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Li-COR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紫金牛的光合速率日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紫金牛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最高峰出现8:00,次高峰出现在14:00,有明显的"午休"现象,非气孔因素是导致午休的主要原因。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紫金牛光合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气孔导度。紫金牛叶片光能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强而降低,说明紫金牛对弱光的利用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2.
响叶杨光合速率及生理生态因子的日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Li—COR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响叶杨幼树的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响叶杨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最高峰出现在上午10:00,次高峰出现在下午15:00,午间有明显的“午休”现象。非气孔因素的影响是导致午休的主要原因。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响叶杨光合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气孔导度、光合有效辐射和胞间CO2浓度等。  相似文献   

3.
对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1年生营养杯苗的叶片光合作用和环境因子动态变化进行了测定,探索格木苗木光合日变化规律,分析光合作用与生理生态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决策因子。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现"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叶片温度(Tl)、蒸腾速率(Tr)、水汽饱和压亏缺(Vpdl)的日变化与光合有效辐射(PAR)一致,峰值在中午;空气相对湿度(RH)的谷值在中午;气孔导度(Gs)的日变化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全天出现"三峰"值,最高峰值在16:00;胞间CO2浓度(Ci)的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水分利用效率(WUE)、光能利用率(LUE)的日变化呈明显"U"型。影响格木苗木Pn的生理生态因子主要有PAR、Ca(大气CO2浓度)、Ta(空气温度)、RH、Gs、Tr、Tl和Vpdl,其中PAR、Ca、Tl和Vpdl为影响Pn日变化程度最高的因子,PAR为主要决策因素,Tl为主要限制性因素。由此可见,格木的光合日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同时生理生态因子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温室内不同茶树品种净光合速率及其生理生态因子日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5个茶树品种为试材,测定了5月底温室内茶树的光合日变化。在整个测定过程中,温室内处于一个弱光高温的环境。5个品种光合日变化表明,浙农139与乌牛早、龙井43在8:00-14:00的光合速率有极显著的差异;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出现单峰型和双峰型,迎霜呈双峰型日变化,其出现午休的现象是茶树自身生理节奏的体现;在弱光高温环境下,温度在35℃以上时茶树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这种抑制是温度影响下的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利用Li-6400光合仪测定了1年生‘渤丰1号’杨的光合日变化,研究其与生理生态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渤丰1号’杨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峰值出现的时间均是10:00和14:00,在12:00存在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全天净光合速率最大值为10:00的20.64μmol·m-2s-1,比第二峰值高出16%。相关性分析表明,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9290),与气孔导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呈显著正相关(r=0.8518、r=0.8226),与大气CO2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8433);在4个生态因子中,影响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是光合有效辐射和大气CO2浓度。  相似文献   

6.
喜树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本文对喜树光合速率 (Pn)日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在晴天条件下 ,喜树Pn日变化为双峰曲线 ,具有典型的“午休”特征。阴天时则为单峰型。影响喜树叶片Pn日变化的主要生态因子是光通量密度和相对湿度。造成光合作用“午休”的内在原因不是气孔导度下降 ,减少了CO2 的供应量 ,而是非气孔因素  相似文献   

7.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九节龙的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九节龙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趋势表现为"双峰"曲线,其次高峰和最高峰分别出现在10:00和14:00,表现出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且导致其"光合午休"的主要原因为孔因素。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九节龙光合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气孔导度。此外,九节龙叶片光能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与光合有效辐射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关系,即光合有效辐射越强,其叶片光能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越低,说明九节龙叶片利用弱光的能力比较强。  相似文献   

8.
影响滩地杨树净光合速率的生理生态因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滩地杨树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与多种生理生态因子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 ,建立净光合速率与单生态因子间的模型及多种生理生态因子之间的多元回归模型 .结果表明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光照、温度和气孔导度 (生理因子 )对杨树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曲线均为 :y2 =Ax;在 I-69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生长地、不同高程条件下 ,影响其净光合速率的主导因子不同 ;影响 16.2 m高程处的 1年生、10年生杨树净光合速率的主导生态因子为气孔导度 ,影响 14 .9m高程处 3年生和 10年生杨树净光合速率的主导生态因子为温度 .  相似文献   

9.
10个珍贵树种光合日变化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10种珍贵濒危树种实生幼苗,晴天条件下的光合作用日动态变化,结果显示: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蚬木(Excentrodendron hsienmu)、铁力木(Mesua ferrea)和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的Pn日变化呈"单峰"曲线,白荷(Schima superba)、柚木(Tectona grandis)、红荷(Schima wallichii)、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海南红豆(Ormosia pinnata)为"双峰"型;Pn日均值由大到小为:降香黄檀、海南红豆、火力楠、土沉香、白荷、格木、柚木、蚬木、铁力木、红荷;WUE日平均值由大到小为:红荷、蚬木、铁力木、火力楠、土沉香、格木、白荷、海南红豆、柚木、降香黄檀。不同树种间光合特性存在差异性,环境生态因子和相关生理因子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
在生长季节对红榉的光合等生理特性日动态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红榉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双峰型,呈轻微的光合"午休"现象,其峰值分别出现在上午8:00和下午14:00。根据日变化参数Pn、胞间CO2摩尔分数(Ci)和气孔限制值(Ls)的变化方向,推断红榉的光合"午休"主要受非气孔因素限制。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红榉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生理生态因子为Tr、Vpdl、Ca和Ci等。  相似文献   

11.
红椿和毛红椿是珍贵保护用材树种。红椿在我国零星分布,种群规模小,发展潜力巨大。本文从红椿和毛红椿的种苗繁育,营养特征与施肥技术、造林设计、用材和相关运用、化学和药理等方面综述红椿和毛红椿的研究进展,并对研究利用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分析毛红椿树高、胸径、材积生长特性,提出树高、胸径、材积生长规律和数量成熟年龄,为人工培育毛红椿大径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毛红椿人工林的生长动态,并对其制定合理的经营措施,以江西省南昌县毛红椿8年生人工林的树高、胸径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毛红椿的生长过程,拟合毛红椿人工林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模型。结果表明, Logistic方程对毛红椿树高拟合程度较好,幂函数对胸径拟合程度较好,抛物线方程对材积生长过程的拟合较好,且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本研究为一定区域内毛红椿人工林树高、胸径、材积的生长预测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也为毛红椿人工林定向培育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Li-6400光合系统测定仪对分别来自官山自然保护区、马头山自然保护区和九连山自然保护区的3个2年生毛红椿种源,进行光合特性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来自官山自然保护区的毛红椿种源,在高温强光下较之其它两个种源有较强的光合能力。毛红椿的净光合速率Pn日进程曲线呈"双峰"型,高峰出现在一天中的10:00和14:00左右,在天气晴朗情况下有较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同时通过比较同一种源不同月份(8~10月)的光合特性得知,9月是毛红椿生长的一个高峰期。  相似文献   

15.
以江西境内的5个毛红椿天然群体为研究对象,开展基于ISSR与SSR分子标记的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5个群体总体表现为杂合子过剩,纯合子不足,总的遗传多样性偏低;物种水平的基因多样度(h)为0.2524,各群体基因多样度按大小排序为:九连山>官山>井冈山>马头山>岩泉。毛红椿群体规模小且林龄结构单一,推测这是造成其杂合子过剩但是基因多样性低下的主要原因。遗传分化指标(GST)显示受检测的毛红椿各群体间已发生显著分化,但群体内的遗传变异约占总变异的70%,仍是变异的主要来源;群体间基因流值(Nm)仅为0.596,多世代后的随机遗传漂变会逐渐加剧毛红椿群体遗传分化。为保证遗传完整性及保持群体的多样性水平,在江西境内可仅选择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的九连山与官山两个群体来开展毛红椿的资源保存以及迁地保护。  相似文献   

16.
毛红椿播种育苗技术及苗期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2005-2006年对毛红椿的播种育苗技术和苗期生长规律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毛红椿于3月下旬播种,4月上旬出苗,7月下旬至9月中旬苗木高生长最快,9月中旬以后进入缓慢生长,至10月底苗木停止生长,其高生长量可达100 cm以上,最高可达150 cm;21、27、33、45株/m2 4种留苗密度实验表明,苗木地径生长与留苗密度密切相关,留苗越密则地径越小、高度越小,留苗越稀则地径越大、高度越小。生产上建议播种量为15 kg/hm2,留苗密度以30~33株/m2为宜。  相似文献   

17.
九连山毛红椿种群的结实特性及其生殖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红椿(Toona ciliata var.pubescens)为楝科(Meliaceae)香椿属植物,美誉"中国桃花心木",属国家二级保护濒危物种(傅立国,1991).我国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广东、广西、四川、贵州、海南、浙江和云南等省(区)有其天然林分布,但资源总量少,面临物种濒危的严峻局面.珍稀濒危植物生殖特性的研究对了解种群分布、动态、调控与更新,及其生态适应、系统发育过程等具有重要意义(Harper,1977;De Steven,1991),并可从生殖层面探讨濒危原因,寻求扩大濒危物种种群及其物种保护的有效措施(Harper,1977;Willson,1983).  相似文献   

18.
全光照自动喷雾条件下毛红椿嫩枝扦插正交试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光照自动喷雾条件下通过正交实验L9(34),2013年4~6月研究插穗粗度、插穗长度、激素处理时间和基质4个因素对1年生毛红椿嫩枝扦插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红椿嫩枝扦插生根均属皮部生根型,不同处理对嫩枝扦插生根、苗木生长均有显著影响,各因素对发根数量影响大小依次为插穗粗度〉插穗长度〉激素处理时间〉基质,对最长根长度、生根率、根系效果指数的主次效应均是基质〉插穗粗度〉插穗长度〉激素处理时间,插穗粗度是扦插发根数量的决定因素,基质对扦插生根起重要的主导作用。本次扦插最佳组合为:插穗粗度0.31~0.4 cm、长度4.1~6 cm、300倍根太阳生根剂浸泡5 s、膨化蛭石+泥炭土3∶1基质,扦插生根成活率高达95.1%,将有利于毛红椿嫩技扦插的规模化设施育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