状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2821,其中,12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3217~1.0307,平均0.7290;11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4.70%~43.58%,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6138~2.0627,平均1.8855。3种粒色类型芝麻种质中,以46份白芝麻种质表型性状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3602,74份黑芝麻种质和12份其他粒色(黄色、褐色、黄褐色、红褐色等)芝麻种质表型性状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1782和1.0476。生育期与株高、始蒴高度、蒴果长、千粒重和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但与含油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供试的132份芝麻种质资源可分为四大类,不同类群种质的来源地存在地理位置的交错分布现象,其中,第Ⅰ类群可作为潜在选育芝麻高含油量新品种的亲本材料,第Ⅱ类群可作为潜在高产优良芝麻材料利用,第Ⅲ类群可作为潜在矮杆株型的亲本材料,第Ⅳ类群可作为潜在的高蛋白型亲本材料加以利用。【结论】江西芝麻地方种质资源的主要表型性状变异较大,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其中以46份白芝麻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更丰富。种质间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无必然联系。以高产高蛋白为育种目标时应选择株高较高,始蒴高度适中、蒴果较大、千粒重较高的材料为亲本,并据此进行后代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