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广西就已经成为了全国地区荔枝种植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然而,在进行荔枝种植过程中大部分的种植户依旧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以此造成了荔枝开花多果实少的现象出现,甚至会出现绝收的现象。因此,做好荔枝的疏花处理和保花技术至关重要。故而,在这一背景下,文章对荔枝的疏花处理和保花技术进行详细分析,进而为农户荔枝种植提供良好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荔枝种植过程中对温度、降水和日照时数的需求,得出了阳江市比较适宜荔枝种植的结论,并探讨了气象灾害对荔枝种植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气象灾害防御对策,以期为确保荔枝优质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因荔枝的营养价值比较高,所以在我国被广泛的种植,我国海南地区种植的妃子笑荔枝品种产量比较高,但在荔枝实际种植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栽培技术上的问题。针对此本文主要对荔枝栽培技术的关键问题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并对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荔枝园环境的远程监控和智能化管理,设计了基于ASP.NET技术的荔枝园智能灌溉远程监控系统,包括终端监控设备、网关和网络监控系统。终端监控设备定时采集荔枝园的温度、湿度和土壤含水率等环境信息,通过Zigbee无线通信技术传输到网关,网关通过互联网将环境数据传输到网络监控系统,网络监控系统基于B/S模式,运用ASP.NET技术,实时显示荔枝园环境参数以及做出智能灌溉决策。用户可以通过系统实时掌握荔枝园的土壤环境信息、各个节点剩余能量、控制灌溉状况和学习荔枝种植知识。试验表明,系统在荔枝园中的平均丢包率仅为3.87%,通信效果良好;当环境信息超出正常范围时,系统会向果农发出预警信号;通过智能灌溉方法,使得灌溉区域土壤含水率平均值为17.85%,高于荔枝生长的最佳土壤含水率的下限,满足荔枝生长的要求。系统运行稳定,界面友好,操作简单,能够实现远程实时监控荔枝园环境并及时做出智能灌溉决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荔枝作为常绿果树,存在缺乏管理而沦为绿化树现象。准确了解和掌握荔枝种植区域的空间分布及空间变迁趋势,对荔枝产业空间布局优化、标准化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广州市增城区荔枝种植区域为例,利用遥感技术,对2015、2019年两期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判断有人管理与无人管理荔枝种植区域的空间变化特征,借助重心迁移模型和破碎度指数定量分析荔枝时空变化程度。【结果】遥感解译总体精度较高,达到86.54%。增城区荔枝种植面积减少67.69 hm2,其中,有人管理荔枝种植面积减少127.28 hm2,无人管理荔枝种植面积增加59.59 hm2。荔枝种植区域重心逐渐远离城镇,整体向东迁移45.14 m、向北迁移107.01 m,其中有人管理荔枝种植区域向西北迁移,无人管理荔枝种植区域向西南迁移。荔枝种植区域的破碎度指数从2015年的0.0407增加至2019年的0.0413,空间分布呈现逐渐分散格局;但有人管理荔枝种植区域的破碎度指数从0.0244降低至0.0238,空间上呈现聚集状态。【结论】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精准快速识别...  相似文献   

6.
荔枝施沼肥质优产量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苍梧县沙头镇是目前广西最大的优质迟熟荔枝生产基地.该镇利用当地特有的小气候环境,从 1987年开始试种生态型优质迟熟荔枝,引进优质品种,建立科技示范园区 285亩,辐射全镇.至今全镇荔枝种植面积已发展到近 3万亩,其中挂果树 5 500亩.所有荔枝基本上都是连片种植,整体开发.为了有效地提高荔枝的质量和产量,在规划种植荔枝的同时,沙头镇大力发展沼气,普及推广沼肥施用技术,在规模较大的果场均建造有数量不等的沼气池.经过多年的实践,成功地摸索出了一套施用沼肥种植荔枝的技术,推动了当地林果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基于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于2017年8~9月开展了对广东和广西2省荔枝种植户一对一的实地调研,构建了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土地规模对土地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规模与土地生产率之间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倒"U"型关系,土地的边际生产率最高为7250.63 kg/hm2,荔枝种植规模在0.6~1.0 hm2,荔枝种植规模在0.6~1.0 hm2时,存在最优生产经营规模。鉴于此,提出了加强荔枝种植户接受技术培训的效用、适度扩大或减少荔枝种植户的生产规模,以及降低荔枝种植细碎化程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州荔枝种植有众多优越条件,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对提升荔枝品质和产量都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高州气候特征和荔枝种植情况,然后重点分析了荔枝的嫁接、管理、施肥、控梢、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要点,希望能够给果农一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正"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如此感叹。广东省是我国荔枝第一主产区,产量和面积均超过全国一半,占世界荔枝的1/3。广东荔枝种植分布范围广,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的地级市有9个,已经形成了粤西早中熟、粤东中迟熟和珠三角晚熟的区域特色。荔枝是广东省单一水果种植面积最大的热带水果,也是广东富民兴村的重要产业。有数据显示,全广东荔枝种植环节固定就业人口约100万人。虽然荔枝上市时间相对短,但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亚热带低河谷地区"妃子笑"荔枝种植高产稳产技术,主要包括"妃子笑"荔枝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荔枝之乡"增城,自北宋开始就广泛培育荔枝,至元代荔枝佳品已经享誉岭南。明清时期荔枝栽培面积扩大,特别是名荔"挂绿"的出现,使增城荔枝声名大振。近现代以来,增城荔枝生产几度浮沉,至改革开放才真正开始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是中国荔枝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省份,而荔枝又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因而广东荔枝生产发展迅速;荔枝生产一方面要大力开展鲜荔枝的保鲜销售和市场开拓工作,同时也要推动多渠道荔枝加工业的发展,开发出高科技含量的系列荔枝加工产品,增加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后,针对广东荔枝生产和保鲜、销售及加工业发展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这将为推动广东荔枝产业的高速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并对生产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冬季环剥对贵妃红荔枝末次梢叶片生长及花穗抽生的影响,为制定贵妃红荔枝高效栽培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冬季对10年生贵妃红荔枝树进行环剥处理,分析其末次梢叶片氮、磷、钾元素和叶绿素含量及花穗抽生状况.[结果]环剥处理后第15、30、45和60 d检测,发现贵妃红荔枝末次梢叶片的氮和磷元素含量均显著低于未环剥对照(CK)(P<0.05,下同);第15 d钾元素含量显著低于CK,第30、45和60 d钾元素含量与CK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第75 d钾元素含量显著高于CK;第45、60和75 d总叶绿素含量显著低于CK;经环剥处理后花穗抽生率和花穗宽度比CK高,花穗长度比CK短,但差异不显著.[结论]冬季环剥能有效抑制贵妃红荔枝冬梢生长,促进花芽分化,提高花穗抽生率,可作为实现贵妃红荔枝丰产、稳产的有效技术措施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将计算机网络信息、人工智能、多媒体等技术与农业技术结合起来,研究开发出基于PAID开发平台的荔枝农业专家系统,并根据本地的具体实际进行了软件资源的二次开发,降低了客户端的专业要求,实现了人机操作界面直观、明了。该系统的推广应用,有效地解决了目前中国荔枝生产中普遍存在专家型农业科技人员短缺的问题,为农业科技咨询服务提供了新途径,有利于先进农业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应用。介绍了荔枝农业专家系统目标、系统结构、系统内容、系统实现及应用示范情况。  相似文献   

15.
3个荔枝品种盛花期光合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不同荔枝Litchi chinensis品种盛花期叶片光合作用的日变化规律及光合特性,为荔枝开花期的栽培管理提供指导。【方法】在自然条件下,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妃子笑’、‘桂味’和‘糯米糍’3个主栽荔枝品种盛花期的光合作用参数进行测定。【结果】3个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首峰出现在10:30,次峰出现在13:30,午休现象明显。‘糯米糍’的Pn日均值(3.76μmol·m~(-2)·s~(-1))显著高于‘妃子笑’(2.38μmol·m~(-2)·s~(-1))和‘桂味’(2.41μmol·m~(-2)·s~(-1))。3个荔枝品种的Pn都与光合有效辐射(PAR)呈显著正相关,‘桂味’的Pn与气温(θa)呈显著正相关,‘糯米糍’的Pn与气孔导度(Gs)呈显著正相关。【结论】PAR是影响3个荔枝品种Pn的主要生态因子,其他因子对荔枝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因品种不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荔枝花穗花朵开放习性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授粉受精是荔枝高产栽培和杂交育种工作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荔枝花朵的开放习性和授粉受精的关系最密切,因此了解荔枝一个花穗里的花朵每天开放的种类、数量和位置很有意义。试验结果表明,荔枝一个花穗第1批雄花开放时间是5~9 d、雌花开放时间是3~4 d,第2批雄花开放时间是8~12 d;3个荔枝品种雌花都存在集中开放的特性,持续时间是2 d,妃子笑每天开放的数量是260朵,桂味和糯米糍每天开放的数量是50~100朵;比较雌花和雄花开放的数量,说明单一的荔枝品种果园里花粉在雌花开放期,供应充足;在自然发育条件下,荔枝花穗的发育是以雌花量/第2批雄花为1∶2进行;不同花穗花量的差异主要来自第1~4级分支,而不同花穗雌花量和雄花量的差异也主要来自第1~4级分支。  相似文献   

17.
台湾荔枝栽培已有近300年的历史,曾是我国荔枝生产的主要区域,1988年栽培面积和产量达到历史之最,然后进入近20多年的调整期,栽培面积大幅度缩减,发展速度与其他特色小水果相比较为逊色,尽管如此,但其单产高、出口比例大、效益普遍较好,以及在新品种选育方面成绩突出,其产业结构已成功从数量规模效益转化为质量品质效益。探讨了台湾荔枝产业发展变化的历史,以加深对台湾荔枝产业发展进程的了解和认识,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以桂西北地区12 年生香椿人工林为调查对象,采用树干解析法对林分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进行生长 量分析,并结合动态和静态的研究方法对该林分进行经济效益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院香椿人工林在1~3 年期间,树高 连年生长量高达2.5 m,胸径平均生长量达到0.5 cm 左右、处于较高生长水平,该人工林于第12 年单株材积达到 0.07506 m3,全林纯利润为62 489 元,林投入产出比为1颐15.090。  相似文献   

19.
泸州地处长江中上游,是南亚热带的一块"飞地",适宜荔枝、龙眼栽培。通过分析泸州市荔枝、龙眼标准化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标准化生产推动泸州现代热作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减小机器人采摘荔枝时因回收放置不当产生的跌落碰撞损伤。【方法】对荔枝进行跌落碰撞试验,分析不同的跌落碰撞条件对荔枝失质量率及果壳褐变指数的影响。【结果】荔枝失质量率及果壳褐变指数随着采摘回收下放高度的提高和储藏时间的延长而分别增加;相同下放高度,碰撞接触材料为PVC板时,荔枝失质量率及果壳褐变指数最大;试验范围内,回收装置采用塑料框时,储藏2 d机器人采摘回收的最大起始下放高度为60 cm,储藏1周为30 cm;回收装置为瓦楞纸果箱,储藏2 d机器人采摘回收的最大起始下放高度为75 cm,储藏1周为45 cm;回收装置底层布满荔枝后,储藏2 d机器人采摘回收的最大起始下放高度可提高到90 cm,储藏1周可提高到60 cm。【结论】该研究可为荔枝机器人采摘回收放置减损策略的构建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