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5月以来,浙江省许多猪场发生“猪无名高热”综合征,该病传播迅速、死亡率高,对养猪生产影响较大。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2006年6月份以来,安微、江苏、湖南部分地区的许多猪场爆发了“猪无名高热”即猪高热综合征,其临床主要表现是突然发病、倒卧不起、高热稽留、精神沉郁、厌食、呕吐、呼吸急促,呈腹式呼吸,大便干燥或腹泻,部分病猪皮肤发红变紫,少数毛孔有出血点。哺乳仔猪发病率不变,主要发生在育成猪和部分母猪,大部分发病猪患猪发病率50%以上,死亡率高达50%~90%,给生猪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发病特点及病原本病主要发生在散养、中小型规模猪场。多发于高温、高湿的夏季,一旦发病多呈爆发流行。以体质量在20~80 kg的猪发病率最高,也有断奶的仔猪和部…  相似文献   

3.
自2006年以来,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为主要病原的"猪高热病"及猪圆环病毒病席卷全国规模猪场,使规模猪场损失惨重。本文介绍了笔者在规模猪场防控猪蓝耳病及其并发、继发病的一个成功案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规模化猪场非典型猪瘟的控制与净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些年我区一些规模猪场及个体专业户猪场经常发生死猪现象,据王仕荣等[1]对广西境内39个市(县)137个不同规模猪场及农村散养户146份病料检测发现,这些猪主要由"猪高热综合征"引起,主要病原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相似文献   

5.
猪群高热病的控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先明 《养猪》2006,(6):23-24
猪高热病主要指一些猪群在夏、秋季发生的以高热、皮肤发红和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猪高热综合征,几乎都为多病原混合感染。自2001年以来,我国每年都有部分地区和猪场不同程度地受到猪高热病的危害。自2006年5月份入夏以来,东南及中南一些省份的猪场再次遭受该病的侵袭,大部分发病猪场的发病率为10%~90%,死亡率为20%~80%。现将此次高热病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供各位同仁参考。1发病症状发病猪群大多出现高热(40℃~42.5℃)、皮肤发红、呼吸困难、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等症状,死亡猪只呈明显的败血症变化。此外,在不同的猪场还伴随着不同的其它症…  相似文献   

6.
一、当前猪高热综合征流行形势与特点 1.发病多见于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这些猪群饲养环境恶劣,滥用抗菌素和乱打疫苗情况严重;部分常发生蓝耳病的规模猪场也有发生,只是疫情较为缓和一些。  相似文献   

7.
2006年12月至2007年4月份,百色市右江区、田阳、田东、平果、德保等县(区)的部分农村养猪户和一些规模猪场发生一种猪的以高热为特征的传染病,传染快,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8.
在发生猪高热综合征的猪群中,许多临床实践证实蓝耳病病毒是罪魁祸首,但不是唯一的病原,猪瘟也是该病的主要原发病原。在发病的疫区有的规模猪场由于猪瘟与伪狂犬病免疫和综合防控措施做得好,猪群并没有发生高热病,即使有的猪场发生了疫情,其发病率与病死率也都很低,未造成太大的损失。这些事实提示我们,当前要想完全控制好猪高热病的发生与流行,除控制好蓝耳病之外,必须首先要把猪瘟控制好。  相似文献   

9.
在发:生猪高热综合征的猪群中,许多临床实践证实蓝耳病病毒是罪魁祸首,但不是唯一的病原,猪瘟也是该病的主要原发病原。在发病的疫区有的规模猪场由于猪瘟与伪狂犬病免疫和综合防控措施搞得好,猪群并没有发生高热病,即使有的猪场发生了疫情,其发病率与病死率都很低,未造成太大的损失。这些事实提示我们,当前要想完全控制好猪高热病的发生与流行,除控制好蓝耳病之外,必须首先要把猪瘟控制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养猪业规模化、集约化的不断发展,种猪流动频繁和生猪饲养方式的改变,以及我国规模猪场采用的落后饲养管理模式和传染病防控体系等原因,增加了规模猪场的疫病防控难度,对养猪业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有效控制规模猪场疫病发生、保障正常生产在猪场疫病防控过程中,必须以"预防为主"为首要养殖理念,建立和完善猪场疫病综合防控体系。按照上述理念,本文着重从猪场环境治理、兽医管理、猪群保健等三个方面阐述笔者在规模猪场的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11.
猪无名高热病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给生猪养殖业造成了较大的损失。笔者在总结分析2006年以来猪高热病发病原因及国内有关专家防控经验的基础上,依托企业的技术服务平台,利用高新技术和高端产品,对黑龙江省的部分中小型猪场和养猪专业村屯进行了猪高热病防控措施的实践应用研究,从猪场管理、免疫预防、药物保健及防治的角度归纳出一套综合防控措施,以期降低该病的发生,为生猪的健康养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2006年猪"无名高热"病因分析与防控策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6年5月,江西省鄱阳湖周边地区猪群首先出现“猪无名高热”综合征,尤其是个体散养猪场的疫情最重。进入7月份后,新一轮疫情再次暴发。该病传播速度快,波及60%以上的猪场。病死率高达80%以上。部分猪场为了减少损失,大量抛售猪群,导致疫区存栏减少约三分之一。随着生猪交易,环  相似文献   

13.
<正>1当前猪高热综合征流行形势与特点2008年4月份以来,南方6省部分地区的一些猪群先后不断发生高热综合征,其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发病猪多见于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这些猪群饲养环境恶劣,滥用抗生素和乱打疫苗严重;部分常发生蓝耳病的规模猪场也有发生,只是疫情较为缓和一些;  相似文献   

14.
猪高热病是以高热、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传染病。主要发生在生长、育成期猪和部分母猪,造成猪只大批死亡和淘汰,给农村养殖户和许多规模猪场造成了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5.
2006年以来,我市大部分乡镇相继发生了以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为主的猪高热综合征,造成大批牲猪死亡、母猪流产、不孕,给养猪业带来了极大的损失。目前,蓝耳病病毒在我市大部分猪场已经普遍存在。有些饲养条件差、设备简陋的中、小猪场和外购仔猪育肥的猪场,猪的高热综合征还在继续零星散发,药物治疗效果不太理想。针对这种情况,我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市动物疫情测报站为依托,深入开展猪场临床诊断、病理剖检和实验室化验诊断,协同专家门诊部进行了一系列的综合防控猪高热综合征的研究试验,取得了较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6.
2006年6月份以来,我国南方部分省许多猪场相继暴发一种以发热症、呼吸道综合症(咳、喘)、神经症、皮肤发红、蓝耳症为特征的疫病。该病发病率高、传播快、致死率特高(有些猪场甚至因此“全军覆没”),当时由于搞不清原因,根据症状统称为猪高热病(猪高热综合征)。后来向全国蔓延。本病一直成为业界的热门话题。许多大学和科研单位或部分专家开展一些工作,得到的结果不太一致。引起国务院高度重视,指定农业部委派农业部兽医诊断中心等组织联合攻关,搞清了这次疾病的主要原因(变异猪蓝耳病为主导的综合症),建立特异的诊断方法。为此农业部动物疫…  相似文献   

17.
《兽医导刊》2010,(8):75-75
一.概述 从5月起,全国许多地区猪场相继爆发以高烧持续不退、呼吸急促、全身发红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猪病疫情,该病发病率往50%以上,死亡率30%,部分猪场达100%,给猪场及养猪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此次流行疾病以高热持续不退为主要特点。直到目前为止.病因尚无明确定论,因此许多专家把此次疫情定名“猪无名高热”。采用抗生素、疫苗处理,死亡率未见控制。  相似文献   

18.
在多数规模猪场,每逢冬季保育舍小猪就出现成活率下降的现象,部分猪场甚至发生大的疫情。众所周知,猪的成活率是规模猪场生猪出栏率高低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猪场保育舍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仔猪的健康水平。余旭平等的研究(2005)表明,生猪高热综合征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猪舍内  相似文献   

19.
郑守辰 《猪业科学》2006,23(12):60-61
2006年我国南方各省市不少中小型猪场(户)相继发生猪无名高热病,该病以体温高、发病率高、死亡(淘)率高,冶愈率低的事实震动了全国养猪业,也使养猪业受到了极大的损失。猪无名高热病(综合症)是一种含糊的统称,且不论该病到底是何种病原引起,但发病数月之久,许多大型猪场未发生该病,证明了本病可防、可控。  相似文献   

20.
2006年以来,以高热、呼吸困难、皮肤发红、厌食为特征的猪群发疫病流行全国,众多猪场遭受严重损失,尽管对该病的发生原因众说纷纭,但不容置疑的是在所谓的猪高热综合征猪体内,经常检测出多种致病病原,如蓝耳病毒、圆环病毒、猪瘟病毒、伪狂犬、支原体、猪链球菌、弓形体等。因此,也可以说猪高热综合征就是一种多病原混合感染的临床表现形式,其实类似这种临床表现形式在2006年以前也曾多次报道,只不过因为发病范围小,死亡率低而未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