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苹果黄蚜(Aphis citricola van der Goot)和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 Matsumura)是危害较严重的两种果树害虫,且化学防治导致"3R"问题日益突出。为探索安全有效的生物源农药绿色防治技术,通过田间调查和防治试验,在陕西省白水县和乾县苹果园进行两种害虫动态监测及生物源药剂筛选。结果表明:苹果黄蚜1 a中的大发生时期在5-6月,百梢虫量最高达1 552头,建议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为5月上中旬。金纹细蛾幼虫发生高峰期分别为7月上旬、8月下旬和11月中旬,百叶虫斑数最高达17个。金纹细蛾成虫1 a发生4代,分别为4月下旬、6月中下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和9月下旬,第3代危害最严重,单个诱捕器诱虫量最高达1 344头。4月下旬是金纹细蛾越冬代成虫羽化的盛期,是应用性诱剂诱杀防治的关键时期;而6月中下旬是进行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生物源农药22.4%螺虫乙酯悬浮剂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较好,药后7 d防效仍在80%以上,1.8%阿维菌素微乳剂、0.3%印楝素乳油、6%鱼藤酮乳油也有较好防效。0.3%印楝素乳油对金纹细蛾持效性长,药后15 d防效仍达81.25%,1.8%阿维菌素乳油和2.2%甲维·氟铃脲乳油药后15 d防效也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2.
褚辉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8):1815-1817
本研究通过3 a野外调查,了解黄杨绢野螟幼虫在奉贤的发生规律,该虫在奉贤一年发生3代,幼虫危害高峰期分别为3月至4月上旬、5月下旬至6月中旬和8月上旬至中旬。纳米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甲维盐3 000倍液对黄杨绢野螟幼虫的防治效果最好,且持效期也较长,药后30 d防效仍可达100%。5%甲维盐5 000倍液和5%甲维盐10 000倍液在药后7 d的校正防效也达到100%,但5%甲维盐10 000倍液持效期较短。1.8%阿维菌素3 000倍液或5%茚虫威3 000倍液药后14 d的校正防效仍可达93.33%,也是防治黄杨绢野螟的理想药剂,可与甲维盐轮换使用,以降低抗药性的产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水稻赤斑禾沫蝉田间消长规律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2009年,在贵阳市海拔1100 m地区进行了水稻赤斑禾沫蝉的发生规律调查和8种农药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田间消长出现明显的单峰型,发生期在6月下旬至9月下旬,发生盛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高峰期在8月上中旬,防治适期应在8月上旬;筛选出3%啶虫眯乳油2000倍液、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4000倍液等5种药剂的防效较高,药后1 d,防效为97.18%~100.00%;药后3 d,防效为95.86%~100.00%;药后7 d,防效为85.34%~97.12%;药后14 d,防效为83.44%~96.06%。  相似文献   

4.
香樟兰矩瘤蛎蚧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兰矩瘤蛎蚧(Eucornuaspis machili Maskell)是上海地区危害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的新害虫,在绿带内对香樟生长造成较大威胁.该虫在上海地区1年发生3代,大多以受精的雌成虫越冬,少量以孕卵雌成虫、产卵雌成虫和若虫越冬.第1代若虫3月下旬始见,孵化高峰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第2代若虫孵化高峰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3代若虫孵化高峰期为10月上旬至10月中旬.经试验,在第1代若虫孵化高峰时用10%吡虫啉(Imidacloprid)WP2000倍液、花保EW 100倍液喷防、树虫一针净(30%敌畏·氧乐)EC原液滴注,防效达88.14%~96.75%;若虫固定后可用95% 蚧螨灵(Petroleum oil)100倍液喷防,29d后校正防效可达93.57%.  相似文献   

5.
大叶黄杨尺蠖是绿篱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在吴江地区大叶黄杨尺蠖1年发生3~4代,以2代幼虫危害最为严重。4.5%高绿宝EC 3 000倍液和1.1%绿浪EC 1 000倍液药后9 d防效为100%,55%杀苏DP 1 000倍液防效为95.3%。  相似文献   

6.
梨星毛虫在豫西地区1a发生1~2代。1代区幼虫发生期为4月上旬至8月中旬,发生高峰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和7月份;2代区幼虫发生期为4月初到10月上旬,发生高峰期在5月上旬和8月上、中旬。1代区幼虫危害期为4月上旬至8月底,危害高峰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和7月中、下旬;2代区幼虫危害期为4月初到10月中旬,危害高峰期在5月上旬和8月中旬至9月上旬。药剂试验结果表明,20%杀铃脲EC 5 000倍的防效最好,7d的防治效果为100%;其次是5%灭幼脲4号EC 2000倍,7d的防治效果为98.63%。  相似文献   

7.
反季节番茄棉铃虫危害调查及无公害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掌握在番茄反季节栽培条件下棉铃虫的发生危害规律,制定无公害防治措施,2004~2005年在贵州大方县达溪镇对番茄棉铃虫发生危害进行了调查及无公害农药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棉铃虫幼虫在番茄上危害花、果为8月中下旬和9月下旬~10月中上旬,造成果实虫孔盛期在8月中旬~9月下旬,虫孔高峰9月中旬。选择5种无公害农药做田间防效试验,筛选出3种防效较高的农药,在施药后5 d和10 d,防效分别为93.84%~92.35%、90.86%~84.95%和89.40%~85.20%,可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8.
豆荚螟对法国细刀豆的危害调查及无公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在贵州独山县城关镇石牛村实施豆荚螟(Etiella zinckenella Treitschke)对法国细刀豆发生危害调查及无公害农药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豆荚螟在法国细刀豆上的危害为第2、3代.主害代为第2代,幼虫危害花、荚和造成虫孔盛期在6月上旬至下旬,高峰期在6月下旬;成虫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高峰期在6月下旬。选择5种无公害农药做田间防效试验,筛选出2种防效较高的农药。防效分别为93.43%~87.75%和98.00%~85.94%。  相似文献   

9.
2010—2011年,采用拍网法对武汉地区茶树假眼小绿叶蝉成、若虫的消长动态进行调查,并评价4种杀虫剂对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武汉地区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消长动态趋势总体相似,均呈现2个虫口发生高峰,第1次高峰在6月上旬至7月中旬,第2次高峰在9月中旬至11月中旬,第1次高峰虫量多,第2次高峰持续时间较长;成、若虫的发生期有所不同,若虫发生期为4月上中旬至11月下旬,成虫全年可见。150 g/L茚虫威乳油、240 g/L虫螨腈悬浮剂、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对假眼小绿叶蝉防效见效快,药后1 d防效达61%~88%,药后3 d防效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黔西南园林植物草履蚧生物学特性观察及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对黔西南地区危害园林植物的草履蚧(Drosicha corpulenta Kuwana)的防治提供参考,对草履蚧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察和药剂防治试验.该虫在黔西南1年发生1代,以卵在树干周围的土层(10 cm左右)、土缝、石缝、草堆中越冬.1月中旬卵开始孵化,3月中旬至4月上旬蜕皮,4月下旬开始出现成虫,5月中旬交配,5月下旬至8月下旬产卵.雄若虫4月上旬第2次蜕皮后化蛹,雌若虫第2次蜕皮后则继续取食,4月下旬至5月上旬第3次蜕皮成成虫.40%速扑杀乳油1 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1 000倍液对草履蚧具有良好的防效,药后7 d的防效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