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景区作为旅游行业的细胞和重要组成部门,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周边居民经济收入的带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旅游景区的开发、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目的地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并因旅游消费的关联性能够对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起到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增加乡村景区周边农民的收入,景区旅游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目的地的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以七星景区和龙脊梯田为例对国内游客进行市场调查,从国内游客旅游消费监测统计数据入手,比较分析城乡景区国内游客消费的差别,结合游客的反馈信息针对桂林城乡景区如何提高国内游客旅游消费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生态文明基地转变到乡村旅游景区,是乡村型生态文明基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研究其旅游形象感知可以为其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本文以安吉余村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为例,采用游客受雇拍摄法(visitor-employed photography,VEP)对其旅游形象感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受访者对科普宣传设施关注度最高,对景区评价主要以正面评价为主,但仍然存在部分负面评价;2)景区缺乏本土特色、体验活动不多,景区运营管理不够严格和智慧化程度不高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促进以教育参观为主的乡村型生态文明基地有效转变为户外体验为主的生态文明基地型乡村旅游景区,应该从挖掘本土文化、增加“特色建筑”配套设施、完善景区管理制度、建设智慧化景区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3.
体验经济对观光农业景区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以游客为中心,突出个性化和差异化,但实际操作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以南京凤凰山休闲农庄为例,提出"确定体验主题并进行相应功能分区,多感官整合各功能区,综合体验打造主看点"的设计基本框架和思路,总结出观光农业景观规划中体验设计应用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旅游网络平台的建立,网络评论和游记已成为游客表达游览诉求和反映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游客在出行前选择收集网友关于目的地的评价,作为衡量景点优劣的重要手段。该研究以杭州八卦田景区为例,通过百度等搜索引擎以及携程等旅游网站将游客点评的网站文本数据作为样本,使用ROST CM 6软件提取高频特征词,运用内容分析法,探索游客对八卦田景区的游览体验,对景区旅游形象进行评价,具体从游客旅游动机、景区环境,情感倾向及旅游产业四个方面进行表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旅游基础设施的改善、营销方式的创新、文化内涵的挖掘以及旅游目的地形象提升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云水谣古镇为例,采用网络文本和IPA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在携程网、蚂蜂窝、大众点评网、去哪儿网、同程网、TripAdvisor等旅游网站上获取游客对景区的评价数据,使用GooSeekerv9.0.4软件在高频词汇分析、情感分析和语义网络分析的结果中构建分析模型,评价游客景区体验要素结构和体验质量,剖析基于网络数据的历史古镇景区形象感知。结果表明:游客对该景区体验要素的关注度相对集中;游客对该景区体验要素的重要性感知度差异较大;未来历史古镇景区可从景区内外部环境、景区热门景点、历史文化背景、活动策划项目、基础服务设施5个方面进行改进提升,从而为游客提供更高质量的游览体验。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景区旅游已成为当下人类娱乐消遣、学习知识、情感体验的一种方式。然而景区旅游发展却存在较多问题,这导致景区旅游质量下降,直接影响到游客游览体验。以师宗县凤凰谷景区为研究对象,从景观质量、生态环境质量、基础设施质量、社会服务四方面构建了旅游景区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序关系分析法以定性、定量的研究方法计算指标权重,以此构建景区评价模型,通过构建模型探索提出了景区优化提升需从增加景观丰富度、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社会服务四方面出发,提升景区质量,增强观览体验,以旅游业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使旅游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旅游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广大游客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是参与性强的体验旅游。以卓筒井古镇为对象,通过对该镇历史文化的分析,提出了以盐井文化为主题的体验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8.
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调查了游客对乐山休闲旅游的认知度、体验度及满意度,结果表明:1乐山休闲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游客认知度,乐山大佛与峨眉山是乐山休闲旅游核心竞争景区;2游客体验度整体水平可观,游客个体因素对旅游体验评价存在主观性;3游客对乐山旅游满意度较好;4个人月收入、乐山休闲旅游文化品牌、工作人员服务态度等因素影响游客重游乐山意愿。建议:1重点打造乐山特色休闲旅游产品品牌;2建立休闲旅游景区链;3完善相关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能力;4建立以游客需求为导向的营销体系。提出了乐山休闲旅游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将体验运用到森林公园的旅游规划设计中,是森林公园突破传统旅游方式的有效途径,体验视角下的森林旅游因此被赋予新的内涵.以广西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连山景区为例,从体验视角出发,在分析景区资源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了整体规划方案及体验旅游产品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随着高山草场旅游的蓬勃发展,草场环境问题也随之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以放马坪景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游客的环境意识进行了调查,经统计得出3方面的结论:(1)多数游客具备浅层环境意识,但深层环境意识较弱,环境责任感较缺乏;(2)游客环境感知较高;(3)游客环境意识与受教育程度紧密相关;在此基础上对景区提出了三点建议:(1)合理安放垃圾桶的位置与数量,在环境敏感区设置环境保护提示牌;(2)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3)制定相应的游客行为管理条例,对游客的不当行为进行管理与约束,以提升景区游客的环境意识,促进景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老山界景区旅游环境容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针对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山界景区进行生态旅游规划,分区采用面积法、游线法、卡口法估测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经测算景区日环境容量为2 490人次,年环境容量为90.9万人次;为了确保景区生态环境质量不下降、旅游资源和环境不"超负荷"运转,实现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景区年游客容量以不超过59.5万人次为好;生态旅游开发必须根据旅游区旅游环境容量和游客容量控制建没与发展规模,确保旅游区生态环境良性发展,最大限度满足社会需求和收益最大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以新疆喀纳斯景区为例,基于旅游社交平台网络点评数据,利用ROST CM6软件提取喀纳斯景区旅游形象的高频特征词,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喀纳斯景区旅游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获得了游客对喀纳斯景区旅游形象的感知。结果表明:游客对旅游景观认知词条比较单一,对喀纳斯景区的认知主要体现在以自然风光为核心的旅游吸引物上,景区内的人文景观关注度低。喀纳斯景区情感形象积极感知的主要方面集中在游客对旅游吸引物的积极感知;游客对服务管理类的消极感知构成了喀纳斯景区情感形象消极感知的主要方面。游客对喀纳斯景区整体旅游形象感知持积极态度,持消极态度的游客占比较低。  相似文献   

13.
世外桃源景区不仅自然条件优渥,而且人文资源丰富。为了给绿岭世外桃源景区的休闲农业体验产品开发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对该景区进行实地调研及问卷调查,借助RMP分析和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对结果进行定量研究。通过对绿岭世外桃源景区游客关于休闲体验产品体验感知情况的调查发现:95.2%的景区游客来自周围城市或县城,66.4%的游客为家庭出游,55.9%的游客多次到访,81.2%的游客是自驾游,90.0%游客购买意愿强烈,83.0%的游客消费在200元以内。总体来说,游客对景区较为满意,整体满意度为4.42分,8类体验类产品满意度的平均值为4.18分。其中,得分最高的2类是游览观光类产品(4.40)、亲子互动类产品(4.35),最低的2类是住宿体验类产品(4.00)和纪念购物类产品(4.03)。游客体验感知与重游意愿相关性方面,相关性最高的3类产品分别是游览观光类(0.173)、亲子互动类(0.126)、农业体验类(0.109),而相关性最低的2类产品是休闲度假类产品(0.064)、住宿体验类产品(0.042)。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产品开发对策:整合资源,有效提高产品质量;优势组合,更新产品创新模式;准确定位,利用新媒体宣传营销;树立形象,打造绿岭旅游品牌;深挖文化,开发创意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4.
基于网络照片数据以及景区内相关旅游资源信息,通过实地调研、内容分析研究方法,借助ArcGIS软件对杭州湾海上花田景区的游客行为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在景区的游玩关注对象主要是花卉;花卉的花期与游客到访游玩的淡旺季时间段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关联;不同时间段内的气温以及旅游活动安排影响游客的游览行为;游客对景区西部与北部的游览关注度远高于其他地区;游客对较为西式的景点关注程度也较高。提出今后景区应从总结经验优化提升、突出重点强化景区花海景观主题、围绕主题开发配套景点、因地制宜完善游赏服务设施、丰富活动内容调节淡旺季、挖掘花文化开发体验活动等方面进行提升。  相似文献   

15.
山地因其复杂的生态系统和多样性的生态环境及明显的自然地理差异性,是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因其含有丰富的人文资源,故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复合体。文章以秦皇岛东西连峪旅游景区为例,从景区条件及现状、总体构思与布局、项目功能、生态旅游产品等多个方面对山地型生态旅游景区的开发与规划给予论述。期望打造一个以地区型农业生产作为基础,集多种观光旅游功能于一体的山地农业观光园,进而促进整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选取黄鹤楼景区作为实例,采用网络内容分析法,通过大数据采集器搜集了来自网页、论坛、博客等信息源中的数据,以马蜂窝、携程等旅游网站游客发表的网络游记和在线点评为研究样本,分析研究了游客感知的黄鹤楼景区的形象特征,同时找到目的地宣传形象与游客感知形象的异同并探讨了原因。结果认为:黄鹤楼官方宣传形象与游客感知形象是存在差异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黄鹤楼对景区合理规划建设的不足,例如周边交通混乱、缺乏指引、景区拥挤,以及现代化太过明显,商业化氛围过于浓厚等,另一方面是互联网时代,景区官方及媒体、网络的过度渲染与宣传,致使与游客的感知形象形成一定差异。综合官方宣传形象与游客感知形象的差异,提出了对黄鹤楼旅游景区的形象提升及景区推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选择与旅游活动最为相关的因素一游客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游客选择野象谷景区作为旅游对象的行为意识。以客源地、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游客基本特征和出游次数、出游方式和伙伴等游客旅游行为特征分析游客对景区的选择;以游客自我保护意识、对景区的要求以及游客希望采取的管理措施探讨游客的保护意识。以制作警示牌、加设高架栈道、聘请亚洲象跟踪人员等措施减少游客因观看亚洲象带来的危险。  相似文献   

18.
旅游环境容量是景区调控游客规模、实现景区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依据。以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为研究对象,依据旅游环境容量分为旅游空间环境容量、旅游生态环境容量、旅游设施环境容量和旅游社会环境容量4个分量指标,按这些指标对大峡谷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进行评价。研究表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的日生态旅游环境容量为2 395人次;月生态旅游环境容量为71 850人次。空间环境容量是旅游发展中的主要限制因子,游客量随季节分布明显且存在较大差异。针对大峡谷景区的生态旅游环境容量问题提出具体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今年1~10月,天山天池景区接待游客96.92万人次,同比增长16%,完成接待游客任务的107.68%;实现旅游收入4.83亿元,同比增长17.5%,完成景区旅游经济任务的107.3%。  相似文献   

20.
都本绪 《林业科技》2020,45(2):59-62
本文参照国际上对国家公园景区的总体规划及功能分区方式,结合本公园的实际情况及国家的相关要求,将大连度仙谷旅游度假景区分为4类功能区,即特殊景观区、生态保育区、游憩区和服务区。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及空间数据分析,将4类功能区规划到相应的位置,从而合理设计游览路线,保证游客良好的游览及观赏体验,加大景区的吸引力和观赏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