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为丰富川东北旱地马铃薯多熟高效种植模式及提高旱地种植效益,以传统“小麦/玉米/甘薯”模式为对照,在川东北丘陵区旱地设置“春马铃薯/玉米/甘薯”和“小麦+冬马铃薯/玉米/甘薯”2种新模式,观测其周年原粮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2年平均值上,“春马铃薯/玉米/甘薯”模式的原粮产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其总产值和纯收益均显著高于对照,分别较对照高52.16%和53.25%,且其劳动净产率比对照高14.85%;而“小麦+冬马铃薯/玉米/甘薯”模式的原粮产量和总产值均显著高于对照,但其纯收益和劳动净产率分别较对照低20.32%和17.07%。2个新模式的物质费用收益率和成本收益率均低于对照。综合比较,“春马铃薯/玉米/甘薯”模式可作为传统“小麦/玉米/甘薯”模式的替代方案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川康优丝苗在长江上游稻区年推广面积5 万hm2 左右,并呈逐年递增趋势。随着推广面积的不断增大,该品种在不同耕作方式、不同育插秧方法、不同播种期、不同栽培管理技术等方面应进行系统集成。对川康优丝苗飞机直播、强化栽培、机插秧技术进行总结,并集成了川康优丝苗轻简、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以供推广技术人员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积极推动四川省“川酒”优势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通过多年研究,总结出四川丘陵区油菜后优选品种、适期播种、适龄移栽、科学施肥、合理密植、综合防治的高粱轻简高效种植技术,以期为田间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姚群丽  袁双孝 《种子科技》2011,29(10):39-40
油菜是川东北丘陵地区主要的油料作物,而杂交油菜的普及推广已占油菜种植面积的90%以上,且稻茬田种植杂交油菜占了绝大比例,即大春在田块里种水稻,小春在同一田块开沟排水整理后种植油菜。每年前茬水稻收获后,秋季阴雨连绵,翻耕整地十分困难,尤其是黏重泥田,冷浸田。  相似文献   

5.
川东北丘陵区小麦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川东北丘陵区小麦产量构成特点,采用相关与通径分析方法对2014-2015年度在四川东北部丘陵区进行的新品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因子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有效穗千粒重穗粒数,通径分析结果趋于一致。因此,川东北丘陵区小麦产量提高应在适宜的有效穗基础上,把增加千粒重和穗粒数作为重要突破口,使3者保持最佳协调关系,提高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适宜在川东北丘陵区种植的高产水稻品种,开展了11个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Q优28、宜香10号、川谷优918、内5优317、健优388、冈优558、川香优37的产量均高于对照冈优725,比较适宜在川东北丘陵区种植。在所有供试材料中,尤其以内5优317和川香优37表现最优,其产量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7.
魏然 《作物杂志》1998,14(5):24
滕州市是山东省的农业大市,由于人多地少,提高复种指数尤为重要。为了解决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争地的矛盾。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光热资源,筛选出了越冬菜(菠菜或油菜)─马铃薯/玉米/黄姜立体种植模式,提高了复种指数,增加了农民收益。该模式一般收越冬菜……  相似文献   

8.
深入挖掘旱地生产能力,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源优势,提高土地和光能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是当前农业生产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的唯一有效途径,也是平塘加快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唯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针对桑园土地冬季闲置问题,基于《耕作学》理论技术,将羊肚菌大田栽培技术与桑树规范栽培技术有机融合,利用桑树宽行土地栽培羊肚菌,构建冬季闲置宽行地栽培羊肚菌的川东北丘陵区桑园套种羊肚菌模式。研究集成了桑园“中平棚套小拱棚,平棚遮阳、拱棚提温保湿,宽行冬闲地种菌”的川东北丘陵区桑园套种羊肚菌技术,丰富了耕作学和羊肚菌栽培学内容。连续3年桑园套种羊肚菌技术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鲜羊肚菌每年单产平均为0.23 kg/m2,桑园每年新增栽培利润平均为14.55元/m2,该技术可高效提升桑园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为了提高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广西天峨县农业局积极引导当地农民采用地膜西瓜套种玉米栽培新模式,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地膜西瓜亩产量2500—3100千克,亩产值3000~3500元;玉米(干籽)亩产量300~350千克,亩产值510~590元;两项合计总产值3500~4000元。该模式不仅较好地解决了粮经作物争地的矛盾,而且充分发挥了土地增产潜力,增加了复种指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目前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1.
玉米是四川省的第二大农作物,丘陵地区种植面积占较大比重。这类地区虽然加快了良种的推广步伐,但良种、良法、良田的增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产量一直徘徊不前,平均亩产不足300kg。为挖掘丘陵地区玉米生产潜力,提高单产,增加玉米生产效益,笔者通过近几年试验、示范及生产调研,就丘陵地区玉米生产提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盆地丘陵区小麦-玉米模式夏玉米适宜播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仲玉3号、蠡玉16、成单30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播期对小麦-玉米模式夏玉米产量和生育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吐丝期和成熟期随播种期推迟而延迟,生育期总天数随播种期推迟而减少;在四川盆地丘陵区的生态条件下,小麦-玉米模式夏玉米适宜的播种期为5月上旬和中旬,5月上旬和中旬播种的产量差异不显著,随着播种期的延后,5月下旬播种的产量下降,6月上旬和中旬播种产量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为给四川省玉米新品种审定提供依据和适应四川省及南充市玉米生产发展需要,筛选适合该地区种植的新杂交玉米组合,采用田间调查、室内考种、单收单打、随机区组设计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开展了四川省平丘区玉米区域试验。结果表明,综合农艺和经济性状且抗病性较好的品种有‘SAU1516’、‘新玉1822’、‘CN3368’、‘YA3922’、‘GD14016’和‘HF3368’6个品种,分别比‘成单30’(CK)增产8.4%、7.9%、7.1%、6.9%、6.7%和6.1%,均达极显著水平。可以作为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南充点依据,亦可作为四川省新品种进行示范推广,还可作为南充市玉米新品种进行示范推广,是南充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比较理想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抗病性较好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APSIM玉米模型在东北地区的适应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东北地区6个典型农业气象试验站的玉米田间试验数据和同期逐日气象数据对APSIM模型(农业生产系统模型)在东北玉米产区的适应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先依据各站第一组玉米试验数据对模型相关参数进行调试、确定,再利用另一组试验数据检验模型模拟玉米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地上部总生物量和产量的可靠性。结果表明,APSIM模型模拟的播种至出苗、开花和成熟各阶段天数与实测天数有较好的一致性,其误差分别为0~2.0、0.7~2.0和0.7~2.3 d;哈尔滨地区模拟的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总生物量相对均方根差分别为33%和11%,模拟效果较好;黑龙江哈尔滨、海伦、泰来,吉林桦甸、通化和辽宁本溪的模拟产量与实际产量的NRMSE分别为18%、13%、4%、4%、5%和2%。说明APSIM模型对东北地区玉米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过程、地上部总生物量动态变化过程和最终产量具有较好的模拟结果,验证后的APSIM模型在东北地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以上结果为今后在东北地区深入开展玉米生产潜力以及解析产量形成的限制因素等研究提供了技术平台与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抗旱玉米品种,进行了玉米新品种抗旱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德玉18和绵单118产量较高,比对照提高20.99%和15.95%;各品种综合抗旱系数与产量呈正相关(R~2=0.8599**);经综合评价得出,德玉18、绵单118、中玉335等3个玉米品种属高抗旱性品种,成单90、必胜6号和成单30属中抗旱性品种,高玉171和正田1号属不抗旱品种。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由于人口增多,耕地面积减少,土壤严重退化及不协调的种养业结构使得四川粮食安全形势日趋严峻的基本情况,并阐述了粮草间套作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认为:实行粮草间套作,能显著控制水土流失、改良土壤质地、提高土壤肥力,能够提高单位面积农业产出、增加农民收入,因此粮草间套作是适于四川丘陵区持续发展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7.
四川盆地边缘山地和川中丘陵区是四川省农村劳动力的主要输出地。本研究分别选择沐川县和安岳县作为两区域的样本县,采用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分层概率抽样(PPS)方法,按3乡镇/县、3行政村/乡镇、5村民小组以上/行政村的标准抽取调查乡镇、行政村和村民小组,再用间隔法在村民小组内抽取农户(共6乡镇、27村、101村民小组和813户),通过农户问卷和综合分析,从县域和乡镇两个尺度进行两县域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农村劳动力转移仍是川中丘陵区(安岳县)和盆地边缘山地(沐川县)农村劳动力配置的主要方式,但前者农村劳动力转移强度和压力远大于后者。(2)受区位、资源环境、农业结构和非农产业等因素综合作用,在县域尺度上安岳县农村劳动力以省外转移为主,且比以省内转移为主的沐川县转移强度大、女性比重高、转移带来的留守老年/未成年人等社会问题更为突出。(3)资源环境相对一致的安岳县在乡镇尺度上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乡镇间转移强度、转移劳动力文化程度与女性比例、省外转移比重、就业行业分散程度等均与乡镇对外联系便捷度、经济条件呈正向变动。而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分异复杂的沐川县,其乡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受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双重影响,乡镇间转移劳动力的状况与转移强度差异复杂,但乡镇间转移流向和就业领域差异不大,转移带来的社会问题与转移强度呈正向关联。(4)今后应充分认识和重视安岳县所在的川中丘陵区农村劳动力流动及合理配置的难度和问题。同时,要根据自然与社会经济的分异实际,从县域与乡镇两个尺度因地制宜地促进其流动与合理配置:安岳县应将区域流动与就地转化相结合,并着力改善基础设施促进落后乡镇劳动力转移;而沐川县应逐步向就地转化过渡,着力于有条件乡镇就地转化的探索。此外,实施区域产业转型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有效联动是两地的共同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客观评价四川油菜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找到影响油菜生产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运用扩展的DEA模型,对2008—2014 年间四川油菜生产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将四川与中国油菜主产区中其他6 个省的生产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四川油菜生产规模没有发挥到最佳状态,导致综合效率无效,实际单产低于潜在水平;另投入结构失衡程度较为严重,人工成本冗余量大。在省域层面上,湖北省油菜生产各效率较为突出,达到了生产前沿且生产较为稳定,其次是青海、江西,四川处于第四位,在比较区域中只具有比较优势。建议通过合理改善要素投入结构,适度调整生产规模,继续强化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机械化水平等途径提高四川油菜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分析在相似地形和成土环境中土壤-景观模型的可移植性,以西南丘陵山地区为研究对象,选取面积约2 km2的区域作为土壤-景观模型的建立区域,利用逐步线性回归方法建立该区的定量土壤-景观模型,并以此建模区域为缓冲中心,在研究区划分出4个不同的模型移植区域(分别记作A、B、C、D区)。结果表明,土壤-景观模型的预测结果在整体上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离建模区域越远,平均绝对误差(MEA)和均方根误差(RMSE)均有逐渐增大的趋势,说明随着距离的增大,预测精度降低;在4个区域中,相对误差(RE)都有一定比例大于20%,且距建模区域越远,相对误差(RE)大于20%的比例越大,相对误差(RE)小于10%的比例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20.
针对重庆地区玉米生产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益低,亟需玉米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本研究选用市面上常用的18个玉米品种,在密植情况下,以人工实种、实收为对照,通过宜机性状调查(重播率,漏播率,灌浆速度,脱水速度,籽粒含水量,倒伏率,抗性,穗位整齐度,苞叶情况等),筛选适宜重庆丘陵山地耐密机械化生产品种。结果表明抗倒性与机收产量呈正相关,籽粒灌浆停止增长在吐丝后35~42 d之间,籽粒灌浆高峰期在前35 d左右,品种鲜重停止增长越早,籽粒脱水时间越早、成熟籽粒含水量越低。按照抗病性强、抗倒好、籽粒灌浆脱水快、含水量低、实收产量与机收产量均高的综合指标来看,渝单30、中单808、渝单8号可作为目前重庆丘陵春玉米宜机品种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