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研究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指标的内在关联性,以宁都黄公鸡为研究对象,测定了16周龄的睾丸总质量和7个不同周龄的第二性征指标,分析了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并对16周龄睾丸总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指标进行了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测的指标中16周龄睾丸总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85.89%,冠长、冠高、冠厚、肉垂长、肉垂厚等第二性征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5.40%~37.90%,胫的变异系数最小,在5.13%~11.77%;除了与16周龄胫直径不相关外,宁都黄公鸡16周龄睾丸总质量与不同周龄鸡冠、肉垂、胫等性状的各指标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16周龄冠长的相关系数最大(0.688);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从12周龄开始,冠长对16周龄睾丸总质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肉垂长;由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知,从12周龄开始,16周龄睾丸总质量与冠长、冠高、冠厚和肉垂长度可归为同一主成分。以上结果提示,可以通过选择12周龄的冠长与肉垂长这2个指标对宁都黄公鸡16周龄睾丸总质量进行间接选育。  相似文献   

2.
采用父系半同胞相关法分别估算了优质鸡S3系公鸡12周龄时冠高、冠长、冠齿数及体重的遗传力及各性状间的相关。结果表明,冠高1、冠高2、冠长和冠齿数的遗传力分别为0.651、0.591、0.806和0.572,均属高遗传力。无论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体重和冠高、冠长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冠高和冠长间也呈极显著相关(P0.01),冠高1和冠高2间的相关系数最高。冠齿数与体重、冠高、冠长间无明显相关(P0.05),表明以冠高或冠长为参数进行选育时,均可达到改良鸡冠性状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优质鸡鸡冠发育和开产性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健康的S3系母系群体共800只母鸡为研究对象,测定冠高、冠长和开产性状等6个指标,进行优质鸡鸡冠与开产性状的回归分析。[结果]S3系母鸡冠高1、冠长、开产体重的变异系数较大,均超过10%,说明S3系在鸡冠发育和开产性能方面具有较大的选择潜力和提升空间;S3系鸡冠冠高与冠长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冠高1与冠长的相关系数最大(0.42),冠高和冠长与开产日龄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其中冠长与开产日龄的相关系数最大(-0.45),而与开产体重和开产蛋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冠高2与开产体重的相关系数最大,达到0.26。采用Linear Regression过程的回归分析方法,成功构建了优质鸡S3系鸡冠发育与开产性状的回归方程,证实了冠高和冠长可作为选择开产性状的间接性指标。[结论]该研究结果对于今后优质鸡的性成熟选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揭示与繁殖性状关系密切的催乳素受体(prolactin receptor,PRLR)基因与中国地方鸡种的就巢性及产蛋性能的关系。【方法】本试验采用PCR-SSCP方法,以576只宁都黄鸡为材料,检测PRLR基因的多态性,并进行多态性与就巢和产蛋性状间的关联分析。【结果】证实了前人研究过的SNP1(T10862C,外显子3)和SNP2(T25670C,外显子6)均与就巢性状无显著关联(P>0.05);SNP2对300 d产蛋量影响显著(P<0.05);新发现的SNP3(G30716A,内含子8)显著影响开产日龄(P<0.05);新发现的SNP4(A31900G,外显子10)极显著地影响就巢率(P<0.01),显著影响就巢天数和300 d产蛋量(P<0.05)。由4个SNPs构建的不同单倍型在开产日龄上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在其它性状上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PRLR基因的多态性与就巢和产蛋性状相关,SNP4的效应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肉鸡鸡冠发育对激素分泌及胴体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鸡冠发育对激素分泌及胴体性能的影响。【方法】从6周龄开始对优质肉鸡S3系鸡冠进行测定,同时采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大小鸡冠鸡的血清激素水平,12周龄时对大小鸡冠组鸡进行体尺、屠宰性能进行测试。【结果】结果显示:不同日龄高冠组和矮冠组间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高冠组鸡冠高和冠长显著大于矮冠组(P0.05),随着日龄的增加,血清中生长激素(GH)含量逐渐降低,但相同日龄GH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睾酮激素(TEST)含量随日龄的增加缓慢增加,随后又缓慢减少,但相同日龄各组间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12周龄时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和腿肌率在不同组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鸡冠重、睾丸重和腹脂率在高冠组和矮冠组间差异显著(P0.05)。体尺性状在不同鸡冠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冠高和冠重的相关系数最高,达到0.894,冠高、冠长与鸡冠重、腹脂率呈极显著相关(P0.01);全净膛和半净膛极显著相关(P0.01),与腹脂重之间极显著负相关(P0.01);GH与鸡冠重显著相关(P0.05),与睾丸重极显著相关(P0.01);TEST与睾丸重、腹脂率和GH显著相关(P0.05),与屠体重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通过对肉鸡鸡冠发育的选育,以提高其早熟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鸡冠性状和 72 周龄产蛋性状间的相关关系。【方法】以东乡绿壳蛋鸡和单冠白莱航 鸡为亲本构建的资源群体 F2 代为素材,测定鸡冠性状和 72 周龄部分产蛋性状。【结果】9 个变量中共有 24 对 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鸡冠性状中,冠重和冠面积间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达到 0.846(P < 0.01);72 周龄 产蛋性状中,产蛋数和蛋重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 0.139(P < 0.01);两组性状中,冠长和 72 周龄蛋重间 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 0.118(P < 0.01)。典型相关分析中,鸡冠性状和 72 周龄产蛋性状第一典型相关系 数为 0.203,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两组性状间的相关性主要由冠高、冠面积、72 周龄产蛋数、72 周龄蛋 重和 72 周龄蛋壳强度间的显著相关引起。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白耳黄鸡三叉冠性状进行分析,以期寻找与三叉冠性状相关的候选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位点。【方法】60 只白耳黄鸡用于杂交试验,120 只白耳黄鸡用于受精率试验。对 82 只白耳黄鸡采集血样抽提 DNA,用 Illumina 鸡 60 k 芯片进行基因型分型,利用 PLINK 1.90 对分型结果进行质控后,采用 GEMMA 软件对 SNP 与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is, GWAS),寻找与白耳黄鸡三叉冠性状显著相关的 SNP 位点。【结果】白耳黄鸡三叉冠呈现常染色体遗传,其种蛋受精率与单冠的白耳黄鸡差异不显著。由 82 只白耳黄鸡群体得到 55 023 个有效 SNP,群体内不存在明显的群体分层。与三叉冠相关的 SNP 位点有 10 个,分别位于第 1、2、3、4、5、12、14 号染色体上,邻近或座落于 SPRY2、NDFIP2、ITGA9、EMC2、TMEM17、EHBP1、SCAF8、TIAM2、HTT、STON2、PRKCD、RBBP6、TNRC6A、MAPK8IP3 基因上。【结论】通过 GWAS 分析发现 10 个 SNP 位点可能与白耳黄鸡三叉冠性状相关。研究结果将为白耳黄鸡的育种提供候选分子标记,为地方鸡标记辅助选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进一步揭示VGLL2基因多态性与牦牛体尺性状的相关性,通过筛查候选基因SNP位点,为牦牛优良性状选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四川麦洼牦牛,西藏类乌齐牦牛、申扎牦牛、帕里牦牛和斯布牦牛5个群体共238头个体,运用DNA池测序法筛选VGLL2基因SNP位点,直接测序法检测牦牛VGLL2基因的SNP位点,分析其与体尺性状的关联性。【结果】牦牛VGLL2基因第二内含子存在3个SNP位点(C4868T、C4872G和G4889A),第二外显子包含1个SNP位点G5000A;4个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遗传多态性分析显示,C4868T、C4872G和G4889A属于低度多态性,G5000A为中度多态性。4个SNP位点不同基因型与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和体重等生长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位点C4868T与体高、体斜长、胸围和体重显著相关;位点C4872G、G4889A和G5000A与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和体重不相关。【结论】牦牛VGLL2基因的C4868T位点与体高、体斜长、胸围和体重显著相关,可将VGLL2基因作为影响牦牛生长性状的主效基因,为牦牛选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江汉鸡A系鸡冠直立/倒伏对生产性能的影响,观察、记录了核心群母鸡鸡冠直立/倒伏、冠齿、冠厚、冠高、开产日龄、开产体重、40周龄产蛋数的个体观测数据,发现江汉鸡鸡冠左右倒伏在群体中分布比例相近,倒伏冠占直立冠的1/4;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冠高和冠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冠倒伏现象;江汉鸡A系开产日龄、开产体重和40周龄产蛋数与冠直立/倒伏性状没有显著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江汉鸡A系笼养模式下,鸡冠的直立/倒伏对母鸡的生产性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IGF1R、IGFBP-3基因作为影响鸡生产性能的候选基因,采用DNA测序和PCR-SSCP技术分析了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并对两基因SNP位点之间的互作效应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IGF1R和IGFBP-3基因中分别发现2个SNP位点(IGF1R基因的G26333A和G26336A,IGFBP-3基因的T160G和C1087T),其中IGF1R基因G26336A位点对鸡的生长性状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G26336A位点DD基因型个体8周龄体质量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DD基因型个体12周龄体质量显著高于CC和CD基因型(P0.05);IGFBP-3基因C1087T位点GH基因型个体的开产日龄显著低于HH基因型(P0.05)。IGF1R基因G26336A位点与IGFBP-3基因C1087T位点之间对12周龄体质量有互作效应。可见,IGF1R和IGFBP-3基因可能是影响鸡生产性状的主效基因。  相似文献   

11.
对44只55周龄单、复冠白羽丝毛乌骨鸡种公鸡的体尺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单冠乌鸡的体重、体斜长、胸骨长、胫长、胫围、骨盆宽等6个性状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复冠乌鸡的体重与胫长、胸宽,胸宽与骨盆宽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余均为不显著正相关,且单冠乌鸡的体尺均大于复冠乌鸡。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单、复冠基因对白羽丝毛乌骨鸡的体尺性状以及精液品质的影响,寻找体尺性状和精液品质间的相互关系,对44只55周龄单、复冠白羽丝毛乌骨鸡种公鸡的体尺与精液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单冠乌鸡的体尺均值均大于复冠乌鸡;单、复冠乌鸡间精液品质无明显差异;单、复冠乌鸡的体尺性状与精液品质间的相关性均无达到显著水平;单冠乌鸡的精液品质与体尺性状间的相关性多为负相关。故在乌鸡的选育中,不仅要重视单冠基因在体尺性状方面的明显优势,还应该特别注意单、复冠乌鸡在精液品质与体尺性状相关性方面的差别。  相似文献   

13.
丝毛乌骨鸡冠型类别与生产性能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引入甘肃兰州的同日龄47周龄98羽单冠、142羽复冠乌骨鸡进行了为期187天的饲养对比试验,对不同冠型鸡的产蛋量、蛋重、采食量、体重、体尺进行了测定,并对群体中单复冠的遗传规律进行了分析。表明乌骨鸡单冠比例与其他鸡品种的冠型遗传规律相一致;单冠鸡各项生产指标与生活力均优于复冠鸡。  相似文献   

14.
苗木花卉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山东省沂水县的苗木花卉生产的发展思路进行梳理,为建设"激情沂水、创新沂水、友善沂水、品牌沂水"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运用运动合成原理分析了割前脱粒收割机梳齿运动的速度特征.为减少收集谷粒中的含杂率,要保证梳齿对谷穗顺向梳脱,据此得出了最佳梳脱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并综合分析了整机速度参数与谷穗中心高度及整机结构几何尺寸的内在联系和约束关系.  相似文献   

16.
小型蜜蜂交尾箱可以有效减少种用蜂群用蜂量,提高蜂王交尾成功率,缓解交尾场地限制,增加单位面积场地种蜂王繁育数量。目前小型蜜蜂交尾箱在我国使用率较低,在应用过程中存在适应性问题。巢脾类型及饲料类型在小型蜜蜂交尾箱适应性应用中尤为关键,空置巢脾在蜂群分蜂性及种蜂王繁育时间上显著优于其他类型。流蜜期期间的蜂群群势增长及种蜂王繁育时间显著优于其他类型。因此,小型蜜蜂交尾箱的应用采用空置巢脾并在大流蜜期为最佳。而非流蜜期可以饲喂混合糖水及少量花粉,有利于交尾蜂王的产卵及幼虫孵化。明确了小型蜜蜂交尾箱的使用方法,可以加快小型蜜蜂交尾箱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孢子分离,小白球分离都在人工合成培养基上萌发成菌丝,形成小白球,证实小白球是鸡(土从)菌生活循环中的一个发育阶段.鸡(土从)菌担孢子萌发的单核菌丝,经过锁状联合发育成双核菌丝,继而形成小白球,但难以在培养基上长出子实体,而在蚁巢上合轴交叉的菌丝交织成小白球,再发育成原基,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鸡(土从)菌破土而出形成子实体.本研究从无性循环及有性循环两方面初步阐明了鸡(土从)菌的生活史.  相似文献   

18.
机架和梳齿是残膜捡拾机的主要承载部件,为了研究机架的振动特性,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机架进行模态分析,结果表明,机架的固有频率和外激频率相差较大,可以有效避免共振的发生。为了研究梳齿设计的合理性,利用离散元分析软件进行梳齿应力应变的正交试验,并利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曲面响应分析,结果表明,梳齿作业时运动速度越大,入土深度越大,入土角度越小,所受的土壤阻力越大。以耦合的方式分析得到梳齿的受力云图和变形量,结果表明,梳齿齿尖处受力最大,变形最大,其最大等效应力为183.4 MPa,最大变形量为20.949 mm,经校核梳齿的设计符合要求。样机捡拾率的田间试验结果高达85%以上,满足捡拾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饲养观察抗螨蜂种第一代蜂王在云南的适应性和蜂群繁殖能力,为成功培育抗螨性能和生产性能双优的蜜蜂品种寻找突破点,为抗螨蜂种育种工作奠定基础。【方法】2010年8月上旬~2011年6月上旬,对抗螨蜂种第一代蜂王蜂群饲养适应性进行观察,秋季和春季蜂群繁殖时与浙大蜜浆高产蜂种第一代蜂王群的群势增殖能力进行测定比较。【结果】抗螨蜂种第一代蜂王适应性强,采集积极性高,蜂群最大群势可维持16.4脾(成蜂、幼虫、蛹的总和)。两个蜂种第一代蜂王繁殖后总数(成蜂、卵、幼虫、蛹)的增长分别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和显著水平(P〈0.05)。抗螨蜂种第一代蜂王繁殖前后总数净增长高于浙大蜜浆高产蜂种第一代蜂王,但差异不显著(P〉0.05),只有成蜂量的净增长差异显著(P〈0.05);抗螨蜂种第一代蜂王繁殖期间平均增长率整体上高于浙大蜜浆高产蜂种第一代蜂王(P〉0.05)。【结论】抗螨蜂种第一代蜂王的适应性强,秋繁和春繁繁殖能力强,比浙大蜜浆高产蜂种第一代蜂王繁殖稍好,可为全国进行抗螨蜂种的育种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