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孝义市承担了省级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项目建设任务,今年又被列为国家级保护性耕作项目申报市,为做好今年工作,该市采取“五轮驱动”的措施,全力推进全市机械化保护性技术的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保护性耕作发展及现状 我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系统试验自1992年开始于山西临汾和寿阳,2009年山西临汾城隍乡试验地连续收获了第18年的免耕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大规模推广开始于2002年,在农机和农业部门共同努力下,2008年推广面积达到286.5万hm^2。根据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统计资料,  相似文献   

3.
2002年至2004年河北省农业机械化管理局承担了农业部第一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项目”,分别在藁城市、青县、唐山市丰润区、张北县、涿鹿县、丰宁县、滦平县等7个县市区组织实施,7个项目县区3年共累计完成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面积3.71万hm^2,辐射面积9.4万hm^2。在项目实施区连续三年对比测试结果显示,免耕覆盖播种比常规播种增产150~330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4.
连养臻 《山西农机》2009,(10):24-24
屯留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2004年被农业部列入国家级保护性耕作项目县,经过5年的连续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示范区面积达到5333.3hm^2,推广辐射面积达到6666.7hm^2,总面积达到1.2万hm^2,占到全县耕地总面积的35%。通过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项目的强力实施,进一步提高了屯留县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机科技贡献率,每年为农民直接节本增效2000余万元,  相似文献   

5.
全方位深松是保护性耕作技术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山西省阳高县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从1999年开始实施小杂粮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2002年开始引进山西旋耕机厂生产的IS-2A型、IS-5型全方位深松机16台,累计作业面积100hm^2,并通过试验、示范取得了比较完整的数据。  相似文献   

6.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全新的农业技术革命,是对传统耕作制度的重大变革,由于我国北方地区农区分布面广.自然条件各有差异.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既要学习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又要考虑本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地区特点。巴彦淖尔市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开展水浇地上保护性耕作的试验研究,从2002年开始进行保护性耕作实验示范.经过几年的实践,巴彦淖尔市的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工作逐步规范,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7.
自1997年开始,屯留县农机部门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了认真的试验示范,取得了蓄水保墒、培肥保土、节本增效的显著效果。在推广过程中,通过机制创新,形成了农机部门、农机大户、农户3个层次共筑平台、合力推进的局面,加快了发展步伐。目前,全县保护性耕作核心示范区面积达到了1333.3hm^2,辐射推广面积1333.3hm^2。这些保护性耕作区域耕地质量不断改善,生产水平显著提高,玉米平均单产达到1万kg/hm^2,比对照田提高15%,  相似文献   

8.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历经8年风雨兼程,终于在晋中市开花结果。截至2004年底,全市被列入农业部示范县的有寿阳和昔阳,被列入省级重点县的有平遥,被列入省级示范县的有介休榆次榆社灵石和左权等县(区),累计实施面积已近1.86万hm^2,其中建设高标准示范田0.67万hm^2,涉及30个乡(镇)160个村,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卫俊平,今年40岁,一个普普通通的庄稼人,也是一个不满足于现状的中年汉子。2003年,在县农机局的启发引导下,他打破几千年传统的耕作习惯,矢志不移,坚持6年连续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到2008年,从一开始的4个示范户、1.01hm^2示范田,带动全村100多户、实施面积发展到超过67hm^2,  相似文献   

10.
我国保护性耕作的发展形势与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15年的试验研究、示范推广,北方的保护性耕作已经逐步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从试验研究阶段,试验示范阶段,进入了示范推广阶段。特别是2002年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示范工程项目启动,在中央财政支持下,每年建设一批国家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县,到2006年已经建设200多个,北方15省两级示范县总数超过350个,推广面积超过160多万hm^2。南方的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开始取得初步成果。2005、2006年“改革传统耕作方法、发展保护性耕作”连续两年写入中央1号文件。  相似文献   

11.
机械化深松在保护性耕作中的作用及效益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山西省潞城市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践,论述了深松技术的操作方法、技术原理、作业要求。阐述了深松技术是替代传统耕作方式的一种新型土壤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12.
李艳 《山西农机》2005,(3):35-35
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否健康快速发展,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好的运行机制。近年来,长子县农机局结合实际,适应形势,对保护性耕作运行机制进行了大胆探索创新。运用市场行为充分调动和发挥项目实施主体的积极性,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快速、大规模发展。2001年,示范面积只有6.67hm^2;到2004年发展为1333.3hm^2。  相似文献   

13.
根据定襄县示范推广旱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实践,指出了实施旱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论述了旱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我们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少耕、免耕,并用农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或埋覆还田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2010-2012年,团风县连续3年承担实施了农业部保护性耕作项目,在湖北省率先开展了南方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项目的实施工作于2012年通过了省农机局组织的验收,得到了省验收组专家的充分肯定。3年来,团风县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新技术、新机具做了大量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引导和示范推广作用,在南方稻作区水旱连作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5.
2008年是介休市实施国家级保护性耕作项目的第3年。为了全面提高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普及程度,4月,介休市农机局在义安镇北盐场村建立了面积为10hm^2的机具试验示范基地。在示范过程中,主要选用运城施肥播种机厂和山西中天石公司生产的多用途旋耕施肥播种机进行玉米播种作业。这2种机型能够在玉米秸秆直立状态下一次完成秸秆还田、播种、施肥、  相似文献   

16.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新型耕作技术,能保护土壤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用物产量。文章通过对蓝田近几年试验、示范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论述,提出了大面积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孝义市国家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项目,于2004年3月开始申报,8月正式立项,9月资金到位。当年共完成新增示范面积1600hm^2,其中玉米1066.7hm^2,小麦333.3hm^2,豆类200hm^2。共涉及4个乡(镇)17个村。在示范区建设中,全市共投入作业机具104台,其中主机27台,秸秆还田机、深松机、硬茬播种机等配套机具77台。  相似文献   

18.
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保护土壤、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机械化耕作技术体系。将保护性耕作技术种植小麦的试验数据与常规耕作技术的试验数据相比较,结果表明: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种植小麦的增温、保墒作厢更为明显,麦田含水率较常规耕作的多2.52%,小麦个体发育健壮,平均增产1.6%,节约耕作费用450元/hm^2,新增经济效益570元/hm^2。  相似文献   

19.
机械化深松技术是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主要技术之一.由于受传统耕作习惯的影响,机械化深松技术还没有被农民朋友广泛采用,所以需要加强示范与宣传,对农民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20.
堐邦生 《山西农机》2009,(10):18-20
运城市位于山西南部,光热资源丰富,是典型的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年种植小麦33万hm^2,复播玉米18万hm^2。1996年以来,在省农机局大力支持下,该市实施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工程,目前实施面积已达12万hm^2。全市13个县(市、区)均列为省级示范县,其中临猗、新绛、稷山3县同时列为国家项目县,永济、平陆、万荣3县(市)同时列为省级重点县,建立了66个示范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