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黄兔尾鼠是新疆北部地区荒漠草原的主要危害鼠种之一。其灾害调查长期以人工地面调查为主。为探究无人机(UAV)低空遥感在黄兔尾鼠鼠洞调查中的适用性,选择巴音沟牧场典型鼠害区进行航拍试验,采用小型无人机作为低空遥感平台,获取研究区可见光航拍影像。采用极大似然法和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鼠洞,通过混淆矩阵结合地面样方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应用UAV监测黄兔尾鼠洞穴的空间分辨率应不低于1.5 cm;极大似然法鼠洞分类精度为69%,而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分类精度达91%,面向对象分类方法识别鼠洞正确率更高。UAV低空遥感在黄兔尾鼠灾害调查中表现良好,具有很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对黄兔尾鼠生态的一些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兔尾鼠(Lagulus lutells Eversmann)广泛分布在新疆天山以北的荒漠草原,其栖息环境是畜牧业生产的春秋草场。黄兔尾鼠数量波动极大,高数量年份使草场成片毁灭,已成为新疆草原上危害最为严重的害鼠之一,国内外对黄兔尾鼠的分布和生态学研究已有一些报道(赵中石,1960;Исмагилов,1969;金善科等,1979;马勇等,1982;乔璋,1982;王思博等,1983),但均缺乏全年性的系统资料。作者于1983—1984年在沙湾县博尔通古地区设点作定期观察,获取一些黄兔尾鼠的生态资料,现简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2005~2006年秋季,对黄兔尾鼠在新疆北坡经济带的分布区域新疆乌苏和沙湾的主要牧场巴音沟牧场、博尔通古牧场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乌苏巴音沟牧场黄兔尾鼠的种群数量2005年为0只/hm2,2006年为2只/hm2,沙湾博尔通古牧场的黄兔尾鼠的种群数量2005~2006年为0/hm2,两地的黄兔尾鼠的种群数量均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子午砂土鼠和草原兔尾鼠为材料,采用常规骨髓制片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它们的核型进行了分析,其中子午砂土鼠和草原兔尾鼠分别为2n=50和2n=54,核型公式为:12(M)+14(SM)+22(A)和4(M)+4(ST)+44(A)。  相似文献   

5.
新疆啮齿动物新种新亚种新记录种与某些鼠种的新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了近 10余年新疆啮齿动物分类、分布的新发现。其中有新种伊犁鼠兔 ,新亚种天山黄鼠尼勒克亚种 ;新疆新记录种大林姬鼠、高原鼠兔、藏鼠兔、柯氏鼠兔 ;中国新记录种戈壁阿尔泰山鼠平和草原鼠兔。此外还指出脂尾三趾矮跳鼠、小毛足鼠、长尾仓鼠、大沙鼠、水鼠平和鼹形田鼠等 6种动物的新分布地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次报道,用沙门氏菌的营养缺陷型细菌琼雷株作为生物杀鼠剂。以三种方法:毒饵法、鼠的同类残食法和饮水传染法,对害鼠作了毒杀效果观察。结果表明:对灰仓鼠和草原兔尾鼠的致死效果均超过95%;小家鼠70%左右;柽柳沙鼠最低。对鸡、兔、羊的安全试验表明:该菌具有相对不易感染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藏北草原高原鼠兔密度调查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对藏北高寒草原牧场的高原鼠兔种群密度进行了抽样堵洞调查,以夹捕法调查作为补充,同时通过捕尽法确定洞口系数约为0.11,在此基础上以有效洞口数推算调查点高原鼠兔绝对密度约为53.72只/hm2。通过相关分析,建立高原鼠兔种群-洞口密度增长模型,可根据洞口密度估算高原鼠兔种群密度,为西藏草原鼠类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1989年8月,从新疆和丰县蒿属草原景观捕获3只野生草原兔尾鼠,在室内饲养驯化,现已繁殖5—6代200余只。该鼠具有体型小、性情温和、性成熟早、繁殖力强等特点。此鼠大多数在出生后53—70天可参加繁殖,妊娠期为21—25天,哺乳期约20天左右,每窝平均产仔3.39只,雌性幼鼠一般比雄性幼鼠性成熟早20—30天。在室内用本所研制的小白鼠全价颗粒饲料喂养,隔天加喂一次卷心菜或胡萝卜等蔬菜。  相似文献   

9.
作者于1980年3~4月和7~8月间,在青海省天峻县和门源县草甸草原牧场进行了新杀鼠剂大隆杀灭我国西北草原主要害鼠—高原鼠兔(Ochotonacurzoniae)、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 kukunoriensis)的试验研究。大隆对鼠兔的LD_(50)为0.1380mg/kg(0.1192~0.1568mg/kg),对鼢鼠的LD_(50)为0.4388mg/kg(0.2742~0.7022mg/kg)。 0.015%、0.030%和0.060%三种浓度大隆毒饵对鼠兔的现场灭效均达90%以上。一系列试验证明,大隆对草原害鼠的毒力强,使用浓度低,适口性好,无明显的耐药性,对天敌的危害性小。作者认为大隆可以应用于草原灭鼠,并可能有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同德牧场位于青海省同德县东北部巴滩地区,面积约为26万亩,其中耕地6万余亩。该区草场植被属高山草甸化草原类型,土壤以暗栗钙土为主。天然草场以针茅、苔草及早熟禾为健群种。唯牧场东北隅巴水以北地区牧场为半荒漠类型草原草场,植被健群种为芨芨草、狼毒等。此区历来鼠害严重,1964年曾使用飞机投散磷化锌毒饵法,对大规模灭杀达乌尔鼠兔(Ochotona daurica)(以下简称鼠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后七、八年间鼠兔的数量一直较低,1973年以后逐渐回升,在不少地块已接近或恢复  相似文献   

11.
新疆地区首次发现绿盲蝽严重为害农作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4年7-8月, 在新疆昌吉州玛纳斯县和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见绿盲蝽高密度种群, 玛纳斯县棉花、葡萄等作物上绿盲蝽为害严重, 这是新疆地区绿盲蝽为害农作物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新疆尉犁县域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沈君  高志刚 《干旱区研究》2005,22(2):279-283
尉犁县是塔里木河流域生态建设的主战场,它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流域生态建设的全局。以新疆尉犁县为分析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对尉犁县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尉犁县的可持续发展水平逐渐上升,由1985年的弱持续发展型到2002年的较强持续发展型;(2)尉犁县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不包括库尔勒市)可持续发展水平排名靠后,显示了尉犁县在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还存在问题和障碍,应该引起注意和重视。最后就尉犁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环流特征量指数在新疆汛期降水趋势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利用中国气象局气候中心下发的74类环流特征量值,通过相关分析,建立了新疆10个区域的汛期降水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对新疆汛期降水趋势有一定的预报能力,尤其是在新疆洪涝灾害多发的伊犁及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北疆沿天山一带、天山山区,建立的3个区域预测模型可以作为汛期降水预测的主要工具。  相似文献   

14.
棉田棉蚜种群动态及瓢虫对棉蚜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新疆尉犁县4种棉花品种的棉田调查,利用棉蚜数量和时间进行回归分析,探讨其种群动态,应用棉蚜数量和瓢虫数量进行相关分析,研究棉田棉蚜种群与瓢虫种群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品种的棉田中,棉蚜种群数量基本呈指数规律上升与下降。在尉犁县孔雀农场的中棉35和军棉1棉田中,从2001年5月31日至6月28日棉蚜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从6月28日至7月26日棉蚜种群数量呈指数下降。在尉犁县达西村的抗虫棉9和新陆中11棉田中,棉蚜种群数量开始发生和发生高峰期均比中棉35和军棉1推迟1周左右,其中抗虫棉9棉田的棉蚜发生高峰期数量最多,而新陆中11棉田的棉蚜发生期数量最少。在不同品种的棉田中,瓢虫是棉田棉蚜的主要天敌,对棉蚜起控制作用,它与棉蚜种群数量呈显著的跟随关系,发生期比棉蚜滞后1周左右。  相似文献   

15.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源自南美洲,是一种具有恶性入侵性、暴发性和毁灭性的害虫。该害虫自2017年入侵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目前已在我国云南、贵州和四川等近20个省(区)相继发生,对番茄等茄科类作物造成严重威胁,亟需开展害虫综合治理研究与田间应用。该文基于土壤-作物-害虫-天敌互作系统中上行效应与下行效应的生态学原理,综述土壤氮素、根际微生物、作物抗性、作物和非作物多样性以及天敌昆虫在番茄潜叶蛾种群控制中的作用,对番茄潜叶蛾综合防控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预警和防控突颊侧琵甲Prosodes(Lioprosodes)dilaticollis Motschulsky发生,基于该物种分布数据、1950―2000年环境下生物气候数据和典型受害区土壤因子数据、气象数据等,采用MaxEnt模型对其在新疆的潜在地理分布及其主要影响因子进行预测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都大于0.990,预测结果可靠。突颊侧琵甲的潜在分布区位于新疆天山一带,高、中度适生区分布在伊犁河谷草原和昌吉州玛纳斯县、呼图壁县草原及塔城地区沙湾县等地;刀切法得出降水量是影响其潜在地理分布的主要因素,特别是5、6、11、12月降水量的影响最大。该虫典型受害区的降水数据验证了分布概率响应曲线的准确性;土壤湿度在15%~30%范围时,30 cm处土壤湿度与虫口密度呈极显著弱正相关。表明降水作为影响草原土壤湿度、土壤含氧量的主要和直接因素,对不同生长期突颊侧琵甲生存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平台,以新疆各县市统计资料及Landsat TM影像解译得到的3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对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1996-2004年土地利用数量、类型及其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前后2个4年间,林地和建设用地是先减少后增加,草地则是先增加后减少.在8年尺度上土地利用总的动态特征是:耕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园地、林地、草地和水域面积增加.8年尺度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32.前4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17,园地与建设用地的年变化率较大,林地的年变化率较低.后4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19,耕地与园地的年变化率较大,未利用土地和草地的变化率较低,后4年变化程度比前4年明显.最后引入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变化率,反映出土地利用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政策变动、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市场需求和人口增长是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新疆县域经济格局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六个年份新疆各县级行政单元人均GDP数据,提取县级行政中心的几何中心,通过地统计分析建立了县级行政单元人均GDP表面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人均GDP空间分布相关与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新疆各县、市人均GDP在特定方向上有一定的空间趋势。(2)自1949年始,新疆县域经济的空间相关性是逐渐增强的;至2008年,经济发展水平已达到强的空间相关性。随机因素对新疆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变异的作用越来越小;一些特定的客观因素的内在机制的作用越来越大。(3)新疆县域经济格局由1949年的相对均衡状态逐步演变为越来越集中分布的格局。(4)上述关于新疆县域经济的空间相关及变异特征的判断,对于揭示其空间格局演变的机制提供了可行性支持。  相似文献   

19.
棉田十一星瓢虫的种群动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2001年5月15日至9月17日系统调查了不同棉花品种的棉田十一星瓢虫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尉犁县棉田瓢虫主要为十一星瓢虫(Coccinella undecimpunctata Linnaeus),它是控制棉田棉蚜危害的优势种天敌,占棉田瓢虫总数的81%。十一星瓢虫在棉田中的消长规律为:越冬代成虫5月底开始进入棉田取食棉蚜;卵期5月29日至7月14日,6月下旬进入产卵盛期;幼虫期6月5日至7月31日,高峰期7月7日左右;蛹期6月20日至7月21日,高峰期7月7日左右;成虫期6月20日至9月中下旬,高峰期7月7日至7月14日。十一星瓢虫的种群动态与棉田棉蚜数量有明显的跟随反应,棉田中的早播玉米带、棉田边缘的胡杨和沙枣树的树皮缝隙是瓢虫夏眠的场所。  相似文献   

20.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湖泊动态变化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湖泊相关数据的完整与准确是对湖泊进行研究的重要基础.利用国内关于湖泊的最新研究成果及相关资料,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分析了近20年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湖泊的变化,并按湖泊类型总结了湖泊变化的详细情况,得到了湖泊动态变化的一些新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