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路径研究对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阐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基础,明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层内涵,在此基础上,从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破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困境;推进环保法治建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格局;坚守自然生态边界,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画卷3个方面论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径,旨在为实现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国家对精准扶贫与民族团结高度重视。在新疆,精准扶贫是贫困户的生命线,民族团结是各民族的生命线,国家对精准扶贫与民族团结工作十分重视,夺取决胜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地区,经济欠发达,因此,精准扶贫和民族团结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有利于使各民族同胞像石榴籽一样紧抱在一起。以南疆地区为例,对精准扶贫工作中民族团结的价值意蕴进行研究,以达到促进民族团结和精准扶贫工作的双目标。 相似文献
3.
黄文汇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3,35(5):27-33
【目的】种业振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有效开展种业振兴提供对策建议。【方法】通过分析目前种业振兴存在的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路径选择。【结果】实施种业振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带动农民增产增收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但我国种业振兴面临着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到位、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商业化育种体系不健全和种子企业竞争力整体偏弱等方面的问题,严重阻碍了种业振兴的实现。【结论】为解决这些问题,应着力推进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创新利用,切实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构建中国特色商业化育种体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母种企”,以实现我国种业振兴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推进公平正义的实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当下中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关注的重点领域。"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内蕴深刻的种际正义思想,其中包含的种际同一性正义与种际差异性正义既体现出对物种平等的承认与尊重,又充满对种际间差异的认同与肯定。这一理念遵循不同物种的变化机理合理配置自然资源,不断发展善的差异使种际间的差异趋于合理范围,为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道路中环境正义的实现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人类在与自然相处时正确把握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特点,做到享用与关怀的同一提供了思想指引。 相似文献
5.
理论课程是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资源,目前理论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实践意蕴不强的问题,理论课程中的天然实践资源使理论课程的实践意蕴建设成为可能.专业硕士研究生理论课程实践意蕴建设,要加强教师对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实践意蕴的认知,充分挖掘理论课程中的实践资源,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艺相结合,并重视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性知... 相似文献
6.
申怡铭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24,(1):9-14+52
习近平生命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以及地球生命共同体等三个基本维度,构成了生命共同体的本体论。习近平生命共同体理念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认识,在经典马克思主义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的哲学基础上,实现了一系列理论创新。以习近平生命共同体理念为科学理论遵循,坚持生态唯物辩证法,培养生态底线思维,对我国不断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2021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为我国粮农育种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在价值目标、发展力量、推进方式、发展内容要素等方面具有丰富科学内涵。新时代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有利于正确引领粮农育种事务有效开展,积极实现国家种源战略价值,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达成注入充足信心;有利于激发我国农业创新发展活力,增强粮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提升农业社会“三农”发展积极性;有利于传播先进育种经验,为世界种业发展困境破解提供中国样板方案,掌握粮农育种国际话语权。为此,需要做到:牢固树立种业优先发展理念,切实解决种业高质量发展现实短板,积极开展种业振兴对外交流工作。 相似文献
8.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成为当今时代的命题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个方面外着重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当前人与自然相处中仍存在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等问题,究其原因无外乎人们没有尊重自然、仍以自然界的主人自居等原因,从恩格斯的生态观视角出发,可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个命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通过尊重自然、养成绿色发展的生活方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所反映出来的是人们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9.
浅谈生态环境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产生了自然灾害频发、工业危害渐趋严重、资源过度消耗等生态问题,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从人口、经济和技术三个方面对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论述了解决生态问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从树立科学的生态环境价值观、完善生态立法、促进环保机制创新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三个方面做起,以实现构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相统一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产生了自然灾害频发、工业危害渐趋严重、资源过度消耗等生态问题,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从人口、经济和技术三个方面对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论述了解决生态问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从树立科学的生态环境价值观、完善生态立法、促进环保机制创新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三个方面做起,以实现构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相统一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11.
从水土流失论人与自然的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对云南省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及危害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加强水土保持的防治措施,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吴伟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7,26(1):39-45
英美浪漫主义作家从自然的审美与精神意义、朴素的生态环保意识和生命共同体三个方面书写了各自的生态意识。他们揭示了自然中美的真谛,阐释与自然相融的和谐之美,提倡回归自然,复归人类的美好天性,为人们追寻精神家园开辟出一条通往真、善、美的自然之路。此外,他们也表达了对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深切关注,呼吁人们敬畏生命,保护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强调人类不是自然界的主宰,只是自然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其他生命共同组成一个平等的生命共同体的宇宙血缘家庭。英美浪漫主义文学的价值在于揭示人类与自然的深层关系和相互影响,促使人们参悟保护生态环境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由于“天人合一”思想影响人的自然观,汉民族对待大自然山水始终持着亲和的态度,力图从自然山水风景构成的规律中探索人生哲理的体现。同时,在风景式园林的造园实践中,人们自觉地追求阴阳对立统一而回归和谐的辩证关系,如建筑与自然诸要素之间的关系、筑山与理水的关系等,并通过这些关系来表现一种哲理的境界..可以说,“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的核心,也是衍生园林体系的深层基因,值得今天从事园林设计和建设的人员借鉴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李曙光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4,20(4):95-100
汉语中记录外来词的外来语素,一般都联系着原有义与外来义两种意义,这两种意义之间的关系并不完全一致,有的是多义词的不同义项,有的则是多个发音相同而意义无关的同音词。词典在收录外来词时,也应根据这些不同的关系而分立出相应的条目,做出不同的处理。这样,才能避免由于外来词的涌入而造成的语言混乱的现象,更好地吸收及运用外来词。 相似文献
16.
郭琳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9(2):44-46
社会和谐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三个关系的和谐。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众多危机,这些都是人们不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所导致的。因此,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已成为人们所普遍关注的热点。本文首先从分析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演化机理出发,阐述了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给出了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最后提出了当前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中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建议,对新形势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文明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人类对自然的顺从、依附到人类对自然的主宰。工业文明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人类把自然看成是掠夺的对象,致使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生态文明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它承认自然具有内在价值,它以生态科技作为物质基础,实行生态化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18.
基于我国新时代林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开展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从生态理念、法
律法规、林区建设、退耕还林、生态旅游等方面,研究提出了林业生态建设的5 项路径。 相似文献
19.
问世于11世纪的《福乐智慧》是维吾尔文学史上的经典,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许多哲学思想富涵其中。尤其是作品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对维吾尔族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本文旨在探讨《福乐智慧》宇宙观、生命观、道德伦理观中的"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体现,以及笔者从中获得的启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