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禾谷缢管蚜、萝卜蚜和绣线菊蚜测定了苦皮藤素与除虫菊素混配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天然苦皮藤素与天然除虫菊素在20∶1到1∶20测定范围内复配使用的共毒系数在136.7~261.2之间,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天然苦皮藤素与天然除虫菊素质量比为4∶1时,对禾谷缢管蚜、萝卜蚜和绣线菊蚜的联合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共毒系数分别为257.3、261.2和246.8。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按最佳配比复配使用,对三种蚜虫的防治效果也显著高于相同剂量下单剂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鱼粉、肉骨粉、豆粕、菜籽粕及芡粉等几种天然蛋白原料为底物,以碱性蛋白酶为水解酶制备出天然蛋白原料的水解物,用培养皿生物分析法检测不同蛋白原料水解物在不同浓度(0.5、1、2、5 mg/mL)条件下对杂草野菊种子的生根抑制活性。结果表明:不同蛋白原料制备出的水解物对野菊种子萌发根系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并且随着浓度增加其抑制活性增强,不同蛋白原料水解物的除草活性有显著性差异,其除草活性顺序为:鱼粉水解物>肉骨粉水解物>豆粕水解物>菜籽粕水解物>芡粉水解物,水解物的根抑制活性与原料的蛋白含量及其水解物的多肽含量成正相关性,作者推测,天然蛋白水解物中的多肽可能是植物种子萌发时根系生长抑制活性物质,但这种根抑制活性究竟是由于特异性多肽的化感作用还是植物种子萌发时对高氮胁迫反应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4.
天然油菜素内酯对五种牧草种子发芽和胚根下胚轴伸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9个不同浓度的天然油菜素内酯溶液浸种处理5种牧草种子,观测其对种子发芽和胚根下胚轴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0.01 mg/L浓度处理使苜蓿种子发芽率比对照提高了32.2%,发芽天数缩短了1.4 d;0.01mg/L处理使鲁梅克斯种子发芽率增加了27.8%,0.05 mg/L处理使其发芽天数提前了0.8 d;0.03 mg/L处理使普那菊苣种子发芽率提高了28.9%,发芽天数缩短了0.3 d;0.4 mg/L处理使串叶松香草种子发芽率增加了26.7%,发芽天数提前了1.2 d;0.03 mg/L处理使小冠花种子发芽率提高了23.3%,0.05 mg/L使其发芽天数缩短了0.9 d。0.05、0.07、0.03、0.4和0.03 mg/L处理对苜蓿、鲁梅克斯、普那菊苣、串叶松香草和小冠花胚根下胚轴伸长的促进效应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6.
7.
五种杀虫剂对蜜蜂的经口毒性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分别采用"小烧杯法"和"饲喂管法" 检测了50%虫螨腈水分散粒剂(WG)、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EC)、80%氟虫腈水分散粒剂(WG)、50 g/L氟虫腈悬浮剂(SC)、10%阿维菌素·哒螨灵乳油(EC)5种杀虫剂对蜜蜂工蜂的经口毒性。其中, "小烧杯法"测得的48 h LC50值分别为21.3、0.490、0.112、0.075 7、0.488 mg/L, "饲喂管法"测得的48 h LC50值分别为134、0.730、1.33、0.668、1.54 mg/L。就这5种杀虫剂而言,"饲喂管法"测得的48 h LC50值均不同程度高于"小烧杯法"。以摄入量计,则"饲喂管法"测得的48 h LD50值分别为1.34、0.007 30、0.013 3、0.005 37、0.015 4 μg/蜂。按毒性等级标准划分, 50%虫螨腈WG对蜜蜂具有中等毒性,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10%阿维菌素·哒螨灵EC、80%氟虫腈WG和50 g/L氟虫腈SC对蜜蜂为剧毒。如果采用危害商值(Hazard Quotient,HQ)衡量药剂的风险性,则上述5种杀虫剂对蜜蜂的HQ值分别为84.0、205、3 247、3 609、8 939,表明它们对蜜蜂均具有潜在风险。同时还就两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2种荒漠植物根系生物量分布与土壤水分、养分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野外挖根试验和室内样品分析测试的研究,测定了2种荒漠植物多枝柽柳和梭梭群落内土壤水分、养分的含量及其分层根系生物量,分析了2种荒漠植物根系生物量的垂直分布与土壤水分、养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 2种荒漠植物的根系生物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少,符合指数递减模型,多枝柽柳的根系生物量是同林龄梭梭的2.36倍。2 2种荒漠植物群落内土壤水分含量差异显著,养分差异不显著。3 2种荒漠植物的根系生物量与土壤水分之间的相关关系显著,其中多枝柽柳与土壤水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梭梭与土壤水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在干旱区,土壤水分状况对植物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极大。4 2种荒漠植物根系生物量与土壤养分的相关关系不显著,表明在本地区极端干旱的恶劣环境中,土壤养分不是植物根系生长的限制性因子。 相似文献
9.
在综合分析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确定了额济纳天然植被恢复的合理生态地下水位是2~4 m.给出恢复生态地下水位的需水量计算方法,并计算了恢复到合理生态地下水位的需水量为32.57×1O8~20.44×108m3.还通过对地下水不同补给途径的分析,计算出地下水的补给量共计8.45×108m3/a.按照黑河流域调水方案,要将不同现状地下水位恢复到合理生态地下水位还有一定难度.因此,考虑在不同恢复期限内,按不同恢复程度逐步恢复的方案.经分析论证后,最后提出了5年80%恢复生态地下水位到4 m和5年50%恢复生态地下水位到2 m作为规划方案.2种方案的实施均可使额济纳退化的天然植被得到有效恢复. 相似文献
10.
11.
茎叶喷雾是当前化学农药最常用的施药方式,但是存在着农药蒸发飘移、弹跳碎裂、因过度铺展而脱靶流失等缺陷,导致农药利用率低。通过研究农药在植物体内的吸收及传导性能,选择合适的农药研发根部施药的剂型与技术,能够降低环境因素对农药有效成分的不利影响,并通过农药的缓慢释放与剂量调控维持更长时间的药效,从而有效提高农药利用率。本研究以室内营养土和营养液两种模式培育的水稻为模式作物,研究了三环唑、噻呋酰胺、己唑醇、氟环唑和嘧菌酯5种不同类型的杀菌剂在水稻苗期植株中的吸收与传导行为。结果表明,这5种杀菌剂均可以被水稻幼苗根系吸收并向上传导,但效率存在差异。在营养土和营养液培养条件下,水稻幼苗根部的三环唑含量在4 h~2 d内明显高于茎叶部,施药5 d后三环唑在水稻中的转运因子值均大于1,说明三环唑具有良好的向上传输性能,而其他农药向上传输的能力较差。相比其他4种农药,三环唑更适合加工成根部施用的剂型,更易于通过水稻根部吸收后向上传输与分布,以有效防控茎叶部病害。该结果可为根部施用的药剂研发提供思路,为农药根部施药技术的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商洛地区土壤蔗糖酶及过氧化氢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商洛地区土壤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与土壤养分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商洛地区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对蔗糖酶活性有较强的直接和间接作用,与蔗糖酶活性显著相关,是影响蔗糖酶活性的主要因素;土壤全氮和速效钾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有较强的直接和间接作用,并且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也较大,是影响过氧化氢酶活性的主要因素.土壤酶与土壤养分因子的相关性表明:土壤酶活性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状况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3.
6种农药对家蚕的毒性与安全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毒叶饲喂法测定高效氯氟氰菊酯、茚虫威、吡虫啉、毒死蜱、杀虫单和百菌清对家蚕的毒性。4d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和茚虫威对家蚕LC50<0.5 mg·L-1,属剧毒级,吡虫啉、毒死蜱和杀虫单对家蚕LC50为0.5-20 mg·L-1,属高毒级;这5种杀虫剂的田间施药浓度/LC50比值远大于10,对家蚕都具有极高风险性。杀菌剂百菌清对家蚕的LC50 为2 828mg·L-1,对家蚕属低毒级,田间施药浓度/LC50比值介于0.1-1.0之间,对家蚕为中等风险性等级。 相似文献
14.
六种杀虫剂对家蚕的毒性与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在室内用毒叶接虫法、夹毒叶片法、触杀法及熏蒸法测定了 6种杀虫剂对家蚕Bombyx mori L .的毒性。结果表明 ,丁硫克百威、灭多威具有胃毒和中等的触杀毒性 ;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氟虫腈、阿维菌素具有胃毒和触杀毒性 ;熏蒸作用对家蚕影响不大。 6种杀虫剂毒叶接虫法毒性比 (Toxic ratio)均小于 0.5 ,对家蚕的毒性极大 ,要严禁以任何方式在桑园及桑园附近的农田施用。 相似文献
15.
技术的经济效益及技术效果对技术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基于通辽市农户玉米生产田块尺度的调查数据,从节水灌溉技术的成本收益、技术使用的产量效果两方面对节水灌溉技术进行经济及技术评价,目的是分析不同推广条件的影响,考量技术使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项目区农户、经营规模30-50亩、高中及以上学历、一兼农户等条件下,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具有更高的比较优势.该区域玉米生长期最佳用水量处于200m3/亩到300m3/亩区间.玉米节水灌溉的增产效果在10kg/亩左右,成本收益效果在130元/亩左右.因此,节水灌溉能够显著节约农户生产成本,实现粮食增产,适宜在有条件地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 (SDHI) 类杀菌剂与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琥珀酸脱氢酶 (SDH) (以下简称BcSDH) 的结合方式,阐明BcSDH对SDHI类杀菌剂产生抗性的结构生物学机制,通过同源建模构建了BcSDH的三维模型,通过分子对接预测了5种SDHI (异丙噻菌胺、氟吡菌酰胺、氟唑菌酰胺、吡噻菌胺和啶酰菌胺) 与野生型和突变型BcSDH的亲和力及结合模式之间的变化,分析其抗药性机制,对相关突变位点进行保守性预测,并分析突变类型。结果表明:5种SDHI与BcSDH 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其中酸部分插入BcSDH活性腔底,胺部分在活性腔口,能够形成牢固的疏水作用、氢键、卤键、π-π堆积作用和π-阳离子等相互作用。B-P225F氨基酸残基突变 (以下简称突变) 会造成活性腔口变窄,使得SDHI酸部分不能进入活性腔;B-P225L突变会造成异丙噻菌胺、氟吡菌酰胺和吡噻菌胺与靶标蛋白的结合模式发生变化,亲和力降低;B-H272R突变后,活性腔底变窄,与SDHI的亲和力下降。另外,保守性分析结果表明,B-P225和B-H272均位于BcSDH的保守区域,B-P225F、B-H272R和B-H272L突变可能为随机突变。因此推测BcSDH的B-P225F和B-H272R突变可能是引起灰葡萄孢对5种杀菌剂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也可能是引起SDHI类杀菌剂之间交互抗性的主要原因之一;B-P225L突变可能降低灰葡萄孢对部分杀菌剂的敏感性,而不是引起BcSDH对SDHI类杀菌剂产生交互抗性的主要原因。在实际生产中,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抗性监测治理策略来延缓灰葡萄孢对SDHI类杀菌剂抗性的产生,在SDHI分子设计时也应考虑该位点氨基酸残基突变,避免产生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17.
大青沟水曲柳、蒙古栎、大果榆苗木根系生物量与土壤养分及pH值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测定了水曲柳(Fraxinus mandschurica Rupr.)、大果榆(Ulums macrocarpa Hance.)和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Fisch.ex Turcz.)植物群落土壤养分含量及pH值,测定了7年生水曲柳、大果榆和蒙古栎苗木根系生... 相似文献
18.
四种杀虫剂对桃蚜和异色瓢虫的选择毒性及 害虫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的协调性评价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测定了吡虫啉、鱼藤酮、阿维菌素和印楝素4种杀虫剂对桃蚜及其捕食性天敌异色瓢虫成虫的相对毒力。4种药剂对桃蚜的毒力大小依次为阿维菌素>吡虫啉>鱼藤酮>印楝素,其LC50分别为0.042、1.96、6.54和10.17 mg/L。对异色瓢虫的LC50则分别为1009.42、201.89、8202.90和大于7500 mg/L,益害毒性比分别为24033.81、103.01、1254.27和大于786.63。4种药剂在有效防治桃蚜的前提下对天敌异色瓢虫的安全性依次为阿维菌素>鱼藤酮>印楝素>吡虫啉。阿维菌素、吡虫啉、印楝素和鱼藤酮这4种药剂均可在蚜虫综合治理中发挥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苹果树皮组织结构衰老变化与腐烂病的关系及调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苹果树不同枝龄的树皮切片,发现未曾形成落皮层的部位树皮韧皮纤维束的层数和枝龄是一致的,为观察树皮组织结构变化,提供了发育解剖学依据。探明在树皮衰老过程中,新周皮下面树皮组织中韧皮射线外端开始弯曲和结构消失的年份与树体发生腐烂病的轻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经统计分析,提出了"壮树"的初步标准,经检查验证,结果一致。试验证明,对衰老部位的树皮人为更新,可取得防病保树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