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集不同发育时期三倍体虹鳟幼鱼卵巢,采用免疫组化、线粒体膜电位荧光探针、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等方法,观察、检测卵巢发育过程中卵母细胞细胞凋亡现象及线粒体凋亡途径,证实三倍体虹鳟卵母细胞发生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结果表明,12℃发育水温下,三倍体虹鳟卵母细胞在受精后210 d开始凋亡,受精后270 d凋亡达高峰,330 d凋亡逐渐消失。证明卵母细胞发生凋亡是导致三倍体雌性虹鳟不育的重要原因,为三倍体鱼类性腺发育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线粒体基因组是当前生命科学的热门课题之一。根据目前有关线粒体DNA的结构、表达过程和遗传特征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线粒体基因组与核基因组关系、线粒体遗传密码及基因组的进化线索等问题,并说明线粒体基因组遗传分析的要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灵芝属(Ganoderma)真菌的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及进化,为灵芝属物种分类、分子进化和系统发育分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灵芝属真菌15个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利用MEGA X、MISA、mVISTA、MAFFT、DnaSP、PAML X和IQ-TREE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基因组特征、序列多态性、简单重复序列(SSR)、基因进化和系统发育进行分析。【结果】灵芝属真菌线粒体基因组全长为50603~124588 bp,GC含量为25.4%~27.3%,含有15个保守的蛋白编码基因(PCG)、2个rRNA基因和25~29个tRNA基因。SSR主要由AT构成,单核苷酸重复类型比例最高,其次为三核苷酸重复和四核苷酸重复。种间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差异较大,非编码区的变异水平高于编码区,nad6、nad3和cob基因编码序列的变异度较高,内含子长度与线粒体基因组大小呈显著正相关。15个保守的线粒体蛋白编码基因主要受纯化选择影响,其中cob、cox1和nad2基因含有正选择位点。基因编码偏好A/T含量高的密码子,27个高频密码子中,13个以A结尾,14个以T结尾。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灵芝属真菌主要分为2个聚类组,其中紫芝、狭长孢灵芝和G.wiiroense聚为一组;喜热灵芝、白肉灵芝和铁杉灵芝聚成一支,与树舌灵芝、梅氏灵芝、四川灵芝和亮盖灵芝构成姊妹类群,共同构成另一组。【结论】灵芝属真菌的线粒体基因组在进化过程中发生明显的遗传变异,基因组长度主要与内含子插入和删除有关,蛋白编码基因密码子使用偏性强。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三倍体幼鱼在中国东北山区的生长特性,在2个试验点同时开展试验,试验点a位于吉林省白山市森源水产良种场,幼鱼初始体质量为(2.05±0.26)g、全长为(5.83±0.16)cm,试验点b位于鸭绿江上游吉林省长白县十五道沟冷水鱼养殖场,幼鱼初始体质量为(1.82±0.15)g、全长为(5.58±0.26)cm,对人工培育的虹鳟三倍体幼鱼开展了为期60 d的不同养殖密度(500、700 ind./m2)和不同水温条件对鱼体生长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束时测定各组生长指标。结果表明:在试验点a放养密度为700 ind./m2)和不同水温条件对鱼体生长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束时测定各组生长指标。结果表明:在试验点a放养密度为700 ind./m2的试验组幼鱼生长效果最佳,在60 d(210日龄)的培育过程中,全长日平均增长量为0.11 cm,全长平均特定生长率为1.24%/d,体质量日平均增长量为0.31 g,体质量平均特定生长率为3.83%/d;该组幼鱼的全长与日龄呈线性关系,为L=0.1086t-10.662,体质量与日龄呈指数函数关系,为W=0.0066e2的试验组幼鱼生长效果最佳,在60 d(210日龄)的培育过程中,全长日平均增长量为0.11 cm,全长平均特定生长率为1.24%/d,体质量日平均增长量为0.31 g,体质量平均特定生长率为3.83%/d;该组幼鱼的全长与日龄呈线性关系,为L=0.1086t-10.662,体质量与日龄呈指数函数关系,为W=0.0066e(0.0384)(0.0384)t,体质量与全长的回归曲线为W=0.0095Lt,体质量与全长的回归曲线为W=0.0095L(3.042)(R(3.042)(R2=0.9974),其中b′>3,表明虹鳟三倍体幼鱼为异速生长类型且体质量生长快于全长生长。研究表明,虹鳟三倍体幼鱼能够很好地适应东北山区的环境条件,适合开展规模化养殖。  相似文献   

5.
福建黄兔是中国优良的小型兼用品种,从线粒体水平分析福建黄兔在兔形目动物中的系统发育地位,对探究其起源、进化和种群分类具有重要意义。利用PCR高保真扩增技术和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福建黄兔线粒体基因组进行获取、拼接与注释。结果发现福建黄兔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7 000 bp(Genbank No.MN518689),主要包括tRNA基因(22个)、rRNA基因(2个)、蛋白编码基因(13个)和控制区(1个)4 部分,基因排列紧密。除控制区,共存在37个编码基因,有9个基因由轻链(L链)编码,其余28个编码基因均由重链(H链)编码。22个tRNA基因中,除 tRNA-Ser(AGY)基因由于缺失DHU臂不能形成三叶草结构外,其余21种tRNA基因均可折叠形成经典的三叶草结构。控制区含有3种结构域:延长终止序列区(ETAS1和ETAS2)、中央保守区、保守序列区(CSB1、CSB2和CSB3),其中,CSB1和CSB2间存在200 bp的短重复序列,CSB3和tRNA-Phe间存在306 bp的长重复序列。基于线粒体基因组控制区序列构建10 种兔形目动物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福建黄兔起源于穴兔,支持将福建黄兔划归为穴兔属。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虹鳟传染性胰脏坏死症(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IPN)抗性的遗传基础,本文采用三种二歧性状的分析方法,对来自58个全同胞家族的749尾虹鳟(271尾抗性和478尾易感),注射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后的存活情况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到两个QTN与虹鳟IPN抗性显著关联,位于四号染色体和对应的Scaffold上。以这些检测到的QTNs作为探针,对比虹鳟全基因组信息,筛选得到四个候选基因,它们可能是影响虹鳟IPN抗性的重要功能基因。通过对比三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得知GRAMMAR-Lambda法对检测二歧性状QTNs的统计能力略高于SAIGE和GMMAT法,具有更好的统计性能。这些研究结果为虹鳟抗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的遗传选育提供了分子标记,为虹鳟抗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内分泌关键调节基因在不同倍性雌性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早期和后期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模式,采用Real-time PCR方法,分别对二、三倍体雌性虹鳟早期发育阶段(31~68 days post fertilization, dpf)脑组织和不同发育阶段(160~450 dpf)性腺组织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和促性腺激素α亚基(GTHa)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早期发育阶段,三倍体雌性虹鳟脑中gnrh1和gnrhr的表达在某些时期呈显著上升(P<0.05),而gtha基因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且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三倍体雌性虹鳟在180~270 dpf时期,性腺组织中这3个基因的表达量均较检测初期(160 dpf)出现了显著下降(P<0.05),在发育后期360~450 dpf,这3个基因的表达量均较检测初期(160 dpf)下降了90%以上(P<0.05)。研究表明,三倍体雌性虹鳟腺垂体在早期发育阶段分泌促性腺激素的能力出现障碍,在三倍体雌性虹鳟的发育过程中内分泌生殖轴下丘脑—腺垂体—性腺受到阻断,这是导致其性腺发育异常的关键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内分泌关键调节基因在不同倍性雌性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早期和后期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模式,采用Real-time PCR方法,分别对二、三倍体雌性虹鳟早期发育阶段(31~68 days post fertilization, dpf)脑组织和不同发育阶段(160~450 dpf)性腺组织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和促性腺激素α亚基(GTHa)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早期发育阶段,三倍体雌性虹鳟脑中gnrh1和gnrhr的表达在某些时期呈显著上升(P<0.05),而gtha基因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且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三倍体雌性虹鳟在180~270 dpf时期,性腺组织中这3个基因的表达量均较检测初期(160 dpf)出现了显著下降(P<0.05),在发育后期360~450 dpf,这3个基因的表达量均较检测初期(160 dpf)下降了90%以上(P<0.05)。研究表明,三倍体雌性虹鳟腺垂体在早期发育阶段分泌促性腺激素的能力出现障碍,在三倍体雌性虹鳟的发育过程中内分泌生殖轴下丘脑—腺垂体—性腺受到阻断,这是导致其性腺发育异常的关键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三倍体雄性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生殖发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8~35月龄的三倍体雄性虹鳟为试材,同期二倍体为对照,研究了性腺发育和精子发生过程中组织结构、超微结构以及几种生殖激素含量的变化,以了解染色体多倍化对三倍体虹鳟精巢发育和精子发生的影响,探讨多倍体虹鳟的生殖机制。结果表明,三倍体虹鳟精巢能够发育成熟,但较二倍体发育迟缓,成熟精子量少,精子结构正常、大小不一;精子发生经历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5个阶段,各级生精细胞结构与二倍体相同,但体积较大,发生过程中有大量坏死细胞存在,精子变态期尤为明显;败育的生殖细胞被支持细胞所吞噬;生殖激素仅呈现一个生殖周期变化,与二倍体变化趋势相同但滞后。三倍体雄性虹鳟的生精细胞能够完成减数分裂,滞育于精子细胞阶段,由于非同源染色体不规则的联会,产生的精子绝大多数因含有多余的染色体片段成为非整倍体而败育,只有少数生精细胞能够正常发育成精子。  相似文献   

10.
三倍体虹鳟发眼卵孵化用水中普遍存在的水生真菌、蚤类等浮游动物对鱼卵的感染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为探索紫外消毒对控制三倍体虹鳟发眼卵感染的作用,于2015年11月引进一批三倍体虹鳟发眼卵分2组孵化,试验组孵化用水经3层滤网和紫外消毒池处理,对照组孵化用水仅通过3层滤网处理,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结果表明:孵化用水是否通过紫外消毒池处理对发眼卵开始破膜天数和全部破膜天数不产生影响,4个组均为3 d和6 d,对破膜率和上浮率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试验组破膜率均值98%,上浮率均值92.9%,而对照组破膜率、上浮率均值分别为90.05%和82.65%。说明紫外消毒对控制三倍体虹鳟发眼卵感染,提高破膜率和上浮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温州光唇鱼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及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已公布的鱼类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设计8对引物扩增、测定并注释温州光唇鱼(Acrossocheilus wenchowensis)线粒体基因组(GenBank登录号:KC_495074)。序列全长16 591 bp,包括13个蛋白质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1个非编码区,各基因的位置及组成与已公布的鲤科鱼类一致;37个基因中,1个蛋白质编码基因(ND6)和8个tRNA基因(tRNAGln、tRNAAla、tRNAAsn、tRNACys、tRNATyr、tRNASer(UCN)、tRNAGlu和tRNAPro)由L链编码,其余的均由H链编码。A、T、G、C碱基组成分别为30.92%、24.86%、16.41%、27.81%;除tRNASer(AGN)外,其它21个tRNA的二级结构均具有典型的三叶草结构;13个蛋白编码基因中,除COⅠ起始密码子为GTG外,其余均以ATG为起始密码子,而COⅡ、ND4和Cytb基因的终止密码子为不完整的T,其它10个基因均具有完整的终止密码子。利用鲤科共17属18种线粒体基因组13个蛋白质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从线粒体基因组水平探讨了温州光唇鱼在鲤科鱼类中的系统进化地位,为光唇鱼属乃至鲤科鱼类的系统分类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以4龄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为试验鱼(雄、雌性平均体重分别为1.7、2.2 kg),采用人工诱导雌核发育技术灭活金鳟精子,对受精卵进行热休克处理后正常孵化,获得初孵仔鱼;再用雄性激素诱导全雌二倍体,得到性逆转雄鱼(伪雄鱼);培育至性成熟后进行人工繁殖,采用热休克法对受精卵进行处理获得全雌三倍体鱼类。结果表明:金鳟全雌二倍体的诱导出现率为80%,金鳟伪雄鱼获取成功率为75%;用不同pH人工精浆激活伪雄鱼精巢精子,高pH(910)的人工精浆激活受精卵的效果最好,金鳟三倍体的出现率为75%10)的人工精浆激活受精卵的效果最好,金鳟三倍体的出现率为75%80%,其中还有一定比率的嵌合体出现。  相似文献   

13.
金鳟伪雄鱼的制备及全雌三倍体的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龄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为试验鱼(雄、雌性平均体重分别为1.7、2.2kg),采用人工诱导雌核发育技术灭活金鳟精子,对受精卵进行热休克处理后正常孵化,获得初孵仔鱼;再用雄性激素诱导全雌二倍体,得到性逆转雄鱼(伪雄鱼);培育至性成熟后进行人工繁殖,采用热休克法对受精卵进行处理获得全雌三倍体鱼类。结果表明:金鳟全雌二倍体的诱导出现率为80%,金鳟伪雄鱼获取成功率为75%;用不同pH人工精浆激活伪雄鱼精巢精子,高pH(9—10)的人工精浆激活受精卵的效果最好,金鳟三倍体的出现率为75%-80%,其中还有一定比率的嵌合体出现。  相似文献   

14.
在集约化养殖条件下,当受到环境因子或人为因子胁迫时,三倍体雌性虹鳟死亡率明显高于二倍体雌性虹鳟,此现象与其应激耐受性有关.为了解氨氮急性胁迫下二倍体和三倍体雌性虹鳟应激耐受性差异,采用96 h半静态毒性试验法,在氨氮浓度分别为16.42、24.3、36.06 mg·L-1胁迫下,对二者急性毒性效应、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以及...  相似文献   

15.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three rainbow trout breeds—Amber Wild Color, Kamloops, and Donaldson—are studied by the RAPD-PCR method. Fragments characteristic for individual trout species are found among polymorphic DNA fragments with a different frequency. A high level of similarity between Amber Wild Color and Kamloops breed and low level between Amber Wild Color and Donaldson trout breeds is shown.  相似文献   

16.
综合分析对虾科(Penaeidae)21个物种线粒体基因组的全序列,发现其线粒体基因组的长度为15 893~16 071 bp, A+T含量为64.59%~70.61%。Ka/Ks分析表明,对虾科物种线粒体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protein-coding genes, PCGs)中,atp8基因的Ka/Ks最高,表明在对虾科中atp8基因受到了较弱的选择压力;在差异位点的分析中,发现nd5和rrnL基因的差异位点比例较高,是理想的分子标记,可用于分析对虾不同群体之间的遗传多样性;在密码子的使用中,被编码的氨基酸均体现相似的偏好性。同时,采用ML(Maximum likelihood)和BI(Bayesian inference)方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这两种方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拓扑结构完全一致,且同属物种也都归为一类或者单独归为一支。本研究为快速鉴定对虾科生物提供了可靠的分子标记,为分析对虾科物种遗传多样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