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60Coγ射线与HNO2复合处理辣椒干种子,研究M2代的开花期、株高、单株果数、侧枝数4个性状的诱变效应以及M1代生理损伤和M2代诱变效应相关性.结果表明,诱变剂在辣椒M2代株高,单株果数,开花期性状表现了生理损伤.数量性状变异的最优诱变剂量组合为60Coγ射线30(1×10)Gy 0.05 mol·L-1 HNO2处理70min,质量性状变异的最优诱变剂量组合为60Coγ射线70(1×10)Gy 0.05 mol·L-1 HNO2处理60min.M1代的发芽势,根长,成苗率损伤效应与M2代株高,单株果数突变率相关不显著.M1代的株高损伤效应与M2株高,单株果数突变率的相关性因品种而异.  相似文献   

2.
高照射量~(60)Coγ射线照射水稻不同杂交组合的F_1代(M_1F_1),可以引起杂种辐射二代(M_2F_2)数量性状的遗传效应。数量性状诱变效应表现为两种情况:1.多数处理群体的平均值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增加了群体变异系数和提高了遗传力(heritability)。2.少数处理群体平均值与对照差异显著,并表现为正效应(有利突变效应)或负效应(不利突变效应)。本试验各性状产生的负效应多于正效应。通过变异系数和遗传力测定产量性状的诱变效应,其大小依次为有效穗数——穗粒数——育性——百粒重。  相似文献   

3.
为了深入研究水稻幼穗形成和发育调控机理,经60Coγ射线诱变处理和筛选,获得了一小穗退化突变体spd-hp73,经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分析,spd-hp73小穗退化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暂命名为spdhp73),该基因位于第4染色体长臂RM471和RM273之间。在本研究中,利用扫描电镜及体视显微镜对该突变基因控制下的幼穗发育过程进行跟踪观察,结果发现,与野生型hp73相比,该突变体幼穗在发育的早期生长形态非常正常,随着穗的继续发育在雌雄蕊原基形成的过程中,小穗数量显著减少,一次枝梗及二次枝梗上的小穗几乎全部退化。因而推测该突变基因spd-hp73的作用机理主要是对小穗(或颖花)原基分化期的小穗(或颖花)数量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4.
用~(60)Co—γ射线3×10~4R 辐射玉米杂交种 DK698、沈单7号和农大~(60)F_0代种子后,M_2代性状变异按穗位叶长、穗行数、茎粗、穗位叶宽、株高、穗长、穗位高、雄穗分枝数顺序递增;M_3代按穗位叶长、株高、穗位叶宽、穗行数、茎粗、穗位高、穗长、雄穗分枝数依次递增。M_2代到 M_3代性状遗传力按茎粗、穗位叶长、雄穗分枝数、穗长、穗位叶宽、穗行数、穗位高、株高顺序增强。  相似文献   

5.
以鸢尾组培苗为试验材料,比较不同诱变处理对鸢尾组培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诱变处理均导致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_2O_2)的积累、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生成速率提高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增强,而且诱变剂量越高,这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值越高。秋水仙素和~(60)Co-γ诱变处理相比,高剂量(20.0、40.0 Gy)的~(60)Co-γ对鸢尾组培苗造成的损伤更为明显,该处理下,鸢尾组培苗MDA含量和活性氧积累更明显,抗氧化酶活性也较高,但成活率较低。低剂量(2.5、5.0、10.0 Gy)的~(60)Co-γ处理下,虽然各生理生化指标略高于或接近秋水仙素处理,但其成活率仍低于秋水仙素处理。不同诱变处理培养30 d后,均转接至新鲜继代培养基,转接后10 d鸢尾叶片生理生化各项指标均有所下降,表明对于诱变处理的材料,缩短其继代培养时间,可减少活性氧或有害物质的积累,提高其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60Coγ射线不同剂量对小麦鄂恩4号的辐射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不同剂量的60 Coγ射线照射小麦鄂恩 4号干种子 ,测定了不同剂量对小麦M1代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 2 5 0~ 4 0 0Gy范围内 ,随着剂量的增加 ,小麦种子的出苗率、成株率降低 ,不育率升高 ,株高、每穗小穗总数、每穗结实小穗数、每穗粒数减少 ,千粒重降低。株高及穗部性状的辐射损伤效应顺序为 :千粒重>每穗粒数 >株高 >每穗结实小穗数 >每穗小穗总数。  相似文献   

7.
为华山松南方种源的诱变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以4种不同剂量60 Coγ射线对华山松种子进行辐射诱变,测定诱变后的种子发芽率和播种后的幼苗生长状况。结果表明:辐照处理能明显抑制幼苗生长,60Coγ射线对华山松种子进行辐射诱变的致死剂量应大于70Gy,70Gy的诱变剂量可能是60 Coγ射线处理华山松种子的半致死剂量。对华山松种子进行诱变处理可使其基因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8.
~(60)Co-γ射线作为辐射诱变方法与咖啡因作为植物的辐射损伤修复抑制剂相结合运用、是行之有效的诱变方法之一。本文所及是研究由于Cof+~(60)Co-γ射线复合处理小麦种子后,M_2代出现的突变性状在同工酶谱上的反应。 实验取材于小麦“Alondra'S”经cof+~(60)Co-γ射线复合处理产生的矮秆、高秆、大穗、早熟等突变体,用淀粉凝胶电泳法、染酶酯、过氧化物酶、结果表现:(1)突变体叶和根与对照相比,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在植物组织培养中,~(60)Co_(-γ)射线对培养基的消毒作用,旨在探明,用~(60)Co_(-γ)射线消毒培养基的可行性及对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经~(60)Co_(-γ)射线600krad 处理培养基能达到灭菌。其培养基能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而对绿苗分化率没有影响。辐射导致的茶色培养瓶可促进水稻愈伤组织根的分化和生长而抑制芽的分化。  相似文献   

10.
春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选用5个优质春小麦品种(系)与5个丰产春小麦品种,采用5×5不完全双列杂交配成25个组合,分别对生物学产量、株高、穗长、小穗数、穗粒数、经济产量和收获指数等产量性状以及蛋白质含量和沉淀值等品质性状进行了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⑴t测验结果表明,亲本与杂种两组群在生物学产量、穗长、穗粒数、经济产量和蛋白质含量上的差异达到0.05显著水平,表明这些性状存在明显的杂种优势。⑵通过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分析,认为中8131和93 1039为2个优质亲本,武春1号、甘春16号为2个丰产亲本;杂种综合优势指数法和配合力分析表明,中8131×甘春16号、93 1039×张春9号、93 1039×武春1号、中8131×武春1号和93 1039×甘春16号等组合在丰产与优质结合方面表现突出。⑶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基因型方差的比较表明,株高、穗长、经济产量、收获指数和蛋白质含量的一般配合力变异幅度远大于特殊配合力变异幅度,对于这些性状,针对一般配合力选择效果更好。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所研究的各性状,一般配合力比特殊配合力更重要,其中,对株高、穗长、经济产量、收获指数和蛋白质含量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60Coγ射线辐射处理对苹果属观赏海棠的诱变效应,以观赏海棠品种绚丽(M.''Radiant'')和印第安魔力(M.''Indian Magic'')的一年生枝为试材,采用4个剂量的60Coγ射线辐射处理,观察与测试其被辐射枝条上芽体的成活率、成活后新梢的生长状况、新梢叶片形态的变化和对蚜虫的抗性.结果表明:60Coγ射线辐射处理降低被辐射枝条嫁接成活率,抑制其新梢和叶片的生长,使叶面积降低,厚度增加,叶色加深,新梢叶片蚜虫的感染率降低.分析认为:60Coγ射线辐射使观赏海棠嫁接后幼树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使叶形态和功能得到改善,表现出明显的矮化征状,同时使植株抗虫性得到一定程度地提高.  相似文献   

12.
冬小麦较多小穗基因型幼穗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较多小穗基因型与正常穗基因型比较,小穗数目的增加是由穗分化时期的增长和速率的增加决定的,其速率的作用大于时期的作用.在较多小穗基因型内,同一组合内不同基因型间小穗数目的差异,主要由穗分化的速率决定.认为较多小穗基因型普遍具有高的分化速率,并随穗分化速率的加快而小穗数逐渐增多.选育高穗分化速率基因型是解决较多小穗晚熟问题和提高育成品种单穗粒重及其生产潜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对柠檬酸菌种产酸率较低的问题进行了Asp niger Co827诱变表明,Co827菌种用8~12万R~(60)Co—γ射线处理后,正突变率较高,10万R 时最高,为12.82%,略低的剂量正突变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14.
以黑麦、硬粒小麦、小黑麦、普通小麦(中国春和豫麦18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杂交组合F1及其与亲本间株高、穗长、分蘖数、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芒的形状等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组合F1间各个性状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以中国春×黑麦的F1株高最高(152.0cm),分蘖数最多(49个);以小黑麦×豫麦18号的F1植株穗长最长(13.3cm)、小穗数和穗粒数最多(分别为34.4和76.4);以硬粒小麦×小黑麦的F1千粒重最高(43.3g)。3个组合均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而硬粒小麦×小黑麦的F1各个性状表现为负向杂种优势,说明小麦不同杂交组合F1主要农艺性状表现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60Coγ射线辐照对野牛草坪用性状的诱变效应进行研究。[方法]以经不同辐照强度的60Coγ射线处理后的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Nutt.)Engelm.]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坪用相关性状的测定,分析不同γ射线不同辐照强度(1 200、1 400、1 600、1 800、2 000 Gy)对野牛草当代植株草坪相关性状的诱变效应。[结果]各辐照处理的野牛草发芽率变化趋势不一致,种苗的根长和芽长均小于对照;与对照相比,辐照处理后幼苗的高度显著变小,分蘖数、株高、叶长和叶宽均小于对照;匍匐茎长度、匍匐茎粗和匍匐茎节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结论]该研究为确定野牛草诱变育种的适宜γ射线辐射剂量及筛选有益突变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60Coγ射线辐照对野牛草坪用性状的诱变效应进行研究。[方法]以经不同辐照强度的60Coγ射线处理后的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 (Nutt.) Engelm.]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坪用相关性状的测定,分析不同γ射线不同辐照强度(1200、1400、1600、1800、2000Gy)对野牛草当代植株草坪相关性状的诱变效应。[结果]各辐照处理的野牛草发芽率变化趋势不一致,种苗的根长和芽长均小于对照;与对照相比,辐照处理后幼苗的高度显著变小,分蘖数、株高、叶长和叶宽均小于对照;匍匐茎长度、匍匐茎粗和匍匐茎节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结论]该研究为确定野牛草诱变育种的适宜γ射线辐射剂量及筛选有益突变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在氮气条件下,利用膜结合试药——普鲁夫因(procainum)处理经~(60)Co—γ射线照射的小麦风干种子(含水量11.9%)。剂量为:0、18.8、23.5和28.2krad,昔鲁夫因浓度为:0、15和30mM。试验结果表明,在无氧条件下,普鲁卡因能加重小麦的辐射损伤、提高突变频率。  相似文献   

18.
~(60)Co—γ射线辐射大麦种子后,对生长有抑制作用。根尖和花粉母细胞的细胞畸变率与剂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幼苗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出现明显的剂量效应,酯酶对辐射的敏感性远不如过氧化物酶。在育种中,γ射线辐射大麦干种子的最适辐照剂量为25—30krad。  相似文献   

19.
为了深入研究水稻幼穗发育及调控机制,经60 Co-γ射线诱变处理,获得一小穗退化突变体spd-hp73。经考察,与野生型hp73(CK)相比,该突变体生长势较弱,生育期提早,株高偏矮,分蘖数较少,包颈明显;同时,还显示出异常的花序结构,主要包括小穗严重退化,每穗粒数显著减少,着粒密度很低和结实率下降等。遗传分析表明,spd-hp73小穗退化突变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暂命名为spd-hp73。利用519个SSR分子标记,以spd-hp73×浙7954的448个单株F2作为定位群体,将小穗退化突变基因spd-hp73初步定位在第4染色体长臂RM471和RM273之间,与RM471和RM273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2.2cM和9.4cM。该结果为突变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克隆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小麦穗部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II,对冬小麦8个亲本的主穗长、结实小穗数、不孕小穗数、主穗粒数、小穗粒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和单穗粒重8个穗部性状的配合力、基因效应和遗传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孕小穗数的遗传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作用,其余7个性状的遗传受加性基因和非加性基因共同作用,但加性效应更加重要.环境对穗部性状的遗传影响较小,狭义遗传力除单穗粒重较低外,其余7个性状均较高,早代选择有效.宁麦9号穗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最好,宁麦8号和扬麦9号可作为改良穗粒数的骨干亲本,而扬麦158可作为产量育种的适应性亲本.宁麦8号×郑9023、宁麦9号×郑9023和扬麦9号×高优503三个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在穗部7个性状上均表现正向效应,可作为高产育种的重点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