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蛹虫草人工栽培种的分离与复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薛建娥  冉翠香 《食用菌》2002,24(2):17-18
蛹虫草 ,俗称北冬虫夏草。我国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吉林、河北等省区。现在用人工培养基栽培蛹虫草已成功 ,人工栽培的蛹虫草经药理学分析 ,其营养及药用价值与天然冬虫夏草相近 ,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叙述了我系人工培植蛹虫草过程中菌种的分离与复壮方法。1 材料与仪器1.1 菌 株 本所生长良好、健壮且无病虫害的人工培植的蛹虫草一瓶。1.2 仪器与试剂 仪器为超净工作台 ,恒温培养箱 ,高压灭菌锅 ,试管 ,小刀 ,接种铲 ,酒精灯等。试剂为 3 8%甲醛 ,0 .2 %升汞溶液 ,酒精棉球 ,无菌水等。2 培养基配制2 .1 培养基的配制…  相似文献   

2.
人工培育蛹虫草优质高产的技术环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培育蛹虫草优质高产的技术环节任士升(江苏省铜山县七庙虫草真菌厂棠张镇221113蛹虫草菌为兼性寄生菌,其生长基质及生态环境较一般食用菌特殊,故人工培育成功率不高;且在产量和质量上都较不稳定。我厂自1990年投入对该菌株的人工驯化,1993年投入...  相似文献   

3.
氮源对北虫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野生北虫草寄生于鳞翅目昆虫蛹上,以其体内的有机氮化物作为菌丝生长的氮源。经人工驯化后的北虫草可在添加了营养因子的米饭培养基上生长,形成子座。在所添加的营养因子中,用于代替蛹体的有机氮的种类和数量对北虫草的生长影响最大。本试验通过在米饭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的氮源,旨在筛选出既能满足北虫草生长对氮的特殊需求,又经济实用的氮源添加物,为北虫草的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和方法1.1供试菌种:北虫草菌种A6号,公司自培育。1.2基本培养基(CK):大米96%,蛋白胨2%,蔗糖2%,磷酸二氢钾0.15%,硫酸镁0.05%,维生素B1微量。1.3供试氮…  相似文献   

4.
北虫草商品化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个北虫草菌株、5个培养基配方和3种栽培容器进行了北虫草栽培试验研究,并从经济效益方面对其进行了估算分析.结果表明:金地一号菌株优质、高产、商品性好、经济效益高,可作为今后北方地区室内栽培的当家优良菌株进行推广种植;小麦培养基栽培北虫草,不仅产量高、质量好,而且成本低,故采用小麦培养基更具有优势;塑料瓶栽培北虫草,具有重量轻、利于灭菌、可多次重复使用等特点,可作为今后商品化、规模化、工厂化栽培北虫草之首选容器.  相似文献   

5.
蛹虫草的两株虫草素高产菌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鲁  夏敏  宋虎卫  袁丞墅  周昊  蒋洁  张乐 《食用菌》2005,27(1):12-14
Cm-1和Cm-2是两株虫草素高产菌株.文章描述了它们的形态特征和培养特性,对二者和参比菌株液体培养的培养液与菌丝体、固体培养的培养基、人工栽培的子实体和采后培养基,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虫草素含量,测定了它们虫草素含量。研究发现虫草素含量和菌丝体产率无直接关系.同一菌株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的表现不尽一致,并发现固体培养的培养基中虫草素含量比液体培养的菌丝体高得多.两菌株人工栽培采后培养基的虫草素含量比子实体还要高。  相似文献   

6.
蛹虫草人工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本试验通过对四个人工分离蛹虫草品种的菌丝体生长情况、子实体产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沈阳人工分离种(S)为优质品种,武汉(W)、河南(H)、北京(B)种为淘汰种。以大米加4个蚕蛹为基质的培养基子实体生物学效率最高;液体菌种生长周期短,生物学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不同菌种、培养基配方、接种方法对蛹虫草人工栽培的影响不同。对蚕蛹虫草菌种、培养基配方、接种方法三因素进行优化,以接种后蚕蛹感菌率、出草整齐程度、转色情况等为评价指标进行试验。通过菌株活性检测,筛选出性状稳定的蚕蛹虫草菌种;通过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筛选试验,筛选出发菌快的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分别采用喷洒、浸泡、注射的方式接种蚕蛹虫草液体菌种,筛选出最优接种方法为注射。  相似文献   

8.
许庆国 《食用菌》2013,35(1):20
北虫草菌种在保藏一段时间后,菌种会失去活力,衰老退化,造成产量下降,甚至绝产.因此,规模生产菌株遗传性状保持稳定是很重要的.试验用北虫草子实体的两个部位进行分离试验,优选出适合北虫草生产的分离菌种.试验结果:选取鲜嫩北虫草子实体顶端靠尖1~2 cm处,不去皮,结果表现性状优异,遗传性状稳定一致.而在子座以上部位,去皮移植,则表现生长力弱.  相似文献   

9.
以引进西藏的6株蛹虫草为试材,对比研究了其菌丝生长速率、出草产出及长势,筛选优良的蛹虫草菌株,并通过正交实验筛选对蛹虫草大米培养基营养成分的最优水平组合。结果表明:蛹虫草"TAAAS1"的菌丝生长速率虽不是最快的,但出草整齐均匀,出草产出高于其它菌株,表明"TAAAS1"菌株是适宜在高寒地区栽培生产的好品种;蛹虫草大米培养基的最优水平组合为蛹粉4g/L,葡萄糖20g/L,硫酸镁2g/L,磷酸二氢钾1.5g/L。  相似文献   

10.
以桑黄菌株(Inonotus linteu)S-1为试材,采用人工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培养温度、初始pH、桑叶提取物浓度对菌丝生长特性的影响,以期为桑黄菌株S-1人工栽培及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桑黄菌株S-1最适斜面培养基为PDA,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5℃、最适pH为5.0~5.5;优化条件下,在培养基中添加0.05%~0.30%的桑叶提取物,对试验菌株菌丝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中以添加浓度为0.25%时促生长作用最为明显;在人工栽培培养基上,桑黄菌株S-1具有良好的子实体形成能力,其最适栽培培养基为木屑78%、麸皮18%、豆饼粉2%、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0.1%、蔗糖0.2%,生石灰1%、石膏粉1%、桑叶提取物0.25%,含水量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