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延安市治沟造地项目是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而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严格有效的验收管护则是提高工程质量,减少施工成本,发挥项目价值的有力保证,探讨了延安治沟造地项目项目施工工艺、验收管护等,为类似项目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作为一个农耕文明灿烂的国家,在土地整治方面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尤其经过改革开放,土地整治在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11年开始,延安市针对特殊的地理自然特点,开展了治沟造地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区别传统土地整治的创新设计实现了"景观更协调、结构更稳固、功能更高效、利用更持续"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延安治沟造地项目以沟道为轴线,小流域为单元,浆砌石溢洪道及陡坡为辅助,构建了各个片区特有的沟道小气候,为治沟造地成果的保持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分别从原材料质量控制、施工工艺、质量检查与养护三个方面总结出了一条适用延安治沟造地浆砌石工程施工技术经验,同时给出了浆砌石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注意事项,为今后黄土高原沟壑区治沟造地项目浆砌石工程的施工提供技术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治沟造地是黄土丘陵沟壑区增加耕地面积、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新举措,是极富战略远见的重大方针政策,有着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介绍治沟造地的背景、历程和取得的成效,对治沟造地主要的工程措施进行了梳理和探讨,提出了几点后续治沟造地工程的工作建议,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治沟造地工程的推进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对促进当地经济、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有关治沟造地工程对流域土壤侵蚀和水文过程的影响,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黄土丘陵沟壑区治沟造地工程碳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治沟造地工程碳效应,运用IPCC碳排放测算方法以及国家地质调查总局制定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中的采样方法实地采样,分析治沟造地工程中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等主要工程及工程实施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导致的碳排放。结果表明:延安市南泥湾镇治沟造地工程施工导致的碳排放量为3.76 t·hm-2,表现为碳源效应。其中对碳排放贡献最大的是土地平整工程,碳排放量为2 335.50 t,农田防护工程碳排放最小,不产生碳排放。治沟造地工程实施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使碳储量增加95.34 t·hm-2,表现为碳汇效应。其中耕地面积增加使碳储量增加了1 119.72 t·hm-2,水田的碳储量增加量最多,为716.54 t·hm-2;园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面积减少导致碳储量减少了1 024.38 t·hm-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碳储量减少量最多,为807.50 t·hm-2。治沟造地工程实施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碳储量抵消了工程施工产生的碳排放,碳储量为91.58 t·hm-2。研究表明,治沟造地工程总体上表现为碳汇效应,有利于区域碳储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治沟造地工程对耕地质量等别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对耕地质量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然而土地整治前后的耕地质量变化评估却相对缺乏。本研究通过采用耕地质量等别计算方法,对土地整治前后的土地质量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土地整治后耕地利用等别有所提升,国家自然等、国家经济等的等别有所提高,46.1%项目的国家自然等提升了1等;30.6%项目的国家经济等提升了1等。农作物预期产量得到了提升,整治前、后每667m~2标准量产量提升了98.70kg。治沟造地工程总体上能够提升耕地质量等别,对于保证土地整治工程质量、提升沟道农业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通过治沟造地,增加耕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通过总结治沟造地工程的优化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和保障粮食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选取陕西省延安市南泥湾治沟造地项目为研究对象,建立包含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研究区治沟造地项目进行效益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土地整理前后,项目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综合效益的评价分值分别由整理前的26.54、31.86、24.04和27.72增长至整理后的91.96、79.66、89.64和87.88,该项目的综合效益评价等级为优秀。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地区由于土质生态性较为脆弱,因历史原因,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在大规模开发利用的情况下,耕地存量不足、质量不高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为了缓解农业发展不足的局面,延安市开展了大规模治沟造地工程,给当地提供了较好的农业发展方向,但是在治沟造地工程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边坡威胁,给当地造成了安全隐患,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  相似文献   

11.
通过示范应用实践总结形成稻田综合种养技术要点,并对综合种养的效益进行比较。示范应用结果表明,在稳定水稻单产的基础上,增加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稻谷的优质优价和养殖收入,综合种养效益显著提高。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很多,需要种植和养殖两方面的技术支撑,且增加了养殖生产成本和风险,各地需根据生产实际,通过示范应用实践,选择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5,(10):50-53
土地整治是成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质量的重要途径。土地整治效益评价可以保证土地整治良好发展,笔者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沙湾县宋圣宫村土地整治项目进行效益评价,最终从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得出宋圣宫村土地整治的效益。  相似文献   

13.
兰州市低丘缓坡沟壑等未利用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工作已开展近5年,本文从生态环境改善、地质灾害治理、土地利用与耕地保护、精准扶贫和城市发展空间拓展等5个方面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价。结果表明,兰州市未利用地综合开发试点项目实施的综合效益显著,为我国西部黄土梁峁沟壑区山地城市生态治理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一种新模式和新典范,今后可在类似低丘缓坡黄土沟壑区推广复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南疆三地州粮棉果高效种植的多种模式做出综合效益评价,得出不同果树在不同树龄阶段综合效益最高的种植模式.[方法]选取12个评价指标,建立粮棉果高效种植模式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红枣、核桃和杏树三种果树的15种间作模式和小麦-玉米、棉花两种单作模式做出综合效益评价.[结果]果树在幼龄期的间作模式综合效益低于单作模式,在产果期的间作模式综合效益都高于单作模式.[结论]从长期考虑,粮棉果高效种植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农户的收入,为当地带来较高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蝗区进行勘察调查研究、总体规划,推广生态治理,应用综合控制技术,有效改造了蝗区生境,显著减少了蝗虫发生为害,收到较好防治效果与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的整治工作获得了非常好的成效,陆续出台了许多有关预算定额标准、设计规划标准以及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等规范,同时,在理论研究与项目实践上也获得了显著进步。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以及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土地整治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农村的生产与生活要求。因此,逐步采用农村土地综合性的整治方式已经成为重要的趋势。本文主要介绍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评价的概述以及体系的构建2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杨俊  庄大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4):201-203
以2006—2015年湘西自治州土地变更调查资料为基础数据,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3个方面选取10个指标构建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因素综合分析法对湘西州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6—2015年湘西自治州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基本呈上升趋势,其中2006—2008年波动较大,经济效益是影响湘西州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行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研究,对促进土地整理成熟理论体系的形成,规范与指导土地整理的实践活动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着定量、可操作性的指标选取原则,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尝试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影响因素权重的确定.结合新疆2008年度的8个国家级重点投资土地整理项目进行了综合效益评价.研究结果为土地整理效益评价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较为合理的评价标准、定量依据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农技推广对提升农业综合效益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技术推广概括了农作物新品种农业新技术、新农药、综合防治病虫草害耕作制度改革、合理施肥、改良土壤等农业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以上农业技术的推广在粮食增产、粮食安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稳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特别是农作物优  相似文献   

20.
稻虾综合种养模式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稻田,利于开展综合经营,对于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但受经验不足、技术缺乏等因素制约,未能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分析了当前稻虾轮作模式的经济效益和制约因素,并结合盐城市大丰区实际,总结了稻虾轮作模式的主要技术要点,以便进一步推广实施该模式,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