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场摇钤口护林站有一块杉木林,面积约30亩,1959年栽植后,一直没有进行管理,埋在草中,有时被群众与柴草一起割掉,因而根部萌蘖条丛生,又瘦又黄,平均只有尺把高,成了“小老虎”,有人说这块山地土质差,不适合杉木生长,主张淘汰重栽。1971年,我们批判了刘少奇、林彪一类骗子在林业战线上推行的“重造轻管”、“造而不管”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使大家提高了对林木抚育管理重要性的认识。1972年,这个站的科研小组对12年生的“小老树”进行了管理,生长情况起了显著的变化。1972年树高生长量达20.7厘米,为管理前树高的50%。1973年平均高生长量竟达91.6厘米,两年的高生长量等于原来树高的2.7倍(表一)。  相似文献   

2.
我场自一九六三年建场以来,在毛主席“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下,营造幼林六万多亩,其中杉树四万余亩。采用环山水平带整地。开始几年生长还好,随着杉树逐年长大,对水肥要求越来越高,又集中连片,又是土质瘠薄的荒山秃岭,因而有三分之二的杉树长势逐  相似文献   

3.
在林业生产中经常有一些生长缓慢、长势极弱的人工林,人们习惯地把这种未老先衰,不能成林、成材的树木,比喻为“小老树”。“小老树”一般的形态特征是:植株矮小,生长迟滞、树干弯曲、分枝多、主干不明显,树冠平顶、早熟、提的结实,有枯梢、枯顶现象;萌条丛生,根系不发达,因此,对这些生产力极低,质量不良的“小老树”进行改造,就成为某些地区林业生产的  相似文献   

4.
我场营造的成片杉木林,由于采用块整穴植方法造林,规格质量差,加之造后管理又未跟上,因此,从第三年后,杉木长势就一年不如一年,逐步形成了“小、黄、低”的“小老树”。 为了迅速改变杉木林面貌,促使迅速恢复长势,我场进行了改造杉木“小老树”的试验,取得了一些结果,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小老树”是指树龄较长,生长缓慢或停滞,长期变化不大的树木。其特点是高生长和粗生长明显低于正常发育的同类树种。形成“小老树”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不同树种的遗传特性是形成小老树的内在因素。利用发育不良的枝条或苗木造林也可形成小老  相似文献   

6.
刺槐是耐干旱,耐盐碱,适应性强,长生快,材质坚硬的优良树种.1958年以来,我县在西部、西北部的丘陵岗地,先后营造了以刺槐为主的用材林7万余亩.目前这些刺槐林分长势不良,高、粗生长非常缓慢,有30—40%林木,胸径只有6—8厘米,树高只有5米左右,并出现枯梢、断头、主干弯曲等现象,群众称之为刺槐“小老树”.为了摸索形成“小老树”的原因,我们对石湖林场刺槐“小老树”林地的土壤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结合本县气象资料作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江阴市杉木小老树改造试验江阴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和太湖流域之中,有低丘山地4133.33hm2。气候属亚热带北缘季风区,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年均气温达15.2℃;年降雨量在1000mm以上;日照充足,年日照2163.3小时;无霜期229天,适宜多种林木的...  相似文献   

8.
杉木是中庸树种,在气候温暖,空气湿润和肥沃的沙质壤土上生长比较迅速,而在气温高、空气湿度小及干旱贫瘠的粘质土壤上生长不良.过去在造林时,有的地方选地不当,经营较粗放,至使部分形成"小老树"林,不能成林成材.为了摸索使小老树林返老还童,复其长势的改造办法,于七二、七  相似文献   

9.
幼林在生长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使其较长时间地表现出生理过程衰退,生长缓慢,发育不良,好象已生活到较老的阶段,人们把这种未老先衰的林木常算为小老树。小老树与目前我国正处于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木材与日俱增,对防护林要求及早发挥效益和适应战备的需要都是极不相称的。由于小老树附势衰弱,病虫也易侵入和繁殖,又常成为病虫害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0.
哲盟沙地杨树“小老树”形成的原因是沙地土壤中水、肥严重不足,满足不了杨树正常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同时沙地土壤中缺少矿物质养分。另外造林密度过大是沙地杨树“小老树”形成的重要原因。要加强间伐稀疏和抚育。  相似文献   

11.
杨树丰产林局总经营面积共有117万亩,总蓄积量45万立方米。除一、二期杨树丰产林工程10万亩外,其余基本上都为小叶杨“小老树”。这些小叶杨对雁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历史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初步防止了风沙,改善自然条件。据有关资料表明:风速减少了21—25%,沙暴日减少了50%,粮食产量增加了一倍以上。最近几年,通过改造,共更新营造丰产林6.5万亩;更新针叶树(油松和樟子松)3.7万亩;对其中生长较好的小叶杨通过抚育可望成材的有28.4万亩,其中已抚育的有12.4万亩。近年来,发现小叶杨“小老树”死亡现象严重,据初步统计,死亡面积已达3.6万亩,濒临死亡和生长极度衰弱的大约有45万余亩。  相似文献   

12.
哲里沙地杨树“小老树”形成的原因是沙地土壤中水、肥严重不足,满足不了杨树正常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同时沙地土壤中缺少矿物质养分。另外造林密度过大是沙地杨树“小老树”形成的重要原因。要加强间伐稀疏和抚育。  相似文献   

13.
前言哲盟杨树“小老树”约100万亩,主要分布在各地的沙地上。这些沙地杨树“小老树”到成熟年龄时亩蓄积量仍不足2立方米,只能做薪材,亩收入不足10元,其经济价值极低,严重挫伤了农牧民造林积极性,影响了林业生产发展。所以对其进行改造是当前林业生产上一个很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4.
“小老树”的成因与改造平原绿化中有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小老树”改造。“小老树”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个:(1)树木密度过大。例如宅旁树密度大的行距仅3米、株距2米,每亩超过100株,又没有及时间伐,以致部分植株根系盘结,树冠窄小,生长发育不良;(2)...  相似文献   

15.
在干旱地区种植乔木,由于缺乏必要的水分供应,其生长会处于停滞状态,几十年也不能成材,即形成所谓“小老树”。水分亏缺的原因,一是大气降水少,二是地形和土壤类型的制约。同样是300毫米的降水量,在地下水位较浅的风沙坨沼区及沿河平川,乔木可依靠地下水来补充降水的不足,所以能够长成材。而在地下水位较深的漫岗缓坡栗钙土上及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  相似文献   

16.
杨树是我省营造防护林、用材林、护堤岸林和绿化农村的主要树种。因为它容易成活,繁殖容易、生长迅速、收效快、用途广,所以颇受广大群众喜爱。广大贫下中农遵照毛主席“绿化祖国”“实行大地园林化”的伟大教导,发展了大量速生树种——杨树。对绿化我省,改变农村自然面貌、保田增产起到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武川县五家村林场一九七五年对十年生杨树“小老树”用北京杨0001号萌芽条为接穗,进行劈接改造获得成功。劈接改造后的杨树生长速度快,据一九七八年九月十日调查,平均树高十二公尺,比未劈接的高一公尺多,平均胸径九公分,比原来的粗二公分。初步观察,这个新品种当年叶形似北京杨;叶缘呈波纹状,三年后叶片似青杨;杆皮青绿色,光滑细致,十分美观。具有耐干旱、抗病虫、生长快、干形直、发芽迟、封顶早、落叶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地区现有杨树人工林面积近500万亩,其中有35万亩是“小老树”林。多年来,我们同有关部门协作。对“小老树”的形成原因、改造措施和予防方法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一、“小老树”形成原因全区35万亩杨树“小老树,多数分布在重盐碱土、白干土和过分干旱瘠薄的风积土上。如洮南林场靠山营林区328公顷小叶杨,其中小老树面积就占3/4。通过土壤剖面和生长量调  相似文献   

19.
“小老树”有的地方又称为“蹲山猴”,主要是人们对树木生长的客观规律认识不足,违背“适地适树”的原则,或造林前不整地,土壤板结,造林后又不抚育和保护,使林地杂草丛生,牲畜破坏,久而久之即形成了“小老树”。小老树的形态特征:高生长仃滞,树冠大,主侧枝不明显,病虫害多,幼龄树呈现老龄树状态,影响树木成材。通常采用的几点改造小老树的方法是:一、培土:在行内挑沟,沟宽、深各40厘米,将挖出的土培在树木根际,促使小老树复壮。二、平茬:杨树小老树在早春土壤解冻前进行平茬更新,使之萌发出新  相似文献   

20.
果树树体未老先衰,枝少、叶薄,落花落果严重,习惯上叫‘小老树’。据其成因,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造: 一、放树窝改土增肥。这种方法在春、夏、秋季均可进行。即在树冠下挖深九十厘米,宽八十厘米的环状沟,然后在沟内施入农家肥,再填入表层熟土,底层生土覆于地表。这种做法在于改善果树根系生长环境,以利根系生长。二、树下地面覆盖。干旱地区的果园,常因缺水而影响树体生长发育,形成‘小老树’。对于这种果树,进行树下覆盖效果很好。覆盖物可用杂草、秸秆等,覆盖物厚度为十厘米左右。有条件的可进行树盘覆盖塑料薄膜,效果更好。这样可提高土壤湿度和温度,促进根系生长。三、合理修剪,增加枝量。对各主、侧枝头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