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入境旅游目的地客流集散时空动态研究对于旅游目的地入境旅游市场精确定位、旅游业发展重点与方向的确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中构建了入境旅游目的地客流空间集中指数模型、入境旅游目的地客流重心模型、入境旅游目的地旅游市场竞争态模型及运用GIS功能对内蒙古2000-2013年入境旅游目的地客流时空动态演变及入境旅游市场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3年,内蒙古入境游客人数从391943人迅速增加到1616136人,年均增长率达12.50%,内蒙古东部与中西部入境游客数量差距巨大,且呈现东部地区入境游客数量增长速率逐渐降低,中部地区入境游客数量快速增长,西部地区入境游客数量增长缓慢特点;2)入境旅游目的地客流空间集中指数逐渐变少,表明入境客流在旅游目的地选择上呈现逐渐分散态势;3)入境客流重心的运动模式呈现由“中部-东部-中部”的动态流动模式,市场重心于2000-2007年逐渐向东部地区偏移,2007-2013年逐渐向中部偏移,表明内蒙古入境客流重心不稳,入境旅游客流集散空间变化较大;4)入境旅游目的地旅游市场中缺少明星市场,有2个金牛市场、6个幼童市场和4个瘦狗市场,表明内蒙古地区入境旅游目的地市场发展水平较低,但发展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2.
基于流量和流质指数,对内蒙古12盟市入境旅游流的时空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各盟市入境旅游流的流量逐渐提升,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双核"的集聚模式;(2)各盟市入境旅游流的流质演化表现不一,呼伦贝尔表现为流质停滞,锡林郭勒表现为流质下降,其他地区的流质逐渐改善;(3)基于流量和流质的匹配,各盟市入境旅游流表现为四种类型,即:高流量-高流质、高流量-低流质、低流量-低流质、低流量-高流质。  相似文献   

3.
运用城市地理学中的经典理论-中心地理论,选取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增长率两项衡量旅游目的等级的指标,研究了中国入境旅游目的地空间形态和演变态势。研究发现,交通条件对入境旅游目的地空间形态的影响显著。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等60个城市的入境旅游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入境旅游目的地呈现"三棱锥体"形态。北京入境旅游目的地形成了以北京为棱锥顶,以天津、青岛和大连为棱锥底的"三棱锥体"形态;上海入境旅游目的地形成了以上海为棱锥顶,以南京、杭州、苏州为棱锥底面的入境旅游目的地格局;广州入境旅游目的地体系目前还处于发育当中,二、三级入境旅游目的地仍在不断变化。文中运用中心地理论探讨入境旅游流空间形态和机制,旨在为入境旅游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力求能从宏观上把握中国入境旅游流特征,进而为入境旅游的均衡发展和各省市旅游政策的制定等宏观决策提供理论层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为比较,采用2005、2010和2015年云南省16州(市)的旅游统计数据,利用等级结构、旅游经济联系度等方法,揭示10年来旅游规模分布及扩散与景区品质的关系。研究表明:1)入境旅游规模集中分布在世界级景区所在城市,随世界级景区变化而演化;国内旅游规模主要分布在景区品质高的城市,并呈现以昆明为中心的集聚特征,但整体向高品质景区演化。2)入境旅游规模与景区品质呈二次函数关系;国内旅游规模与景区品质显著正相关,但比景区品质等级结构更加扁平化。3)入境旅游规模在世界级景区城市和边境城市之间点点扩散;国内旅游规模以昆明为中心向景区品质高的城市圈层扩散,圈层内形成了资源品质不高但旅游规模大的过渡城市,圈层外出现景区品质高但旅游规模小的过滤城市,即"错位发展"城市。  相似文献   

5.
根据西北地区2001-2011年入境和国内旅游数据的统计、分析,借用首位分布和位序-规模分布理论,结合标准差、基尼系数、变差系数、赫芬达尔指数和首位度,对其旅游规模差异及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西北地区入境旅游规模绝对差异迅速扩大,相对差异缓慢增长,具有局部省份高度垄断现象;与入境旅游规模相比,国内旅游规模绝对差异较大,相对差异较小,集聚程度较低,但都呈扩大趋势;入境和国内旅游规模首位分布特征显著,位序几乎没有变化,旅游业发展不均衡且不均衡格局相对稳定。研究认为:旅游规模差异是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西北地区入境旅游规模受交通区位与旅游资源丰度的影响最大,而国内旅游规模主要受交通区位、旅游资源丰度和GDP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新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动态演化结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分析,新疆入境旅游人数和外汇收入增长趋势明显,总体发展缓慢,竞争力弱化、趋势明显,但市场结构相对合理,应合理进行空间布局及优化旅游消费结构。文中运用旅游客源市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时间、空间、消费和需求结构,分析了大量相关数据,通过EXCEL软件统计、文献分析等方法,定量计算和分析了1999-2009年11年间新疆国际旅游客源市场地理空间结构、旅游偏好亲景度和市场竞争态时空演替特征、包括新疆目的地竞争态动态演化模式,"亲景度-竞争态矩阵模型",对新疆入境客源市场结构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开拓新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针对性对策。  相似文献   

7.
基于重心模型的中国入境旅游地域结构演变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运用重力模型,采用1990-2006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数据,计算出各年份入境旅游客流、旅游外汇收入的全国和各大区重心位置,结果表明:入境旅游客流重心在经度和纬度方向上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波动性,总的变动趋势由低纬度向高纬度的方向移动,接待客流量的南北差距在缩小,东西部差距呈年际波动;旅游外汇收入重心整体呈现由西向东,由北向南规律性移动,旅游外汇收入的南北、东西差距总体进一步加大,近两年出现缩小趋势;入境旅游客流与旅游外汇收入重心在位置上有差异,收入重心在南北方向上较客流重心偏北约2个纬度,在东西方向上收入重心较客流重心偏东约1个经度;七大区的入境旅游客流重心、收入重心空间变化呈现不同的特点,在各个大区内省际之间入境旅游发展存在着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8.
入境外国旅游流网络分布、性质和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拓展入境旅游外国市场是我国入境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应用地图法研究了入境外国旅游流网络空间分布特征,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复杂网络理论研究了该网络的性质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入境外国旅游流在中国的空间分布范围大且不均衡,形成了两个"金三角",四个"银三角"和两个集中分布区。2)入境外国旅游流网络是无标度网络,网络中核心节点少,边缘节点多,核心节点的稳定和发展对全国入境旅游业的稳定和发展起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3)网络中的节点可分为口岸、枢纽、中转、复合型等四种类型,分别发挥着旅游流出入境口岸、集聚和扩散、中转、多种功能复合等作用。4)入境外国旅游流在少数核心城市间转移和扩散,能大规模吸引和组织入境外国旅游流的目的地数量较少。  相似文献   

9.
基于点-轴理论的辽宁旅游发展空间战略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点-轴理论,并在充分考虑辽宁省自然条件、基础设施与旅游发展现状的背景下,文中通过旅游竞争力评价、旅游节点城市流强度测算以及城市规模分析、交通等级和地理区位分析等方法,在剖析辽宁省旅游发展面临的空间问题的同时,进一步为旅游发展空间战略构建提供了依据。综合分析之后,文中提出辽宁省应以丹东、锦州、大连、沈阳和铁岭为五大旅游增长中心,构建"五心、五团、25极;两主轴、三次轴,八外联轴"的旅游发展空间战略。辽宁旅游发展空间战略的目的是不断提升辽宁旅游竞争力,并实现省内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文中的研究既丰富了"点-轴"理论的内容,又对其他地区旅游布局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建立旅游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求取权重,从旅游经济、社会发展、国际化水平、环境保护和旅游支撑力这5个方面评价了北京市旅游发展绩效水平.研究表明了此间北京市旅游发展绩效指数有所下降、且16个区县间的差异较大,呈现了中心显著高于外围的空间格局.进一步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表明北京旅游发展绩效存在空间集聚性.文中讨论了研究结果赋予的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旅游景点兴趣点数据,以陕西省107个县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分析方法探究景点空间分布特征,引入地理探测器模型识别景点空间分异机制,旨在明确陕西省县域旅游景点空间分异与影响机制,为景点布局建设与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景点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不均衡状况突出,呈现"宝塔"状分布格局,关中景点集中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2.
文中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泰尔系数和集中指数,对1994-2010年山西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特征及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入境旅游市际差异逐渐缩小,地带间和地带内差异分阶段影响市际差异;地带间差距在缩小,下降速度和幅度均较大;地带内差异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经历了波动下降、缓慢上升和缓慢下降并趋于稳定三个阶段。旅游资源禀赋、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区位因素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是区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北京入境旅游流向西北五省转移是北京入境旅游流扩散转移的一部分,认清其演变规律对了解我国入境旅游流运动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利用年际变动指数、转移态、时空分布集中指数等转移指标进行计算并分析了北京入境旅游流向西转移的特征,从而为西北五省旅游区旅游发展等提供理论参考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自助游空间结构是自助旅游流空间位移的表现形式。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云南省16个地级城市为节点,通过搜索整理网络游记的方式构建云南省自助游空间网络,揭示了云南省自助游的空间结构特征:云南省自助游网络的整体密度为0.217,旅游流的整体互动不明显,旅游流空间结构呈现"局部联系密切,整体联系疏松,发展不平衡"的特征;网络核心-边缘空间结构表现出局部区域旅游影响力较弱,仅限于旅游资源相对较密集的局部区域,其内部联系较紧密,反映了游客自助游"喜集聚,厌分散"的空间结构特征;旅游网络节点具有4个明显的空间节点等级:自助游核心节点、自助游重要节点、一般旅游目的地节点以及边缘旅游节点。  相似文献   

15.
基于区位熵的含义构建了入境旅游经济区位熵,以其为测算工具,选取1995年、2000年和2005年时间断面的入境旅游相关数据,探讨了中国入境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并运用相关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其成因。结果显示中国入境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格局的演变特征为:呈繁荣区与落后区两极演变格局,经历了分散-集聚-扩散的演变过程,从东至西一直呈现出显著的梯度地带性差异。目前的显著性影响因素为高等级旅游资源的吸引度、社会经济水平、商业服务业的发育程度、航空旅客吞吐量、第一大城市的规模、城市化水平等。而客运量和吞吐量、区域城市的等级体系首位比等因素的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以262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样本,以Arcgis10.0空间分析技术为研究方法,对其空间分布形态、集聚特性及省域分布特征进行了定量表征,发现示范区空间分布不均衡,表现为中、东部密集,西部稀疏,且形成了两个高密度圈,集中分布在海南省和两湖地区。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示范区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旅游资源禀赋指向性,即旅游资源禀赋高的地区,示范区数量也较多;交通区位也是主要因素,示范区集中分布在京沪、京广等公路、铁路干线附近;经济发展水平在宏观层面影响着示范区的空间分布,但在微观层面影响性并不强。  相似文献   

17.
对西北民族地区"非遗"旅游资源分别开展了基于点(优秀旅游城市、5A级旅游景区)、线(铁路、国道)以及点-线综合的GIS缓冲区分析,以总结其空间结构及资源属性特征,旨在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其旅游发展战略规划提供决策参考。西北民族地区"非遗"旅游资源宏观上集聚特征明显,呈现"六簇一带"的空间格局,但微观尺度却相对分散,具有以公路为主线的交通指向性特征和开发进程中的城市指向性特征。这种具有矛盾性的双重特征与西北地区民族文化的形成过程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8.
构建北京旅游本底趋势模型,从入境旅游、国内旅游两方面分析金融危机对北京旅游业的影响.研究表明:1)金融危机对北京入境游客规模与经济规模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其中2008年与2009年的入境游客规模受到的影响最大(年客流损失率分别为15.91%与9.18%),2009年入境旅游经济规模的年收入损失率最大(8.35%),入境旅游客源空间2008年呈现萎缩状态,但2009年以后逐渐恢复.2)金融危机对北京国内旅游业的冲击和影响并不明显.3)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北京游客总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损失客流量为1200万人次,至201 1年旅游人次开始回升;2008-2010年旅游经济规模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洪涝灾害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辽宁省21个气象站点1958-2008年逐日降水观测数据,采用Z指数方法和区域旱涝等级评定,并运用Morlet小波分析和Kriging空间插值法对辽宁省近51年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变化方面来看,1958-2008年间的降水变化呈波动式下降趋势,减小趋势为1.96mm/a,年际变幅比较大,且呈周期性变化,主周期约为9年,次周期约为24年和3年;从空间变化方面来看,根据EOF分析,辽宁省降水分布呈现整体一致性、东南-西北对称相反性、中部-两侧对称相反性。主体变化是由辽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洪涝灾害区主要集中在辽北、辽中、辽西北部分地区的大、中河流的中下游平原。  相似文献   

20.
运用聚集分形理论对旅游吸引物系统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和描述,不仅可以整体上揭示区域旅游吸引物发展的空间集聚特征,并且能定量识别差异化旅游吸引物类型的空间结构特征.以北京市5种类型的旅游吸引物(共1057处)为研究对象,运用聚集分形维数测算方法,从北京市旅游吸引物系统整体分布格局和各类型差异化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特征两个层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北京市旅游吸引物系统整体具有显著空间聚集分形结构特征,距城市中心2.43km范围内,旅游吸引物呈松散离散分布,而2.51km至市域范围,旅游吸引物系统结构向心性强呈集聚紧凑分布.观光旅游、主题活动、康体健身旅游吸引物均以城市中心为核心逐步分散布局于主城区内,呈现出紧凑的集聚式分布特征;度假疗养吸引物集聚分布于小汤山地区,沿半径方向吸引物密度递减;民俗体验型旅游吸引物系统以雁栖镇为重心沿半径方向密度小幅度递减,空间分布基本呈均衡状.通过对旅游吸引物系统分形特征的测算研究,刻画出了系统的空间特征及分异趋势,为区域内旅游吸引物系统的空间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引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