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了壤质潮土条件下隔畦灌溉种植小麦的节水效应。结果表明:0-60 cm土层含水量20%情况下,60mm灌水量的明显侧渗距离可达50-70 cm;相邻旱畦的土壤水分含量随与灌溉畦距离的增加而降低;侧渗畦的小麦产量也随与灌溉畦距离的加大而降低;生产上较适宜的侧渗畦宽为100-140 cm。140 cm畦宽隔畦灌溉的水分生产效率,比不灌水高 18.1%、比灌1水高22%、比灌2水高21.3%。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畦灌试验,研究了冬小麦主要生育阶段的需水规律,分析了不同畦灌方式对冬小麦土壤水分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评价不同畦灌处理下的灌水质量及节水效益。结果表明,冬小麦灌浆期对水分需求量最大;与漫灌(CK)处理相比,冬小麦畦灌小区30 m×3 m的灌水均匀度与灌溉效率最高,达到93.33%和84.46%,耗水量减少了5.96%,产量增加了25.30%,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33.24%,增收1561.61元·hm-2。结合当地实际生产情况,推 广适宜的畦灌模式是入畦单宽流量5 L·m-1·s-1,畦宽3 m左右,畦长30 m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3.
畦沟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目的】探讨协同提高产量和稻米品质的灌溉技术。【方法】以扬稻6号(籼稻)和扬粳4038(粳稻)为材料,自移栽至成熟设置畦沟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水势达到-15 kPa再灌水)处理,以农民习惯灌溉为对照,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产量与品质的形成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畦沟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提高了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叶片光合速率、根系氧化力、根系中吲哚-3-乙酸和玉米素+玉米素核苷含量。畦沟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的产量较农民习惯灌溉增加了6.16%—11.6%。畦沟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还显著提高了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清蛋白、谷蛋白以及稻米淀粉黏滞谱(RVA)的最高黏度和崩解值,降低了垩白米率、垩白大小、垩白度、醇溶蛋白含量和消减值。两品种结果趋势一致。【结论】畦沟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可以显著提高产量并改善稻米品质,根系和冠层性能的改善是上述两种灌溉方式增加产量和改善稻米品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高产条件下不同畦宽灌溉对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0-2011年和2011-2012年小麦生长季,在山东兖州小孟镇史家王子村(35°24′N, 116°24′E)高产麦田以高产冬小麦品种济麦22为试验材料,在地表纵向比降为2.09‰、畦长为60 m条件下,设置1.0、1.5、2.0和2.5 m 4个畦宽处理,分别用W10、W15、W20和W25表示,各处理均在拔节期用水龙带从机井口引水至畦首灌水,水龙带出水口安装水表计量灌水量。改口成数为90%。将畦田沿灌水水流方向划分为0-20、20-40和40-60 m 3个区间,用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量,研究不同畦宽灌溉对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1)2010-2011生长季,W20的总耗水量、灌水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显著低于其它处理,降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土壤贮水消耗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与W15无显著差异,显著高于W10处理,在100-160 cm土层的土壤贮水消耗量显著高于W10和W15,与W25无显著差异。2011-2012生长季,W20的总耗水量与其它处理无显著差异,灌水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显著低于其它处理;降水量和土壤贮水消耗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与其他处理无显著差异;100-160 cm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显著高于W15,与W25处理无显著差异。(2)两生长季,W20拔节期灌水后畦内平均土壤相对含水量与W15和W25无显著差异,显著低于W10处理;开花期畦内平均土壤相对含水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W20开花至成熟期的耗水模系数显著高于其它处理。(3)两生长季,W20拔节期灌水后和开花期畦内各区间平均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变异系数显著低于其它处理,土壤水分分布均匀;各区间籽粒产量变异系数最小,平均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结论】综合考虑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W20处理是本试验条件下兼顾高产与节水的最优畦宽处理。  相似文献   

5.
袁彦云  张保军  徐福利  汪有科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7):1405-1406,1408
采用5种保墒灌溉栽培方式,以传统耕作栽培方式为对照,在小麦灌浆期测定旗叶叶绿素含量、MDA含量、SOD含量、水分利用效率等值。结果表明:不同保墒灌溉栽培方式对冬小麦均有增产作用,平均增产13.46%,其中穗长平均增加7.15%,不孕小穗数平均降低21.78%,结实小穗平均增加11.42%,穗粒数平均增加10.82%,千粒重平均增加11.05%。保墒灌溉栽培方式的冬小麦灌浆期旗叶叶绿素含量降低减缓,MDA含量降低,SOD含量增高,水分利用效率平均提高24.03%。以免耕留茬方式增产幅度最大,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河北黄河古道沙土地冬小麦的节水灌溉。结果表明,在自然降水条件下,冬小麦在返青至收获灌三次水:起身水(3月中旬)、孕穗水(4月中旬)和灌浆水(5月中旬)、每次灌水量为40.5mm,小麦可达4644kg·hm-2。由于沙土持水性弱,高出一倍多水量的灌溉对小麦无增产效果。因此,节水灌溉比高出一倍的一般畦灌水量可节水50%,比当地农民长畦漫灌节水可达73%以上。  相似文献   

7.
在水利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灌区建设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完善灌溉制度,尤其是对土地资源丰富、水资源丰富的高原地区,灌溉制度是科学灌溉的基础。该文根据西藏的水利灌溉现状与问题,提出了科学灌溉发展策略,对灌溉方式进行合理选择,以实现水资源的开源节流,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节水灌溉对华北平原北部冬小麦产量与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设计冬小麦返青后无灌溉、灌溉1水、2水和3水,肥料1次施用和2次分施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拔节期浇水增产效果优于返青期,增产56.3%,返青后追施氮肥降低小麦千粒重导致减产.灌溉追肥对小麦株高、穗长以及结实率无显著影响.灌溉2~3水导致水分利用效率下降,提高氮肥...  相似文献   

9.
《山东农业科学》2019,(7):24-28
在高产麦田,以济麦22为试材,设置10 m(L10)、20 m(L20)、30 m(L30)、40 m(L40)4个畦长处理,研究不同畦长灌溉对小麦开花后旗叶光合特性、籽粒灌浆速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花后14~35 d,L40处理旗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L30、L20和L10处理。②花后7 d,L10处理籽粒灌浆速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花后14 d,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花后21~35 d,L40处理籽粒灌浆速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③L40处理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本试验条件下,L40处理是兼顾高产和节水的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10.
以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对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土壤中硝态氮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灌2次水条件下,传统灌溉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隔畦交替灌溉处理,但与交替灌溉3次水的处理无显著差异。交替灌溉处理的群体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生产效率均显著高于相同灌溉次数的传统灌溉处理,且显著减少硝态氮在深层土壤80—200cm的积累。  相似文献   

11.
畦灌田面行水流动的模型与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我国地面灌现状提出极限灌水状态和最佳灌水状态及其灌水技术参数的概念。用NewtonRaphson法和Preissman法求解畦灌田面行水流动的零惯性模型,实现了畦灌田面行水流动的模拟。在此基础上探讨畦灌的行水和入渗机理。用计算机模拟试验方法建立极限灌水定额与灌溉技术参数和畦田规格关系的数学模型,并研究它们对极限灌水定额的影响,进而探讨了灌溉技术参数和畦田规格对灌溉系统性能的影响。提出了适宜畦长和单宽流量的确定方法并给出了其量值。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糙率系数是地面灌溉设计和管理的基本参数之一。为了更好地进行地面灌溉系统的设计和管理,研究了畦灌糙率系数的变异规律,并分析了其对灌水效果的影响。【方法】在110m的畦田长度上,观测了水流推进过程及沿程各点的水深,采用曼宁公式的数值解法估算了26条畦田的田面糙率系数,分析了其变异规律,评价了糙率系数对灌水质量评价指标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裸地畦田的平均糙率系数在0.038左右,其变异程度为中等强度。对试验区域内各畦田灌水模拟结果显示,当采用平均糙率系数模拟灌水效果评价指标时,与采用各畦田实际糙率系数相比,灌水效率指标最大相对误差达6.48%,灌水均匀度最大相差66.67%。【结论】因此,在实际地面灌溉设计与管理中,糙率系数的这种差异性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3.
为了节约水资源,建立水地高粱的节水灌溉制度。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从灌溉方式、灌溉水量、灌溉时期及灌水周期4个方面对高粱的灌溉制度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以灌溉方式为中心,结合灌溉水量和灌溉时期及周期的节水灌溉模式。结果表明,应用该模式比传统灌溉在产量相当的情况下,可节约灌溉水44.44%,提高水分利用率11.94%,减少土壤水分下渗率17.2%。  相似文献   

14.
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探索实现低定额均匀灌溉的适宜方法和技术路线,设计作物高效用水的有限灌溉制度,在陕西省杨凌区中壤土玉米地开展了不同畦田规格和灌水定额对土壤水分及玉米产量影响的田问试验.结果表明:对于田面坡度一定的试验田块,入畦单宽流量在3~61 m/s范围内,畦田宽度在4 m以内时,各处理小区的土壤平均含水量无显著性差异,但畦田内土壤水分分布却有不同差异,当畦宽2~3 m,畦长50m时可达到较高灌水效率(Ea>80%)和灌水均匀度(DU>80%):玉米拔节-抽雄期的灌水定额处理对玉米的生长存在明显影响;不同灌水定额对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根据灌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气象水文及土壤特征,选用了适宜的计算参数,采用彭曼公式和土壤水分运移模型,模拟计算了不同作物生育期的耗水量和土壤含水率,其结果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证明北屯灌区节水灌溉试验制定的灌溉制度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张会玉  李辉  张宪雷 《湖南农业科学》2012,(23):106-108,112
在江苏省南京市蔬菜花卉研究所引入统计学领域的投影寻踪分类模型,对烤烟节水灌溉不同模式进行筛选和评价。结果表明:灌溉水量并非越大越好,合理的水肥参数更容易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模型计算所得T5处理投影值最大,最优灌溉模式为T5(灌水总量4 000 m3/hm2),产量与旺长期最大LAI分别为3 155.62 kg/hm2和5.32,处于6个处理中的最高水平,T5处理水分生产效率为0.79 kg/m3,处于6个处理的中上水平;仅次于T5的灌溉模式为T6,特别干旱地区,也可采用T6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17.
郭旭新  汪有科  吴普特  赵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2988-12990
[目的]研究秸秆覆盖对畦灌、土壤温湿度及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冬小麦"小偃22-3"为材料,研究4种不同的秸秆覆盖处理(L2W300、L2W600、L20W300和L20W600),以及不覆盖对照(CK)的畦灌水推进速度、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和小麦的生长发育指标。[结果]秸秆覆盖对畦灌水流有明显的阻滞作用,其中L2W300处理的阻滞作用最大,L20W600处理的阻滞作用最小;秸秆覆盖畦灌对土壤具有明显的保墒、调温效应,以L20W600处理表现最佳,对冬小麦返青期的分蘖、株高均无显著影响,可显著提高产量(P〈0.05),以L20W600处理最高。[结论]综合考虑认为,最适合陕西杨凌冬小麦秸秆覆盖畦灌栽培的组合为L20W600处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灌溉模式对棉花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对5种处理模式下土壤电导率、离子浓度以及评价棉花生长状况关键指标的测定,选取对棉花生长影响最为显著的5种离子(K+、Na+、Cl-、HCO3-、SO42-),在应用小波去噪进行数据清洗的前提下,构建回归模型.结果:SO42-与Cl-浓度过高会对棉花生长起抑制作用,在5种处理模式,模式4不仅节水,而且能保证土壤中SO42-与Cl-浓度在合理的浓度范围内,该处理模式的总体效果最佳.结论:模式4总体效益最佳,是最优的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19.
通过1998~2000年田间节水灌溉试验,确定了北屯灌区戈壁土层畦灌春小麦最佳土壤平均含水率下限为6.5%~8.0%,灌水后土壤平均含水率为17%~18%,灌溉定额为7500m3·hm-2;沟灌油葵最佳土壤平均含水率下限为6.5%~8.0%,灌水后土壤平均含水率为14%~18%,灌溉定额为3 750m3@hm-2.据此分别制定了该灌区畦灌春小麦和沟灌油葵的最适宜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节水灌溉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马铃薯节水灌溉有效模式,研究了沟灌、滴灌、喷灌等不同灌溉方式及灌水量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水量和高水量喷灌的产量和商品率最高,滴灌节水效果最好,隔行膜下沟灌、交替隔行沟灌虽与常规沟灌相比有一定的节水效果,但马铃薯商品性和产量明显下降。总体比较,在中原二季作地区,喷灌在保证马铃薯高产、高商品率的情况下,还能达到明显的节水效果,是较理想的高效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