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s,OTA)主要污染谷物,人畜食用被OTA污染的谷物后会发生中毒,OTA不但危害肾脏,而且侵害动物肝脏与胆囊,大量的毒素还会引起动物的肠黏膜发炎和坏死。本文就OTA中毒导致的仔猪步态不稳症状及其对肝脏和肾脏的毒害症状进行分析,同时提出防制措施,希望人们在养殖过程中能有效预防OTA,加强对OTA的认知,将损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2.
正霉菌毒素是霉菌产生的高毒性次级代谢产物,目前自然界存在400多种已知的霉菌毒素。许多霉菌毒素可对动物健康造成危害,对家禽危害较严重的主要有黄曲霉毒素B1(AFB1)、T-2毒素、呕吐毒素(DON)、玉米赤霉烯酮(ZEN)、赭曲霉毒素(OTA)和烟曲霉毒素(FUM)和伏马毒素(FB1)。按照霉菌毒素产生的条件,可分为仓储毒素和田间毒素;顾名思义,仓储毒素是农作物在储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田间毒素  相似文献   

3.
赭曲霉素A(OTA)是曲霉属和青霉属一些产毒菌株次级代谢产物,是一种重要食品污染物.具有强烈肾毒性、神经毒性、免疫毒性、并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曾一度被认为是巴尔干肾病的主要病原.OTA在饲料中的含量很高,而且污染极其广泛. 几乎可污染玉米、小麦等所有的谷物,而且能够在动物性产品中蓄积,尤其在猪的肾脏、肝脏、肌肉、血液、以及奶和奶制品等中常被检出,在人乳中也检测到有OTA的存在,这对人类健康具有很大的潜在威胁.有研究表明,OTA对动物的毒性具有阈值机制,低剂量的OTA对机体是无害的,是否正确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养猪业中赭曲霉毒素A(OTA)污染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本试验研究了天然OTA对断奶仔猪的毒性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潜在机制。36只三元杂(长×大×杜)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0.4 mg/kg OTA(低剂量OTA组)、基础饲粮+0.8 mg/kg OTA(高剂量OTA组),饲喂42天。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OTA组显著降低了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P0.05)。血清中OTA浓度相当高,而且肾脏中OTA浓度显著高于肝脏。添加OTA显著增加了血清中谷草转氨酶、肌酐和尿素含量(P0.05),但血清中葡萄糖、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却显著降低(P0.05)。OTA组中肾脏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和肝细胞发现明显的退行性病变。OTA组血浆和高剂量OTA组肾脏中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OTA组中肝脏和肾脏中Bcl-2基因表达显著上调,Bax基因表达显著下调,Bcl-2和Bax比值增加。因此,OTA能降低断奶仔猪抗氧化能力,抑制细胞凋亡,引起肾脏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和肝细胞退行性病变,对生长性能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赭曲霉毒素A对IPEC-J2细胞生长和氧化还原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以IPEC-J2细胞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和时间处理下赭曲霉毒素A(OTA)对仔猪空肠上皮细胞增殖存活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不同浓度OTA对细胞的结构功能完整性和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OTA暴露时间和浓度对细胞存活率均有影响(P<0.01),且二者存在显著交互效应(P<0.01)。在OTA暴露24 h条件下,细胞钠钾ATP酶(Na+,K+-ATPase)、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随OTA浓度增加呈线性或者二次曲线降低(P<0.01),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有降低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呈线性增加(P<0.05);胞外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随OTA浓度增加呈线性或者二次曲线增加(P<0.01);OTA处理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无明显影响(P>0.05)。结果显示,OTA破坏了IPEC-J2细胞的结构功能完整性,最终导致细胞的增殖或存活率降低,氧化应激可能是毒性效应发生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青海省部分地区猪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情况,应用ELISA方法对2012年采集的青海省部分地区205份猪饲料样品进行了赭曲霉毒素A (OTA)、黄曲霉毒素B1(AFB1)、呕吐毒素(DON)、玉米赤霉烯酮(ZON)的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156份商品化饲料中,OTA、AFB1、DON、ZON阳性率分别为7.05%、16.03%、83.33%和69.87%,49份自制饲料中,OTA、AFB1、DON、ZON阳性率分别为6.12%、28.57%、85.71%和73.4%;156份商品化饲料中,总单污率为11.54%,总混污率为79.49%,在49份自制饲料中,总单污率为8.16%,总混污率为91.84%;试验显示,青海省部分地区饲料中存在霉菌毒素的污染,且混合污染现象严重,同时自制饲料的污染程度较商品化饲料高.  相似文献   

7.
<正>据美国有机贸易协会(OTA)在2010年有机产业调查结果中透露,2009年美国有机产品并没有受到国家经济低迷的影响而持续畅销。  相似文献   

8.
为快速、准确地检测出乳制品中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产生菌,以便评估乳制品中OTA污染的潜在风险,根据已阐明的O TA生物合成途径,选择与O TA产生有关的卤化酶基因区域设计兼并引物,建立针对OTA产生菌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方法.对1...  相似文献   

9.
霉菌毒素污染是影响动物饲料安全的重要因素。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广泛存在于肉鸡饲料原料中。众多研究表明,OTA对肉鸡具有肾毒性、肝毒性、细胞毒性、遗传毒性、致癌性、致畸性、免疫毒性和肠道毒性等,给肉鸡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对动物和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对国内外OTA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归纳,从诱导机体产生肠毒性、肝毒性、肾毒性和免疫毒性四方面阐述OTA对肉鸡的致毒机制,为深入研究OTA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浙江省舟山地区水产养殖环境及水产品中霍乱弧菌的污染状况,于2007年与2009年采集水样、泥样及多种水产品等176份样品。用TCBS选择性培养基从样品中分离弧菌,并应用基于编码胶原酶的霍乱弧菌看家基因(vcc)的特异性PCR方法检测霍乱弧菌。霍乱弧菌的总检出率为5.1%(9/176),其中2007年的检出率(5.5%)稍高于2009年(4.5%)。9株霍乱弧菌分离株中,5株来自环境,4株来自水产品。虾类产品中检出3株,而检出这3株霍乱弧菌的虾类产品均为南美白对虾。由此可见,水产品及其养殖加工环境存在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1.
姜黄素具有抗氧化作用,能调节肠道菌群组成,减轻霉菌毒素毒性。本研究旨在探讨姜黄素能否通过肠道菌群减轻赭曲霉毒素A诱导的肝脏损伤。试验选用720只1日龄北京白鸭,随机分为4组:CON组(对照组,不含OTA)、OTA组(饲粮中添加2mg/kg OTA)、CUR组(饲粮中添加400mg/kg姜黄素)、OTA+CUR组(2mg/kg OTA+400mg/kg姜黄素),每个处理包括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鸭,试验周期为21天。结果通过双尾T检验进行组间分析。我们发现OTA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最高。与OTA组相比,OTA+CUR组降低了血清LDL水平(P 0.05)。OTA降低鸭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 0.05),而添加姜黄素可显著提高肝脏CAT活性(P 0.05)。16s r RNA测序结果表明,与OTA组相比,姜黄素提高了肠道菌群的丰富度(ACE指数)和多样性(Simpson指数)(P 0.05),并恢复了OTA诱导的肠道菌群结构变化。补充姜黄素可减轻OTA诱导的产丁酸菌(包括blautia、butyricicoccus、butyricimonas)丰度下降(P 0.05)。OTA还显著影响肠道菌群的代谢,如色氨酸和甘油酯代谢。姜黄素可以减缓OTA诱导的氧化应激通路的上调。OTA处理也增加了SREBP-1c的表达(P 0.05)。而姜黄素组FAS和PPARG m RNA的表达量最低(P 0.05),NRF2和HMOX1 m RNA表达量最高。综上所述,姜黄素可以通过调节盲肠菌群以缓解OTA诱导的氧化损伤和脂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采用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北京地区猪场饲料及饲料原料中赭曲霉毒素A(OTA)的含量,以了解北京地区饲料中OTA污染情况。试验抽样采集北京市昌平区、大兴区、延庆区、平谷区、顺义区5个区县15个猪场131份饲料样[玉米14份、豆粕11份、麸皮13份、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17份、猪全价配合饲料76份]进行OTA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玉米、豆粕、麸皮和DDGS中OTA的检出率分别为92.86%、63.64%、76.92%和100.00%,平均含量分别为22.12、10.81、7.78和22.46μg/kg,仅发现玉米中OTA含量超标,超标率为7.14%。乳猪料、仔猪料、中猪料、大猪料、怀孕母猪料和哺乳母猪料中OTA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0%、85.70%、85.70%、94.44%、90.00%和100.00%,平均含量分别为4.39、15.74、11.66、13.07、47.75和15.40μg/kg,仅发现怀孕母猪料中OTA含量超标,超标率为20.00%,其他配合饲料中OTA含量均较低。综上所述,不同饲料或饲料原料中OTA含量存在差异,本调研结果发现玉米和怀孕母猪料中OTA含量部分超标,其他猪全价配合饲料及饲料原料中OTA含量均未超标。  相似文献   

13.
赭曲霉毒素A(OTA)是一种对人和动物具有广泛毒性的霉菌毒素,为建立OTA在食品和饲料中的快速检测方法,采用活性酯法(NHS)将OT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鸡卵清白蛋白(OVA)偶联,分别制备了免疫原OTA-BSA和包被原OTA-OVA。紫外扫描和SDS-PAGE鉴定表明,OTA与BSA和OTA与OVA偶联成功,偶联物OTA-BSA和OTA-OVA的偶联比分别为7∶1和4.5∶1。用免疫原OTABSA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用OTA-OVA包被ELISA板进行检测,小鼠血清中抗OTA的抗体效价最高可达1∶51 200。表明制备的免疫原OTA-BSA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OT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解掌握我省肉牛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有针对性的指导养殖场户及饲料加工企业开展霉菌毒素防控,避免霉菌毒素污染对饲料品质和肉牛健康的危害,降低经济损失。[方法]本研究对来自河南省泌阳县8个养殖场户的22份肉牛饲料原料进行分析,采用ELISA方法测定了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N)、赭曲霉毒素A(OTA)、呕吐毒素(DON)及T-2毒素(T-2)的含量。[结果]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22份饲料原料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其中,72.73%的饲料原料受到2种及以上霉菌毒素污染。AFB1是污染最为严重的毒素,检出率高达90.91%,超标率达59.1%,尤其是在麦秸、花生秧和玉米中的污染表现得更为突出。其次是T-2毒素,检出率为77.27%,在麦秸和青贮玉米中污染严重。DON、 ZEN及OTA毒素检出率为36.36%、 27.27%及27.27%,其中,DON毒素的最大检测值为5 830.3μg/kg。[结论]以上结果表明,泌阳县肉牛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污染现象普遍存在,霉菌毒素共存现象也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5.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是一类免疫抑制类真菌毒素,主要由曲霉属和青霉属等产毒真菌产生。OTA作为食品和饲料原料的一种常见污染物,在各种粮食作物及其副产品中广泛存在,可对肾脏、肝脏、免疫器官、生殖系统等造成损伤,对动物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给畜牧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广泛存在的OTA可诱发机体产生肾毒性、肝毒性、免疫毒性、癌变畸变等,但其具体致毒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就国内外OTA研究情况进行归纳总结,为深入研究OTA对动物机能的毒性机制提供依据,为合理有效防控OTA损伤及保障畜禽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全国各地农村,农作物秸秆量大价廉,价格仍维持在八十年代初的水平,某些经济发达地区,农作物秸秆不但没人要还成了污染环境的垃圾。一方面,农作物秸秆作为养牛的主要饲料却没人要,另一方面,市场上牛肉供应短缺,价格不断升高,某些地区牛肉的价格已较八十年代初翻了三番,可见发展秸秆养牛有利可图,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7.
李兵 《山东饲料》2014,(21):122+240
本文着重介绍了农业土壤中PAHs的分析方法和降解方法,并对土壤中PAHs的污染现状、来源及其对农作物的影响等进行了回顾和综述。目前我国农业土壤已普遍受PAHs污染,并且部分地区已经处于中等甚至严重污染水平,生态风险极高;污染来源复杂,但人为污染源,如煤、石油等有机物的不完全燃烧是环境中PAHs的主要来源;高浓度的PAHs会影响作物的生长,甚至会导致植物死亡。  相似文献   

18.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普遍存在于谷物等粮食和动物饲料中,是一种可以引起癌症的霉菌毒素。为了快速检测OTA,利用荧光染料PicoGreen识别双链DNA原理,建立了一种基于核酸适体与PicoGreen检测毒素OTA的方法。在10 mmol/L Tris,120 mmol/L Na Cl,5 mmol/L KCl,20 mmol/L CaCl2(pH8.5)缓冲液中,PicoGreen与双链DNA结合后,释放的荧光在3 min内达到峰值(激发波长为480 nm,发射波长为520 nm)。从加样到荧光检测,整个流程可在40 min内完成。检测OTA的灵敏度为1μg/L;检测范围为1μg/L~200μg/L。特异性实验表明:OTA核酸适体-Pico Green方法与黄曲霉毒素B1、伏马毒素B1、桔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等霉菌毒素无交叉反应。本方法在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与传统抗体ELISA方法相当(Kappa值为:0.857)。由于核酸适体成本比抗体低,因此本方法比抗体ELISA方法更具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赭曲毒素A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日龄健康无病、体重均匀的3607,黄羽公雏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R.第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2μg/kg赭曲霉素(OTA));第Ⅱ组(OTA组)在对照组日粮的基础上添加OTA使总浓度达2 mg/kg,不合任何霉菌毒素处理剂;第Ⅲ组(OTA MPL组)在第Ⅱ组日粮的基础上每吨饲料添加2 kg MPL(即2 000 mg/kg MPL).试验期分3个阶段(7~21日龄;22~42日龄;43~56日龄),共计49d.对黄羽肉鸡的生长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2mg/kg OTA对黄羽肉鸡的平均日增重及平均日采食量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各组间饲料转化率差异不显著.2 000mg/kg的MPL可以明显缓解OTA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霉菌毒素是由多种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食品和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的粮食和饲料会给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极大隐患。研究霉菌毒素致毒机理,为今后研究其对动物及人的影响开展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细胞模型作为一种常用的体外试验方法广泛用于毒理学研究中。本文简述了黄曲霉毒素B_1(AFB_1)、赭曲霉毒素A(OTA)、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玉米赤霉烯酮(ZEA)和展青霉素(PAT)的一般特性,并综述了利用细胞模型进行AFB_1、OTA、DON、ZEA和PAT毒性、联合毒性及致毒机理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