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怀石 《农技服务》2014,(11):12-12
资源型城市的城镇化是在自然资源采掘及其产业化主导下的非农经济和人口集聚的过程,随着资源枯竭与产业萎缩,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生态安全问题、民生福祉问题等多重矛盾使以资源为导向城镇化路径难以为继。因此,为使我国资源型城市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实现转型发展,应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从区域生态环境本底出发,统筹考虑城乡建设和人口、产业、资源、文化之间的关系,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城乡统筹、社会和谐为目标,走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生态城镇化"道路。白山市作为我国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研究其"生态城镇化"战略是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和吉林省走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创新举措和具体实践,对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态福利绩效理论,将民生福祉绩效分解成生态经济效率和生态福利效率,利用Super-NEBM模型,估算了2014—2018年各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民生福祉绩效。结果表明:全国6个省市的民生福祉绩效连续实现DEA有效,17个省市的民生福祉绩效一直小于1,其中北京和西藏的效率值位居前列,山东和江苏省垫底。生态经济效率实现DEA有效的省市由7个增加到9个,且生态经济效率较低地区呈现区域性特征,西北地区效率值最低,西南地区次之。生态福利效率实现DEA有效的省市保持在6个左右,内蒙古和宁夏等省的效率值持续居低位,东部沿海省的效率值也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3.
乡村生态文化是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向导,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意义重大。基于乡村振兴视域,乡村生态文化在培育乡风文明新风尚、发展乡村生态产业、增进乡村民生福祉和完善乡村生态治理等方面的时代价值凸显。同时,其时代价值的实现也面临生态文化素养不高、产品供给不足、建设能力不足、文化体系不够完善等困境。因而提出加强生态文化教育、优化生态文化供给、完善生态文化参与、健全生态文化制度等实践路径,让乡村生态文化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生态产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关乎社会进步和人民福祉。通过对重庆市巴南区石滩镇实地调研,摸清地区自然资源、气候资源、人文历史、产业状况等资源本底,从地区规划、基础设施配套、资金人才等方面分析了石滩镇生态产品发展概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现有资源-产业基础,规划打造"避暑康养核心区""特色农业观光区""山地运动休闲区""老家民宿体验区"四大主题功能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有效提高石滩镇生态产品供给,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石滩"经验。  相似文献   

5.
黄山市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性城市,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意义重大。本文立足于黄山市经济资源分析基础,探索绿色经济发展路径,包括探索黄山市域生态价值计量研究、做好绿色(生态)资源价值评估,充分发挥好旅游业支柱地位、实现旅游发展升级与突破,促进生态资源转化为财富之生态农业发展,促进徽州文化资源转化为财富增长之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培育发展徽州特色区域性中药材市场,以红茶市场交易指数开发为先导、做强茶叶产业6个方面,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当前城关区生态系统环境薄弱。产业方面,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大,区域内二元结构明显,并且自身地质条件匮乏,以板岩、片岩、石英岩为主,经济发展缓慢。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有效协调发展,即区域内树立生态文明观→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生态化→淘汰黑色产业和褐色产业并发展绿色产业和深绿色产业→企业与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城关区经济、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数字经济在生态资源赋能乡村共富中的促进作用,基于空间异质性,构建“生态资源-数字经济-乡村共富”的分析框架,利用201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地理探测器工具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生态资源价值对乡村共富具有驱动作用。其中,森林资源、草原资源、自然保护区资源通过生态经济化促进城乡财富转移,而政府保护治理投资和污水再利用则保障乡村分享生态资源价值化红利的可持续性。2)数字经济对乡村共富具有驱动作用。主要来源于数字经济通过赋能农业生产、丰富产业发展模式、重构人力资本积累方式和推动统一大市场建设等途径直接或间接促进要素从城市向乡村流动,缓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3)生态资源价值和数字经济的交互作用对乡村共富具有显著驱动作用。这主要源于数字经济赋能生态资源的产权界定过程,以及价值核算、开发建设、市场交易和利益分配等产权实施过程,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使其真正变成生态产业,进而促进乡村共富。因此,从推动乡村数字化发展,构建生态资源监管、开发、交易平台以及促进数字经济赋能生态资源价值实现等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十九大提出,"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的美好蓝图,即凭借青山绿水来进一步涵养民生福祉。随着雾霾、沙尘暴、水土流失等问题日益严重,林业生态资源保护得到越来越多的聚焦。文章主要从探讨林业生态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入手,发掘林业生态的功能,为林业生态资源及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献上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江西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五种主要模式(即生态资源产权交易、生态修复及价值提升、生态产业化经营、生态补偿、绿色金融)归纳分析,并对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四化”措施(即自然资源“资产化”和“市场化” 、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责任“制度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海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是“两山”转化的重要试验区。海南省多个地市都在积极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并取得积极成效。以海南(白沙)生态资源资产运行平台、三亚大茅水流域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为典型案例,运用比较分析法,探究其在实践过程中的共性与特点,以及两者在生态产品价值的广度和深度的不同点。研究发现,要想有效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必须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协调好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  相似文献   

11.
自2010年提出“生态产品”概念以来,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探索已有十多年历史。通过分析十多年来中央层面政策文件,研究了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相关政策的发展过程。根据对时代背景、政策目标和具体策略三方面因素考察,可划分为起步探索时期、快速发展时期和全面推动时期。起步探索时期开始于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国土开发约束下,通过生态产品概念提出破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以政府主导的生态补偿提升生态产品供给;快速发展时期在生态文明背景下明确提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概念,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实现生态价值;全面推动时期政策中提出要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引导我国走上绿色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国有林区既是国家生态安全重要保障区,也是国家木材资源战略储备基地。由于国有林区特殊的生态价值和所处的特定发展阶段,决定了林区经济的特殊发展定位。即保护好森林资源成为林业建设最根本的任务,加快经济转型成为林区发展最现实的问题,提高生活水平成为职工群众最迫切的需求。基于此,发展以林下资源承包经营为主要模式的林下经济,既能够有效兼顾生态、产业、民生需求,又可实现国家得资源、企业得发展、职工得实惠三方共赢,是加快推动国有林区转型发展的战略之举。但与此同时,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就此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临沂市将生态建设融入城市发展战略中,优化城市居住环境,积极发展柳编产业,利用当地资源积极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同时建立千家林业专业合作社,使当地农民得实惠.临沂的发展模式大大启发了竹藤培训工作,建议培训工作要努力探索机制创新,进一步发挥好科技竹产业的引领作用,加强竹产业品牌战略实施中的技术支撑,注重培育生态文化,在实现林业科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的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十八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到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之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良好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大力推进林业产业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桂文信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0):34-34,40
针对浮山镇传统种植、养殖生产效益低,山场松林产出效益低,农民增收难的现实状况,提出要利用我镇独特的生态资源条件和浮山风景名胜区效应资源,探索农业与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产业、浮山风景名胜区旅游产业结合,实现精神文化生产价值与种养业物质生产价值互补,这必将成为带动农民充分就业和增收、我镇经济增长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重要的公共产品和民生福祉,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慢不得、等不起。近日召开的全国政协第十二届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围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个主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相似文献   

17.
正康养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头连接民生福祉,一头连接经济社会发展,市场空间巨大。发展森林康养是"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科学实践之路,也是实现森林资源永续利用和促进山区农民增收的转型发展之路。本文将从中省市相关政策、现有旅游景点资源、周边产业发展现状等方面入手,重点调查长江湿地公园、川南休闲谷、马家乡红豆杉基地等现有资源,分析制约加快推进"长江上游国际森林康养度假区"的困难及问题,提出相关思路和对策,供本区或其它地区学习与  相似文献   

18.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亦是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在探讨乡村振兴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梳理国内农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的实践探索,从自然资源产权明晰、功能性平台建设、资本要素汇聚与特色产业发展等4个方面提出生态产品价值建设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乡村振兴和生态产品可持续性供给提供值得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理清"生态资源—生态资产—生态资本"的生态资源资本化演化逻辑基础上,对浙江省丽水市在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国家试点过程中建立的生态资源资本化运营平台(生态强村公司)进行分析,总结案例在平台搭建、融资主体创新、明晰生态权属、摸清生态家底、提升生态资产、增值生态资本方面的先进经验和生态权能、市场激励、交易机制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从盘活增值、服务增值、共生增值、生产增值和创收增值视角提出明晰生态资源权能、优化生态资产配置、强化生态市场交易、开发生态经济产品、探索生态资本运营和健全生态政策法规是生态资源资本化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战略是关乎民生福祉和社会发展的大政方针.其内涵要求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逻辑基础,要着眼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人才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所在,要高度重视各领域人才,善于营建长期服务"三农"的专业人才队伍;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灵魂所系,要充分挖掘乡土文化特质,积极塑造"精神引擎";生态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外在要求,要加强美丽乡村建设,走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之路;组织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根本保障,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牵引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